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权谋。
司马懿的生平
早年:司马懿出身于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的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尤其擅长兵法。仕途:起初,司马懿并不愿意出仕,但在曹操的多次邀请下,最终决定加入曹魏政权,担任过多种职务,逐渐成为魏国的重要大臣。对抗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对抗是其最为人熟知的情节之一。两人在渭水之战等多个战役中交锋,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尽管诸葛亮多次试图用计策击败司马懿,但后者凭借谨慎和智慧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政变与篡位: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魏文帝,司马懿继续担任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因受到排挤而一度退隐。然而,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发动政变,控制了朝局。此后,司马家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实际权力,并最终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实现了从魏到晋的转变。
人物特点
深思熟虑:司马懿性格沉稳,善于思考,面对复杂局势总能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忍辱负重:为了达到目的,司马懿能够忍受极大的屈辱,如在曹爽掌权时,他装病避祸,等待时机反击。善用智谋: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斗争,司马懿都能巧妙运用各种策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被塑造成一位极具智慧和谋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仅用一个字,就几乎改变了司马懿的形象!咱们是否看错人了?
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汝等性命既饶,当留下军器战马。”遂将众人衣服脱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即指挥三军,奋死掠阵,懿自拔剑在手,引百余骁将,催督冲杀。
三国演义小说之司马懿
三国演义之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方腹曲胫,一股四足;头人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足,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脚,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鳅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好玩的联机沙盒子手游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众将环绕而视。造木牛之法云:
当下孔明得胜回寨,命将郑文斩了,再议取渭南之策。每日令兵搦战,魏军只不出迎。孔明自乘小车,来祁山前、渭水东西,踏看地理。忽到一谷口,见其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馀人:两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一人一骑。孔明看了,心中大喜,问向导官曰:“此处是何地名?”答曰:“此名上方谷,又号葫芦谷。"孔明回到帐中,唤裨将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计。令唤集随军匠作一千馀人,入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应用,又令马岱领五百兵守住谷口。孔明嘱马岱曰:“匠作人等,不许放出,外人不许放入。吾还不时自来点视。捉司马懿之计,只在此举,切不可走漏消息。”马岱受命而去。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匠作,依法制造。孔明每日往来指示。
却说司马懿见了郑文之书,便欲引二子提大兵来劫蜀寨。长子司马师谏曰:“父亲何故据片纸而亲入重地?倘有疏虞,如之奈何?不如令别将先去,父亲为后应可也。"懿从之,遂令秦朗引一万兵,去劫蜀寨,懿自引兵接应。是夜初更,风清月朗,将及二更时分,忽然阴云四合,黑气漫空,对面不见。懿大喜曰:“天使我成功也!”于是人尽衔枚,马皆勒口,长驱大进。秦朗当先,引一万兵直杀入蜀寨中,并不见一人。朗知中计,忙叫退兵,四下火把齐明,喊声震地:左有王平、张嶷,右有马岱、马忠,两路兵杀来。秦朗死战,不能得出。背后司马懿见蜀寨火光冲天,喊声不绝,又不知魏兵胜负,只顾催兵接应,望火光中杀来。忽然一声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地:左有魏延,右有姜维,两路杀出。魏兵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奔。此时秦朗所引一万兵,都被蜀兵围住,箭如飞蝗,秦朗死于乱军之中。司马懿引败兵奔入本寨。三更以后,天复清朗。孔明在山头上鸣金收军。原来二更时阴云暗黑,乃孔明用遁甲之法,后收兵已了,天复清朗,乃孔明驱六丁六甲扫荡浮云也。
孔明选一舌辩军士,附耳分付如此如此。军士领命,持书径来魏寨,求见司马懿。懿唤入,拆书看毕,问曰:“汝何人也?”答日:“某乃中原人,流落蜀中,郑文与某同乡。今孔明因郑文有功,用为先锋。郑文特托某来献书,约于明日晚间,举火为号,皇乞都督尽提大军前来劫寨,郑文在内为应。”司马懿反覆诘问,又将来书仔细检看,果然是实,即赐军士酒食,分付曰:“本日二更为期,我自来劫寨。大事若成,必重用汝。"军士拜别,回到本寨告知孔明。孔明仗剑步罡,祷祝已毕,唤王平、张嶷分付如此如此;又唤马忠、马岱分付如此如此;又唤魏延分付如此如此,孔明自引数十人,坐于高山之上,指挥众军。
