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经典

0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在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经典之处:

1.丰富的人物形象: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勇猛无敌的关羽、豪气干云的张飞、奸诈多端的曹操等,这些人物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精彩的情节设计:《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极具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3.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念,如忠诚与背叛、智谋与力量、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等主题,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4.广泛的文化影响:《三国演义》对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领域,在戏剧、影视、游戏等多个方面都有广泛的体现和应用。

《三国演义》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三国演义》9句名言,句句经典,值得学*

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小说写得精彩,评书听起来也让人过瘾,还能让人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从小就对罗贯中先生很崇拜,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人生阅历,是很难写出这样优秀的小说的。下面挑选其中的几句名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学*。

经典书籍阅读-《三国演义》

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经典

最后,这本书也强调了忠诚和信仰的重要性。在三国时期游戏盒子下载ios版,许多人物都表现出了对国家、民族、家庭等方面的忠诚和信仰。比如说,关羽为了保卫荆州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诸葛亮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这些描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忠诚和信仰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在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的同时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这本书也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冲突,但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比如说,孙刘联盟就是通过团结合作才得以建立的;而蜀汉政权之所以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也是因为刘备和他的谋士们能够紧密合作。这些描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刘备作为一个仁义之君,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仁义之道;而关羽、张飞等人也都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在追求仁义之道的同时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经典推荐:真实的三国之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描写以斗智、伐谋为主,同时,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冷兵器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三国时期的三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虽然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火攻取胜的战役,但是,他在描写技法上各有千秋。其中,夷陵之战部分他就以全方位的场景、诙弘的气势,把一场主战场在夷道古猇亭,共有20多万人参加的战役,虚拟描写为绵延几百里、多达100万人参战的大规模战役。该书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所著,成书于明代。本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英雄人物的生死悲欢离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小说。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视频讲解+知识汇编+经典片段

答:示例1: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示例2: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的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答:关羽兵败归降曹操,面对曹操的苦心感化,寻找刘备的决心不减。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将均不放行。于是,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个关口斩了孔秀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

答:“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37、答:“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答:“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答: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不仅有隆中高论,而且能实际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胜,以区区九千人马,一举用火烧退了曹操部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一下子就扭转了刘备集团长期以来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当初就对他冷眼旁观并不服气的关羽、张飞,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答: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穷兵黩武、不善用人等。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三国统治集团中蜀汉最弱,失荆州及刘备死后,蜀国由盛转衰,统一天下已不可能;蜀魏百姓均已厌战,诸葛亮逆此而行,连年北伐。不善用人:未选拔有才能的人,所提拔的蒋琬等人过于谨小慎微;让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答:《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答: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因此得以脱险。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答: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长厚仁明的君主形象。但是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他虚伪。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浴血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太不合人情。连作者也说其“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了。诸葛亮形象里,确实存在着某些“近妖”的分子,他能算定大雾天气,草船借箭,能祭东风而呼风唤雨,能预见庞统之死,早在人川时就预摆石阵,后来困陷陆逊(他自己说等于预伏10万兵),还能祈天出泉、祭泸水解鬼怨、五出祁山驱使六丁六甲、五丈原禳星祈寿等。其中除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可以解释成诸葛亮深通气象,筑坛祭风乃故意装神弄鬼以求脱身外,其他皆具有非人力因素所能为的意味,批其“近妖”恰是中肯之语。

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之《三国演义》

次日太后命何进参录尚书事,其余皆封官职。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董太后大喜。次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于宫中设一宴,请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董后大怒曰:“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两宫互相争竞,张让等各劝归宫。何后连夜召何进入宫,告以前事。何进出,召三公共议。来早设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举哀,军士方散。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支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百官呼拜已毕,袁绍入宫收蹇硕。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硕所领禁军,尽皆投顺。绍谓何进曰:“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张让等知事急,慌入告何后曰:“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止蹇硕一人并不干臣等事。今大将军听袁绍之言,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何太后曰:“汝等勿忧,我当保汝。”传旨宣何进入。太后密谓曰:“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不仁,既以伏诛,汝何听信人言,欲尽诛宦官耶?"何进听罢网页游戏打不开 出现fi,出谓众官曰:“蹇硕设谋害我,可族灭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残害。”袁绍曰:“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进曰:“吾意已决,汝勿多言。”众官皆退。

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那何进起身屠家;因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遂立为皇后,进由是得权重任。帝又宠幸王美人,生皇子协。何后嫉妒,鸠杀王美人。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中。董太后乃灵帝之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也。初因桓帝无子,迎立解渎亭侯之子,是为灵帝。灵帝人继大统,遂迎养母董氏于宫中,尊为太后。董太后尝劝帝立皇子协为太子。帝亦偏爱协,欲立之。当时病笃,中常侍蹇硕奏曰:“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帝然其说,因宣进入宫。进至宫门,司马潘隐谓进曰:“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公。”进大惊,急归私宅,召诸大臣,欲尽诛宦官。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进视之,乃典军校尉曹操也。进叱曰:“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正踌躇间,潘隐至,言:“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话未了,使命至,宣进速入。以定后事。操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进曰:“谁敢与吾正君讨贼?”一人挺身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进视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绍字本初,现为司隶校尉。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绍全身披挂。何进引何颙、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相继而入,就灵帝柩前,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

不五十日,报捷,江夏平。诏封坚为乌程侯;封刘虞为幽州牧,领兵往渔阳征张举、张纯。代州刘恢以书荐玄德见虞。虞大喜,令玄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与贼大战数日,挫动锐气。张纯专—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张举见势败,亦自缢死。渔阳尽平。刘虞表奏刘备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邮之罪,除下密丞,迁(升任)高堂尉。公孙瓒又表陈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

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大哭)。帝问其故。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曰:“国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曰:“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耽,径人宫中来谏帝曰:“刘谏议得何罪而受诛?”帝曰:“毁谤近臣,冒渎朕躬。”耽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谞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曰:“封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即于狱中谋杀之;假(借)帝诏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区星。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品介绍

本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遂揭竿而起。因头缠黄巾,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掌权,后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并废刘辩立献帝刘协而欺主弄权。曹操谋杀董卓不成,作檄文以达诸侯,集十八路军马,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却最终失败。此后董卓中计被吕布所杀。为争权夺利,诸侯相互厮杀。之后,曹操兵起山东护汉帝自洛阳驾幸许都,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独霸中原。时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刘备于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又兼荆州兵多粮足,遂与曹、孙抗衡。曹操兵霸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破曹,赤壁一战,曹败回江北,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此后,曹操死,子曹丕自立为帝;刘备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被魏帝授为吴王。魏国权臣司马懿及其子灭蜀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立晋,伐吴而天下复归一统。

专题: 小说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书小说   三国演义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