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中,“马谡失街亭”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情节,也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一个重大的挫折。
故事情节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他计划占领陇右地区,以便进一步向中原推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诸葛亮决定派兵守住街亭(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以防止魏军从侧翼进攻。在选择守将时,马谡主动请缨,并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马谡到达街亭后,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在山下扎营,而是自作主张地选择了在山上扎营。这种做法违背了传统的军事原则,使得蜀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当魏国大将张郃率领大军到来时,利用地形优势对蜀军进行了包围攻击。由于蜀军阵地设置不当,加上水源被切断,最终导致了惨败。
后果
马谡的失败不仅使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还严重影响了诸葛亮此次北伐的士气和进展。诸葛亮不得不撤退,重新整顿军队。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依照军法处斩了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级,以示负责。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一个遗憾,也成为了后世讨论军事指挥失误的经典案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关键时刻遵守既定战略部署的必要性。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失街亭
张郃追杀了三十几里路,忽然前面杀出一员大将,原来是魏延率兵赶到了。张郃回马就走,魏延率兵追来,想重新夺回街亭。赶了五十多里路,两边伏兵奔了出来,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抄到魏延背后,张郃回头杀来。三路人马将魏延困在核心。魏延左冲右突,不能脱身,手下兵马,损失大半。正好高翔将列柳城的兵全部带来救援街亭,想重新夺回街亭。谁知高翔中了埋伏,冲不出重围。幸亏这时王平率兵杀到,救了高、魏二人。他们奔回列柳城来,列柳城已被司马懿占领。魏延担心阳平关失守,就与王平、高翔领兵回阳平关去了。
三国演义小说马谡失街亭
王平带兵来救,却被张郃带兵挡住。两人交战了几十个回合,王平力穷势孤,打不过张郃,只得退走。从早上到夜晚,魏军围山整整围了一天,蜀兵山上没有水三国网页游戏能赚rmb,军队吃不上饭,寨中大乱。到了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派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更加乱了。
当夜调度完毕,第二天早,张郃领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指挥兵马,一拥而上,把山四面围住。马谡在山上看下去,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招展,队伍严整。山上蜀兵见了,胆战心惊,不敢冲下山来。马谡摇动红旗,将士们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人敢往下冲。马谡怒气冲冲,亲手杀掉两名将领。于是,将士们只得硬着头皮下山来冲魏兵。魏兵岿然不动,蜀兵被逼退回山上去。这一下,马谡才感到形势不妙,只得下令守住寨门,等待外面援军来救应。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正待要行时,忽然报马到来,报告说:“街亭、列柳城全部丢失了!”诸葛亮跺脚长叹道:“大事已去!这都是我的过错!”急忙召唤关兴、张苞吩咐道:“你们两人各领三千精兵,奔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到魏兵,不要出击,只是鼓噪呐喊,作为疑兵惊吓他们。他们如果退走,也不要追赶。等到他们军兵退尽后,便向左阳平关而去。”又命令张冀先领军去修理剑阁,以准备好归路。又密传号令,让大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又命令马岱、姜维负责断后,先埋伏在山谷中,等到敌军退尽后才能收兵。又派心腹人分路报给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都要退入汉中。又派遣心腹人到冀县搬请姜维老母,送到汉中。
却说诸葛亮自从命令马谡等守卫街亭之后,心神不定。忽然有人报告王平派人送图本来到。诸葛亮唤入,左右呈上图本。诸葛亮就在桌几上铺开观看,拍案大惊道:“马谡无谋,坑陷我三军!”左右问:“丞相为什么这么吃惊?”诸葛亮说:“我看这个图本,丢开要路占山为寨。倘若魏军来到后四面合围,切断汲水道路,不出两天我军自乱。如果街亭有失,我们怎么退回?”长史杨仪进言说:“我虽然才干不济,愿意前去替换马谡回来。”诸葛亮将安营之法吩咐给杨仪。
