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亲自率领八百精兵出城挑战,大败吴军,杀得孙权狼狈逃窜。张辽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也使得孙权的军队遭受重创,最终不得不撤退。此战之后,张辽的威名远播,成为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勇将之一。
这一章节不仅展现了张辽个人的勇武和智谋,同时也反映了战争中的策略运用对于胜负的重要性。《三国演义》通过这样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许多关于勇气、智慧以及领导力的信息。
三国演义之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却说杜袭引军逃回,见夏侯渊,说黄忠夺了对山。渊大怒曰:“黄忠占了对山,不容我不出战。”张郃谏曰:“此乃法正之谋也。将军不可出战,只宜坚守。”渊曰:“占了吾对山,观吾虚实,如何不出战?”郃苦谏不听。渊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任从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只不出战。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后人有诗赞黄忠曰:
黄忠逼到定军山下,与法正商议。正以手指曰:“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忠仰见山头稍平,山上有些少人马。是夜二更,忠引军士鸣金击鼓,直杀上山顶。此山有夏侯渊部将杜袭守把,止有数百馀人。当时见黄忠大队拥上,只得弃山而走。忠得了山顶,正与定军山相对。法正曰:“将军可守在半山,某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吾举白旗为号,将军却按兵勿动。待他倦怠无备,吾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以逸待劳,必当取胜。”忠大喜,从其计。
却说黄忠与法正引兵屯于定军山口,累次挑战,夏侯渊坚守不出,欲要进攻,又恐山路危险,难以料敌,只得据守。是日,忽报山上曹兵下来搦战,黄忠恰待引军出迎,牙将陈式曰:“将军休动,某愿当之。”忠大喜,遂令陈式引军一千,出山口列阵。夏侯尚兵至,遂与交锋。不数合,尚诈败而走。式赶去,行到半路,被两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正欲回时,背后夏侯渊引兵突出,陈式不能抵当,被夏侯渊生擒回寨,部卒多降。有败军逃得性命,回报黄忠,说陈式被擒。忠慌与法正商议,正曰:“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忠用其谋,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欢声满谷,愿效死战。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又进。渊闻之,欲出战。张郃曰:“此乃‘反客为主’之计,不可出战,战则有失。”渊不从,令夏侯尚引数千兵出战,直到黄忠寨前。忠上马提刀出迎,与夏侯尚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尚归寨。馀皆败走,回报夏侯渊。渊急使人到黄忠寨,言愿将陈式来换夏侯尚,忠约定来日阵前相换。次日,两军皆到山谷阔处,布成阵势。黄忠、夏侯渊各立马于本阵门旗之下。黄忠带着夏侯尚,夏侯渊带着陈式,各不与袍铠,只穿蔽体薄衣。一声鼓响,陈式、夏侯尚各望本阵奔回。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尚带箭而回。渊大怒,骤马径取黄忠,忠正要激渊厮杀,两将交马,战到二十馀合,曹营内忽然鸣金收兵。渊慌拨马而回,被忠乘势杀了一阵。渊回阵问押阵官:“为何鸣金?”答曰:“某见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数处,恐是伏兵,故急招将军回。”渊信其说,遂坚守不出。
三国演义小说七十一章
哔哩哔哩网页像素游戏下载夏侯渊览毕大喜,打发使命回讫,乃与张郃商议曰:“今魏王率大兵屯于南郑,以讨刘备。吾与汝久守此地,岂能建立功业?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张郃曰:“黄忠谋勇兼备,况有法正相助,不可轻敌。此间山路险峻,只宜坚守。”渊曰:“若他人建了功劳,吾与汝有何面目见魏王耶?汝只守山,吾去出战。”遂下令曰:“谁敢出哨诱敌?”夏侯尚曰:“吾愿往。”渊曰:“汝去出哨,与黄忠交战,只宜输,不宜赢。吾有妙计,如此如此。”尚受令,引三千军离定军山大寨前行。
不一日,军至南郑。曹洪接着,备言张郃之事。操曰:“非郃之罪,胜负乃兵家常事耳。”洪曰:“目今刘备使黄忠攻打定军山,夏侯渊知大王兵至,固守未曾出战。”操曰:“若不出战,是示懦也。”便差人持节到定军山,教夏侯渊进兵。刘晔谏曰:“渊性太刚,恐中奸计。”操乃作手书与之,使命持节到渊营,渊接入。使者出书,渊拆视之,略曰:
白话《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黄忠斩了夏侯渊后曹军溃败,全都各自逃生。黄忠乘势夺取了定军山,张郃领兵来迎击。黄忠和陈式两下夹攻,混战一阵后张郃败走。忽然山旁闪出一彪人马挡住了张郃去路,为首一员大将,大喝道:“常山赵子龙在此!”张郃大惊失色,忙领败兵夺路朝定军山奔走。只见前面一支军兵过来,正是杜袭。杜袭说:“定军山已经被刘封、孟达夺取了。”张郃大惊,只好和杜袭带领败兵到汉水边扎营,一面派人飞报给曹操。
