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芳播讲小说三国演义

0

陈兰芳是一位著名的评书艺术家,以其生动、形象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包括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和各种战争策略。陈兰芳播讲的《三国演义》将原著中的精彩情节通过评书的形式展现给听众,不仅保留了原著的精髓,还加入了个人的艺术处理,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如果您对陈兰芳播讲的《三国演义》感兴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听,比如一些专门提供有声读物和广播剧的在线平台。这些平台通常会有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供选择,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适合的版本来聆听。此外,也可以关注相关文化活动或评书专场演出,有时会有关于《三国演义》的现场表演,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评书艺术的魅力。

到了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有线广播每晚转播张悦楷的说书——《杨家将》,八根叔讲古这才没了听众,而年岁已高的他,也常常和乡亲们一样,拿个板凳坐在有线广播下听得如痴如醉。

八根叔的父亲旧时做过私塾的教书先生,家中藏书较多,八根叔喜欢看书,自小在书堆里长大,肚子里装满了知识。有时,炎热的夏季里,摇把葵扇的乡亲们也会邀请八根叔夜里说书。于是,大榕树下,连绵不断的夜虫鸣叫声便成了说书有趣的背景音乐。

陈兰芳播讲小说三国演义

八根叔特别喜欢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章节,语言幽默诙谐,动作惟妙惟肖,给乡亲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山村的傍晚来得早,常常,当八根叔一句“欲知后事如何,明日再续”。大伙儿方才从沉醉中回过神来,已是鸟儿归巢的入暮时分了。于是,一个个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给娃儿们准备晚饭。

说书人,俗称讲古佬。我们村的八根叔,就是一个能将书讲得极为生动的说书人。凉风送爽的夏日黄昏,八根叔有时会搬张桌子到村头的大榕树下。然后,沏一壶清茶,再摇把葵扇。他坐在桌子边,用一块醒木轻敲桌子。这仿佛是一种信号,村里的乡亲们便知道八根叔又要说书了,于是纷纷聚拢了过来。

以前乡村,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艺人,他们给平静的乡村生活带来许多生气,其中包括一种说书人英雄联盟手游盒子怎么看好友,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萦绕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掺糅在绕村流淌的溪水里。

从《中国制造2015》、芯片之争、华为5G的普及再到“区块链+”的运用,中国也逐渐开始向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发力,实现后发赶超,弯道超车。

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时代,即“互联网+制造”,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紧接着提出“工业互联网”,法国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智能制造政策。我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所有这些计划的本质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制造,一个新的赛道。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讲出了真话:“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东莞正走在腾飞的路上。但从国家的角度看,中国制造要实现腾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抛开盲目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也要直视现实:2010年,《环球时报》做了一个调查:您认为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

东莞,正朝着为全球供应性能更佳、品质更优、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进发,从“东莞制造”迈向“东莞智造”,搏击更大的世界和市场!

从数据上看,东莞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个东莞——工业依然是这座城市的主要命脉,依然是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货源地。但事实上,制造业、全球化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不过,与以往靠消耗大量土地、低成本劳动力,向世界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东莞不一样,如今的东莞更注重“品质”的提升。

夹在广州和深圳这两个超级大城市中间,东莞不仅躲过了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摆脱了沦为大城市附庸、卫星城的命运,还能毫不怯场的与广州、深圳肩并肩,在世界舞台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散发出自己的光芒,难能可贵!

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中显示,东莞以69.8的成绩位居榜单第15名,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仅次于深圳、广州,领先佛山、中山等城市。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显示,东莞超越北上广深,在全国参与排名的285个城市中均位列第一;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股——中子科学城,囊括了已投入运营的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推行仅一年,合计实现主营收入超6000亿元,增速超过20%;实现利润245亿元,利润倍增的有38家,成绩亮眼。“倍增计划”正在助力东莞释放更大的活力和动能。

2017年,东莞在民营制造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已上市或已挂“新三板”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这四个类别中共选取214家企业,以“一企一策”的方式,力促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收入和资产等规模指标,以及利润和纳税等效益指标的“倍增”。

据东莞市经信局数据显示,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三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50.91%,项目完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相对可减少用工近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43%。

