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在这部小说中,庞统(字士元)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谋士角色,与诸葛亮齐名,有“凤雏”之称。以下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重要情节:
1.初见刘备:庞统原为东吴鲁肃的幕僚,后因鲁肃推荐而投奔刘备。初见刘备时,因为相貌丑陋,未得到刘备的重视。但后来通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庞统才学出众,于是重用他。
3.落凤坡之死:庞统随刘备入川,途中经过落凤坡,不幸遭遇伏击,被张任所杀。庞统之死对刘备集团是一大损失,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4.与诸葛亮的关系: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两人虽未曾直接合作,但都对刘备集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庞统死后,诸葛亮接替了他的位置,继续辅佐刘备成就霸业。
庞统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位智谋过人、忠诚勇敢的谋士,他的故事展现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庞统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迹
刘备认为上策过急,下策又太缓,故依采取中策而行。先斩杨怀、高沛,再攻成都,所向披靡。涪城上谏当大军经过涪城时,刘备大宴众人,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的宴会,真是乐事。”但庞统责备:“攻打别人的领土,还在饮酒作乐,此非仁者的兵法。”道破刘备的野心,当时酒醉的刘备愤怒地说:“当年周朝武王克殷,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说话不当,快些离开!”于是庞统离席引退。
庞统三国演义小说情节
中策:“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名将,各持强兵,据守关口、山头,听闻他们曾数次上书劝谏刘璋,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你派人到他们处问候,说荆州有紧急军务,要还军救助,并假装收拾,装作要离开;此二人既服于你的英名,又为你的离去而高兴,我推想他们必定乘轻骑来求见,你藉以捉拿他们,夺取他们的士兵,向成都进攻,这就是中策。”
由庞统办案谈工作效率
这种程式化、机械化还表现在有的人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行动。用理论的东西去套用实际生活中的一切事。这种照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式化,有时会耽误大事。我们还是举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吧!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详细情况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马谡的失败告诉我们,只有理论知识,只会纸上谈兵网页游戏一跳到底下载视频,说得头头是道,这种人往往缺乏实干精神,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么一窍不通,要么失败。因为他们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理论联系实际,他们更不会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死搬硬套,程式化、机械化的照搬书本知识是会酿成大祸的。同样,在秦腔剧本《三滴血》中,也讲述了类似的问题。县令晋信书办案走程式化,只相信书本知识,他“尽信书”,采用滴血认亲的方法去办案,结果导致父子分离,不是亲兄妹成了亲兄妹。
当然,庞统办案,肯定没有走程式化、机械化的套路。换句话说,他不像别的县令一样,先拍惊堂木,然后问:“堂下所跪何人?”“所犯何事?”“还不从实招来?”……他肯定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官话、套话,直奔主题,去解决问题,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办案的效率。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因为一些其它原因,使得好多事情变得程式化、机械化了呢?
精读《三国演义》47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后来,张任被擒,刘备对这样可堪大任的大将,并未过多争取他投降,直接斩杀,对庞统的意外死亡,刘备亲自在落凤坡给他寻一处风水宝地安葬他。
小说中,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乱箭射死。电视剧中,庞统率军攻城,大有与诸葛争功之意。似乎庞统急于建立不世功勋,不小心中埋伏而死的。网络上,还有人说:为了给刘备占领益州的动机,庞统故意在落凤坡找死。
这段形势研判,庞统对蜀中名士与大将,并无全面认识,这可能和他江湖地位有关。他自视甚高,心高气傲,蜀中人士,谋士中法正、张松,他见过,武将中,杨怀、高沛居然留在他眼中,智勇双全的张任、李严等大将居然不在他视野中。这为他后来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庞统再次提出上、中、下三条计谋:“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刘备还是那句话:“当今天下,与我势不两立的是曹操。曹操以急,我以宽;曹操以暴,我以仁;曹操以谲,我以忠。每事相反,也可成功。如果因小事而失信义于天下,我肯定不干。”
庞统反复劝谏刘备行权变之计,见机行事,天下事,强吞并弱,明白的攻击暗昧的,这是春秋五霸的标准。取得益州,好好治理,对刘璋个人,让他做个安乐公,这有什么违背信用的呢?你不攻取,也可能被人抢先了。
刘备却说:“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根据小说精彩的描绘,庞统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诸葛亮给刘备讲了“联吴抗曹、割据天下”的宏图,绝顶聪明的庞统便讲“谋取益州,进取中原”的构想。
刘备和著名谋士、江湖上号“凤雏”的庞统见面交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亲热厚待,仅次于诸葛亮,让他和诸葛亮同时担任军师中郎将。
刘备占领荆州后,庞统以州从事代理耒阳令,不好好干,被免官。这个典故,现在有歇后语说:庞统当县官——大材小用。但东吴鲁肃和诸葛亮都对刘备说:庞统不是百里才,你让他做,治中、别驾这些,这才能施展他的才华。
东吴很多士人都听说过庞统的大名。等到他回襄阳,大家在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在。庞统评点他们:“陆绩好比驽马,但有余力;顾劭可比笨牛却能负重走远路;全琮喜欢施舍博取好名声,有点像汝南的樊子昭。虽智力不足,却也是一代英豪。
他喜欢品评人物,对人多所奖誉劝励,夸别人还夸过头了,和小说中“凭借才华傲娇”的人物形象不一样。小说中写他曾面见曹操献上连环计,显得智勇双全,其才智足以与诸葛亮匹敌,而《三国志》中却无记载。
庞德公的儿媳是诸葛亮最小的姐姐。他的侄子正是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司马徽比庞德公小十岁,二人亲如兄弟。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隐士,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精通奇门、兵法、经学。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主题曲作者
下一篇小说三国演义原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