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三国演义的小说

0

续写《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作品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创意的任务。《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而且蕴含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续写时,既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又要有所创新,以吸引现代读者的兴趣。下面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片段,尝试着延续《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未尽故事。

乱世余晖

自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后,蜀汉国力日渐衰弱。但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了一封密信,交给了其最信任的副将姜维,嘱咐他待时机成熟之时打开。这封信中,诸葛亮详细规划了如何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逐步恢复蜀汉的国力,并最终实现统一大业的秘密计划。

姜维遵照诸葛亮的遗愿,秘密培养了一批忠诚于蜀汉的新一代将领,同时暗中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蜀汉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魏国的司马家族权力日益巩固,但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曹魏皇室与司马家族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为蜀汉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中,姜维联合吴国,共同发起了对魏国的进攻。这次联合作战不仅取得了初步胜利,还成功地促使了魏国内部的分裂,司马昭被逼退位,魏国陷入了混乱之中。

正当姜维准备乘胜追击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北方的消息——匈奴再次南侵,边疆告急。面对新的威胁,姜维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决定暂时放下对魏的攻势,先稳定后方,确保国家的安全。

新的篇章

在姜维的带领下,蜀汉不仅抵御了外敌的入侵,还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了边防。同时,他继续实施诸葛亮留下的计划,逐步扩大蜀汉的影响范围。

几年后,当魏国终于平息了内乱,转而对付蜀汉时,却发现对手已经今非昔比。经过长期的准备,蜀汉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足以与魏国抗衡。

结语

姜维的故事,是关于继承与创新、智慧与勇气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只要不放弃希望,勇于探索未知,就有可能开创出新的天地。这个续篇虽然简短,但它试图捕捉到《三国演义》精神的核心: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英雄们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当然,这只是众多可能的续写方向之一。《三国演义》的世界广阔无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三国。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激发你的想象力,让你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引子、第一回

这时,袁绍也带兵冲进城中,先杀了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然后指挥士兵搜捕宦官,对宦官不分年纪大小一律斩首。当时,有人不是宦官,只因为没长胡子,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以至于,有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只好脱衣露体让士兵们检查,这才得以幸免。宦官们当中,有些行善守法者也被杀害,可谓走向了极端。这场屠杀,多达两千余人。**完毕,袁绍才发现宦官们劫持皇帝逃走,便急忙率兵追赶。张让眼见追兵将至,自思难逃一命,便投河自尽了。张让死后,汉少帝和陈留王落荒而走,巧被董卓军碰上,俱被押见董卓。董卓认出了汉少帝和陈留王后,不由喜出望外,他即率众拥汉少帝和陈留王进入洛阳宫中。

作了以上种种安排,何进一来担心宦官势力会卷土重来,二来不愿让袁绍功劳独揽,便又致信西凉太守董卓,密请他进京相助。董卓素有野心,今接何进之信,正中下怀。于是,他亲率西凉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奔洛阳而来。眼见董卓大军逼近洛阳,张让和中常侍段圭等人抢先动手,假传太后的命令,说是召何进入宫议事。何进信以为真,只身入宫,被张让、段圭率众刺死。何进被杀,宫中大乱。袁术闻讯,立即带领宫廷卫队赶来平叛。段圭一见,急忙让关上宫门,阻止袁术军进宫。袁术让军士放火烧着南宫嘉德殿的青锁门,想以此逼迫段圭等人出降。虽是大火熊熊,燃烧不断,段圭等却拒不出降,反而劫持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出宫逃向黄河的小平津渡口。

续写三国演义的小说

虽是蹇硕被杀,但朝中的权力还是受宦官张让等人的控制。这时,袁绍向何进建议,可以趁此机会单机三国志游戏名字女可爱,将宦官势力一网打尽。何进却存有私心,他担心袁绍灭掉宦官势力后,其功劳太大,威信太高,恐怕会替代自己执掌朝政。于是,他只是让袁绍从洛阳县衙调派了一些带有军士的检察官,让他们监视宦官们的行动。他还同意让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选拔了二百名宫廷卫士进入宫中,取代了那些把守殿门的宦官。

当年四月,在位二十二年年仅三十四岁的灵帝逝于洛阳嘉德殿,何太后、何进与董太后、蹇硕之间究竟是扶立太子还是扶立陈留王为帝之争更趋白热化。危急时刻,司隶校尉袁绍挺身而出,他带兵进驻洛阳,帮助何进扶太子刘辩即位,称少帝。袁绍字本初,系汝南郡汝县人。其高祖袁安,曾担任汉朝的司徒。自袁安起,袁氏一门四代连登三公高位,因此他们家族权势震动天下。加之袁绍外貌英俊,仪容威严,心底宽厚,对人诚实,虽出身名门望族,却很能尊重别人,所以很多人都愿依附他。袁绍帮何进扶立太子刘辩登上帝位后,再带兵进入后宫,诛杀了执掌兵权的宦官蹇硕,平息了一场动乱。

