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的标题是“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两个重要的事件:
1.曹操平定汉中:曹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决定进攻汉中的张鲁。曹操的军队在经过一系列战斗后,最终成功占领了汉中,使得张鲁投降。这次胜利不仅增加了曹操的领土,也为他后来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2.张辽威震逍遥津:同时,在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孙权率领东吴大军进攻合肥。曹操当时不在合肥,留守的是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位将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张辽等人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并在逍遥津(位于合肥附近)设下埋伏。张辽亲自率军出击,以少胜多,大败孙权的军队,使东吴军队遭受重创。此战展示了张辽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这两件事情都显示了曹操及其部下的军事实力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各路英雄之间的激烈斗争。
三国演义之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
三国演义小说之六十七
次日,曹操三面竖立云梯,飞炮攻打。张鲁见其势已极,与弟张卫商议,卫曰:“放火尽烧仓廪府库,出奔南山,去守巴中可也。”杨松曰:“不如开门投降。”张鲁犹豫不定。卫曰:“只是烧了便行。”张鲁曰:“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不得已而出奔,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遂尽封锁。是夜二更,张鲁引全家老小,开南门杀出。曹操教休追赶,提兵入南郑,见鲁封闭库藏,心甚怜之,遂差人往巴中,劝使投降。张鲁欲降,张卫不肯。杨松以密书报操,便教进兵,松为内应。操得书,亲自引兵往巴中。张鲁使弟卫领兵出敌,与许褚交锋,被褚斩于马下。败军回报张鲁,鲁欲坚守,杨松曰:“今若不出,坐而待毙矣。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鲁从之。阎圃谏鲁休出,鲁不听,遂引军出迎。未及交锋,后军已走,张鲁急退,背后曹兵赶来。鲁到城下,杨松闭门不开。张鲁无路可走,操从后追至,大叫:“何不早降!”鲁乃下马投拜。操大喜,念其封仓库之心,优礼相待,封鲁为镇南将军,阎圃等皆封列侯,于是汉中皆平、曹操传令各郡分设太守,置都尉,大赏士卒。惟有杨松卖主求荣,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后人有诗叹曰:
此时细作已杂到城中,径投杨松府下谒见,具说:“魏公曹丞相久闻盛德,特使某送金甲为信。更有密书呈上。”松大喜,看了密书中言语,谓细作曰:“上覆魏公,但请放心。某自有良策奉报。”打发来人先回,便连夜入见张鲁,说庞德受了曹操贿赂,卖此一阵。张鲁大怒,唤庞德责骂,欲斩之。阎圃苦谏,张鲁曰:“你来日出战,不胜必斩!"庞德抱恨而退。次日,曹兵攻城2012休闲网页游戏推荐,庞德引兵冲出。操令许褚交战。褚诈败,庞德赶来。操自乘马于山坡上唤曰:“庞令明何不早降?”庞德寻思:“拿住曹操,抵一千员上将!"遂飞马上坡。一声喊起,天崩地塌,连人和马,跌人陷坑内去,四壁钩索一齐上前,活捉了庞德,押上坡来。曹操下马,叱退军士,亲释其缚,问庞德肯降否。庞德寻思张鲁不仁,情愿拜降。曹操亲扶上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见。人报张鲁,德与操并马而行,鲁益信杨松之言为实。
