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在这部小说中,庞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字士元,号凤雏,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庞统的智谋和才华在小说中被描绘得非常突出,但他的命运却颇为悲惨。
庞统早年曾隐居不仕,后因徐庶的推荐,受到刘备的重视。在刘备初见庞统时,并未立即认识到他的才能,直到经过一番考验后,才真正重用庞统。庞统加入刘备阵营后,对刘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庞统向周瑜献策连环计,使得孙刘联军能够利用火攻大败曹操,这是他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
然而,庞统的命运并不像诸葛亮那样顺利。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攻益州,庞统作为主要谋士随军出征。在攻打雒城(今四川广汉)时,庞统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他的死对刘备集团是一大损失,刘备对此深感痛惜。
庞统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一位极具智慧但英年早逝的英雄人物,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雏庞统为什么偏偏死在落凤坡,这是命中注定,还是巧合
拉一张《三国志》里被流矢伤(死)的战绩表吧!《太祖传》:”太祖为流矢所中……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循去。“《夏侯惇传》:”惇从征吕布,为流矢中,伤左目。“”(张济)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孙)坚为流矢中死。
从一个不起眼细节看庞统之死,元凶就是刘备!还记得徐庶的话吗?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庞统
刘备之军师中郎将。统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赤壁之战,统避乱江东,为鲁肃荐于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助瑜火攻大败。瑜卒,亮往吊孝,因得见统。时肃亦荐统,因统貌陋,慢孙权,不用。统遂往荆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轻之,任为耒阳令。统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张飞往责,飞识统才,遂拜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统随先主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攻雒城,因疑亮欲争功,不从亮书劝阻,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为乱箭射死。
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 。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继守耒阳令,不治理公务而被免职。鲁肃、诸葛亮以庞统“非百里之才”力荐,刘备十分器重,委以治中从事重任。后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葫芦侠ios游戏盒子下载,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不过,如果庞统不死的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至少能分走诸葛亮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让诸葛亮少费一点脑子。要是那样的话,诸葛亮估计能多活几年。而且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也有一个人能商量对策,或许蜀国的情况会更好一些。
在《三国演义》当中,正是因为庞统意外身死,所以刘备才不得不调诸葛亮等人入蜀。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不管庞统死不死,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刘备其实都会调诸葛亮等人入蜀。
从庞统的人生经历当中,我们能看出来:庞统真正参与改变历史的机会,其实就只有他给刘备献计,让刘备吞并白水关守军的那一次。至于说他曾经给刘备献计,让他在宴会上挟持刘璋,刘备并没有采纳。
至于落凤坡这个地方,现实中确实存在。但这个地方,距离雒城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庞统死后,就埋在了这里,大概就在今天的四川白马关镇。
历史上庞统的死因,其实也和小说里面写的不太一样。小说里面的庞统,是在落凤坡遭遇了埋伏,然后被乱箭射杀。但正史上的庞统,应该是在指挥进攻雒城的时候,不幸被流矢射杀。
此后的一年里,刘备具体是怎么指挥军队,扫荡益州,史书上同样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只知道,最后,作为军师的庞统,都被迫领兵上阵,参与了攻城任务。
第一,如此重要的严颜,为什么被俘之后,后来在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了。第二,以重庆地区的特殊地势,想要强攻下来,几乎不可能。那么当时的张飞,到底是怎么打下江州的呢?
