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属于中国古典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深受读者喜爱。
《三国演义》由罗贯中编著,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主要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书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刘备等,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西游记》则由吴承恩所著,是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传奇故事。这部作品融合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佛教道教文化元素,通过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传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
这两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什么
“四大名著”的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三国演义西游记属于小说
进入清朝,顺治年间丁耀亢写了《续金瓶梅》,请西湖钓叟为其写序文,西湖钓叟言:“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何以称乎?《西游》阐心而证道于魔,《水浒》戒侠而崇义于盗,《金瓶梅》惩淫而炫情于色。此皆显言之,夸言之,放言之,而其旨则在以隐,以刺,以止之间。唯不知者曰怪,曰暴,曰淫,以为非圣而叛道焉。”西湖钓叟认为《水浒》《西游记》《金瓶梅》为奇书,但独独不提《三国演义》。
“四大奇书”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文人墨客的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说起“四大奇书”,一般来说是指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但这一说法的确认,也是万历后期,也就是《金瓶梅》形成后的事情。天启三年(1623),烟霞外史序《韩湘子全传》中,把《全传》与其他小说进行比较时,谈到其“有《三国志》之森严,《水浒传》之奇变。无《西游记》之谑虐,《金瓶梅》之亵淫。谓非龙门兰台之遗文不可也?”(原文引用)虽然这一说法中并无“四大奇书”字样,但已经把这四本书放在一起谈论,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把这几本书奉为小说中的样本了,距离今天整整四百年的时间。到了明朝崇祯年间,社会上已经普遍认可“四大奇书”,创作于崇祯元年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峥霄主人在《凡例》中,写道:“是书动关政务,事系章疏,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事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一些学者认为峥霄主人既是这本书的评论者,也可能是这本书的作者,而这本书作者为“草莽臣”,因为冯梦龙也曾以“草莽臣”为号,所以这段话也被认为是冯梦龙所言,便一并把“四大奇书”书目的确定也推到冯梦龙名下,这也是后世一提“四大奇书”必然谈到冯梦龙的原因。但到了这时,仅仅是大家推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本书与“四大奇书”的称号也还没有完全套上。
近日翻看近代出版资料才发现,“四大名著”这一说法4399游戏盒子网址是多少,最早出现在1919年2月14日上海《申报》求古斋书帖社的广告上,但紧随“四大名著”标题后面的书目竟然是《廿五史弹词》《随园诗法丛话》《金圣叹、陈眉公才子尺牍》《唐诗白话解》,与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四大名著”完全没有关系。
古典小说原来有“七大名著”,有3部被砍掉,这是为何?
实际上,在“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之前,文学圈一直有“七大名著”的观点。是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基础上,再加上《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部而构成。后三部的文学价值不亚于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放到一起出版,其他出版社跟风效仿,再加上众多著名评论家的介绍和点评,“四大名著”的说法被固定下来。
四大名著,不仅是小说,读懂也就明白了人生
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因此,“四大名著”不仅仅是四部小说,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四大名著的。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但是,在众多中国古典小说中,为什么偏偏却是这四部小说能成经典呢?当然,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生存问题、职场问题、家庭问题和精神问题。这也是人生必经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读懂四大名著,就读懂了一生。
思想者|谭帆:“四大奇书”何以成为小说经典?
三是强化了作为经典小说的文学性。金圣叹将作家之“才”分解为“材”与“裁”两端,用意不言自明,他所强化的正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所必备的素质和才能。且看他是如何分析“才子”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的:依世人之所谓才,则是文成于易者,才子也;依古人之所谓才,则必文成于难者,才子也。依文成于易之说,则是迅疾挥扫,神气扬扬者,才子也;依文成于难之说,则必心绝气尽,面犹死人者,才子也。故若庄周、屈平、马迁、杜甫以及施耐庵、董解元之书,是皆所谓心绝气尽,面犹死人,然后其才前后缭绕,得成一书者也。
二是强化了作为经典小说的寄寓性。如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叙》即以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为基础,评价《水浒传》为“发愤”之作。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五《事部》评《西游记》“非浪作也”。而在推测《金瓶梅》之创作主旨时,明人一般认为作品是别有寄托、笔含讥刺的。如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即认为《金瓶梅》是“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他进而认定: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一是强化了作为经典小说的独创性。明中后期持续刊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确实是中国小说发展中的奇观。在人们看来,这些作品虽然托体于卑微的小说文体,但从思想的超拔和艺术的成熟而言,他们都倾向于认为这是文人的独创之作。如施耐庵、罗贯中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作者已是明中后期文人的共识。《金瓶梅》虽署为不知何人的“兰陵笑笑生”,但被文人评为“极佳”作品。而金圣叹将施耐庵评为才子,与屈原、庄子、司马迁、杜甫等并称也是强化了作品的作家独创意识。强化作家独创,实际上是承认文人对这种卑微文体的介入,而文人的介入正是通俗小说走向经典的一个重要内涵。
