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夜小说三国演义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及其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小说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如果要在“三天三夜”内快速了解《三国演义》,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人物:了解曹操、刘备、孙权等核心人物的故事,以及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重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贡献。2.重要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这些战役不仅影响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是展现人物智慧与勇气的重要场合。3.经典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故事。4.文化价值:《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如忠诚、智慧、勇气等,对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人正谈论间,有孙权遣使者至,言临海沈莹已到,命诸葛瑾一同会见。兄弟情虽深,上命却难违,于是,诸葛亮辞别兄回到驿馆,诸葛瑾即速别弟,急急直奔将军府而来。

诸葛瑾闻得更加惶恐,遂说:“如此说来,就更需要将你侄过继了。弟既喜二侄,便将他过继即是,以免万一有什么祸事,会断了我们诸葛家族的香火。还有就是,你二侄满月之际,人称葛仙翁的葛玄来到府上,他言你二侄与道家有缘。此后,你二侄虽小小年纪,却总喜去深山道观,并声言要长成学道,我未准其行。但他常求学于葛玄,每每必随其后,故今道家之事,他也略知一二。我还唯恐你这二侄他真会跟随葛玄去学道呢!凡此种种,故望弟早将其过继。此乃是我诸葛本家之事,休管他人指手画脚,说长道短,我们快快行动就是了。”

三天三夜小说三国演义

听得此说,诸葛瑾半晌无语。这时,诸葛亮又说:“兄自当不会忘记纸上谈兵的故事吧!昔赵国马服君赵奢,他有子名赵括,少时将诸家兵书倒背如流,人皆谓之神童。赵奢逝后,秦国大军犯境,赵王欲以赵括为将替代老将军廉颇,赵括母苦谏,赵王只是不听,遂有长平之祸,赵国四十五万降军被秦白起一夜坑杀,这就是史无前例的长平之祸啊!兄方才所言大侄之事,我觉与赵括有某些相似,他只不过反映比别人敏捷,应对比别人迅速,比别人多一些巧妙的恭维之词,余皆也没有多少独特之处。我并不想贬低大侄的才能,他的确是大才而不是小才,是栋梁而非椽檐之物。然而,愈是才能出众的人,他唯有才不外露,方能少遭嫉妒,也能少遭祸殃。大侄他正好相反,他是太喜外露其才了啊!似这样,怎能不自惹其祸呢!其祸若生,岂有不连累家族之理?”

诸葛亮说:“他们说,‘一出三国剧,两台诸葛戏。’其言下之意是说,你辅孙权于江东,我佐刘备于夏口,我二人皆得其主重用,如以后三分天下,就全靠我们诸葛家族来演戏了。自古以来,功高震主,权重遭疑,必须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才是。而你我二人,却只有前和进的必要,没有止和退的机会。我兄弟创业尚且如此,诸侄有得父辈之倚,大侄又早得孙权之宠,其以后得势,这已是显而易见的了。可他们一旦得势,岂不使别人更加嫉妒?嫉生疑,疑生祸,妒生斥,斥生殃,诸侄若再不自重苹果单机三国免费游戏推荐,祸殃在所难免。再说,似大侄这般小而得宠,出了大名,长大以后,必容易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这乃是惹祸之根矣!”

有得以上诸事,诸葛瑾不能不深感荣耀,今特将这些事情与弟亮说之。而后,他说道:“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弟成婚已有多年,只惜无一子女,至于以后有无子女,也是难以预料之事。若不嫌弃,你可从三侄中择一过继。”

诸葛恪说:“我想那刘表的荆州,不过是主公的马棚罢了。今主公诏令既出,他刘表焉有不送良马之理?刘表既然必送良马,主公自然无有戏言,那赐臣良马是必然的了,臣怎么能不早早谢恩呢!”