比如说,当时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通道,已经被刘璋派人给堵死了!而荆州军团这边,在走到江州一带,也就走到今天的重庆地区的时候,荆州军团遇到了老将严颜。
不过,在双方开战之后,刘备虽然初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却并没有一路杀到成都。在抵达雒城之后,因为雒城的守将是刘璋的儿子,刘备遭遇了非常强烈的抵抗。
在这三个选择当中,真正好用的,其实就只有第二个。第一个选择太过冒险,当时刘备在蜀地的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而且也没有后方。一旦偷袭成都失败,退路又被截断,刘备必死无疑。这个选择,刘备是绝对不可能选的。
直到一年之后,等到刘备在蜀地的时间越来越长,收拢了不少人心,这才逐渐开始和刘璋翻脸。公元212年,因为刘璋杀了张松,刘备和刘璋彻底决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庞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开始决定历史的走向。
如此一来,在刘备入蜀之后,庞统就成了刘备身边的头号顾问。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庞统却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在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庞统曾经和法正等人一起,劝刘备趁机挟持或者干掉刘璋。但结果,刘备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于是就这样,刘备带着庞统,进入了蜀地。至于说荆州这边,刘备则是留下了关羽、张飞、赵云以及诸葛亮,合力固守。与此同时,刘备还把大量出身于荆州本地的武将,比如说魏延和黄忠等人,全都带去了蜀地。
这里多说一句:当时刘备之所以找庞统商量,而不是直接去问诸葛亮,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此时在忙荆南四郡那边的事情。自从赤壁之战打完以后,诸葛亮就去了荆州南部,负责当地的政务,帮刘备调整税赋,搜集军资。
而面对刘璋的邀请,刘备当时却有些犹豫不定。因为刘备此时担心,如果自己西进夺取益州,会坏了自己的名声,导致下面不服自己。而庞统却认为,此时是大争之世,地盘远比名声更重要。况且刘璋本人名声也不咋地,抢他的地盘,名正言顺。
在庞统入职之后,庞统献上的第一个重要计策,就是让刘备趁机入蜀。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来到荆州,邀请刘备入蜀,帮自己收拾张鲁。
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因为没有拿出诸葛亮给的推荐信,只做了一个县令。然后,因为他不满自己只能做一个县令,选择了躺平。再然后,恰好张飞路过,见到庞统消极怠工之后,就像揍他一顿。结果庞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天之内解决了好几个月的政务,让张飞刮目相看。
这里多说一句:正史上庞统大部分的经历,都和《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相差不大。但是唯独庞统被刘备启用,以及后来庞统之死这两件事,正史和演义小说,存在极大的差别。
但对于庞统来说,这种变化,无疑是对他才华的不信任。再加上之前周瑜对他也不错,他也不屑于在官场上攀爬。所以,这次改任耒阳县令之后,庞统就直接躺平了。对于当地的政务,庞统一概不管,只想做一个闲人。
刘备的这个任命,估计也是想借此来看看,庞统是不是真的有才。如果庞统真的有才华,在县令这个官职上,庞统一样能做出成绩,然后刘备自然能重用他。
在周瑜死后,庞统亲自给周瑜送丧回到东吴。出乎意料的是,在东吴这边,庞统的名气同样很大。所以在这次送葬过程当中,东吴的几位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都来拜见过庞统。大家见面之后,甚至还有了不错的交情。
直到后来,赤壁之战打完以后,孙刘曹三家瓜分了荆州。而庞统所在的区域,恰好在东吴接管的南郡周围。因为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周瑜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打了那场南郡之战,逐渐拿下了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
但实际上,评价这个东西,本身就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评价庞统为‘凤雏’的庞德公,那是庞统的本家长辈!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也就是本家侄子。
在赤壁之战以前,庞统确实是荆州地区的名士,本人很有才华,而且名气很大。那位著名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评点荆州的年轻俊杰,认为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而荆州的另一位隐士庞德公,则是评价庞统为‘凤雏’,同时又说诸葛亮为‘卧龙’。
至于第三种人,则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历史的走向!这种人最少,而且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譬如说诸葛亮,或者明朝的张居正,都属于这种人。
第二种人,则是在某个关键时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种改变,有可能是刻意的,也有可能是无心的。而庞统这个人,应该就算是第二种人。在刘备和刘璋撕破脸之后,他曾经给刘备出了三条计策。那一刻,庞统无疑是直接改变了历史。
在史书上能留下名字的人,大致其实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是那种只是单纯留下了名字,但是这个人对于历史的整体走向,基本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就算没有他,大概率也会有其他人顶他的位置,做同样的事情。
