《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详细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不过,《三国演义》并没有被分为“集”,而是分为章回,每一回都有一个标题,讲述了特定的故事或事件。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的故事
刘琮掌管荆州,蔡氏掌控兵权,隐瞒刘表去世的消息,不让刘琦和刘备知道,在襄阳防备着他们二人。曹操到了宛城,刘琮害怕就采纳了傅巽等人投降曹操的建议,献出荆襄九郡以求平安。宋忠送投降书回来,碰到关羽,把这事泄露给了刘备。
三国演义小说第四十集
曹操大怒杀了孔融全家,只有荀彧劝阻才没杀孔融的朋友脂习,征讨的檄文马上就发出去了。刘表临死前把孩子托付给刘备,刘备没有接受。刘表去世后,蔡夫人谋划让次子刘琮继位,阻止刘琦回来奔丧,还篡改了遗嘱,蔡瑁杀了提出不同意见的李珪。
unity 打开 网页游戏大全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刘琮到襄阳刚刚歇马,忽然探马报告说曹操亲领大军直扑襄阳而来。刘琮大惊,请来蒯越、蔡瑁等商议。东曹掾付巽(音xùn,迅)进言说:“曹操兵来不用担忧。现在大公子在江夏,刘备在新野,我们都还没有前去报丧,如果他们知道后兴兵前来问罪,那么荆襄就很危急。我有一计,可保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能够保全主公名爵。”刘琮问:“是什么计策?”付巽说:“我看不如把荆襄九郡献给曹操,曹操必然重待主公。”
刘表死后,蔡夫人和蔡瑁、张允商议,写下假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这时刘琮才十三岁,很是聪明。他聚集众文武说:“我的父亲刚刚离世,我兄长现在江夏,叔父刘备在新野。你们都立我为主,如果我叔叔和兄长兴兵前来问罪,那我们如何解释?”
这时刘琦在江夏,听说父亲病危后急忙赶到荆州探病。才到外门,蔡瑁挡住说:“公子奉父命镇守江夏,肩上担子很重。现在你没有将令擅离职守,如果东吴军马杀到,那么谁去组织抵抗?如果放你进去见过主公,主公必然生气发怒,病情马上加重,这有违孝道。你马上回去吧。”
却说荆州刘表病重,派人请刘备前来托孤。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直到荆州见刘表。刘表说:“我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要死了,特地把后事托付给贤弟。我两个儿子都没有出息,恐怕不能继承我的大业。我死了以后,贤弟可自领荆州。”刘备哭拜道:“我当竭力来辅佐两位贤侄,怎么能有其他的想法!”正说话之间,有人报告曹操自领大军五十万杀来。刘备急忙辞别刘表,连夜赶回新野。
话刚说完,廷尉就赶到,把孔融家小和两个公子收监后全部在市曹斩杀,把孔融尸体号令于街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曹操听说后大怒,想要抓来杀掉。荀彧说:“我经常听脂习劝谏孔融:‘公刚直太过,是取祸之道。’现在孔融死后前来哭祭,是真正的义士,不能杀。”曹操命令脂习收殓孔融父子尸首后安葬。后人有诗赞孔融曰:
曹操勃然大怒,命令廷尉前去捕捉孔融。孔融有两个儿子,年龄都还很小,这时正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忙报告说:“你的老爹爹被廷尉抓走了,将要被斩!两位公子为什么不赶紧逃避?”两位公子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郗虑平时经常被孔融侮慢,心中正忌恨他,马上把这句话禀报了曹操,并且添油加醋说:“孔融经常侮辱小看丞相,又和祢衡关系最铁。祢衡恭维孔融说他是孔子的不死化身,孔融则称赞祢衡说是颜回重生。原来祢衡出面侮辱丞相的事情,也是孔融在背后指使祢衡干的,要不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太中大夫孔融劝阻说:“刘备和刘表都是汉室宗亲,不要轻易讨伐。孙权虎踞六郡,并且有长江之险,也不要轻易攻取。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怕大失天下人所望。”曹操怒斥道:“刘备、刘表、孙权都是违逆之臣,怎么容他们继续猖獗下去!”
