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章节,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孔明)如何用智慧和胆识应对危机的故事。这一计谋发生在蜀汉与魏国的对抗中,当司马懿率领大军逼近蜀军时,诸葛亮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正面抵抗,于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大胆的策略——“空城计”。
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
1.背景: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误用了马谡守卫街亭,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为了防止全军覆没,诸葛亮不得不撤退至西城。
2.危机:此时,西城只有少数士兵,而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主力正迅速逼近。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诸葛亮没有选择放弃或逃跑,而是决定实施“空城计”。
3.实施空城计:他命令城门大开,让士兵们装扮成普通百姓,在街道上洒扫,营造出一种平静无事的假象。诸葛亮本人则坐在城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琴,表现出一种毫不在意的态度,试图给敌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城内藏有重兵。
4.结果:司马懿到达城下后,看到这种异常的情况,怀疑城内设有埋伏,担心中计,最终决定撤退,避免了可能的损失。诸葛亮因此成功地化解了这次危机。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的智谋案例。“空城计”不仅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心理战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在绝境中通过智慧和勇气寻求出路的精神。
如果你对《三国演义》感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音频书、电视剧等来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及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空城计
魏兵走了没有多远,山谷中杀声震地,鼓角喧天,又是一支兵马杀来,前面一杆大旗,上面写着“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蜀军的喊杀声加上山谷中的回声,不知道有多少人杀来,似乎漫山遍野都是。魏兵疑心这里有重兵埋伏,不敢在山谷中停留,将携带的装备与粮食、车辆等,一概抛弃,夺路逃走。关兴、张苞只是虚张声势,吓唬魏军,并不追击,将魏兵抛弃的兵器、粮食、车辆等运了回去。
诸葛亮平心静气地对他们说:“他认为我一生谨慎小心从来不肯冒险。所以他见我这副模样,就怀疑城中有伏兵,因此急急忙忙地撤退了。我不是欢喜冒险的人,这次是因为万不得已才这样做的。我估计他必定从山北小路退走,已经命令关兴,张苞两位将军在那里带兵等候。”
三国演义小说听书空城计
诸葛亮看见魏军远远离去,消失在山路的尽头,就放下七弦琴,站起身子,面露微笑。那些属官到这时惊魂甫定,来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烽火三国单机游戏宝物获得,今天统领了十五万精兵到这里来,可是见了丞相,一言不发,赶快退兵,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时候司马懿有点怀疑了,他想啊,历来神计妙算的诸葛亮,竞然一人坐在城楼上,无动声色,稳坐其中,还有心弹琴。这时司懿怀疑孔明有埋伏,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独坐城楼,立即吩咐调头撒兵。
这时的司马懿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的兵马将领基本上被配出去了,城里只剩下微微了了的人马了,根本就没有强兵强将。于是诸葛亮命令拔旗息鼓,吩咐手下人把城门通通打开,独自一人坐在城楼上弹起了琴。
专题: 说小说三国演义 轻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话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之吕布之妻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完整版小说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