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在民间信仰中,关羽更是被尊为“关圣帝君”,成为了忠义的象征。
人物形象
关羽的形象高大威猛,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他性格刚直不阿,重情重义,对朋友极为忠诚,对敌人则毫不留情。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战士,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战略家和一位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主要事迹
1.桃园三结义: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誓言共战风雨,共享富贵。2.温酒斩华雄:在董卓专权时期,关羽在温酒未凉之际斩杀了董卓的大将华雄,一战成名。3.过五关斩六将:为了寻找刘备,关羽独自一人过关斩将,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武艺。4.单刀赴会:在赤壁之战后,关羽只身一人前往东吴参加宴会,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最终平安归来。5.败走麦城:在荆州失守后,关羽退守麦城,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英勇就义。
文化影响
关羽的事迹不仅在《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也在后世的文化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形象被广泛地应用于戏剧、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羽被视为忠义的化身,其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结语
关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关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英雄事迹,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关羽所代表的忠义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浅谈《三国演义》,从演义原文中的细节来看关羽的忠义无双
这时曹操又派徐晃来救曹仁,我分兵抵挡徐晃,没想到徐晃不念旧情率部狂攻,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打败徐晃,只能带兵返回荆州。在我回江陵的路上收到消息:糜芳和士仁投靠了孙权,现在江陵已被孙权占据,我无家可归。就在这时我的士兵们窃窃私语,说他们的家眷都成了孙权的俘虏,于是军心涣散一万人的队伍四散而去,我身边只剩下不到十人。失去荆州,我无颜再见大哥,唯有战死沙场,保全最后名节。于是我带领仅有的数人冲向了孙权的阵营。
接下来孙刘联盟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我被封拜元勋,官职是襄阳太守,后来又董督荆州事。公元219年,大哥进位汉中王,我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也是在这一年我收到大哥进攻襄樊的命令,我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我带领大军攻打樊城的曹仁网页三国游戏id伤感,曹仁不能抵挡;曹操派于禁前来助战,恰好赶上天降大雨,于禁军被汉水淹没,而我斩杀了大将庞德。这时候许昌附近的贼寇也请求成为我的支党,接受我的封号,我威震华夏!
我终于找到了大哥,跟着大哥又开始了漂泊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来到了荆州。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荆州的刘琮投降了曹操,大哥决定带我们去江陵。此时我们有一万士兵,还有几百艘战船,如果迅速占领江陵,借助江陵的武器钱粮跟曹军还有一战之力。但是跟随我们的百姓有十万人,行军非常缓慢,大哥不忍心抛弃百姓,就让我领兵先去江陵。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作文
曹操待我很好,赏赐的礼物摆满了房间,还封我为偏将军。但我知道我不会久留于此,我报过曹公大恩之后就会追寻兄长的下落。就是在这一年,颜良领兵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我知道报效曹公的机会来了,我冲入敌阵斩杀了颜良,敌军大崩溃,白马之围遂解。因为这次战功,我被封为汉寿亭侯;也是因为这次战功,我知道该离开曹操去追寻兄长了了。于是我把曹公给的赏赐都封在房间,写信告辞。
公元200年,大哥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让我带兵守在下邳,顺便保护着的家眷;大哥则领兵去了小沛。后来曹操带兵东征,下邳被围,我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局面。是拼死一战还是投降曹操,我犹豫不决。后来张辽跟我说如果我战死了刘玄德的家眷必然不能保全,我不想辜负大哥所托决定暂时投降曹操,以保全大哥家眷。
失去高唐县后我跟着大哥投奔了公孙瓒,公孙瓒拨给大哥了一些兵,我们又走上了讨贼之路。后来大哥因为战功被封为平原相,我也大哥提拔为别部司马,统领大哥的私兵。在领兵作战的过程中,我的统帅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虽然没有桃园结义,但我跟玄德恩若兄弟,白天给大哥当保镖,晚上在一张床上睡。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我们一起去讨伐黄巾军,前后经历大小数十战,大哥得到了高唐县令的官职,我们一起去了高唐县。后来高唐县被贼寇攻破,大哥的部队被打散,经过无数次战斗,从涿县走出来的少年也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士兵,不过当时的少年郎也死去了七七八八。
大家好,我叫关羽,字长生,来自河东解良,因为杀死了仗势欺人的豪强而亡命江湖,后来到了涿郡。此时刘玄德聚集了不少乡里少年,我也加入其中。在逃亡过程中我把自己的字改成了“云长”,族中长者给我取的字是长生,希望我在这个乱世能够好好活着;但是我不喜欢“长生”这个字,不够大气,想到有朝一日我拜官封爵时听到:“封关长生为前将军”一定会被同僚耻笑。
再看“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黄忠急提起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黄忠本是敌方人物,关羽敬重这位老将,并不趁人之危,给彼此一个公平较量的机会。第二日,黄忠也还了人情,虽是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却故意没有伤到关羽性命。此中不仅体现了关羽之义,也表达了以义报义的称颂。
此外在细节处也能看出关羽的义,如为张辽求情,与其惺惺相惜。张辽本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吕布与刘备共守徐州之时,两人相识相交。吕布战败,张辽被俘,曹操假意要杀张辽时,关羽下跪为张辽求情。结合关羽睥睨万物的傲气,其对张辽张文远可谓是十分讲义气了。