三国演义之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玄德正忧闷间,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玄德感伊籍昔日相救之恩,降阶迎之,再三称谢。籍曰:“大公子在江夏,闻荆州已故,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不来报丧,竟立刘琮为主。公子差人往襄阳探听,回说是实。恐使君不知,特差某赍哀书呈报,并求使君尽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阳问罪。”玄德看书毕,谓伊籍曰:“机伯只知刘琮僭立,更不知刘琮已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矣!”籍大惊曰:“使君从何知之?”玄德具言拿获宋忠之事。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孔明曰:“机伯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玄德垂泪曰:“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敌?”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
宋忠拜辞曹操,取路回荆襄。将欲渡江,忽见一枝人马到来,视之乃关云长也。宋忠回避不迭,被云长唤住,细向荆州之事。忠初时隐讳,后被云长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一一实告。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至新野见玄德,备言其事。玄德闻之大哭。张飞曰:“事已如此,可先斩宋忠,随起兵渡江,夺了襄阳,杀了蔡氏、刘琮,然后与曹操交战。”玄德曰:“你且缄口,我自有斟酌。”乃叱宋忠曰:“你知众人作事,何不早来报我?今虽斩汝,无益于事,可速去。”忠拜谢,抱头鼠窜而去。
言未已,一人昂然而进曰:“傅公悌、蒯异度之言甚善,何不从之?”众视之,乃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幼时往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观人弈棋,棋局乱,粲复为摆出,不差一子。又善算术,其文词妙绝一时。年十七,辟为黄门侍郎,不就。后因避乱至荆襄,刘表以为上宾。当日谓刘琮曰:“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琮曰:“不如也。”粲曰:“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今以大军南下荆襄,势难抵敌。傅、蒯二君之谋。乃长策也。将军不可迟疑,致生后悔。”琮曰:“先生见教极是,但须察告母亲知道。”只见蔡夫人从屏后转出,谓琮曰:“既是仲宜、公悌、异度三人所见相同,何必告我。"于是刘琮意决,便写降书,令宋忠潜地往曹操军前投献。宋忠领命,直至宛城,接着曹操,献上降书。操大喜,重赏宋忠,分付教刘琮出城迎接,便者他永为荆州之主。
刘琮至襄阳,方才歇马,忽报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踪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曰:“不特曹操兵来为可忧。今大公子在江夏,玄德在新野,我皆未往报丧,若彼兴兵问罪,荆襄危矣。巽有一计,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琮曰:“计将安出?”巽曰:“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琮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业,坐尚未稳,岂可便弃之他人?”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道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琮曰:“诸公善言,非我不从。但以先君之业,一旦弃与他人,恐贻笑于天下耳。”
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时刘琮年方十四岁,颇聪明,乃聚众言曰:“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众官未及对,幕官李珪答曰:“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万全之策也。”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乱言以逆主公遗命!”李珪大骂曰:“汝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李珪至死,大骂不绝。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
《三国演义》第40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被东吴诸将困在核心,手下将士越来越少,部下只留有三百多人。杀到二更天,关平、廖化分为两路兵杀进重围,救出关羽。关羽进退两难,走投无路,只得带着残兵进驻麦城,下令坚守,不准出城。当时蜀将刘封、孟达在上庸镇守,离麦城很近。关羽派廖化杀出重围,到上庸去讨救兵。刘封与关羽虽然是叔侄关系,但出于私心,不肯出兵解围。孟达是法正好友,但他埋怨刘备对他不肯重用,早已怀有二心,他也怂恿刘封见死不救。廖化急得跪在地上磕头,求他们出兵,刘封却冷冰冰地说:“我去了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们丢下廖化不管,拂袖而去。廖化气得大骂两人狼心狗肺,上马往成都讨救兵去了。
