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原主讲是谁

0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其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中国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及他们所代表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需要注意的是,《三国演义》虽然基于历史事实,但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虚构情节,因此与真实的历史有所差异。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一讲丨从《三国演义》看“谦虚”的人生智慧

赵玉平,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教授,北京九思书院创办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文明之旅》《快乐汉语》《心理访谈》主讲专家,清华北大复旦总裁班,法国里昂商学院特聘教授。入选2009年“十大国学讲师”。语言风趣幽默,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穿越火线手游用钻石买无影盒子《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和作者

毛评本是目前流行最广的版本。毛即毛纶、毛宗岗父子,长洲(今江苏苏州),清初人,有清康熙刻本。毛氏对史实进行了一些辨证;增删了一些文字,更换了一些论赞,特别是对曹操,增加了诋毁性的文字,删削了赞颂式论赞,加重了拥刘反曹的倾向;把回目改为对偶式;托名金圣叹,卷首附了《读三国志传》,每回有回评、夹批。

三国演义小说原主讲是谁

另外,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实乃明朝万历、天启间无锡人叶昼所评,一百二十回,不分卷,中有眉批、总批,有明建阳吴观明、吴郡宝翰楼等刊本,俗称“假李评本”。《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就是以此为底本,再行批评删改的。

《三国志传》,现存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万历壬辰(1592)余氏双峰堂刊本、万历汤宾尹校本等几种。该书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估计不是同一系统,书中有关羽之子关索一生的详细事迹,嘉靖本中没有关索事迹。《三国志平话》中写孔明南征时只有“关索诈败”一句。可见这一部分出自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花关索传》,共四集,分写花关索的身世、认父、进川、贬到云南。

三国演义:深入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罗贯中并非《三国演义》唯一作者?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

『三国演义』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个以历史为蓝本的小说,虽然与历史不符,但更符合民众对人物的心里投射。

刘备为何被描写得如此柔弱、动辄泪下呢?理由很简单,倘若刘备也英雄豪爽,无所不能,则其他人的英雄豪爽与聪明才智便难得显现。他手下有关羽、有张飞,还有赵云与孔明。要让这些英雄的才智得到充分的表现,他就只好受点委屈,端坐高位默然不语,时或落些眼泪,好歹表现一下他的可爱。结拜兄弟多少都带点同性恋的成分,也许,刘备就于中扮演了女性的角色吧。

比如诸葛亮。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根本没有上阵打过仗,赤壁之战里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都不是他的故事。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为了凸显“多智”这个特质,罗贯中和之前的文人,一直在给诸葛亮和关羽这些人物打光,使得初始的特质就会不断被放大。甚至把其他人用智谋获胜的故事安在他的头上,比如草船借箭,那本来是孙权的计谋。就这样,《三国演义》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定本小说,这中间经过了近千年,以说书、戏曲、小说等等各种形式不断生长,成了一个有多个英雄、多条故事线的,庞大丰富的故事世界。

为何易中天指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混蛋,不建议大家读?

易中天先生在2020年的一次直播中表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红楼梦》是名正言顺的NO.1,《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而《三国演义》我认为是混蛋,不建议大家读《三国演义》,我与《三国演义》汉贼不两立。

一分钟读懂《三国演义》【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内容丰富多样,讲述了许多有名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如三国时期的英雄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等。小说中不仅有战争、政治和策略,还涉及爱情、友情和人性的探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的素材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三国史实的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创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及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如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福建建阳等,还证实罗贯中曾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淇河边有故居,在那里著书立说,至今还有故居遗址。

三国演义世界名著

3、《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全国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围剿之机发展各自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从而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在之后的比拼中三个势力各自损失惨重,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

【行走许昌·读懂三国】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三国演义》介绍

《三国演义》自诞生至今,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种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大英百科全书》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并认为《三国演义》是十四世纪出现的一部“广泛批评社会的小说”。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英治认为,《三国演义》是“世界古典小说中无与伦比”的作品。泰国文学学会于1914年把《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评为优秀小说。苏联学者帕纳修克翻译的俄文本《三国演义》序言指出“《三国演义》在表现中国人民艺术天才的许多长篇小说之中占有卓越的地位,它是最普及的作品之一”,“ 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清康熙年间,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本为基础,参考“三国志传”,对此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校订和评点。因最后是由毛宗岗校订、加工、定稿的,故后人多将他们的本子称为“毛评本”。毛评本强化了“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对回目和正文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删,使之表述更为准确,同时也更便于阅读。毛评本《三国演义》虽然正统的道德色彩较为浓厚,但因其评点的文字见解颇为精到,且在艺术上有较大提高,故此本成为后来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本子。