却说夏侯渊一军抄过山后,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大雾中误走到杨昂寨前。守寨军士,听得马蹄响,只道是杨昂兵回,开门纳之。曹军一拥而入,见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来,五寨军士,尽皆弃寨而走。比及雾散,杨任领兵来救,与夏侯渊战不数合,背后张郃兵到。杨任杀条大路,奔回南郑。杨昂待要回时,已被夏侯渊、张郃两个占了寨栅,背后曹操大队军马赶来,两下夹攻,四边无路。杨昂欲突阵而出,正撞着张郃,两个交手,被张郃杀死。败兵回投阳平关,来见张卫。原来卫知二将败走,诸营已失,半夜弃关,奔回去了。曹操遂得阳平关并诸寨。张卫、杨任回见张鲁,卫言二将失了隘口,因此守关不住。张鲁大怒,欲斩杨任,任曰:“某曾谏杨昂,休追操兵。他不肯听信,故有此败。任再乞一军前去挑战,必斩曹操。如不胜,甘当军令。”张鲁取了军令状。杨任上马,引二万军离南郑下寨。
操次日自引兵为前队,见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恐有伏兵,即引军回寨,谓许褚、徐晃二将曰:“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许褚曰:“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惮劳。”次日,操上马,只带许褚、徐晃二人,来看张卫寨栅。三匹马转过山坡,早望见张卫寨栅。操扬鞭遥指,谓二将曰:“如此坚固,急切难下!”言未已,背后一声喊起,箭如雨发,杨昂、杨任分两路杀来。操大惊,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杨昂、杨任不能当许褚之勇,回马退去,其馀不敢向前。徐晃保着曹操奔过山坡,前面又一军到,看时却是夏侯渊、张郃二将,听得喊声,故引军杀来接应。于是杀退杨昂、杨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赏四将。自此两边相拒五十馀日,只不交战。曹操传令退军,贾诩曰:“贼势未见强弱,主公何故自退耶?”操曰:“吾料贼兵每日提备,急难取胜。吾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贾诩曰:“丞相神机,不可测也。”于是令夏侯渊、张郃分兵两路,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曹操一面引大军拔寨尽起。杨昂听得曹兵退,请杨任商议,欲乘势击之,杨任曰:“操诡计极多,未知真实,不可追赶。”杨昂曰:“公不往,吾当自去。”杨任苦谏不从。杨昂尽提五寨军马前进,只留些少军士守寨。是日,大雾迷漫,对面不相见。杨昂军至半路,不能行,且权扎住。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
曹操取得东川后,主簿司马懿进言说:“刘备凭诈力攻取了刘璋,蜀地人心还没有归附。现在主公已取得汉中之地,益州震动。可速速进兵攻取,益州势必土崩瓦解。智者贵在抓准时机,时不可失。”曹操叹息道:“人苦于不知足,既然得陇,又怎能再去望蜀?”刘晔也说:“司马仲达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行动迟缓了,诸葛亮精明治国为相,关羽、张飞等勇冠三军为将,蜀民安定后据守住关隘,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取了。”曹操说:“我们士卒远涉劳苦,应当先安抚士卒。”于是按兵不动。
张鲁来到城下,杨松却是闭门不开。张鲁无路可走,曹操从后面赶上,大叫:“张鲁还不早降!”张鲁于是下马投降。曹操大喜,感念他封存仓库之举,用厚礼相待,加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阎圃等人都被封列侯,汉中从此平定。曹操传令各郡分设太守,设置都尉,大赏士卒。只有杨松卖主求荣,曹操命人斩杀于市曹示众。后人有诗叹曰:
汉中败军回去报告张鲁,张鲁想要坚守。杨松说:“现在如果不出战,就是坐以待毙。我负责守城,主公要亲自和曹操决一死战。”张鲁听从,阎圃苦谏张鲁不要出击。张鲁不听,领军兵出城迎击。还没有来得及交锋,后军已经退走。张鲁急忙撤退,背后曹军紧紧赶来。
这夜二更,张鲁带着全家老小打开南门逃出。曹操命令不要追赶,领兵进入南郑,看到张鲁封闭库藏,心中十分同情。于是派人前往巴中,劝降张鲁。张鲁想要投降,张卫却是不肯。杨松写密信报告曹操,让曹操立刻进兵,他作为内应。曹操得到书信后就领兵前往巴中,张鲁派弟弟张卫领兵迎战,和许褚交锋,被许褚没几合就斩于马下。
有人报告张鲁,说庞德和曹操并马而行,张鲁更加相信杨松的话属实。曹操三面竖起云梯攻城。张鲁看到大势已去,就和兄弟张卫商议。张卫说:“我们放火烧光仓廪府库,出奔南山,去守巴中还可以坚持。”杨松说:“我看不如开门投降。”张鲁犹豫不定。张卫说:“只要烧了便可以。”张鲁说:“我不得已逃奔,仓廪府库都是国家所有,不能糟蹋。”于是全部封存起来。