夏侯渊分军围住对山后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只是不出战。午时以后,法正看到曹军全都倦怠,锐气已落,大部分都下马休息,于是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杀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冲下山去,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还没有任何反应,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后人有诗赞黄忠曰:
却说杜袭带领败兵逃回,见到夏侯渊说黄忠夺了对山。夏侯渊大怒道:“黄忠占了对山,不容我再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法正之谋。将军不可出战,只应当坚守。”夏侯渊说:“他们占了我的对山,随时能观察我的虚实,如何还不出战?”张郃苦谏,夏侯渊却是不听。
这夜二更,黄忠带领军士鸣金击鼓,一直杀到山顶上。这山上有夏侯渊部将杜袭守把,但却只有数百人。当时看到黄忠大队人马拥上,只好弃山而走。黄忠得了山顶后,正和定军山相对。法正说:“将军可守在半山,我就在山顶。等夏侯渊憋不住下山时,我举起白旗,将军要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不防备时,我举起红旗为信号,将军便下山出击。这样以逸待劳,必能取胜。”黄忠听完大喜,听从法正之计安排。
黄忠逼进到定军山下,和法正商议。法正用手指着远处说:“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里都是险道,登上这座山可以观察定军山的虚实。将军如果取得此山,定军山就在我们掌握之中了。”黄忠仰头看到山头稍平,山上仅有少数人马晃动。
夏侯渊大怒,拍马直取黄忠。黄忠正想激怒夏侯渊上前厮杀,两将交马战到二十多个回合,曹营中忽然鸣金收兵。夏侯渊慌忙拨马返回,被黄忠乘势追杀了一阵。夏侯渊回阵问押阵官:“是谁让鸣金?”押阵官回答:“我们发现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数处,恐怕是伏兵,所以召将军返回。”夏侯渊看了一会,就退兵坚守不出。
第二天,两军都来到山谷宽阔地带布成阵势,黄忠、夏侯渊各自立马在本阵门旗之下。黄忠带着夏侯尚,夏侯渊带着陈式,都不给袍铠,只穿着一身内衣。一声鼓响后陈式、侯夏尚各自朝本阵中奔回。等到夏侯尚快回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了后心,夏侯尚带箭而回,倒地身亡。
夏侯渊不听,命令夏侯尚再带领数千军兵出战,直到黄忠寨前。黄忠上马提刀迎战,和夏侯尚交马才一合,就生擒夏侯尚回寨。其余军兵败回报告夏侯渊。夏侯渊急忙派人来到黄忠寨中,说愿意用陈式来交换夏侯尚,黄忠就约定明天到阵前交换战俘。
黄忠大喜,就命令陈式带领一千军兵出山口列下阵势。夏侯尚军兵杀出和陈式交锋。战不到数个回合,夏侯尚诈败退走。陈式紧紧追赶,走到半路时,被两山上的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正想退后时,背后夏侯渊领兵突出,陈式不能抵挡,被夏侯渊生擒回到寨中,部卒大多投降。
却说黄忠和法正领兵屯驻在定军山山口,连续几天多次挑战,夏侯渊却是坚守不出,想要强攻,又担心山路危险,难以料敌,只好也作据守。这天忽然有人来报山上曹军下来搦战,黄忠正想领军后出迎,牙将陈式说:“将军不要轻敌,我愿意前往抵挡。”
夏侯渊看完后大喜,打发使者回去复命,叫来张郃商议说:“现在魏王亲率大兵屯驻在南郑,正要讨伐刘备。我和你如果久守此地,怎么能够建立功业?大王‘妙才’一语双关,一是直呼我名字,二是命我速出战立下奇功。明天我去出战,务必要生擒了那老儿黄忠。”张郃说:“黄忠谋勇兼备,况且有法正相助,不要轻敌。这里山路险峻,应当坚守为上策。”夏侯渊说:“如果建不了功劳,我和你有什么面目去见魏王?你只管守好山寨,我亲自出战就是。”
使者持节来到夏侯渊大营,夏侯渊接入。使者拿出书信,夏侯渊拆开观看。信中说:“凡为将者,应当刚柔相济,不要仅恃其勇。如果仅仅有勇,那是一夫之敌。我现在已经屯驻大军在南郑,想要观卿之‘妙才’,不要辱没了这两字。”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的梗概
曹军大败,曹操逃回许昌。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刘备同意先让三郡,后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不听诸葛瑾劝告,拒绝交换荆州,并侮辱孙权。孙权大怒,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刘备。曹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曹操逃回阳平关。阳平关已被赵云夺下,曹操逃回斜谷界口,又被张飞击败,逃回许昌。刘备夺得汉中,称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
读《三国演义》笔记(68-71回)
每天都要看几回,这书就要慢慢读,细细品,又是星期三,早早起床,泡一杯茶,坐在阳台上看起书来。每天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书是多么幸福的事,以前读书时拿起书本头就大,随着岁月的增长,现在又慢慢喜欢上书了,虽然网络看书听书也方便。但我现在就喜欢看纸纸书,觉得才有看书的乐趣。
《三国演义》虚实及史迹考之七十一
