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历史小说,由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该作品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中国历史为背景,主要围绕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魏、蜀、吴三国鼎立以及最终统一的故事展开。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参考了正史资料,尽管其中也包含了大量虚构和艺术加工的元素。
《三国演义》不仅详尽描绘了各路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战略决策、情感纠葛,也深入探讨了权力、忠诚、智慧、勇气等主题。作品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智谋、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符号,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也对戏曲、评书、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原创长篇历史小说《真三国演义》作者许超 第一部英杰决起 第一卷 黄巾风云 一 曹操计擒马元义 神上使魂归黄天 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 二 黄色狂潮怒起 董卓野心初现
其下将领赵弘、韩忠、孙夏急忙救起,“曼成师兄请节哀,我等唯有继续神上使未竟之业,才足以慰藉大师兄在天国黄朝之英灵!——我等皆愿推举师兄为新一任神上使,承继衣钵——请带领我们向前吧!”
将领荆州人张伯、梁仲宁闻听,连忙劝道:“卜巳师兄此言差矣!我荆、扬数万之众不辞劳苦、迤逦千里,聚集在此,正为起事。岂能事到眼前,就此放弃!”
历史小说真三国演义
“为保留有生力量,吾决定将人马化整为零,分成几股,向东跨过黄河,先撤往兖州东郡(含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之苍亭(今山东东阿一带)一带,再相机而动。”
内应消亡能占领城池的单机三国游戏,外面又陷群龙无首——太平道下面最伟大的统领牺牲,无人能及马元义的威望与能力,留守在此的渠帅(大方下的统帅)、扬州人卜巳毫无准备,一下被推到前台。卜巳其人,细致而有组织力,在荆州、扬州数万教徒前往、聚集在邺城的过程中任务完成出色,然而他却缺乏必要的指挥能力——原本是依靠指望马元义回来指挥起事的。
马元义就义的消息,立即传到距离洛阳最近的邺城。聚集在此的众人,立时陷入无比的悲痛、愤恨与恐慌。马元义之死造成重大损失,打乱了原先的计划,原本的主动态势立即转变成了被动的局面。朝廷已知悉、防备,原来出其不意、内外夹击的计划,化为泡影。
人群中有一人,面对眼前如此残酷血腥的场面,并未使他感到丝毫的冲击,却正一直在仔细留意着周遭的情况,观察着人们的反应。眼见如此反应的人们,他不禁在心中默叨道:“这,就是京师人?他们如此‘迷恋’场面感……”——此人正是董卓安插在京城中的卧底——女婿、心腹、谋士李儒。
沉寂了好久,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长长的“万岁”、“万岁”的雷动声。是满足和刺激之后的本能反应?是一种危难解除的假象的庆幸,亦或是还混杂了什么其他东西?
与此同时,马元义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喊道:“苍天已死……”,那个“死”字还没完全吐出,兵士们已拍马朝五个方向同时飞驰而出……
“为了你,今天这整个洛阳城全部街市上都没人做生意,停了买卖来看。上哪给你弄什么黄巾啊。我看,就免了吧。”徐奉尖尖拉长的嗓音刻薄而油侩,一心只想着赶紧完成行刑。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马元义此刻却安静异常,没有丝毫的挣扎反抗,他身体平躺,双眼平静地仰望着苍天,而靠近观看的人,甚至能发现他的嘴角,竟还挂有微微的笑容。