果不其然,曹操向关羽提起旧事,纵然立下过军令状,冒着被惩罚的风险,他也要将曹操放行,可见关羽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品性。有人评价说关羽为个人所谓的义气而放虎归山,此种做法不可取。但是若设想华容道上关羽杀了曹操,关羽的“义绝”定会失色不少。
然而正如罗贯中所说“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当曹操节节败退,逃到华容道,他得知守将为关羽时,其手下谋士程昱出谋划策,利用的正是关羽的信义,认定有旧恩情在,关羽定会不忍杀害曹操。程昱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关羽不仅是对自己人讲义气,对敌对方也有情有义。关羽离开曹操之前曾经表示曹操对他的恩遇尚未报答完,若有机会当再行报答。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运筹帷幄,料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同时表示曹操对关羽有收留并厚待之恩,担心关羽顾念旧情,放过曹操,而不愿派遣关羽去把守华容道。关羽对此发表不同意见,认为自己与曹操的恩怨已经结清,两不相欠,并立下军令状,才得到把守华容道的任务。
过五关斩六将,关口的坚壁挡不住向兄长奔走的马蹄,守将的阻拦不能减损与主公相见的急切心情。投降不能不说是一个污点,然而关羽的投降曹操却丝毫不损他的忠义之名,甚至由于他的非凡的投降经历,人们对他反而更加仰慕,特别彰显了他坚贞忠义的品格。
同时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保全二位夫人;一旦得知兄长下落即刻归去。此三事不仅非常明确地表露出他的政治立场,即拥汉而不拥曹,匡扶天下的决心,关羽的政治立场和匡扶国家的决心,也展现出关羽在不知道刘备下落的情况下,仍细致地照顾刘备家人的忠心。
同时关羽正是因为有加入义军平定黄巾之乱之心,方与刘备在榜下相遇,方一出场,一个忠义形象即呼之欲出。桃园三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展开故事的开端,正是由于共结义,关羽终其一生都以忠义之心侍奉兄长兼主公的刘备
义薄云天作为与关羽最紧密相随的词当之无愧。关羽的义从他一出场时就能显示出来。关羽与刘备初遇时,自言因为当地豪霸仗势欺人,将其杀之而流亡在外。这一故事展现了他侠义之气概,无畏之胆量,同时面对刚结交的刘备就能说出自己如此的窘境,不得不说这样的关羽是十分忠厚或是十分傲慢的。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在民间已经受到了相当的崇拜,各朝统治者也一再对其加封,其形象地位可见一斑。陈寿的《关羽传》十分简略,到刘宋时期裴松之做注时,吸收了大量的野史传说,此时距关羽生活的年代不过两百年,此间已有许多传闻,足以说明关二爷深入人心,而《三国演义》更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是《三国演义》中出场最多故事最多的人物之一,仅次于诸葛亮、曹操和刘备。
两宋以后,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找个打boss的网页游戏,忠义成为宋儒推崇的重要的伦理准则之一。此时忠义侧重于忠君爱国,特别强调的是忠于君。而在民间,“义”还有知恩图报的意思。受到中华文氛围影响的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出一个个正面反面人物生动地呈现出了这三者结合的忠义观念。
在《三国演义》中“忠义”一词出现了49次,“大义”一词出现了20次。忠义在先秦时期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忠是指尽心尽力为人办事,没有职位阶级之分,如《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义是一种很宽泛的道德范畴,有对君主之义,有对朋友之义,大致指的是恰当合适地办事。可见忠义二字原本主要是讲对人对事对天下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一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准备在其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子说“知人论世”,尤其是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作者在试图还原历史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将内心的自我理想和情感好恶等投射在作品上,因此对于《三国演义》,了解其作者与写作背景对理解其忠义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教育频道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习作,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只要能表达出孩子的真实情感即可。欢迎各位老师荐稿,也欢迎孩子们自己投稿。来稿请注明孩子姓名、学校、班级。作品可配发孩子照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使他的英雄形象在有些人心中轰然倒塌,但,这恰好证明了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不再是历史书中的冷冰冰的人物,他成了我心中的有血有肉的英雄,是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
我喜欢关羽的勇敢无畏。关羽曾在曹操麾下之时,在与董卓武将华雄的征战中略居下风,正在曹操一筹莫展之时,关羽挺身而出,披上战衣,手提大刀,出帐上马……待关羽提华雄人头返回时,曹操在其出战前为关羽斟的那碗温酒余温尚在,这就是著名的温酒斩华雄。每次关羽率大军出征,都会有一段关羽的特写。胯下的赤兔宝马、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都与关羽勇敢无畏的精神完美得融为一体,手起刀落战无不胜,成为战场上那束最耀眼的光。每每读到关羽抡起大刀奋勇杀敌时,我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脑海中也会出现关羽上阵杀敌的画面,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喜欢关羽的重情重义。桃园三结义之后,关羽一直视刘备为自己的兄长。只要刘备有难,不管多少艰难险阻,关羽都会冲破重重困难第一时间赶到,与刘备可谓情逾骨肉。曹操曾有意将关羽招入麾下,为投其所好费尽心机,送赤兔宝马,赠名贵宝剑,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曹操曾提出为关羽更换铠甲,关羽断然拒绝,他告诉曹操:这件铠甲是我的哥哥刘备送给我的……关羽的重情重义岂能不令人敬佩?同时我也在想:如果我是关羽会不会被曹操打动,而忘记自己的旧主刘备呢?
夜幕降临,一轮血月悬挂天空;万马嘶鸣,划破长空,一道刀光闪过,敌军被斩落下马……一位身高九尺、留有二尺长髯、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壮汉就这样定格在千军万马中,定格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他就是《三国演义》中被称为“美髯公”的关羽关云长。他也是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
专题: 小说三国演义中 品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