孙权说:“是的,还是应赐良马为好。”他转而对申度说:“刚才我只是说笑,因闻刘景升近得好马,可使人送几匹过来,我仍要赐给诸葛恪。”

申度未及答话,诸葛恪却说:“主公有所不知,恪幼年蒙主公赠送驴和驴驹,今已骑乘多年,不能再长久为骑,骑驴不过儿时嬉戏而已。今恪已渐渐长大成人,唯有骑马,将来才能成为在疆场上拼杀的大帅良将,却怎么还可以再骑驴呢?所以,主公再欲赏赐,还是赐恪良马的好。”

孙权说:“他名叫诸葛恪,虽然年龄很小,可他却酷爱骑驴。我听说你们荆州有的是驴,可让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使人送几匹来,我欲赐给诸葛元逊一匹。”

复过几年,诸葛恪已长至十岁,那时他酷爱骑马。一日,荆州刘表遣使者申度来到,孙权率群臣和诸葛恪前来会见。申度见孙权带了一个小孩来,感到非常奇怪。孙权自然看出了申度的疑问,他笑问申度:“你知道我带这孩子来会见你的原因吗?”

似此,诸葛恪他一跪二敬三驳四压,他一口一个主公长主公短的,抬着个孙权来压张昭,他张昭纵有再大的胆子,却又怎么能不给孙权面子敬酒不吃吃罚酒呢?于是,他不得不饮下了这杯酒。

诸葛恪并不犯难,他随手拽过张昭身边一椅,双膝跪于椅上,再敬酒于张昭面前道:“昔周之姜尚父都九十岁的高龄了,他还能右手拿着旄牛尾装饰的军旗,左手持着大斧,担任军队的主帅。似他那般高龄的人,都不敢言自己年老。而今,张公身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不才四十多岁嘛,却怎么敢妄称老人呢?今主公待将军实是不薄,每有军旅之事,必让将军在后,是怕将军有什么危险。今有美食之事,却推将军在前,是怕将军丢了脸面,这是够尊敬您的了。我今既受主公之托,是在代主公向您劝酒,您却怎么能说没礼貌呢?且不说主公待张公如何等情,纵然我方才言词欠妥的话,那么我现在是跪着向您敬酒,您如若不喝,那我就长跪不起,这样大家就都不能喝酒了。您可以不给我面子,但怎么能不给主公和大家面子呢?请您喝了这杯酒吧,好我的张公大人。”

张昭听得此言,便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个小毛孩,怎么能对老人这样说话呢?你是你,主公是主公,你怎么可以代表主公呢?真是太没礼貌了。”他仍是不肯喝酒。

于是,诸葛恪再捧酒于张昭面前,对他说:“我代主公行酒,众人皆饮,您为何不饮呢?这不仅仅是对我,连主公的面子上都过不去哟!”

又一日,孙权再大宴官僚。宴会间,孙权让诸葛恪代为行酒。他年纪虽幼,因是孙权所使,其行酒所至,人人皆欢而饮之。唯是他行酒于三朝老臣张昭面前时,张昭因饮酒多时,已经微醉,故不愿再饮。诸葛恪回到孙权跟前说:“主公,今张子布不愿喝酒,您说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只听得诸葛恪又说:“不过也不要紧,主公虽不能得我叔父诸葛亮为之效力,可还有我诸葛恪呢!不只一个诸葛恪,也还有诸葛直和诸葛融。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我诸葛兄弟三人,并不是三个臭皮匠,这可比他一个诸葛亮强多了啊!更何况,我们兄弟仨还小,也未必可知,我们三人之中,就没有一个比他诸葛亮本事大的。主公您说是不是呢!”

这一番话,听来在夸其父,实则在赞孙权,听来在贬诸葛亮,实则在颂诸葛亮的忠义,听来在比喻诸葛兄弟二人的作用,实则在对二人共作赞扬,一语双关,寓意无穷,群臣听得,无不惊讶。

诸葛恪回答:“当天空中太阳出现的时候,月亮就失去了它的踪迹;当天空中月亮出现的时候,星星则显得十分稀少;当天空中月亮失去的时候,北斗星才显得格外明亮。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叔父的光辉,遮住了我父亲光辉的缘故啊!而这与我父亲的藏而不露、实而不华的品行也不无有关啊!”

