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名字叫什么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及其所属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品介绍

本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遂揭竿而起。因头缠黄巾,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掌权,后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并废刘辩立献帝刘协而欺主弄权。曹操谋杀董卓不成,作檄文以达诸侯,集十八路军马,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却最终失败。此后董卓中计被吕布所杀。为争权夺利,诸侯相互厮杀。之后,曹操兵起山东护汉帝自洛阳驾幸许都,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独霸中原。时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刘备于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又兼荆州兵多粮足,遂与曹、孙抗衡。曹操兵霸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破曹,赤壁一战,曹败回江北,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此后,曹操死,子曹丕自立为帝;刘备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被魏帝授为吴王。魏国权臣司马懿及其子灭蜀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立晋,伐吴而天下复归一统。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其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以前的三国单机游戏大全叫什么,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及联系

小说三国演义名字叫什么

其实两本书我都未曾阅读,未读《三国志》,此书于我影响不大;未读《三国演义》,却丝毫不影响它对我的作用。空城计、曹操刺董、华容道上关羽私放曹操等等经典故事总是被人提及。小时候喜欢刘备、同情诸葛亮、厌恶曹操;而今叹息刘备、极爱诸葛亮、理解曹操。人生就是如此不同的时间,对于历史人物观感也会发生改变。

《三国演义》贬低曹操称赞刘备,尤其关羽后成为武圣、诸葛亮被民间认定为忠且智的杰出人物。人物脸谱化是其主要特点,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等。《三国演义》是中华历史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可见两本著作在各自领域地位崇高。史书未能作到雅俗共赏,而小说经过民间说书人及戏剧的形式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每日阅读|读一本好书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和作者

毛评本是目前流行最广的版本。毛即毛纶、毛宗岗父子,长洲(今江苏苏州),清初人,有清康熙刻本。毛氏对史实进行了一些辨证;增删了一些文字,更换了一些论赞,特别是对曹操,增加了诋毁性的文字,删削了赞颂式论赞,加重了拥刘反曹的倾向;把回目改为对偶式;托名金圣叹,卷首附了《读三国志传》,每回有回评、夹批。

另外,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实乃明朝万历、天启间无锡人叶昼所评,一百二十回,不分卷,中有眉批、总批,有明建阳吴观明、吴郡宝翰楼等刊本,俗称“假李评本”。《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就是以此为底本,再行批评删改的。

《三国志传》,现存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万历壬辰(1592)余氏双峰堂刊本、万历汤宾尹校本等几种。该书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估计不是同一系统,书中有关羽之子关索一生的详细事迹,嘉靖本中没有关索事迹。《三国志平话》中写孔明南征时只有“关索诈败”一句。可见这一部分出自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花关索传》,共四集,分写花关索的身世、认父、进川、贬到云南。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书中的人物大抵史有其人,但也有纯属于虚构者,例如受王允指派去执行连环计的大美人貂蝉,就完全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而后来竟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王昭君、杨贵妃三位历史人物并列。小说的魅力和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还有些人物,人是真人,故事却是虚构的,例如顺手牵羊盗窃情报的小丑蒋干,原来绝未做过业余间谍,只是充当说客而已,为人也光明正大。(参见拙作《三国时代的间谍》,《文艺报》2013年6月21日第11版)此其所以为“演义”也。(顾农)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反对分裂,呼吁统一,反对内讧,主张团结。其中主要的英雄人物形象有类型化、脸谱化的倾向,如诸葛亮、刘备皆然,单一而明朗,为民众喜闻乐见。但作者也并非不考虑人物的复杂性,曹操、关羽、张飞等形象就都比较复杂,因此也更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元素出于作者的虚构,而非历史书中的记载。

盘点十部流传至今的古典历史演义小说,说英雄谁是英雄?

由这部小说衍生出很多后续的作品,也成就了很多民间文学种类,仅就说唐文本体系,其后还有说唐后传、说唐三传,传统评书中的《大隋唐》、《响马传》、《瓦岗寨》、《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等都源自这部英雄传奇。

关于隋唐的古典小说很多,这一部由褚人获编撰的《隋唐演义》,相对来说文学性要更强一些,而且野心和格局很大,从隋炀帝开端,直至唐明皇完结,意图书写旷世怨侣的三世情缘,事实上,小说对英雄云起的乱世的描写比三世情缘更优秀。

《三国演义》简介

张飞,字益德,张飞勇武过人,与其兄关羽并称为“万人敌”,《三国演义》中蜀国“五虎上将”。小说张飞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嗓门大更是人物一大亮点,是蜀汉大臣中少有的个性鲜明的武将。传统戏曲当中,张飞都是喜剧角色,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张飞的歇后语,如:

描述的是关羽因一度被曹操所擒,在立功报答之后,拜辞曹操,护送二位嫂子,前往河北寻找兄长刘备。从许昌出发后,沿途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滑州五处城关,斩杀了把关拦路的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员大将,终于得过黄河。“千里走单骑”成为关二爷忠肝义胆的象征,也是其赫赫一生的重要战绩之一。

描述的是: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关羽,字云长,“美髯公”,汉寿亭侯,《三国演义》中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关羽的文学形象是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主要事迹如下: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剑网三手游盒子怎么开启,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三国演义》成书和题名的由来

小说原作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明清诸刻本超过100种,书名不一,总体分两类:一类叫“三国志传”或“三国志史传”;另一类叫“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清朝毛修版流行以后,普遍定为“三国志演义”。当今则广泛以“三国演义”作为正式书名,但学术界仍常见“三国志演义”的说法。

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同时,还用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写的最成功,共写人物1191个。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接近史传,采用浅显、明快、素雅的文言文,长期为人们所喜爱。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对于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更不可低估。它是“记述派”的代表作(与此相对为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描写派”)。这表明《三国演义》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成功之作。它深远的艺术影响表现在;它和《水浒传》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的长篇章回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结束了文坛上长篇小说创作只作为说书人底本的时代。《三国演义》同时也为创作历史小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类小说作品自明以来大量涌现,从《开辟演义》到《清宫演义》,中国各个历史时代在小说中都得到呈现,不过大多数历史小说都不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就。另外,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也将《三国演义》中许多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用作艺术再创作的题材。由他们写成的地方戏曲和各式各样的曲艺作品,搬上舞台演唱于闻巷集镇,流传下来,至今仍受群众喜爱。

劳动人民在封建时代,为了谋生和自卫需要相互团结救助,来对抗共同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于是刘、关、张之间那种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的平等关系很容易就成为他们所向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仿效他们“结义”的方式,服务于自己所进行的斗争。黄人在《小说小话》中有这样的话:“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毫无纪律,其后攻城掠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闻其智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玉帐唯一之秘本。”由此可见,在,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中,《三国演义》起着一种军事教科书的作用。《三国演义》中封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因此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情形;统治阶级发现了书中的“正统”思想和“忠义”观念,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皇太极早在1639年就命大学士出海用满文翻译《三国演义》、《孟子》和《通鉴》。清王朝入关后,一些不识汉字的文臣武将,也把这本书当做识字的教材。

三国演义世界名著

3、《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全国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围剿之机发展各自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从而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在之后的比拼中三个势力各自损失惨重,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

专题: 散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吗   三国演义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