在宦官们的纵容下,汉灵帝继续吃喝玩乐,荒淫无度,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患了不治之症,于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初病危待薨。何皇后一见,急约其兄大将军何进到洛阳宫中,欲商议灵帝后事,想扶太子刘辩继位。但是,灵帝母亲董太后这时正与蹇硕密谋,欲以陈留王刘协替代太子,立其为帝。

灵帝命宦官赵忠主持封赏功臣。皇甫嵩虽功劳卓著,但由于得罪了宦官张让,不仅没被封赏,反而罢官还乡。张让等宦官无尺寸之功,反而加封侯位,并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扩建了八支*卫部队。灵帝还任命赵忠为车骑将军,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兼元帅,总领诸军,连自统一军的校尉袁绍、曹操,甚至包括大将军何进也归他管辖。立时,东汉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的爆发,惊醒了汉灵帝正在陶醉的迷梦,他被迫依北地郡太守皇甫嵩之计,解除**,赦免*人,调重兵围攻黄巾军,终于把黄巾军**了下去。与此同时,一大批参与**黄巾起义的地方武装如董卓、曹操、袁绍、孙坚、公孙瓒等壮大了起来,但宦官们仍掌握着朝廷大权。

他们又大肆卖官,加速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滥造皇家林园;斗鸡弄鸟,把朝政事务扔在一边。灵帝甚至经常给狗戴上朝官的进贤冠和标明官阶的绶带,并经常亲自赶大白驴拉的车子聊以自慰,借以取乐……宦官们纵容灵帝,更受他的宠幸,朝臣们伺机相劝,都被灵帝治罪。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贪官污吏,民不聊生……于是,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

*锢之祸后,汉灵帝整日纵情享乐,宦官们也投其所好,很得灵帝的欢心。宦官权势熏天,连皇族也不放在眼里,桓帝弟勃海王刘悝就因不给王甫五千万钱,被王甫诬告而让灵帝逼死。灵帝甚至称张常侍似其父,赵常侍如其母,并任命曹节为尚书令,让他直接控制朝廷的中枢。于是,便有了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集团,其余还有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守典、韩惶等十二名宦官,统称十常侍。十常侍把持朝政,贵盛无比,他们在皇家旗号下相济以恶,为非作歹,纵容皇帝,大量敛财。这样,原来由大司农府掌管的地方赋税、各郡纳贡的土特产和丝绸缯帛,都改由皇帝西园的宦官掌管。原来由太仆管理的作战和交通运输的马匹,全都收入皇宫的中廊,以供灵帝和宦官们田猎游玩。

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张俭担任山阳郡的东部督邮,宦官侯览的家在他的辖境之内。因侯览私造寿冢,规模宏大,夺人妻女,罪恶极深,张俭便上奏灵帝,请求严惩侯览。结果,他的奏章落入侯览手里。侯览遂生报复之心,他唆使一个与张俭有私怨的小人,上书诬告张俭与同郡的二十四个人结成同*,互相褒崇,图谋危害国家。灵帝一见这道奏章,竟先交给曹节阅处,曹节自然护着侯览。在曹节、侯览等宦官的唆使下,灵帝下旨逮捕了张俭及其同*。一时间,被处死、流放、免官、*锢的多达六七百人,仅太学生遭逮捕的就有一千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锢之祸”。

恰在这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统军从西北边界作战归来。曹节、王甫便借皇帝的名义,假说窦武造反,哄骗张奂率部联合讨伐。因有张奂部配合,宦官们率领的队伍士气大增,窦武抵抗的队伍锐气大减。王甫又大声向窦武部喊话:“窦武他是反贼,我们奉皇帝的旨意前来逮捕他,你们不助我们反助逆贼,这是要诛连九族的啊!你们现在反戈,均可以既往不咎,可如果谁再助窦武,定对你们诛连剿灭!”他这样一喊,窦武手下的军士十分害怕,纷纷投降王甫。最终,窦武势孤奔逃,被王甫率军追上所杀。