司马懿召唤张郃说:“曹真、郭淮怕我收获全功,所以来攻取这座城池。我不是想独自收功,只是侥幸而已。我料定魏延、王平、马谡、高翔等辈,必定先去据守阳平关。我如果去攻取此关,诸葛亮必定随后掩杀,就中了他的诡计。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你们可以从小路抄袭箕谷后退兵,我亲自领兵抵挡住斜谷之兵。如果他们败走,不要追赶,只要在中途截住,我们可截得蜀军全部辎重。”张郃受计后领兵一半去了。司马懿又下令:“大军直取斜谷,由西城行进。西城虽然是山僻小县,却是蜀兵屯粮所在,又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总路口。如果取得此城,三郡可复得。”于是司马懿留下申耽、申仪守卫列柳城,亲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
却说郭淮收了军马,对左右说:“我虽然没有取得街亭,却能攻占列柳城,也是大功一件。”领兵直到城下叫门,只见城头上一声炮响,旗帜飘扬,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平西都督司马懿”。司马懿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木栏干,大笑道:“郭伯济为什么来迟?”郭淮大惊说:“仲达神机妙算,我确实不及!”于是入城,相见已毕,司马懿说:“现在街亭已失,诸葛亮必定退走。郭将军和曹真都督要连夜追击。”郭淮领兵出城而去。
等到天色将晚,兵分三路。魏延领兵先进,直到街亭,却不见一人,心中大疑,不敢轻易进兵,就在路口等候,忽然看到高翔军兵来到,两人都说不知道魏军在哪里。正说话间,忽然间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起震地,魏军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核心。两人往来冲突,不能脱身。忽然听得山坡后喊声如雷,一彪军马杀入,正是王平,救出了高翔、魏延两人,直奔列柳城。等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支军马杀到,旗上大书“魏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和曹真商议,恐怕司马懿收了全功,于是分出郭淮来攻取街亭。听说司马懿、张郃攻取了街亭,于是就领兵来袭取列柳城。正好遇到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亡极多。魏延恐怕阳平关有失,慌忙和王平、高翔奔阳平关退走。
两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才退。两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都是魏兵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魏延直奔列柳城去投高翔。这时高翔听说街亭丢失,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到魏延、王平两人,通报了前面战事。高翔说:“我们不如今晚前去劫魏寨,复夺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
马谡料定守把不住,只得驱动残兵败将杀下山去逃奔。司马懿放开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张郃领兵追赶。赶到三十多里处,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马冲出,放过马谡后拦住张郃。张郃一看,来将正是魏延。魏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张郃回军退走。魏延驱兵赶来,想要复夺街亭。赶到五十多里处,一声喊杀声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包抄到魏延背后,把魏延困在核心。张郃掉头杀回,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能脱身,折损军兵大半。正危急之间,忽然一彪军马杀入,正是王平。魏延大喜道:“我能生还了!”
却说王平看到魏军赶到,就领军杀来,正遇到张郃,战了有数十个回合,王平力穷势孤,只得退走。魏兵自辰时困到戌时,山上无水,军兵没有粮食,寨中大乱。叫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喝斥不住。司马懿又命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越发混乱。
马谡守街亭,诸葛亮都告诉他怎么做了,为什么还是死脑筋
这个时候,换作是你,又该怎么办?没有时间从容布置了,只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想其他办法。马谡作为谋略性人才,也确实开动了脑筋,也就是带领队伍上山,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这笔账怎么算怎么稳赢。最终马谡不听王平的苦劝,自行带领大部蜀军上山防守。
对蜀军更为不利的是,马谡带领防守街亭的部队,不过区区两万多人,基本上以步兵为主。在曹魏那里,诸葛亮得到的消息是,张郃率领数万骑兵突进,骑兵对步兵,在冷兵器时代,差不多就是送人头,尤其是对方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这仗基本上没法打,因此诸葛亮一再强调一个“守”字,绝不能硬碰硬。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空城计