[4]邯郸淳,字子淑,又字子礼,东汉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官至给事中,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操三子曹植之“四友”。曾作“曹娥碑”,原碑已失,现所见系宋代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北宋进士蔡卞重书,在今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孝女庙村曹娥庙中。事见《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度尚传》引《会稽典录》载:“上虞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包站免费权限gm游戏网页,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至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未?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3]度尚,字博平,东汉兖州刺史部山阳郡湖陆县(治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东南)人。初任郡上计吏、郎中,后任上虞县长、荆州刺史、桂阳太守、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在辽东太守任上卒,年五十。事见《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度尚传》。
[2]董祀。东汉末曹魏屯田都尉,蔡邕之女蔡琰后夫。事见《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蔡琰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1]蓝田,古县名。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始置蓝田县,秦始皇分国为三十六郡属内史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更秦内史郡为渭南郡,属渭南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雍州,属之;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省雍州置司隶,属司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仿古制将全国十四州合并为九州,省司隶复置雍州,属雍州京兆郡。三国时属曹魏。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忽报曹操复遣大军从斜谷[10]小路而进,来取汉水。玄德笑曰:“操此来无能为也。我料必得汉水矣。”乃率兵于汉水之西以迎之。曹操命徐晃为先锋,前来决战。帐前一人出曰:“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操视之,乃巴西宕渠人也,姓王,名平,字子均[见105回];现充牙门将军。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操屯兵于定军山北。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遂令搭起浮桥,随即过河来战蜀兵。正是:魏人妄意宗韩信,蜀相那知是子房。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却说黄忠回到寨中,谓副将张著曰;“我斩了夏侯渊,张郃丧胆;吾明日领命去劫粮草,只留五百军守营。你可助吾。今夜三更,尽皆饱食;四更离营,杀到北山脚下,先捉张郃,后劫粮草。”张著依令。当夜黄忠领人马在前,张著在后,偷过汉水,直到北山之下。东方日出,见粮积如山。有些少军士看守,见蜀兵到,尽弃而走。黄忠教马军一齐下马,取柴堆于米粮之上。正欲放火,张郃兵到,与忠混战一处。曹操闻知,急令除晃接应。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张著引三百军走脱,正要回寨,忽一枝兵撞出,拦住去路;为首大将,乃是文聘;后面曹兵又至,把张著围住。
却说黄忠斩了夏侯渊首级,来葭萌关上见玄德献功。玄德大喜,加忠为征西大将军,设宴庆贺。忽牙将张著来报说:“曹操自领大军二十万,来与夏侯渊报仇。目今张郃在米仓山搬运粮草,移于汉水北山脚下。”孔明曰:“今操引大兵至此,恐粮草不敷,故勒兵不进;若得一人深入其境,烧其粮草,夺其辎重,则操之锐气挫矣。”黄忠曰:“老夫愿当此任。”孔明曰:“操非夏侯渊之比,不可轻敌。”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忠奋然曰:“吾愿往斩之。”孔明曰:“你可与赵子龙同领一枝兵去;凡事计议而行,看谁立功。”忠应允便行。孔明就令张著为副将同去。云谓忠曰:“今操引二十万众,分屯十营,将军在主公前要去夺粮,非小可之事。将军当用何策?”忠曰:“看我先去,如何?”云曰:“等我先去。”忠曰:“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云曰:“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忠依允。当时黄忠拈着先去。云曰:“既将军先去,某当相助。可约定时刻。如将军依时而还,某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而不还,某即引军来接应。”忠曰:“公言是也。”于是二人约定午时为期。云回本寨,谓部将张翼曰:“黄汉升约定明日去夺粮草,若午时不回,我当往助。吾营前临汉水,地势危险;我若去时,汝可谨守寨栅,不可轻动。”张翼应诺。
专题: 小说抄三国演义 抄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名上一篇起点阅读三国演义小说
下一篇重生后写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