次日,曹军攻城,庞德领兵冲出。曹操命令许褚上前交战。许褚诈败,庞德赶来。曹操乘马在山坡上召唤道:“庞令明为什么还不早降?”庞德寻思:“我如果拿住了曹操,抵得上一千员上将!”于是飞马上坡,但听得一声喊起,天崩地塌,连人带马跌到陷坑中去了,四面钩索一起上前,活捉了庞德后押上山坡来。曹操下马,喝退军士,解开绑绳,问庞德是否肯降。庞德寻思张鲁不仁,情愿归降。曹操亲自扶上马,共回大寨,故意让城上看到。
这时那名细作就夹杂着进入到城中,直奔杨松府下拜见。他对杨松说道:“魏公久闻张先生盛德,特派我送金甲作为信物。还有密信呈上。”张松大喜,看了密信中言语,对细作说:“你去回复魏公,但请他老人家放心。我自有良策奉报。”打发来人先回,便连夜去见张鲁,说庞德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卖此一阵。张鲁大怒,唤来庞德责骂,想要斩杀,阎圃苦谏。张鲁说:“你来日出战,不胜必斩!”庞德抱恨退出。
这夜二更之后,忽然三路火光而起:正中是徐晃、许褚,左边是张郃,右边是夏侯渊。三路军马一起前来劫寨。庞德来不及防备,只得上马冲杀出来,朝南郑退走,背后三路军兵紧紧追来。庞德急忙唤开城门,带领军兵一拥冲入。
第二天,曹操先派夏侯渊、张郃两支军马,远远去埋伏好了,却让徐晃前去挑战,战不到数个回合就败走。庞德率军掩杀,曹军全部败退。庞德夺了曹操寨栅,看到寨中粮草极多,心中大喜,马上报告张鲁,一面在寨中设宴庆贺。
曹操心中大喜,便和众将商议:“如何能够收降这人?”贾诩说:“我知道张鲁手下有一谋士叫杨松,这人极贪贿赂。可暗中派人送去金帛,让他在张鲁说庞德的坏话,便可图谋。”曹操问:“怎样才能派人进入南郑?”贾诩说:“来日交锋,我们诈败佯输,弃寨而退,让庞德占据我寨。我却在深夜带领军兵劫寨,庞德肯定会退入城中。这时选一名能言军士,扮作他们军士夹杂在阵中,便能入城。”
张鲁大喜,立即召庞德来到,厚加赏赐,命令庞德点起一万军马迎敌。离城十余里和曹军相对,庞德出马搦战。曹操在渭水之战时,已经深知庞德之勇,于是嘱咐众将说:“庞德是西凉勇将,原先跟随马超,现在虽然依附了张鲁,却是未称其心,我一直想收降他。你们要和他缓斗,慢慢让其力乏,然后擒拿。”
曹操得知夏侯渊斩了杨任后立即进兵,直抵南郑扎下大寨,张鲁慌忙聚集文武商议。阎圃说:“我保举一人,可抵敌曹操手下众将。”张鲁忙问这人是谁。阎圃说:“南安庞德之前跟随马超投奔主公。后来马超赶往西川,庞德因病不能成行。现今蒙主公恩养,为什么不派这人出战?”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至第七十回梗概
愿您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乐!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张松通刘备事露,全家被刘璋所斩。玄德与庞统回涪城。斩杨怀、高沛,得涪关。黄忠、魏延争破冷苞、邓贤之寨。魏延被围、黄忠救出;魏延设埋伏,活捉冷苞。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备放冷苞,冷苞欲助刘璋子刘循守雒城。
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魏延舞剑欲杀璋,刘备坚执不从。璋欲备起兵助己,备力辞,只答应派兵五千,往助刘备。孙权派都尉徐盛往取荆州,都督周瑜起兵取西川,誓要报仇。孙权派张纮往说刘备回吴,刘备同意,决定回去,命孔明守荆州;刘备亲自率军往江东进发。
合肥历来是江淮咽喉,军事重地。曹操和孙权在合肥角逐32年,留下了逍遥津、飞骑桥、教弩台、藏舟浦、斛兵塘等重要三国遗址。因为在三国中有很多的战役都是发生在今天的安徽境内,而且三国中众多的武将和谋士也都来自安徽,故有“一部三国史,半部安徽史”的说法。
逍遥津因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名扬天下。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乘曹操兴师西征汉中张鲁,合肥空虚之机,亲率10万精兵,企图一举攻占合肥,达到向北打开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镇守合肥的大将张辽,面对强敌压境、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危难局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将士出击迎敌,率精兵7000奇袭孙权,将士众志成城,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大胜孙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逍遥津之战也成为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逍遥一词来源于庄子《逍遥游》,“津”为渡口之意,逍遥津原为淝水上的津渡,传说由于渡口湖阔流缓,船只行驶于此,不受羁绊束缚,船家心情愉悦,自由放逸行船,曰逍遥。明清时期先后被建成私家花园,更名为"窦家池"、"斗鸭池"、“豆叶池”,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命名。
