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及其势力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画卷。
关于“将相和”这一主题,《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体现,尤其是通过描绘不同阵营中的将领与谋士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来展现人性的复杂多面以及智慧的重要性。这里有几个典型的例子:
1.诸葛亮与周瑜的合作与竞争: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虽然分别效力于蜀汉和东吴,但为了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军队,两人暂时搁置了彼此间的矛盾,联手制定了火攻曹军的战略。然而,在战争结束后,二人又因为各自所属集团的利益而产生了新的对立。
2.关羽与曹操的关系:关羽原是刘备的部下,但在徐州失守后被曹操俘虏。曹操对关羽极为赏识,不仅没有加害于他,反而给予高官厚禄,试图收买其心。尽管如此,当得知刘备消息时,关羽毅然决然地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旧主,展现了忠诚与义气。
3.张飞与严颜的故事:张飞率兵攻打巴郡时遇到了老将严颜的顽强抵抗。面对这样一位勇猛且有原则的老将,张飞并没有选择武力征服,而是通过智谋使严颜自愿投降,并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之后,严颜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成员,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三国演义》中对于“将相和”的深刻探讨,即在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如何处理好将领与谋士之间的关系,实现团队内部的和谐与统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听完了《将相和》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是不是找到了廉颇感到惭愧的原因呢?一起来分享下吧
《将相和》是一本精彩的小人书。赵国蔺相如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立下汗马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老将廉颇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了过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西游记》……看到这一本本耳熟能详的小人书,那些经典的形象是不是也一幕幕在你眼前浮现?小人书不仅是孩子们的知识乐园,也是大人们的记忆宫殿。1月17起三国志11类型的电脑单机游戏,中共闽侯县委宣传部、闽侯县教育局、闽侯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一天一本小人书”线上讲故事活动,周一至周五每天发布一篇由阅读爱好者推荐的小人书简介,与你们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故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000 0000畅销童书《胡小闹日记》系列图书作者。 已出版30余册、近200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关心小朋友的校园生活和心灵成长,被众多媒体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将相和小说三国演义
蔺相如早知道廉颇并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他马上扶起廉颇,亲手给他取下荆条,披上外衣。从此,两人结成生死之交,共同为赵国尽忠职守,努力工作。
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这一番话,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幼稚和浅薄。他立刻仿效缪贤,脱去上衣,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上,跪在蔺相如面前请罪。他诚恳地说:“没想到大人这样心胸豁达,就请您原谅我的粗鄙无礼吧。”
蔺相如的侍从们很为主人抱不平,有的甚至嫌蔺相如太窝囊,都想离开他了。蔺相如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以为我是怕廉颇吗?大家想想看,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他吗?我只是觉得,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我们,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如果我们自己人先打起来,敌人不就趁虚而入了吗?”
这天一下班,蔺相如坐在车里思考问题,不知不觉就和廉颇撞上了。廉颇正拉开架势等着这一天呢!本来,蔺相如的官位高,应该廉颇让路,可蔺相如一看廉颇没事找事的样子,立刻就让随从调转车头,躲开了廉颇。廉颇以为蔺相如惧怕自己,不由得沾沾自喜。
廉颇心里非常不爽,他公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那么多年,那个蔺相如只是个小门客,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官位就比我高,这真是让我觉得羞耻。如果让我遇到他,我一定要狠狠羞辱他一番。”
秦王自然不会上当,当即拒绝了。没想到蔺相如立刻怒容满面,厉声说道:“看我离您五步之内,我要把我的血溅到您的身上。”意思就是和秦王同归于尽。
蔺相如知道秦王是在羞辱赵王,当然不能答应。于是,他捧着一个缶走到秦王面前,和颜悦色地说:“我也听说您善于击缶,请您也来一段吧。”
来到渑池,和秦王一见面,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聊天,气氛很融洽。秦王喝得高兴了,忽然对赵王说:“听说您很会弹瑟,就请您露一手儿吧。”
赵王尽管心里有些悲伤,但是为了赵国的大局,他没有一丝犹豫,当时就答应了廉颇的建议。由于赵王有了义无反顾的心理准备,他突然就不再害怕,反而意气风发起来。
临行前,廉颇把他们送到边境,对赵王说:“大王,我们以30天为限,要是30天之后,您还不回来,我就让太子继位,免得秦王要挟我们。”
从此以后,廉颇就是一个常胜将军,他率军征战,几乎百战百胜,威震诸侯列国。有一次出兵伐齐,竟然一口气拿下齐国九座城池,真是出尽了风头。而赵国的国力也空前强盛,成为其他诸侯国共同抗击秦国的屏障,为了保护自己,秦国十几年间都没有攻打赵国。
过了两年,趁齐国还没缓过劲儿来,廉颇又率领兵强马壮的赵军一路长驱直入,攻取了阳晋。回国之后,赵惠文王就封廉颇为左上卿,这可是职位最高的大官了。
秦国一见打不赢赵国,就改变策略,开始拉拢赵国。两国讲和之后端游游戏盒子前十排行榜,又联合韩、燕、魏三国,集结五国的兵马,共同讨伐齐国,把齐国杀得大败。
赵惠文王刚当上国君的时候,众诸侯国中,秦国和齐国最强大,而赵国夹在这两国之间,秦军要想往东扩张,必须先经过赵国。为了扫清这个障碍,秦国几次发兵赵国,都被廉颇率领的赵国军队打败了,看来,强攻是不行了。
这时候,有人报告秦王,赵国那边已经准备出兵了,大臣都劝说秦王放蔺相如回去,如果因为一块玉伤了两个国家的和气,也是得不偿失的事。
没想到蔺相如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哈哈大笑着说:“天下人都知道你们秦国的君主从来说话不算话,所以我提前把玉送回去了。这不是我们不讲信用,而是你们根本没有诚意。现在你可以杀了我,不过我也请你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情。”
三天后,盛大的交接仪式开始了,蔺相如把装和氏璧的盒子呈给秦王,秦王打开一看,盒子里面空空如也,连个玉丝儿都没有,秦王鼻子都气歪了,当时就想把蔺相如扔进油锅炸了。
秦昭襄王觉得蔺相如说得很有道理,就安排蔺相如住在豪华的宾馆里,自己一边斋戒,一边筹备典礼。而蔺相如当晚就派人偷偷带着和氏璧逃回赵国,自己留在宾馆里休息。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发现秦昭襄王只想独吞和氏璧,根本就没有交换城池的诚意。蔺相如假装答应把和氏璧交给秦王,不过,他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拿来拿去。他要求秦昭襄王先斋戒,吃三天素,然后再举行一个盛大的交接仪式,这才和秦王的身份、宝玉的价值相匹配。
蔺相如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客,经人举荐,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他和廉颇一文一武,共同保家卫国,其他的诸侯国都不敢轻易侵犯赵国。
专题: 讲小说三国演义 在小说三国演义 萌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民国三国演义塑像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是哪种小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