权览毕,大喜,乃谓费祎曰:“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孔明。今既有书到,即日朕自亲征,入居巢门,取魏新城;再令陆逊、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沔口取襄阳;孙韶、张承等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处。三处一齐进军,共三十万,克日兴师。”费祎拜谢曰:“诚如此,则中原不日自破矣!”权设宴款待费祎。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祎曰:“魏延为首。"权笑曰:“此人勇有馀,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祎曰:“陛下之言极当!臣今归去,即当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辞孙权,回到祁山,见了孔明,具言吴主起大兵三十万,御驾亲征,兵分三路而进。孔明又问曰:“吴主别有所言否?”费祎将论魏延之语告之。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祎曰:“丞相早宜区处。”孔明曰:“吾自有法。”祎辞别孔明,自回成都。
忽报费祎自成都来见丞相。孔明请入。费祎礼毕,孔明日:“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祎曰:“丞相之命,岂敢推辞?”孔明即修书付费祎去了。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权拆视之,书略曰:
却说孔明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吴班、吴懿引木筏兵去烧浮桥;令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翼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营。是日午时,人马离大寨,尽渡渭水,列成阵势,缓缓而行。却说魏延、马岱将近北原,天色已昏。孙礼哨见,便弃营而走。魏延知有准备,急退军时,四下喊声大震,左有司马懿,右有郭淮,两路兵杀来。魏延、马岱奋力杀出,蜀兵多半落于水中,馀众奔逃无路。幸得吴懿兵杀来,救了败兵过岸拒住。吴班分一半兵撑筏顺水来烧浮桥,却被张虎、乐琳在岸上乱箭射住。吴班中箭,落水而死。馀军跳水逃命,木筏尽被魏兵夺去。此时王平、张嶷,不知北原兵败,直奔到魏营,已有二更天气,只听得喊声四起。王平谓张嶷曰:“军马攻打北原,未知胜负。渭南之寨,现在面前,如何不见一个魏兵?莫非司马懿知道了,先作准备也?我等且看浮桥火起,方可进兵二人勒住军马,忽背后一骑马来报,说:“丞相教军马急回。北原兵、浮桥兵,俱失了。”王平、张嶷大惊,急退军时,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声炮响,一齐杀来,火光冲天。王平、张嶷引兵相迎,两军混战一场。平、嶷二人奋力杀出,蜀兵折伤大半。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败兵,约折了万馀人,心中忧闷。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司马懿
第一次北伐,魏军连连败于诸葛亮之手,损兵折将,危机之时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懿命其与自己会师长安,共同抵御诸葛亮。司马懿得知孟达谋反后,临机决断,先行擒杀孟达,后赴长安。会师后,帅军取街亭,截断蜀军粮道。诸葛亮得知失了街亭后,四下安排撤军事宜,自己引兵退西城搬运粮草。此时,司马懿率领大军赶到。身边缺兵少将,不得已,诸葛亮摆下空城计退敌,后逐步退兵回汉中。
三国演义之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众将得令,次日侵晨,引兵四面围合,筑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装云梯,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去。公孙渊在城中粮尽,皆宰牛马为食。人人怨恨,各无守心,欲斩渊首,献城归降。渊闻之,甚是惊忧,慌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往魏寨请降。二人自城上系下,来告司马懿曰:“请太尉退二十里,我君臣自来投降。”懿大怒曰:“公孙渊何不自来?殊为无理!”叱武士推出斩之,将首级付与从人。从人回报,公孙渊大惊,又遣侍中卫演来到魏营。司马懿升帐,聚众将立于两边。演膝行而进,跪于帐下,告曰:“愿太尉息雷霆之怒。克日先送世子公孙修为质当,然后君臣自缚来降。”懿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何必送子为质当?”叱卫演回报公孙渊。演抱头鼠窜而去,归告公孙渊。
魏主曹睿设朝,臣皆奏曰:“近日秋雨连绵,一月不止,人马疲劳,可召回司马懿,权且罢兵。”睿曰:“司马太尉善能用兵,临危制变,多有良谋,捉公孙渊计日而待。卿等何必忧也?”遂不听群臣之谏,使人运粮解至司马懿军前。懿在寨中,又过数日,雨止天晴。是夜,懿出帐外,仰观天文,忽见一星,其大如斗,流光数丈,自首山东北,坠于襄平东南。各营将士,无不惊骇。懿见之大喜,乃谓众将曰:“五日之后,星落处必斩公孙渊矣。来日可并力攻城。”
懿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司马陈群问曰:“前太尉攻上庸之时,兵分八路,八日赶至城下,遂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某实不知太尉是何主意?”懿笑曰:“公不知兵法耶?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于是司马懿遣人赴洛阳催粮。
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入帐告曰:“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懿怒曰:“捉公孙渊只在旦夕,安可移营?如有再言移营者斩!”裴景喏喏而退。少顷,右都督仇连又来告曰:“军士苦水,乞太尉移营高处。”懿大怒曰:“吾军令已发,汝何敢故违!”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于是军心震慑。
早有探马飞报司马懿,懿笑曰:“中吾计矣!”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二人受计而往。早望见卑衍、杨祚引兵前来。一声炮响,两边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卑、杨二人,无心恋战,夺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回马再与魏兵交战。卑衍出马骂曰:“贼将休使诡计!汝敢出战否?”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战不数合,被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辽兵大乱。霸驱兵掩杀,公孙渊引败兵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魏兵四面围合。