郊县人恍然大悟地“哦”声,旋即被行刑兵士动作的喧嚣声所湮没。人群都屏住呼吸,盯着囚车,只见马元义被从车中带下,放倒,平躺,颈部、四肢各被套上一个铁环紧紧箍住,每个铁环都有一条铁链相连。兵士们再取出五条又粗又长的绳索,紧紧地系在铁链上,最后将长绳的末端拴在四周早已备好的、冲向不同方向站立的五匹马的马鞍之上。
站在他前面的一个胖胖的、腮帮鼓鼓的城里中年闲汉,正双手抱在胸前观瞧,听得此话,转过身来,用眼角颇为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土包子,这都不懂!车裂就是‘五马分尸’。”
然而围观的人群中更多的则是纯粹的看客。天子脚下、见多识广又喜好刺激新奇的京师人,怎么会放过这样稀罕的热闹。不仅街上站满了人,甚至连屋顶、树上也或站或趴,堆满了人。
人群中有一些人在悄悄叹息、惋惜、伤悲,其中宫人、官人、吏人和民人都有,他们都是自发信奉太平道的人,零零散散分布于城中各处,彼此互不认识,总数也并不为多。张角主要在帝国心脏外的八大州推行传教,并未公然包括洛阳所在的司隶,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因而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清楚造反的事,只有极少数人才在后来参与了马元义的“内应”计划。
“原来是你!唐周。你这个叛徒!”马元义挣扎着,朝唐周怒斥道。他的四肢被铁镣牢牢禁锢在特别加固的囚车的站笼内,无法动弹,只有哗哗啪啪的铁链晃动声,伴奏着他的怒吼。
“真乃迂腐之见,若非天幸大汉,贼人事前败露,朕现在还不知身在何处!”灵帝怒道,说到这儿,瞟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何进,心中对他的处理效率还是相当满意的。
诸葛玄,曾任时为尚书的袁术的侍郎(尚书的属官),此时升为尚书,正好今日侍奉在灵帝身边,听得皇帝的这个非常决定,连忙劝谏道:“陛下,我朝素以仁孝柔术治天下,除仅建国之初以此刑处以彭越外,从未再用过。且昔日孝文帝时缇萦陈情救父,业已废除肉刑,于今已三百余年矣。马虽大逆,其罪当诛,但请陛下顾及体例,三思,慎用如此酷刑。”
“如何处置?似此谋大逆之罪必处以极刑!”灵帝听完当面奏报,盛怒道,当即下诏:“启用废除已久的车裂之刑,于洛阳闹市将马元义处刑,曝尸五日!”
太平道……各地豪强……朝廷威统……以后的形势……几者如何关乎联动?何进听得似懂非懂,如坠云雾,他看着神神叨叨的唐周,产生出一种故作危言耸听的感觉。
“罪人这些年奔走各地,对实际情况略有了解。”唐周回道,“流民之外,当今各地豪强林立,盘踞地方,各有势力、力量,与太平道格格不入,如己利被触犯,则必以死相拼……”
一方面张角也是为的吸纳士人,特别是对现实不满的士人,作为推翻朝廷的一个重要组成力量。他意识到士人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不可忽视,要想成其大事,必须加以笼络和利用——唐周无疑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对他特别提拔,最终成为按八卦排行的八大弟子中的第二大弟子、“坤”字弟子——仅次“乾”字号大弟子马元义——同时委以重任,作为大方,负责主持青州、徐州的事务。
原来,这唐周本是青州济南国的一名士人,因受“党锢之乱”的波及,仕途受阻,对朝廷极为失望,怨望不满,而济南国当地信仰神鬼成风,唐周也受此影响,转移到其中寻求寄托,恰好太平道在此传道,便加入了进去。有别其他普通黎庶民众信徒,唐周颇有见识干才,因此在教中地位不断攀升,更逐渐获得教主张角本人的信任。
却说何进火速发往济南国的特制车辆“追锋车”,是一种极为快速、轻捷的驿车,为朝廷专门用以紧急征召、传乘之用。不久前才由“十常侍”之一的毕岚监造出,毕岚专司负责皇帝私人授意的营建、制造事宜;听说,这个追锋车是由他属下一个叫马钧的年轻人设计的。
何进并未立即将马元义擒获的情况向灵帝汇报,经过一番思虑的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待唐周人带到后,和马元义一起再向皇帝呈上,这样就有两件而不是一件功劳,这样才会更加显出自己的能耐和分量。