“今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我父亲能从遥远的中原跑到江东,择那英明神武、兵多将广的主公您而事之,这怎么能不是他之能呢?既择英主,就忠心耿耿为他效力,勤勤恳恳为他做事,力图使主公成就霸业,这怎么能不是他之贤呢?”诸葛恪说,“可我叔父就不同了,他虽有其才,可不得其主,却怎么能投靠那个只有妇人之仁、小人之义而且兵少将寡,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的刘备呢?上次,我父亲举伯夷、叔齐之例,苦苦相劝于我叔父,让他投靠主公,以成大业,这既能顾兄弟厮守之大情,又能秉扶兴汉室之大义,可他硬是不听,非要死扒着那个刘备不可,真好糊涂啊!似此,我叔父他怎么能赶上我父亲之贤能呢?”

只为有得“诸葛子瑜之驴”和“诸葛元逊之驴驹”一事,孙权对诸葛恪已有好感,他特别嘱咐诸葛瑾,每有宴会之事,请一定带上诸葛恪,一为器重,二为取乐。时隔不久,在另外一次会见群臣的宴会上,孙权突然发问诸葛恪:“如果把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孔明作以比较,你认为谁更贤能呢?”

孙权笑着说:“加呗,你随便加就是了。”诸葛恪遂用墨笔,在“诸葛子瑜”四字之后,加得“之驴”二字,遂成为“诸葛子瑜之驴”。依样照旧,他也在“诸葛元逊”三字之后,加得“之驴驹”三字,遂成为“诸葛元逊之驴驹”。他之此举,即不但所加之字出人意料,所书字体亦工整洒脱,全然不似六岁幼儿所写。满座之人,无不惊讶。孙权更为惊喜,称赞说:“此子,真神童也!”他即以此驴和驴驹赏给诸葛恪。此后,诸葛恪极喜欢那个驴驹,常常亲自饲养,又常常与之戏耍。待那驴驹长成,它则成了诸葛恪十分驯服的代步工具。诸葛恪每每与童友们嬉玩,老是骑着此驴,那驴头上也老是挂有“孙权将军恩赐”的字样,显得十分风光。

诸葛恪六岁时,曾随父参加孙权举办的大型宴会。几杯热酒下肚,孙权似醉非醉,他先瞅瞅诸葛瑾的长面,再瞅瞅诸葛恪那酷似父亲的长面,不由突发奇想,想开一个很大的玩笑。于是,他命人分别牵上一头驴和一头驴驹来。待人将驴和驴驹牵上,他亲用墨笔,先在一块白绸上书得“诸葛子瑜”四字,让人绑于驴头之上;再在另一块白绸上,又书得“诸葛元逊”四字,让绑于驴驹头上。孙权借此,是欲取笑诸葛瑾父子面目过长。诸葛瑾乃忠厚之人,时为酒筵之上,又因主公逗乐,他当然难以计较,但却不乏尴尬之色。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十分窘迫之时,六岁的小儿竟能为他巧妙解围。只见诸葛恪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向孙权跪拜行礼,请求说:“可否让我于主公在驴头和驴驹头上所书的字上分别再加几字?”

入得客厅坐定,诸葛瑾先唤来夫人与弟相见。而后,他又唤上诸子与叔叔相见。诸葛瑾共有三子:长曰恪,字元逊;次曰直,字元勇;幼曰融,字天健。其之三子,直、融尚幼,恪稍长,但也并不很大,只有十一二岁。诸葛瑾向以长子深以为自豪,因他虽小小年纪,已有得几件奇事,致使江东上下无人不知。

孙权说:“兄弟相聚,人之常情,手足情谊,难舍难分,若非结盟抗曹之事,你兄弟纵畅谈三天三夜也无妨。今唯因国事燃眉,大战在即,直拖至今日才顾及让你弟至家之事,实在是我的疏漏。似此,你便择一日空闲之时,请你弟到家中,好好叙叙久别之情,你须代我盛情款待他才是。”

诸葛瑾见叙时已长,恐误孙权其他大事,遂起身向孙权告辞:“我与胞弟诸葛亮,难得在江东相聚。此番弟亮来后,我一直忙于结盟应战诸事,无暇请他前往家中,乞主公恩准,以使我二人能叙兄弟之情。”