关羽听到这里,怒气冲塞胸口,疮口迸裂,昏倒在地上。众将把他救醒后,关羽只得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进攻,想重新夺回荆州。但是,在出征荆州途中,有许多将士逃亡,战斗力不断削弱,又先后遭到东吴的蒋钦、周泰、丁奉、徐盛等将领的轮番攻击。东吴军发动心理攻势,招降荆州土人。四面山上,投降或俘虏过去的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停,许多士兵都应声而去。
这时曹仁从城内冲杀出来,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关羽只得退走,带领众将急奔襄江上游,背后魏兵追到,关羽连忙渡过襄江,往襄阳奔去。忽然流星快马来报:“荆州已被吕蒙占领。”关羽大吃一惊,不敢奔向襄阳,提兵投公安那去。这时探马又来报告:“公安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了。”关羽气得双眼发黑。就在这时,原来派去南郡催粮的人逃回,报告说是公安傅士仁到南郡,杀了催粮使者,招糜芳投降东吴,南郡跟公安郡一起落到东吴手中了。
二更时分,三万精兵登岸,将烽火台守军一网打尽。于是东吴的船队长驱直入,到了半夜三更时分,船行驶到荆州城下。吕蒙叫俘获来的官兵站在船头,去喊开城门。门吏一看是荆州的兵,开了城门,东吴兵马一声喊起,全都冲进城门。荆州就落到了吕蒙的手中。接着,孙权又派虞翻去劝说傅士仁、糜芳投降。傅士仁、糜芳记恨被关羽责打之仇,都同意投降。于是,东吴兵轻而易举地得了公安郡和南郡。
关羽中了陆逊的骄兵之计,对东吴不屑一顾,从荆州调走大半人马去攻打樊城。孙权知道后,立即拜吕蒙为大都督,统领江东各路军马,袭取荆州。吕蒙调了八十多只快船,挑选会水的士兵扮作商人,在船上摇橹,三万精兵都藏在船舱中不露面。荆州守卫沿江烽火台的蜀军见是客商进港避风,就同意将船停在江边。
通过这一集的情节发展,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三国时期的权谋斗争,更能领悟到智慧与勇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诸葛亮的智慧与曹操的阴谋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一集成为《三国演义》中经典的篇章之一。
这一集不仅展示了曹操的阴险与狡诈,也凸显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谋和高超的外交手腕,成功化解了曹操的阴谋,巩固了蜀汉的政权。故事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对未来斗争的悬念。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诸葛亮运用兵法,巧妙地设计了“火攻”的战术,成功地打击了曹军的士气。曹操虽有雄厚的兵力,但在诸葛亮的智慧面前,依然显得捉襟见肘。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刘备与孙权的联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曹操的阴谋宣告失败。
诸葛亮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及时向刘备提出了应对策略。他建议刘备加强与孙权的联盟,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以抵御曹操的威胁。诸葛亮的谋略不仅让刘备坚定了信心,也让孙权意识到曹操的真实意图,从而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
曹操派遣了间谍培养武将的三国类单机游戏,散布关于刘备与孙权之间的谣言,试图挑拨两者的关系。与此同时,曹操也在积极招揽人才,希望能够在军事上对刘备形成压制。面对曹操的阴险手段,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他意识到曹操的阴谋后,决定采取反制措施。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集中,故事围绕着曹操与蜀汉之间的斗争展开。曹操在北方稳定了政权后,开始将目光投向南方的刘备,企图一举消灭这个潜在的威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曹操设计了一系列阴谋,试图通过离间计来削弱刘备的力量。
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云长默然。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正是: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未知云长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未知黄盖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话分两头。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忽见一队船到,乃是公子刘琦自来探听消息。玄德请上敌楼坐定,说:“东南风起多时,子龙去接孔明,至今不见到,吾心甚忧。”小校遥指樊口港上:“一帆风送扁舟来到,必军师也。”玄德与刘琦下楼迎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专题: 抄三国演义小说 编小说三国演义 写小说三国演义上一篇有声小说重庆版三国演义
下一篇三国演义张悦佳广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