为了解决“招聘难”“用工荒”的问题,东莞自2014年开始实施“机器换人”。政府出资6亿元支持当地工厂生产线升级,目前已有六成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成效显著。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拉动了整个城市的工业投资。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成立于2001年,十年时间发展为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作为东莞动能转换的中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从过去傍“资金”大款向傍“科技”大款转变。产业集中于IT、光电、生物技术、环保、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产业从低端加工的服装、制鞋、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到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大型企业落户,加强产业配套完善。通过十几年时间培育的松山湖高新区,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紧接着“扫黄打非”更是雪上加霜,流动人口大幅减少,零售服务业遭受严重打击。2015年东莞曾出现一波大型商场倒闭潮,包括万达百货、天虹商场、家乐福和好又多等相继关店。

2014年2月9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央视记者曝光了东莞地下的情色产业。这个开年的爆炸新闻,粉碎了东莞苦心经营三十多年才树立起来的“世界工厂”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黄都”。在舆论的发酵下,少数人违法犯罪拉上全部人一起陪葬。一听说谁在东莞工作,如论做什么,总能引起别人不怀好意的笑。无论东莞怎么努力,“委屈的大多数”怎么解释,也无法洗脱暧昧色彩。

很快,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证实了王志纲老师早期对东莞的判断。作为外贸大市、制造业重镇的东莞,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史无前例跌为-2.3%。150万产业工人、1600家台企、2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外部国际市场萎靡,国内人口红利消退、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等,内外夹击之下的东莞几乎被拦腰折断,陷入低潮……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本土物业经济高度依赖甚至寄生于外来经济。外来工业经济发展得好,本地的物业经济就好;一旦外来者大规模撤离,物业经济也随之衰退。

追逐利益的跨国公司,有利可图时,“一窝蜂来了”;劳动力、土地成本一提高,又一窝蜂走了。挥挥手,只留下被污染的环境、空荡荡的厂房和大批不知所措的被裁工人。

此外,看似繁华的产业集群来得快去得也快。东莞很多产业是“复制群居链”,即一些跨国公司群居链式移居,就像飞行的大雁,“头雁”公司来了,上下游公司也追随而来。短期内虽然有利于快速建立当地的产业集群,但它们是悬在空中的、不扎根的,它们内部上下游自行配合,无意于也无法培育、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成长。

但从产业价值链本身来看,真正的价值点、利润点和话语权在上游和下游,这些关键节点被西方国家牢牢把控。东莞所在的中游加工配套环节,技术含量低、利润低、高污染,且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

先说外来经济,成功是别人的,欢乐也是别人的。以东莞最自豪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为例。靠“三来一补”起家,通过贴牌生产,成功嵌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鼎盛时是全球上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剖开繁华的表象,用不着高深的经济理论,东莞经济结构清晰可见,简而言之有两部分:一种是外来经济,包括外资工业和国内企业家;另一种是真正本土的物业经济。

(中国加入WTO后,王志纲老师认为如果再排序,东莞可以排第一。因为东莞是整个广东也是整个中国第一个,把自己挂到全球化的列车上,这个意义很重大。当然这些是后话。)

但王志纲老师认为: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TO,虽然从经济总量看,东莞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但从经济的内生性和驱动力来说,东莞“借腹生子”的经济发展方式,缺乏内生性和自主性,相对来说比较脆弱。

东莞模式:东莞提供土地、厂房和后勤保障,内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共同组成以外销市场为主的加工贸易体系。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对世界贸易市场依赖度极高,以“世界工厂”享誉全球。

顺德模式:凭着“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工业为主、骨干企业为主”三板斧,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屡建奇功,美的、格兰仕、碧桂园……由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而来的知名品牌,顺德人很快就发了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顺德的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饭煲、电风扇等家电产品产销量始终全国领先。

中山模式:以轻工业为主,以公有企业为依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以改良突破,推动市属工业向规模经济发展。1988年,以凯达精细、威力洗衣机、晨星玻璃股份等市属公有企业组成的“中山舰队”,乘风破浪,创造了工业发展史上的传奇。也是这一年,中山由县级市升格为“只辖镇的地级市”。

南海模式:“洗脚上田”的农民办起一批小五金、小冶炼、小化工、小塑料等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折价入股、集资办厂、村民定期分红,迅速走向工业化。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经济的经典模式。

东莞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IBM亚洲区副总裁曾说,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因此有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

鼎盛时,东莞注册企业达55万家。企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本地劳动力供不应求,拉开了百万移民下珠江的大潮:粤西北、江西、湖南、安徽、云南、贵州、河南……仅1990—2000年间,东莞外来人口从70.98万激增至540.99万人,年均增长22.5%。