司马懿听了,嘿嘿冷笑,根本不相信有这种事。他下令三军暂时停止前进,亲自骑马来到城下,远远一看,果然看见诸葛亮满面笑容,悠然自得,双手正在抚琴。身边炉内点着香,青烟缕缕。左边有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也有一个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几个百姓,低着头洒扫街道,旁若无人。他细心辨听琴声,悠闲平静,如山间泉水悠悠流去,听不出有半点惊慌或紧张。
诸葛亮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惊慌失措,面如土色。诸葛亮不动声色,独自登上城楼,只见远方尘土冲天,魏兵分成两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传令:城上的旌旗一律撤下,收藏起来,各将领把守住城上巡查的岗位,如果有人妄自出入,或者是高声说话的,立即斩首;打开四面的城门,每一门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清扫街道,如果魏兵到来,不可擅自行动。将士们听了诸葛亮的布置,不知道丞相在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既然丞相说他自有妙计退敌,反正照着去执行就是了。
分派完毕,诸葛亮带了五千名士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一连传来十几次流星快马告急,说是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蜂拥杀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兵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老弱士兵在城中。一旦和魏军交战,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别被小说骗了,马谡应该是病死在监狱
在史书中,往往某个人物会有多种结局,尤其是前四史之中。这个不是作者弄错了,而是他的史料来源有多种版本,他无法分辨哪个是真实的,于是7723游戏盒子单机三国,他就会把不同版本的结局,分散的写到不同人物的传记中,留给读者自行辨别。
不过,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阴谋论。首先,诸葛亮的人品没有那么阴险、狠毒。其次,街亭失守的严重后果,诸葛亮非常清楚,他不可能拿西蜀大军冒这么大的风险,他即使不顾及别人的命,也不可能不顾及自己的命。因为,紧接着就是诸葛亮无奈之下摆了一个空城记。假如司马懿的大军中有一个愣头青非要冒险闯进西城,诸葛亮就成了司马懿的俘虏了。
故事发生在甘肃的秦安县境内,从小我们听过这个故事,中学课本上也读过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老师的分析,讲解,真是清晰明了,值得学习,研讨。
记得十几岁时,我们同学他父亲是傅作义将军部队中一个上尉谍报员,母亲是一个北京老太太,因为普通话标准又嗓音甜润,曾经当过傅作义华北电台播音员,普通话非常好听。我们拿到小说《三国演义》时,就是让她给我们一字一句朗读的。当读到失街亭这一段时,老太太还说了一句:“诸葛亮昏了头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让一个从没有带过兵的参谋带兵去守?”
当然,近几年来,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说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掌握了大权,但在西蜀国,无论是政府里还是在军队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诸葛亮为了统一政令、军令,从身边最亲近的马谡下手,故意让狂妄自大的马谡去镇守重要关隘街亭。他知道,马谡肯定守不住。他也不会听话,不会按照自己的部署安营扎寨。马谡果然没有守住。
这么一来,《三国志》上关于马谡的不同描述,也就顺理成章了。就是说,诸葛亮很可能在马谡丢失街亭以后,直到他死在监狱这段时间,都没有再见到过他。马谡在监狱病死以后,家人禀报了诸葛亮。诸葛亮亲自到场祭奠他,并在马谡墓前悲痛欲绝,痛哭流涕,诚恳地表示:“幼常啊,你就放心地去吧。你的家人,你活着时我怎么对待他们,你走了,我仍然还会怎么对待他们。一切你都不用担心。”
马谡被关进监狱以后,知道诸葛亮丞相其实并没有要立刻杀掉自己的意思。马谡耍弄小聪明的头脑又一次占了上风,便打算和诸葛亮再打一次感情牌,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丞相一直把我当儿子,我也一直把丞相当父亲。丞相您看在我跟随您鞍前马后多年的份上,看在我哥哥马良的面子上,我是不是可以戴罪立功,在以后的北伐中用冲锋陷阵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假如丞相实在不能谅解,就请丞相善待我的后人,我在九泉之下、黄土之中也会感念丞相的深恩厚德,云云。
总之,诸葛亮和刘禅说了很多话,但就是绝口不提马谡失街亭的事。因为他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马谡是他诸葛亮特别喜爱的部下,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着重培养马谡,以图以后让马谡接替自己,接自己的班。可是,现在看来,这个马谡真被那个大耳贼说对了,就是另一个夸夸其谈的赵括。
专题: 小说三国演义听 三国演义下小说 评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琼瑶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下一篇赵凡穿越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