年少万兜鍪(散文) 作者:方遒
在此背景下,镇守荆州的关羽统领大军北上,针对曹军,发动了襄樊战役。前期战事极其顺利,“一鼓而下襄阳”,曹军败退樊城。“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关羽借势“水淹七军”,斩杀魏军先锋庞德,活捉征南将军于禁,势头直逼魏都许昌。天下惊恐,曹操急派大军火速救援。两军在樊城前线相持下来。
赤壁之战是抵抗侵略,是被迫反击,而袭取荆州则是巧用时机,主动谋取。赤壁大胜后,孙刘两家各夺得荆州七郡一部分地盘。后来刘备以“所辖地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借驻长江重镇江陵(今荆州市)。此时正是孙刘联盟的黄金时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同意借地刘备。这便是所谓的“借荆州”。有借就有还,刘备方面的说法是,取了西川,立稳脚跟便还。可是等到刘备横跨荆益,做了汉中王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关羽手下甚至放出话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况且,荆州原先是人家刘表的,不是你东吴的,你也是占别人的三国单机游戏关羽用的水龙,凭什么要还你?仔细想想,这话也占几分理。但无论如何,你刘备毕竟是从东吴手里得到的荆州,有“借”一说,东吴不可能饮下这杯苦酒。两家因此埋下了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
年轻的孙权起用同样年轻的周瑜,全权委托他与敌人决战赤壁。前线战场上的大小军务,听凭前方将帅裁决,大胆放手,决不干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周瑜一把火烧毁曹军战船,以少克多,取得空前大捷,迫使曹军残兵败将狼狈北逃。一仗打开,曹操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南渡长江。
这是一次艰难悲壮的决断。孙权清楚地知道,决心一下,就把自己逼上了悬崖。一旦失败,江东将被碾作粉齑,父兄开创的基业不复存在,自己就是那个断送江山的千古罪人,孙氏一族妇孺老幼,都会陪他葬身战火。可是他义无反顾!
“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召回在鄱阳训练水军的周郎,商议军机。周瑜早已胸有成竹,他为孙权详细分析了曹军南征,不利水战的各种兵家大忌,最后说:“曹军犯此数忌,虽多必败。臣愿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孙权大为振奋,霍然而起,拔剑砍断面前奏案一角,厉声说道:“今后再说投降者,同于此案!”痛下抗曹决心,当场拜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共御曹操。
关键当口,诸葛亮到了,带来了孙刘结盟共击曹操的意愿。虽然刘备新败,军力弱小,但对正在危机中的孙权来说,也不失为一把救命稻草。孙权心中得到些许安慰,但即使孙刘两家加起来,能不能战胜兵力数倍于己的曹操,还是没有一点把握,“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听了众人议论,孙权心中烦躁,起身上厕所。谋臣鲁肃紧随于后,悄悄对他说:“恰才众人之言,都是在误导将军。众人都可以降曹,只有将军您不可降曹。众人投降,时间长了,可熬个一官半职,而将军您投降,曹操怎么安置您呢?”孙权感慨万端,叹息道:“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专题: 三国演义小小说 真三国演义小说 旧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推荐发言稿
下一篇三国演义分几种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