而后,他们紧关了宫门,不许任何人外出,却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连夜派人去抓窦武。此时,窦武已经休息,但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醒后的窦武一打听,才知道发生了宫廷政变,便急忙从后门逃出,跑入窦绍掌管的步兵校尉军营中,以武力对抗宦官。这时,宦官王甫率领御林军前来讨伐窦武,一时难以攻入窦绍的军营。

藏书:明代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全三册 1995年 花山文艺出版社

盖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宜。自人之生,而有圣人继天立极,以维人纪。上自三皇,中及五帝:下至商汤文武,送相为治。当是时也,纯用礼乐:行一不义,杀二不享,而得天下所不为也。孔子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宜其延世三十,历年八百,后世很少能达到。到了战国,王侯皆欲输,日寻干戈,坏乱至极。秦用商鞅之法,崇尚战功,忽疏礼乐,虽然得志一时,幸并六国,而国运却不长,只传二世。谁说天道微藐之不足信,礼乐教化之不足用哉!汉高祖之兴,能变秦律,立法三章,天下归心,随灭秦楚。虽然有强臣佞戚之灾难,光武帝终能继往承先,治统绵长,不亦宜乎?及于三国之际,炎精将涸,吴魏分崩,所赖荐生玄德,足称令主,至穷不背于仁,百败不折其志,天生贤哲为之羽翼,虽说立国一隅,而实君臣同德,以弱变强,六征九伐,敌畏若虎,足为一时之伟称也。奈何营中星殒,丞相云亡,才使奸雄得志。千载于今,人心痛忿。幸而天道尚存,假手苗裔,铲凶灭暴,使汉祀复兴,炎刘绍立。要惟印金,余德未止,礼乐不废,人心向慕之至也。

网文巅峰之作,十本三国历史作品,没看过不是老书虫。

12本已完结精品三国同人小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主角穿越成黄巾贼,一路拼杀认清时代真相。黄巾溃败时,他挺身而出发起反击,带领残余的黄巾军冲杀出去。在汉朝和世家豪强的围追堵截中,主角率领麾下万里独行,成功逃到边塞地区,并组织强大骑兵劫掠作战。三国乱世降临后,主角联络各地黄巾军,成为名义上的领袖,并最终取得天下。

小说优点:笔力雄健且低开高走,历史考据扎实,擅长气氛渲染,将乱世残酷刻画得入木三分,有悲天悯人的感觉,写出了时代感和历史感,历史人物塑造鲜明出色,斗智斗勇精彩纷呈。主角有成长和蜕变过程。故事流畅平稳,跌宕起伏,情节饱满。

主角穿越到三国时期,成为江淮豪强与汉室宗室之女的次子。赤壁之战已经结束,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显。江淮豪强响应东吴号召,围绕着合肥与曹军展开纠缠。主角也参与其中并逐步脱颖而出,成为了江淮豪强们的代言人。他先与蛮族大战,在魏、蜀、吴三方势力中周旋,先从东吴,后仕蜀汉,在与天下群雄的交锋中辅助蜀汉吞并东吴,与魏国会战天下,三兴汉室,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与权臣,一手引导海外分封与殖民时代,带领家人们海外开国,名留青史。

简介:努力闻达于诸侯,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作为一个遗腹子,公孙珣很早就从自己那个号称穿越者的老娘处获取了人生指导纲领。然而,跟着历史大潮随波逐流了一年又一年,他却发现情况渐渐有些不对了!这是一个半土著的男人奋斗在大时代的故事!

简介:曹操,郭嘉,荀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乐进、李典、于*、典韦!他们是来要我命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好象还有陈到,那个没在《三国演义》里留名,实际武力却丝毫不在赵云之下的猛男!他们是来抢我地盘的。老天爷啊,我不是董老大,没有吕布对付这些猛人,我只是一个好孩子,老实孩子,三国乱世的典型酱油男、老实人陶谦的次子陶应,我拿什么招架这些牛人?没办法了,我只好和他们拼了!不管他们怎么的勇猛无敌,再怎么的阴险狡诈,又怎么的歹毒残忍。也不管我是怎么的忠厚老实,再怎么的温厚纯笃,又怎么的仁慈善良,我都要高举着我的正义旗帜,和他们血拼到底!我的旗帜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我的口号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

主角穿越成了刘备的继子刘封,但因亲生儿子的出生,主角被打*。他只能带着亲兵逃离,开始自行发展。其凭借先知先觉种田、招揽人才,在三国之间周旋,以啃食碎屑的方式逐渐壮大。在这过程中,他效仿曹丞相的爱好,最终……