《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是罗贯中

汉灵帝戊申岁助建宁元年;晋世宗康子岁即太康元年,这与该书所叙史事的年代起止是一致的。新刻汤宾尹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卷首所收“三国志传姓氏”,亦有此语,云“起汉灵帝戊申岁,至晋世宗庚子岁止,首尾总计(以下残缺)”。那么蒋大器所云起“自汉灵帝中平元年”卡通三国电脑单机游戏推荐,是从何说起呢?这也证明这篇蒋大器的序文实在是一文不值。怎么可以把此序当作依据来确定该书的成书时间与作者呢?

最后一点,蒋大器的序说“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他以为该书所叙史事时间长度为九十七年。但我们看嘉靖本所叙史事,实起自汉灵帝建宁元年(168),终于晋太康元年(280),前后总计一百一十三年的史事。这一点在今所见最早的黄正甫刊本《新刻考订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卷首的《□镌全像演义三国志君臣姓氏附录》下有“起汉灵帝戊申岁,至晋世宗庚子岁止,首尾总计一百一十三年事实”一行文字。

第三,张尚德所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嘉靖壬午年(1522),而蒋大器的序作于“弘治甲寅春”(1494),这就是说在张尚德刊刻此书之前26年,蒋大器就已经写好了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序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因为今见黄正甫刊本、汤宾尹刊本等这些早于嘉靖本的本子都没有蒋大器的序,这又当作何解释呢?

其次,此序不言嘉靖壬午年以前已有刻本之事,而只称“书成,土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誉录,以便观览”云云,但我们现在已经看到黄正甫刊本是早于它的,朱鼎臣本也是早于它的,还有不少刊本如明万历年间的双峰堂刊本、乔山堂刊本、郑少垣刊本以及这个汤宾尹校正本等,虽所出时间较晚,但所依据的原本实际上都要比嘉靖本早得多,可能因为这些版本当时印数不多,流布不广,所以蒋大器在序中才敢标榜自己的版本是最早刻本,以抬高身价。我们但从嘉靖将早期刻本把所引弘治、正德年间人周静轩的诗保留下来,却删去周静轩之名来看,就完全证明其是有意作伪。

首先,蒋大器认为罗贯中是“东原”人,而与罗贯中有过交往的《录鬼簿续编》的作者,曾为罗贯中作传,则认为罗贯中是“太原人”。虽然学界对《录鬼簿续编》的作者是谁也有很大分歧,但要比出生在罗贯中去世一百多年后的蒋大器的说法可信得多。由此证明蒋大器的序文若不是有意作伪,那就是根据道听途说而记,并不完全可靠。

对此,启功先生的学生、北师大古文献学专业博士、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书协理事张志和先生认为,郑振铎先生确定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作,书成于元末明初的依据,从上文所引已经可以看出,其主要是据该书卷首蒋大器的序来推测的。那么蒋序是否靠得住呢?这里边有几点值得讨论:

在这许多传本中,足使我们注意的很少。因为其各本文字与罗氏的此作第一次(?)刊本的原本并无多大的差别,至多只有几个字的不同,或不关重要的一二句的增删而已。例如以郑以桢本校对一下,其不同的地方极少,仅在每节之末,加入一句:“毕竟性命如何?”(卷二)或“下回便见”(卷三)等等字样而已。此可见这许多版本必定是都出于一个来源,都是以嘉靖本为底本的。

全书凡二百四十节,并不分回,只分为二十四卷。自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起,至羊苦祜病中荐杜预,王瑞计取石头城止,万历诸本以及二李本,回目皆同,惟分段有不同而已。在文字上,诸万历本皆与这个本子无大差异。(只除了李卓吾的一本,刻得太劣,多讹字夺句,又多删节之处,李笠翁的一本,刻得颇精,于字句上亦多所润改)所以这本嘉靖本的罗氏三国志的第一个本子在五百年后的今日发现,在考订版本的人看来,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本   三国演义名小说   三国演义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