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服装描写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这部作品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精彩纷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十分细腻,尤其是对人物服饰的描写,更是生动地展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1.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的形象多以“龙袍”、“玉带”出现。例如,在刘备初见诸葛亮时,“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里的“纶巾”是一种文人雅士常戴的头巾,而“鹤氅”则是用鹤羽制成的大衣,既体现了刘备的儒雅气质,又彰显了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2.关羽: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其形象常常是“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服饰上,关羽多着绿袍,配以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忠诚勇猛、英气勃发的将军形象。

3.张飞:张飞的形象则与关羽形成鲜明对比,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在服饰方面,张飞多穿黑甲,显得更加粗犷豪放,与其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4.曹操:作为魏国的实际创始人,曹操的形象多以“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执长剑,坐于马上”的威严形象出现。他的服饰通常较为华丽,反映出其作为一方霸主的身份地位。

5.诸葛亮:诸葛亮被誉为“智绝”,其形象常常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羽扇”象征着智慧和从容,“纶巾”则再次强调了其文人身份。诸葛亮的服饰简单而不失高雅,很好地衬托出了他智慧超群、从容不迫的形象。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服饰描写,《三国演义》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个角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条“玉带”解开《三国演义》成书时间之谜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服饰资料,可谓头昏脑胀,尤其是遇到诸如蹀躞、剞劂、馘斩……这样的生僻字词,特别费功夫和烧脑筋。但当最后得出一个与张志和先生观点一致的结论后,犹如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还是十分欣慰的。

可见,汉代服饰区分尊卑之别主要在冠。其冠有冕冠、常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等。诸冠以形制不同及冠梁之多少分品第贵贱。又以所佩印绶区别等级,但绝无言及以带之不同分尊卑贵贱的。

三国演义小说服装描写

曹真日:“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兵耶?”司马懿日:“蜀兵随后而出矣。”曹真日:“何以知之?”司马懿日:“连日晴明,蜀兵不赶者,料吾有伏兵也,故纵我兵远去。待过尽入关时,却夺祁山矣。”曹真不信。司马懿又日:“子丹如何不信言?吾观孔明必从两谷而来。吾与子丹各守一谷口,十日为为期。若无蜀兵来,吾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伏罪。”曹真日:“若蜀兵来,吾愿将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与你。”

李肃日:“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日赤免,日行千里,须得此马,更用金珠,以利结其其心,吕布必反丁原,变投主公也。”董卓问李儒日:“此言可乎?”李儒日:“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金一千两,明珠数颗,玉带一条。

熟悉三国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关羽的装扮,关羽为什么红脸戴绿帽子

对于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关羽杀了倚势凌人的恶霸,逃难江湖五六年,以贩枣(电视剧里是贩绿豆的,不知原作是何?)为业。关羽不擅生意,卖不出好价钱,但仍能维持生计,说明其进货渠道不一般。如果正常付款进货,本钱早就赔光了,况且关羽有案在身,不大可能去抢枣。再说,要抢也应该直接去抢钱。

三国演义的描写很明确,确实是绿衣绿袍。问题是,三国演义之前没有这个描述?三国演义是不是最早?罗贯中是拍脑袋临时写上个“绿”字?还是受了前人影响?我觉得老罗应该是受了前人影响。绿衣为贱装,在作者当时的年代已经形成了风气。若非前人有描述关羽绿衣,相比作者不敢这么大胆给二爷写成绿衣。只可能是前人已经有此描述,作者不过是延续前人说法,或者说是参考吧。

游迎泽 读历史丨关羽不愿脱下的绿袍子

小说中,关羽被描绘为一个身穿绿色战袍的英勇将领,而绿色战袍也在后来的情节中很好地凸显了关羽是如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州之战,刘备兵败,关羽委身于曹操帐下。一向求才若渴的曹操喜得爱将游戏盒子连接电脑显示屏不支持,对于关羽关爱有加,发现关羽的战袍旧了,便立马命人按照关羽的身量,用上好的布料重新赶制了一件锦袍。关羽收下锦袍并穿在了身上,但却是把新袍子穿在了旧袍之下,曹操看到后,笑关羽怎么如此节俭。而关羽接下来的话,就让曹操笑不出来了。关羽直言:“并不是节俭,旧袍是兄长刘备先前赠与我的,穿着这件衣服就好像还能与兄长时时相见,所以才这么穿。”

一千多年来,被16位帝王封号,在官方主导下建起30多万座关帝庙,从来没有一位英雄能够像关羽一样被人如此推崇。而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的出现,以巨大的成功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三国演义》一定是使得关羽有如此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这件绿袍亦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得深入人心。

关羽捋着胡子道:“哥哥就是担心太过,一万多兵力,进攻不足,守城有余,那四个郡司马再不听哥哥调令的话,就让我亲自出马,料他们也不敢拒绝。”

三国的关羽总是一身绿袍加绿帽,现代有敢这身打扮的男人吗?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三国时期忠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但英勇不凡,而且忠肝义胆,曹操非常欣赏他。从古到今有些人家里、酒楼门口还会摆放关羽的雕像,用来敬仰与祭拜,后人还一直称他为关二爷。三国的时候,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杀庞德等,因此关羽也被后人称为“名将收割机”。他除了武艺高强之外,形象方面也是特别的显眼,总是一身绿袍并戴着一顶绿帽子。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网   l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三国演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