明中后期以来,随着通俗小说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加以评判,他们阅读、鉴赏、遴选,并将通俗小说置于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予以考察,而在这种考察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脱颖而出,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比如,周晖《金陵琐事》卷一记载李贽“好为奇论”,称汉以来“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汉是《史记》、唐是杜甫集、宋是苏东坡集、元是施耐庵《水浒传》、明是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前七子”之首的李梦阳集。李卓吾将《水浒传》与《史记》、杜甫集等并称,实则改变了以往以雅俗文体的传统界定,将《水浒传》与所谓的雅文学一视同仁。金圣叹亦然,他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名为“六才子书”,即《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在上述评价中,所谓“托体卑微”的通俗小说赢得了与《庄子》《离骚》《史记》和《杜诗》等作品同等的待遇和评价,这是通俗小说评价体系的一次新的转化,也是“四大奇书”能成为小说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完了“改订”,再来谈谈“评价”。中国古代小说的评价体系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述:“小道可观”。其中“小道”指称小说的非正统性,“可观”则有限度地承认小说的价值功能。正所谓一语而成定评,“小道可观”深深制约了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与价值定位,古代小说始终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和可怜地位正与此相关。这一评判小说文体的基本术语经数千年而不变,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小说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涵。至明代,小说创作与传播空前繁荣,“小道可观”这一核心内涵虽然没能彻底改变,但具体到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评判,“小道可观”的评价体系慢慢有所转化,这一转化推动了“四大奇书”的经典化进程。
此外,对回目的修订也是此时期小说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毛氏评本《三国演义》,评者谓:“俗本题纲,参差不对,错乱无章;又于一回之中,分为上下两截。今悉体作者之意而联贯之,每回必以二语对偶为题,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由此之后,回目对句,语言求精,富于文采,成为章回小说体制的一大特色,而至《红楼梦》达到巅峰状态。
比如“说话”,这是影响章回小说形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说话”之“遗存”更是在通俗小说的文本中无处不在。但纵观章回小说的发展史,“去说话化”是章回小说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可以说,章回小说形式的成熟过程正是与“去说话化”的过程相重合的。故而自晚明以来,文人对章回小说的改造大多是以去除章回小说的说话“遗存”为首要工作和目的。如崇祯本《金瓶梅》删去了“词话本”中的大量词曲,使带有明显“说话”性质的《金瓶梅》由“说唱本”变为“说散本”。《西游证道书》对百回本《西游记》中人物“自报家门式”的大量诗句也作了删改,从而使《西游记》的文本由“话本”的形式渐变为读本的格局。而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的崛起,所谓“说话”已不再是小说形式的主流特征。
古代通俗小说源于话本,因此在从话本到小说读本的进化中,其形式体制必定要经由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四大奇书”也不例外。明末清初的文人选取在通俗小说发展中具有典范意义的“四大奇书”为对象,他们对作品形式的修订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完善和固定了通俗小说的形式体制,并对后世的小说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大名著思维导图汇总《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能把三国人物关系梳理一下吗非常清晰,很好的读书方法趣谈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17.老不看西游;少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水浒。实际上男喜欢看水浒;女喜欢看红楼;老喜欢看三国;少喜欢看西游。释义:还有一种说法是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这个也很容易理解,老指的是老年人,少指的是青少年,男指的是男人,女指的是女人。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最终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明初文学家(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1]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三国群英传 ios 单机游戏书里也隐藏了很多讽刺现实的情节和很多无法解释的疑问。比如菩提老祖是谁?比如卵二姐是谁?比如如来取经前后的态度?比如真假美猴王到底怎么回事?
因此,在当时《西游记》也算是一部禁书,至少作者没有标注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也导致很多人质疑吴承恩的作者身份,我们下面的文章会专门讲关于《西游记》作者的故事。
宋元时期便出现了大量以“大闹天宫”、“西天取经”、“悟空除妖”为题材的话本、杂剧、戏曲。元代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可谓是西游杂剧的天花板,其结构宏大且较为完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记录唐代玄奘西行见闻的《大唐西域记》问世后,人们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一些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人们就会借助鬼神的力量,并且融入宗教神话、地方传说,且揭露一些社会黑暗的东西。
然而我们所知道吴承恩的《西游记》,只不过是一次西游记人物故事的“总结”。是对《西游记》成书之前,不同版本的西游故事的二次创作。也因此,《西游记》其实是我国古代全体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相对于其他三部,《西游记》的文学艺术性可能不是最高的,但是流传度一定是最广的。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少儿,没有不知道孙悟空、猪八戒、大闹天宫、西天取经这些人物和故事的。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共同构成了我国古典文学小说四大名著。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以封建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对封建社会晚期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揭示了封建时代的腐败本性。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专题: 小说三国演义序 三国演义原小说 三国演义门小说上一篇明代的小说是谁三国演义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