马元义见事已至此,仰天大笑道:“可惜我太平道中无此等人物啊!天命如此,哈哈哈,大贤良师,各地的兄弟教友们,黄天的建立就看你们的了!弟子乾无能,元义先走一步了,于天国守候各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你不但在错字上停留了一会,还微微皱了皱眉,只有真正的教徒才会有如此的反应——虽然被你很快掩饰掉了,可还是被本官捕捉到了。”
马元义下意识地顺着从上到下看着,当视线投在第三个字——“大”字上,他的目光极为短暂地停留了一下,与此同时眉头略略皱了一下,继而意识到了什么,立刻恢复如初——这一切的过程几乎是在一瞬之间完成的。
还没等马元义从“为什么不问这些?”、“这厮究竟打的什么算盘?”的思路中抽回来,话音未落,那人已将手中那幅卷着的卷轴向下忽地抖开。
他注意到:寥寥数十个出城的人,都按照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排成一列,每个人都要依次先从城门边一个临时搭建的封闭岗亭进入,过一会再出来,才能出得城门——明显是要在那里做盘查。
只见出城的人们并不多,因为怕惹麻烦、被误抓,城中的居民都尽量躲在家里,减少外出。往日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城门一带,现在却只有一片冷清肃杀,气氛极为紧张。
“不可。苍家已知晓计划,城中必然严加戒备。原本打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现在想在城中举事已不可能,已失去意义和效果,只能放弃,不要做无谓的冒险和牺牲。”
虽然太平道推崇自教主张角及张宝、张梁以下的教徒之间直呼其名,但大家仍按传教时马元义使用的身份“神上使”称呼他;同时因为是大弟子,加上大师兄的称呼。众人对他既尊敬又亲切,看作是深以为信赖的偶像和主心骨。
此刻,在城北门处看告示的拥挤人群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此人正是张角按八卦顺序排列的八大弟子中最为信任的“乾”字号大弟子、负责荆州、扬州事务的大方马元义。
他寻思着:此等人若留在自己身边,充任幕僚该有多好。只是他毕竟是宦官之后,不知道那些士人会不会和他相容——啊,不应该想这么多,眼下事情火急!
“目下除张角以巨鹿为本坛的冀州腹地外,马元义在冀州南部的邺城已集结数万之众;邺城不似巨鹿,离洛阳极近,邺城率先举事对京师冲击甚大,朝廷猝不及防。待张角举事后,两地贼众连成一线,自上而下,从整个黄河以北迫近,对帝国打击甚大!”曹操进一步分析、阐明事态发展形势。
见何进仍不解,曹操具体释道:“我方明告贼人事发,贼众见事泄,必提前举事无疑;且我观马元义其人,一人既安排众多人马于邺城,又身兼京师活动为内应,想必邺地部众也极为仰赖其人;马贼见朝廷已知悉戒备,必放弃于城中举事,其本人必出城亲往邺城,一心指挥部众提早举事。”
对于何进的其他方面,虽然曹操并不十分了解,然而给他的初步印象是此人还算比较谦逊。所以他也愿意“相助”——其实,真正为的是施展自己。
何进没有注意到曹操的反应,继续说道:“闻孟德弱冠即出任洛阳北部尉,颇为干练,累有政声,今朝廷形势危如累卵,还请不吝见教。”
“府尹大人为京畿第一官,身居要职,一向繁忙,不知……唤朝中一闲散议郎曹操,有何吩咐?”一个是坐镇京畿要地的行政大员,一个只是朝中众多、闲散无事的议郎中的一员,素无瓜葛、交集,能有何事?还是“要事”。听何进当面这么说,曹操想着,再次感到疑惑。斜睨着。
见此人身高近七尺,不算高大,身姿却现灵便健捷,想来是一直习武,讲究骑射才会体魄如此;头戴高山冠,然而冠却戴得不正,何进注意到,不禁微微皱了皱眉;高高的额头,两道飞眉入鬓,尤其一双细眼,别有神采,忽而炯炯飞扬,热光四射,忽而又沉郁深邃,冷峻异常……何进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
妾室、二十三岁的卞光儿在一旁侍候研墨——正室丁夫人不愿远行,在老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全心抚养儿子曹昂,妾室卞光儿随曹操来到洛阳赴任。
议郎本属以备顾问、参议的闲散职位,毫无实权,在官场属于边缘位置,然而任职的几乎四年间,曹操却主动屡次上书进谏,要求平反窦武等人;又指责朝中亲贵贿赂徇私——言辞很是恳切而热烈。
在经历过受堂妹夫牵连的“宋皇后案”,从顿丘(今属河南濮阳)县令失官,沉寂了两年后,在父亲曹嵩的运作下,曹操再被朝廷重新启用,征召为议郎。
