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刘谌结局

0

《三国演义》中,刘谌是刘禅的第六子,字公孝。在小说中,刘谌以其忠诚和刚烈的形象著称。当邓艾攻破成都,刘禅决定投降时,刘谌极力反对,并劝说父亲继续抵抗。然而,刘禅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以保全百姓的生命。

面对父亲的决定,刘谌感到非常悲痛和绝望。他认为不能忍受亡国之耻,于是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后自刎于昭烈庙(刘备的陵庙),以此表达对先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哀悼。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荣誉感,也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

三国演义原著中,赵云、黄忠、貂蝉、大小乔等主要人物的最后结局

刘谌之死,是蜀汉灭亡之际的一曲悲歌。它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们在缅怀蜀汉兴衰的同时,也对忠诚、大义与生死抉择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蜀汉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悲壮而又充满敬意的句号,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颗璀璨而又独特的星辰,永远闪耀着人性光辉与忠贞气节的光芒。

三国演义小说刘谌结局

与那些在乱世中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见风使舵的人相比,刘谌的忠贞显得尤为可贵。他本可以选择苟且偷生末日游戏网页游戏推荐手游,顺应主降派的意愿,在曹魏的统治下做一个富贵闲人。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蜀汉的尊严。他的死,也让后人看到了在那个动荡年代里,除了权谋与利益的纷争,还有人坚守着纯粹的忠诚与信仰。

刘谌也曾苦劝刘禅坚守。他慷慨激昂地陈述着蜀汉的辉煌历史,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关张赵马黄等名将的英勇事迹,试图唤醒刘禅的斗志。然而,刘禅心意已决。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下,刘谌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他先杀妻儿,而后自己奔赴昭烈庙,以死明志。他的死,是对蜀汉的殉葬,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他对蜀汉怀着深厚的情感与忠诚。蜀汉自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起,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传承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刘谌自幼受此熏陶,他将蜀汉的荣誉与尊严视为生命。在他眼中,造反夺权并非可行之策。一方面,从军事上看,成都的兵力有限且缺乏良将统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难以与邓艾的魏军精锐抗衡,发动政变即便成功控制成都,也不过是延缓蜀汉灭亡的时间,且会让成都陷入内战的火海,百姓将遭受更多的苦难。另一方面,从政治合法性来讲,刘禅是蜀汉的君主,虽然昏庸,但在当时仍代表着蜀汉政权的正统。刘谌若造反,便是以下犯上,违背君臣大义,会使蜀汉内部陷入更深的分裂与混乱。

刘谌深知蜀汉的困境。彼时,姜维远在剑阁与钟会对峙,成都虽为都城,却已无回天之力。外部魏军压境,内部主降之声此起彼伏。谯周等一众大臣力劝刘禅投降,他们描绘出一幅降魏可保百姓安宁、君臣富贵的画面。刘禅本就暗弱,在这股强大的主降浪潮中几近动摇。而刘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蜀汉,那个在三国乱世中闪耀着理想光辉的国度,在公元 263 年走到了它命运的尽头。邓艾偷渡阴平,如一把利刃直插蜀汉腹地,兵临成都城下。在这大厦将倾之时,北地王刘谌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走向了死亡,而他宁死不造反夺权的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与无尽的悲壮。

那个时代的观念与今天大不相同,妻儿就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但随意剥夺她(他)们的生命即便在那个年代也应该是最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吧!

后主败尽了蜀汉的荣光,所以落日照耀下的成都朝堂满是投降派苍白的面容,竟没有任何朝臣心生殉国死节之心。唯如此方显得刘谌的死弥足珍贵。

在投降派陈寿看来,刘谌之死似乎并不足惜,因为他原本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显赫功绩,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能死得其所,已是极为难得!

那是他的家人,他们应该和他生死一起。于是,他挥舞手中长剑,妻儿们无法动弹,或许他们已经吓傻了,或许他们也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归宿!

朝堂上众人群声附和,唯有一人突然大声道:“若理穷国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刘禅心乱如麻,前方退守剑阁大将军姜维的战况也极为不利,蜀汉五万大军想要抵住钟会十几万大军的冲击几无可能,此刻他很是后悔当得知邓艾偷袭阴平时没有批准驻守南中的霍弋勤王的请求,导致如今竟无人领军守卫成都。

光禄大夫谯周力主投降,其理由让刘禅无法反驳:第一,如果投奔东吴,也是流亡,还是受辱。东吴的命运也会是迟早被曹魏攻灭,到时仍是投降曹魏怎么更新快玩游戏盒子,与其两次受辱,还不如受一次就好,何况现在投降还可以讲个好价码;其次,南中之地自诸葛丞相死后,一直反复,且地处偏僻,虽能躲避一时,但终无法阻挡曹魏的进攻,最后的结局仍是破灭,到时可能就没有多少讨价的余地,只能做俘虏了。

蜀汉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邓艾大军攻破绵竹,故诸葛丞相之子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同时殉国战死,魏军涌入成都平原。

?罗贯中对刘湛的慷慨捐躯评价极高: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叫云汉已亡。

刘禅是乐不思蜀了,可当年投降时,他的第五个儿子刘湛却是主张背水一战的,他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

刘禅投降后,被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司马昭故意试探刘禅,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安排美丽的歌姬表演舞蹈,刘禅的随从们,想到被灭了国,都非常难过,然而刘禅却看歌舞看得入迷,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 ,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攻打蜀国,刘禅派张翼、廖化、董厥前往拒敌。老将姜维将邓艾挡在了剑阁,谁知邓艾暗渡陈仓,转而攻打成都,刘禅派出诸葛瞻前往御敌,诸葛瞻起初是占有上风,斩了邓艾前锋,可惜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战死锦竹。兵临城下,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了。

起初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是先占有荆州益州,发展壮大,再联合孙吴,等待有利的时机(曹魏内部出现动荡)北伐。可是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刚刚占有益州,就失去了荆州,最后还东伐孙权,北战曹操,刘备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后,蜀国开始走向没落。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的势力,本来曹操很快能够一统天下的,谁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火烧赤壁,重挫了曹魏,开始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三国鼎立的格局,并没有维持多久,最先被灭亡的,是蜀国。

专题: 三国演义作小说   三国演义卡小说   三国演义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