简介:魂穿少年刘备,从改变楼桑村自家老宅开始,与十九岁孤母相依为伴,同村刘氏兄弟相帮,千金买马骨,一诺重千金。复爵陆城亭侯,师从卢植,种田养士,数城大建,未来可期。解锁稀有成就:北境守护者,草原撑犁孤涂,鲜卑驯鹿人,哺育万马者,东胡共主,诸羌执鞭者,遥远绿洲主人,陇右牧羊人,三南大君,四海炎船主,东王君父,十洲之主,虎衣明王,罗马解放者……

一位21世纪的穿越者跨越时空门来到黄巾起义前,但很快就无法忍受那糟糕的环境,只得返回现代。不过出于恶趣味,他在离开前将现代书籍埋藏各地,以待有缘人发掘。主角刘备获得了《赤脚医生手册》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依靠防疫措施和太平道争取信徒,并运用堆肥技术带领难民在山里种田积累力量;关羽则学*了《一拳超人》中琦玉锻炼法,苦修不辍成为万夫不当之勇;曹操则从自己写的《龟虽寿》后面附带的作者生平中了解部分历史走向,认为是天命所归并开始野心勃发……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中)-三国鼎立

孔明在收到刘老大的求救信后,知道自己又重新获得首发,马上打点人马出征。赵云智勇双全,是要带在身边保驾的;张飞头脑简单,不会和自己作对,让他自领一军出发就是了;关羽素来眼高于顶,不太卖我的帐,华容道放我鸽子,要不是刘老大包庇把兄弟,早就咔嚓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俺明知他迟早要和东吴闹翻,也不能带在身边。至于日后是否会因此闹出大事,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当然咯,场面话还是要交代的,搁下“北拒曹操,南和孙权”这个关二肯定不会遵守的八字真言神奇宝贝网页在线游戏大全,孔明施施然出发前往西川找刘老大继续玩真人大冒险去了。

孔明见刘老大将精锐部队都留下来,知道刘老大此去必败,故意不说。后来孔明夜观天象,发现庞统即将兵败身亡,心想庞统亦会夜观天象,自己不如修书一封让刘老大暂不进兵,庞统必以为自己是要和他争功予以驳斥。庞统本来在夜观天象后也有顾虑,但听刘老大说诸葛亮来信劝止进兵,心想孔明素不服我,那有那么好心?当即认定孔明是来阻自己夺头功的。二个人一个聪明过头,一个呆得可以,偏偏又都对诸葛亮有成见,结果双双中计。

刘备被孔明欺*了这么久,总算盼来*制孔明的对头,如何不喜?于是乎,庞统马上得到刘备重用,并在攻打西川的战役中获得首发。诸葛亮考虑到蜀中多名将,也不想马上入川,乐得让庞统去打头阵。但又不能让人觉察他避战的意图,所以就提出荆襄重地必须留有重兵。刘备不知是计,刚好打算丢下孔明去打天下,反正“得一可安天下”,带庞军师也能拿下西川,乐得不带上孔明,免得他军权独揽。但老刘也担心孔明在背后弄鬼,于是将跟自己最久也最信任的关、张、赵都留下“扶佐”孔明,自己只带了黄忠、魏延等降将去打西川。

赤壁大战后,诸葛亮以功臣身份回到刘备阵营。他看准曹军退走后留下的真空势力范围,掉过头来对付昔日盟友东吴,先是导演了“三气周瑜”的人间惨剧,把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周郎活活气死,又百般戏弄于己有恩的鲁肃,教唆老刘上演了“刘备借荆洲”的闹剧,连蒙带骗搞大了自己的地盘。

吴侯是个没大脑的后生,喜欢搞民主,凡事都拿到议会去让大臣们开会讨论。与政府军是和是战的大事当然要开议会讨论了,还让诸葛亮也作为特邀嘉宾列席参加。结果诸葛亮喧宾夺主,凭三寸不烂之舌封住悠悠众口,又使激将法搞定爱玩假民主的孙无谋,促成了东吴联刘抗曹的同盟。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舌战群儒”。

到了东吴,孔明本想就赖在大哥家里混日子。那知东吴的谋臣误以为他是来当联吴抗曹的说客,对他百般刁难。孔明有苦说不出,又不能说只是来逃难的。后来发现东吴不少人都主和,这一惊非同小可。要是东吴降了老曹,他定会让东吴将他这放火大王交出来,那自己岂不大难临头?孔明忙找大哥诸葛瑾哭诉,哀求兄长帮忙和东吴群臣解说自己只是来寄人篱下混日子的,谁知道他卧龙声名太盛,居然没人相信他是贪生怕死来东吴避难的。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榜   小说小三国演义   看小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