却说卑衍与杨祚商议曰:“若魏兵来攻,休与交战。彼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待他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昔司马懿与蜀兵相拒,坚守渭南,孔明竟卒于军中,今日正与此理相同。”二人正商议间,忽报魏兵往南去了,卑衍大惊曰:“彼知吾襄平军少,去袭老营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处无益矣。”遂拔寨随后而起。
哨马飞报公孙渊。渊令卑衍、杨祚分八万兵屯于辽隧,围堑二十馀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懿笑曰:“贼不与我战,欲老我兵耳。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贼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于是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边官报知魏主曹睿,睿大惊,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懿奏曰:“臣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睿曰:“卿兵少路远,恐难收复。”懿曰:“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陛下。”睿曰:“卿料公孙渊作何举动?”懿曰:“渊若弃城预走,是上计也;守辽东拒大军,是中计也;坐守襄平,是为下计,必被臣所擒矣。”睿曰:“此去往复几时?”懿曰:“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睿曰:“倘吴、蜀入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定下守御之策,陛下勿忧。”睿大喜,即命司马懿兴师征讨公孙渊。懿辞朝出城,令胡遵为先锋,引前部兵先到辽东下寨。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谋士和武将,他的智慧和谋略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和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马懿的才智和谋略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策略和建议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使得他在曹操和曹叡的心目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他的离世也使得曹叡失去了最重要的谋士和武将,这对魏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死后,司马懿继续辅佐曹丕的儿子曹叡,帮助他巩固了魏国的统治。他在许多重要的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包括对吴国的战争。
司马懿在曹操的手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重要助手。在他去世后,司马懿继续辅佐曹操的儿子曹丕,帮助他巩固了魏国的统治。
司马懿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在曹操的手下担任谋士,同时也是一位勇敢的武将。他在许多重要的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包括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司马懿,字仲达外服手游游戏盒子排行榜,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谋士和武将之一,尤其是在三国时期,他被认为是最有才华的战略家之一。他的事迹和影响力在《三国演义》和其他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三国演义》笔记17:司马懿与孔明的对决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空城计
司马懿听了,嘿嘿冷笑,根本不相信有这种事。他下令三军暂时停止前进,亲自骑马来到城下,远远一看,果然看见诸葛亮满面笑容,悠然自得,双手正在抚琴。身边炉内点着香,青烟缕缕。左边有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也有一个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几个百姓,低着头洒扫街道,旁若无人。他细心辨听琴声,悠闲平静,如山间泉水悠悠流去,听不出有半点惊慌或紧张。
诸葛亮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惊慌失措,面如土色。诸葛亮不动声色,独自登上城楼,只见远方尘土冲天,魏兵分成两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传令:城上的旌旗一律撤下,收藏起来,各将领把守住城上巡查的岗位,如果有人妄自出入,或者是高声说话的,立即斩首;打开四面的城门,每一门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清扫街道,如果魏兵到来,不可擅自行动。将士们听了诸葛亮的布置,不知道丞相在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既然丞相说他自有妙计退敌,反正照着去执行就是了。
分派完毕,诸葛亮带了五千名士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一连传来十几次流星快马告急,说是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蜂拥杀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兵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老弱士兵在城中。一旦和魏军交战,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却说赵云、邓芝伏兵于箕谷道中。闻孔明传令回军,云谓芝曰:“魏军知吾兵退,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榜 小说三国演义 穿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刘备结局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