原本桑基鱼塘的乡村田园,工厂林立,袅袅炊烟化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东莞全市32个镇80%以上的村庄都成了工业园区,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制鞋、大岭山家电、石龙电子信息、长安五金模具等,每个镇街都有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链。

到1994年9月,东莞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只用不到20年,东莞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00多年、亚洲“四小龙”用了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

作为一个外贸口岸,在初级的世界贸易链条中,莞商积极奔走,莞货深受各国喜爱,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是世界贸易链条中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在东莞很难凭借穿衣打扮、座驾乃至气质来判定谁是富人。很多穿着短裤、提着拖鞋、开着十几万小车的人,其貌不扬,却是身家亿万的富豪。当你在街边吃牛杂,旁边那位其吃得津津有味的人,说不定是坐拥五六家酒店的大老板。

凭借这种精神,一代代莞人硬是把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修成了高速公路,把荒草萋萋的河海滩涂变成了世界物流中心,把编织草席的小作坊升级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十年时间从农业大县蜕变为“世界工厂”。

历史如过眼云烟,袁崇焕硬顶上的口号已经融入莞人的血脉中。只要认准了方向,“铁打心肝铜打肺,立实心肠去捱世”,无论有多难,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宁远大捷是明朝抵抗后金的第一次胜利。在这场战役中,驰骋战场40年未逢敌手的努尔哈赤怎么也想不到,人生最后一战竟然败在一个毛头小伙手里,半年后,愤懑而终。后金提起袁崇焕无不闻风丧胆,为了除掉他,皇太极不惜使用“反间计”,最终一代名臣含冤而死。此后,清朝大举入关,明朝很快灭亡。

东莞人袁崇焕怀抱报国壮志,投笔从戎,镇守在战场最前线。面对战神般存在的努尔哈赤,兵力在自己十倍以上、战斗力极强的八旗精兵,袁崇焕凭借“掉哪妈,顶硬上”的精神,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明清以来,莞商和莞货一直活跃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在初级的全球贸易市场上,特色莞货很多时候都是卖方市场,自主定价、运输,利润和话语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东莞烟花爆竹志》粗略统计,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东莞烟花爆竹出口额为100余万两白银。1946—1949年间,东莞年产烟花爆竹20余万箱,总值达700万港元。

爆竹:爆竹业可以说是东莞制造业的“鼻祖”,从明朝时的手工作坊开始,清代进入全盛状态。东莞的爆竹声音雄亮蜚声南粤、闻名海外,远销印尼、越南、欧美甚至非洲。

为了卖个好价钱,各地香农将不同成色的香运到东莞寮步镇的“牙香街”加工,打上“莞香”的招牌再出售。明朝时电脑上网页游戏怎么删除掉,已形成了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的产业链。

莞香:也称牙香,是莞香树制作后产生的结晶体,属于沉香的一种。与其他沉香相比,莞香香气甜蜜清幽,发香时间长,属于香中珍品,唐代时就是宫廷的贡品。

重农的表现不在粮食而在于经济作物,如莞草、莞香、爆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莞人对本地特产的开发利用跟其他地区农民并无两样,不一样的是莞民的眼光没有山的阻挡,投向的是海洋的另一边,收获的是更大的市场。

如果说大河文明的本质是农业文明,海洋文明则意味着商业文明。既拥有广袤农田又濒临海边的东莞则兼具二者之长,既重农,又长于经商。

对于很多莞人来说,大海的那边,意味着新的市场、货物和机会,为了财富与梦想,他们甘愿冒着危险、不辞劳累、抛弃偏见,勇敢征服未知的世界。

早在明朝中后期,葡萄牙、英国人登陆广东沿海,海防重地的东莞先民是国内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一群人。郑和历次下西洋,使团中就有不少东莞官民,沿途还有不少侨居当地的莞籍商民。清朝时,很多莞人前往东南亚开采锡矿、割橡胶。鸦片战争后,移居国外者更多。

生活在海边的人,从来不怕风浪。明清时期,广东商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莞商作为“广府帮”的一份子,漂洋过海,异国谋生,司空见惯。海上丝绸之路时常能见到莞商忙碌的身影。

专题: 三国演义卡小说   三国演义讲小说   伪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