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回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及其集团之间的争斗故*。第三回的标题是“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这一回的主要内容包括:

1.董卓进*:董卓趁乱进入洛阳,控制了朝政,废黜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后来的汉献帝。

2.丁原反对董卓:丁原是并州牧,他不满董卓的行为,与董卓发生冲突。董卓在议会上严厉斥责丁原,表现出其专横跋扈的性格。

3.李肃说服吕布:为了除掉丁原,董卓派李肃带着金银珠宝去说服丁原的义子吕布。李肃成功地说服了吕布,使吕布背叛了丁原,转而投靠董卓。吕布因为得到董卓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了董卓手下的重要将领。

这一回通过描述董卓、丁原、吕布等人的行为和决策,展现了东汉末年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利益与道德选择之间的矛盾。吕布的背叛也预示了他日后多变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

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呼:“逆贼休走!”张让见*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网页游戏在线网页游戏女生,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庄主*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

古代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回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袁绍厉声*叫:“阉官谋杀*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人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匡*呼曰:“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何进得表,出示*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臣,去者*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可图。”卓*喜,遂上表。其略曰:

《三国演义》第三回:布见了此马,*喜,谢肃

普通人劝人通常比较被动,而李肃反客为主。如吕布说在丁建阳处实出无奈,肃说弟之才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布说恨无明主,兄能推荐一个吗?肃说董卓啊,布说没门路进见,肃说董卓也慕你*名,礼物就是他送的。处处都是吕布先说出想法,李肃顺势略加点拨,好像不是在劝你,而是设身处地的在帮你一样,此等劝人之术,实在是高明,此乃李肃劝人之略。

李肃深知吕布是见利忘义之人,劝说此人必以重利,用忠义道德是万万不行的;也深知吕布爱慕名利,对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是心有不甘的,可以说精准抓住了客户心理需求。再冠以董卓是礼贤下士的明主,吕布是擎天驾海的英雄,最后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的处世名言给个道德理论上的支撑,见利忘义的背叛俨然成了弃暗投明的高*上,让吕布最后一点点道义良心上的愧疚自责都烟消云散,李肃成功打消了客户所有的顾虑,自然顺理成章的签单,此乃李肃知人之智。

每每读到此处,总感叹说客的睿智与谋略。劝降本不是好办的差*,弄不好激怒了客户,轻者被痛骂,重者丢性命。郦食其虽不是说技不佳,但落得被烹杀的下场足以说明说客职业的危险性,没有五险一金还是不要做。但李肃三言两语,家长里短间就完成了使命,毫无刻意雕琢之痕,只有水到渠成之妙,不能不说此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劝人案例。

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之功也!但*不宜迟,在于速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三国演义》第三回:布见了此马,*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业。”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国演义现代白话版》正在热销中,感谢广*朋友们鼎力相助。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何为正史,何为演义?应广*读者朋友要求,我逐回为*家解读分享。专题: 小说反三国演义   小说和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