好吧,听说曹操此人一向不拘一格,还相当机警、干练,也许在这非常之事上用他可以突破案情——又确当过北部尉,想来熟悉洛阳地面情况,懂得如何办案——嗯,为救急,就试一试好了。
扯到蹇硕,说来,自自己入宫任职以来,宦官们待自己都很亲善,唯独这个蹇硕,不知为何,一直对自己一幅很是提防的样子,似乎总在内中充满敌意。何进想起来便暗觉窝火。
曹操?经桥玄这么一说,何进想起了他的事迹,此人当年任洛阳北部尉期间,因执法严厉,处死过灵帝最宠信小黄门蹇硕犯禁的亲叔父,在京师名动一时。
“曹操,曹孟德。”桥玄清楚、有力地说道,“想必府尹大人听说过此人,此人昔时曾任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区划的治安官),专司首都一方的刑事治安,正有实际经验。此人能力出众,有手腕,又深有智谋,定能助何大人破案。”
何进一见忙行礼,正要张口说明来意,桥玄却伸手示意不必,对何进道:“听说出了大事,乱贼意图颠覆朝廷。”虽然重病在身,桥玄的声音却一如既往的高宏、清亮。
何进突然想到一人,此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历事中外(朝中和地方都做过官),见多识广,清正刚直,为安、顺、质、桓、灵五朝宿老、一代名臣。
“不是说此等信徒都是信奉黄、老之术的么?!和我大汉开国之初奉行之道并不相违;又闻其中多疗病、救济、普渡黎民者——朕才所以对之前诸臣警示之奏议未加理会。万万不曾想这些徒众,竟要谋此大逆,夺朕江山!真是其心可诛也!”灵帝痛控道,既不解迷你世界游戏盒子怎样发视频,又愤恨。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正是灵帝见任皇后何果儿的异母兄长。何家本是当地的屠户之家,当初因妹妹修长、貌美被选入掖庭,得到灵帝宠幸,成为贵人(妃嫔第二等级,仅次皇后),何进也被拜为郎中(宫廷近侍,多为宫中官职的起点);之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统率虎贲宿卫,负责宫禁内警卫事务)、颍川(在今河南中部)太守;在何贵人为皇帝生下长子刘辩,被立为皇后后,何进又升为侍中(侍奉皇帝身边的高级近臣)、将作大匠(皇家营造总监)。
河南尹就是京师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突显京师地位,长官称为“尹”,而非普通郡的“太守”;河南尹直接负责管辖洛阳附近二十一县,控制京畿地区,权广位要,是极为关键的角色。
“太平道……谋逆……各地……内外一起举事……”灵帝阅毕,不禁如触惊雷,登时几乎瘫软欲倒,一旁侍候更衣的小宦官见状连忙搀扶住。
太平道谋逆:大方(大区域统领)马元义已集结荆、扬之徒众数万于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并潜伏京师以为内应;张角纠合各地徒众,阴欲三月五日内外一起举事。情势甚急,伏望朝廷速决以应之!
此时灵帝正在为即将上朝而更衣,见是皂囊,不禁有些疑惑,自忖道:“近年承平已久,帝国广土之内,除却几处偶有蛮夷反乱,旋被镇、抚,天下无事,能有何紧急要事,竟要非在例行朝会前呈览不可?”
只见,这是一套用皂色之布封装的书囊,称为“皂囊”——皂囊是专门用来盛放紧急上书、言秘事的书囊;用皂色正为的是醒目,引起特别注意,用以和其他普通奏事文书区分开来。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眼下的沉寂。一个禁省内尚书台传奏文书的尚书(近侍、处理政务的秘书),手捧着一个奇特的书囊——汉代凡极为重要的文书均以囊封装——几乎是小跑着,额头和两颊不断地渗出汗珠,顾不得擦拭,径直奔向深宫皇帝起居处而来——看样子是有关乎重大、相当紧急的情况。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集 仿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中三国演义上一篇搜索三国演义小说教程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作者和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