诸葛瑾说:“我乐于搜集夷洲资料,竟为沈莹所知。他正欲撰写《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便将其写作提纲托人捎来,意欲征询我的意见,并让我禀告主公,但有远航海外尤其是夷洲之事,他极想予以同往。”

诸葛瑾说:“沈莹字文煊,乃是我江东的一位儒士。听说其年纪尚轻,仅二十余岁,但他熟知江东历史地理,故欲撰《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原来,诸葛瑾是一有心之人,他时时想以出航并经营夷洲一事进劝孙权,故一直在等机会。今良机已到,他却怎肯轻易放弃呢?此番来时,他即携有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写作提纲,而其“夷洲”一节,内容所列颇细。今孙权发问,他遂将此提纲呈上。

这一日,孙权再召诸葛瑾来,问他如何才能拥有夷洲。诸葛瑾说:“夷洲早图早得益,晚图晚得益。先得夷洲,才可进取亶洲和海外诸洲。将军欲得夷洲,必须先发展水师,只有拥有强大的水师,占领夷洲战略要地,才能战胜十倍于我们的曹操,这也是我们江东称雄华夏和拓宽海外疆土的基础,是主公成就霸业的根本啊!”

孙权说:“这个自然。”于是,他命人务必友好对待诸葛亮,其饮食起居,一应周全,求谋问计,务求仔细,并亲派精明能干之人专以护卫诸葛亮,认真保护他的安全。后江东有人深忌诸葛亮之才,每每有加害之意,但因有其兄所保孙权所护,再加上他个人的机灵和聪敏,所以他才得以在江东来去自如,毫发无损。

诸葛瑾说:“瑾弟亮虽事刘备,但他毕竟是我胞弟,且又是使者,因其与江东群臣观点不一,众人多有所忌,甚至有人有加害之心,请主公念其忠义和我兄弟之情,能够善待于他。”

孙权说:“虽是如此之说,可我们毕竟还未立誓,不如就此结生死之交。”于是gm手游盒子平台美女图片,他拉诸葛瑾跪下,二人双双对天盟誓,结生死之交。而后,诸葛瑾又对孙权说:“臣还有一事相求,请主公能予答应。”

诸葛瑾眼里含着泪说:“瑾有何能,敢高攀主公?其实,您我生死之盟早已结下。昔诸葛瑾赴江东之日,即无再事二主之意,是铁了心要跟着主公的。今已多年,我焉敢有二心?后再有什么风风雨雨,波波折折,我当艰难不畏,生死不惧,忠于主公,至死方休。想我们生死之盟,怎亚于他们桃园结义!”

孙权一闻此说,叹曰:“昔有桃园结义,刘关张情深义重,最是关羽义气,能使人神共惊。甚至他败落曹营之时,曹操对他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他后闻有刘备之讯,仍斩关夺将而去。关羽忠义,令人敬佩,今又有你弟诸葛亮,他对刘备也忠贞不二,令人确实感慨。刘备手下,大才们个个如此,他又怎能不成功呢?”他遂不怪诸葛瑾,并说:“子瑜所言极是,先结盟抗曹事大,其余诸事均小。再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如此看来,你兄弟二人,皆为忠义之士也!”最后,他颇为激动地对诸葛瑾说:“你我二人,可否效那刘、关、张三人,也结生死之盟呢?”

诸葛瑾说:“今吾弟不背刘备,犹如我不背主公。我兄弟二人,均志在缔结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操,以使汉室复兴。所以,我兄弟手足情事小,但主公与刘备结盟事大,早结盟早强大,汉室能早复兴,晚结盟晚强大,汉室便晚复兴;不结盟自弱小,汉室便难复兴。如能结盟,即我弟事刘备,亦如与我同在江东矣!故我们须先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强大的敌人曹操。至于我弟以后能否来江东,那还要看我们协作的成败和江东的实力呢!”

陶谦入城,与众计议曰:“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大惊,便问计将安出。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文分解。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民无不下泪。当下李傕、郭汜寻思曰:“既到这里,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便持剑大呼,杀入内来。正是:巨魁伏罪灾方息,从贼纵横祸又来。未知献帝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曰:“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专题: 三国演义名小说   反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