作为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后世对庞统的评价,是不是算过高,这点其实不好说。因为庞统去世太早,导致他根本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
庞统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迹
众人受到庞统点评后都十分满意,更与他结为朋友,说道:“当天下太平时,一定与您谈尽四海之士。”奇才小用刘备督管荆州后,用庞统为耒阳令,但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说话:“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开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诸葛亮亦加以推荐,刘备才再用他,任治中从事。其待遇与诸葛亮差不多,后同升为军师中郎将。
又认为:“陆绩有驮马的脚力,而顾邵则有驮牛能负重走远路的能力。”有人便问:“如你所见,陆勣较优胜?”庞统解释:“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起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又岂止一人!”于是顾邵招待庞统留宿,并问道:“你评价过如此多名人,我与你如何?”庞统说:“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帝王的秘策,揽、倚、伏的精要,我则较有利。)”
史书真实记载,揭露庞统真实死因,学者:罗贯中骗了我们那么多年
他先是派遣关兴等人率军进兵,不过最终功亏一篑。后来,诸葛亮再次出兵,这次他采取了极其谨慎周密的计划。他先派人去探明张鲁军队的部署,掌握了情报后,又调集大量粮草,做好充足准备。最后,他亲自率领大军发动猛攻,终于攻克了汉中。
事实上,庞统之死的疑团并非三国历史中唯一的谜团。在这乱世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值得我们深挖。比如,诸葛亮为何能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攻占汉中?孙权又是如何成功打败刘备的?这些问题的背后,无疑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要如此改编庞统的结局呢?原来,这与他塑造诸葛亮的用意不无关系。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妖"的形象,这无疑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和才能。而相比之下,庞统的功劳就被大大削弱了。如果按照史实记载,庞统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这就难以衬托出诸葛亮的地位。因此,罗贯中特意将庞统的阵亡时间提前了三年,并编造了"落凤坡"的故事,以突出诸葛亮在刘备入蜀中的地位。
刘备自从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被杀。张飞身死。自己攻伐东吴在夷陵被陆逊打败。弥留之际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辅佐刘禅。一心光复汉室。数次出岐山北伐!最后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佳话!
张松邀请刘备夺取益州。刘备假装帮助刘璋防备曹操,实际夺取益州的阴谋被识破。刘璋杀掉张松。防备刘备。庞统在落凤坡遭遇伏击身亡!诸葛亮帮助刘备完成对益州的夺取后。备受刘备重用。刘备建立蜀汉之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庞统原本想入仕东吴。但是三国背景单机游戏简单的,孙权以貌取人。刘备占据荆州。庞统前来投靠!刘备也以貌取人,又不愿意让前来投靠的人寒心。便委任庞统为一个县令。庞统到县后不理政务。张飞前来巡视,怒斥庞统。庞统在张飞面前展示才华。张飞向刘备禀报此事。诸葛亮此时也回到荆州。向刘备推荐庞统!
庞统主动来到曹营。献上连环计——庞统知道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站。因此让曹操用铁链将船只都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如同平地一般。曹操连称妙计。在庞统的算计下,曹操被孙刘连军火烧联营。
曹操势大,在刘表死后,带领大军占据荆州。刘备放弃根据地新野和樊城。带领军民向江夏逃难。为了能够促成孙权和刘备两人携手抗曹。诸葛亮只身来到江东。舌战江东诸文臣谋士。终于促成孙刘联盟。携手抗曹。并在江东设置祭坛。请来东风助阵。帮助孙刘连军火烧曹军联营!
当时庞统避居在江东。只有诸葛亮在荆州一带定居。为了得到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诸葛亮刚刚投靠刘备时,关羽、张飞两人心中都有不服!在夏侯惇进攻刘备占据的新野城时。诸葛亮使用计策,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这才让关羽张飞两人心服口服。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投靠刘表,客居荆州的刘备曾经遇到一位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向水镜先生司马徽询问天下大势。并希望水镜先生推荐人才。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名谋士: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人自号卧龙凤雏。预言刘备只要得到其中一人,就可以一统天下。光复汉室江山!
卧龙凤雏指的是东汉末年,辅佐刘备的两位谋士诸葛亮和庞统!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普及和影响,让读者记住了两人的外号卧龙和凤雏!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7 三国演义小说榜 l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之我是太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