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却说孔明犒军已毕,班师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为前锋。延引兵方至泸水,忽然阴云四合,水面上一阵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军不能进。延退兵回报孔明。孔明遂请孟获问之。正是: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未知孟获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却说孟获与祝融夫人并孟优、带来洞主、一切宗党在别帐饮酒。忽一人人帐谓孟获曰:“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可速去。”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曰:“公今服乎?”获泣谢曰:“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孔明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就令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宗党及诸蛮兵,无不感戴,皆欣然跳跃而去。后人有诗赞孔明曰:“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三国演义小说火烧藤甲军
孔明归到寨中,升帐而坐,谓众将曰:“吾今此计,不得已而用之,大损阴德。我料敌人必算吾于林木多处埋伏,吾却空设旌旗,实无兵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长连输十五阵者,坚其心也。吾见盘蛇谷止一条路,两壁厢皆是光石,并无树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吾又令赵子龙预备草车,安排于谷中。又于山上准备大木乱石。却令魏延赚兀突骨并藤甲军入谷,放出魏延,即断其路,随后焚之。吾闻:‘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虽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见火必着。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众将拜伏曰:“丞相天机,鬼神莫测也!”孔明令押过孟获来。孟获跪于帐下。孔明令去其缚,教且在别帐与酒食压惊。孔明唤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
正走之间,见山凹里一簇人马,拥出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纶巾羽扇,身衣道袍,乃孔明也。孔明大喝曰:“反贼孟获!今番如何?”获急回马走。旁边闪过一将,拦住去路有什么靠谱的游戏街机盒子,乃是马岱。孟获措手不及,被马岱生擒活捉了。此时王平、张翼已引一军赶到蛮寨中,将祝融夫人并一应老小皆活捉而来。
却说孟获在寨中,正望蛮兵回报。忽然千余人笑拜于寨前,言说:“乌戈国兵与蜀兵大战,将诸葛亮围在盘蛇谷中了。特请大王前去接应。我等皆是本洞之人,不得已而降蜀;今知大王前到,特来助战。”孟获大喜,即引宗党并所聚番人,连夜上马;就令蛮兵引路。方到盘蛇谷时,只见火光甚起,臭气难闻。获知中计,急退兵时,左边张嶷,右边马忠,两路军杀出。获方欲抵敌,一声喊起,蛮兵中大半皆是蜀兵,将蛮王宗党并聚集的番人,尽皆擒了。孟获匹马杀出重围,望山径而走。
话休絮烦,魏延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连弃七个营寨。蛮兵大进追杀。兀突骨自在军前破敌,于路但见林木茂盛之处,便不敢进;却使人远望,果见树阴之中,旌旗招飐。兀突骨谓孟获曰:“果不出大王所料。”孟获大笑曰:“诸葛亮今番被吾识破!大王连日胜了他十五阵,夺了七个营寨,蜀兵望风而走。诸葛亮已是计穷;只此一进,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为念。至第十六日,魏延引败残兵,来与藤甲军对敌,兀突骨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骂。延拨马便走。后面蛮兵大进。魏延引兵转过了盘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统引兵众,随后追杀。兀突骨望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无埋伏,放心追杀。赶到谷中,见数十辆黑油柜车在当路。蛮兵报曰:“此是蜀兵运粮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粮车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赶。将出谷口,不见蜀兵,只见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口。兀突骨令兵开路而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口已被干柴垒断,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兀突骨见无草木,心尚不慌,令寻路而走。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大王说的有理。吾已知道中国人多行诡计。今后依此言行之。吾在前面厮杀;汝在背后教道。”两人商议已定。忽报蜀兵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营寨。兀突骨即差二俘长引藤甲军渡了河,来与蜀兵交战。不数合,魏延败走。蛮兵恐有埋伏,不赶自回。次日,魏延又去立了营寨。蛮兵哨得,又引众军渡过河来战。延出迎之。不数合,延败走。蛮兵追杀十余里,见四下并无动静,便在蜀寨中屯住。次日,二俘长请兀突骨到寨,说知此事。兀突骨即引兵大进,将魏延追一阵。蜀兵皆弃甲抛戈而走,只见前有白旗。延引败兵,急奔到白旗处,早有一寨,就寨中屯住。兀突骨驱兵追至,魏延引兵弃寨而走。蛮兵得了蜀寨。次日,又望前追杀。魏延回兵交战,不三合又败,只看白旗处而走,又有一寨,延就寨屯住。次日,蛮兵又至。延略战又走。蛮兵占了蜀寨。
土人答曰:“此处名为盘蛇谷。出谷则三江城大路,谷前名塔郎甸。”孔明大喜曰:“此乃天赐吾成功于此也!”遂回旧路,上车归寨,唤马岱分付曰:“与汝黑油柜车十辆,须用竹竿千条,柜内之物,如此如此。可将本部兵去把住盘蛇谷两头,依法而行。与汝半月限,一切完备。至期如此施设。倘有走漏,定按军法。”马岱受计而去。又唤赵云分付曰:“汝去盘蛇谷后,三江大路口如此守把。所用之物,克日完备。”赵云受计而去。又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蛮兵渡水来敌,汝便弃了寨,望白旗处而走。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魏延领命,心中不乐,怏怏而去。孔明又唤张翼另引一军,依所指之处,筑立寨栅去了;却令张嶷、马忠引本洞所降千人,如此行之。各人都依计而行。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由于曹操所率大军多为北方人,不太习惯坐船,因此,曹操就下令将带来的大船首尾用铁链相连,而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个举动,让诸葛亮找到了对付他的办法,最终借助东风,用火船将曹军大船引燃,火借风势,不仅曹军船只被烧起来,就连岸上的营寨也被烧个精光。
此外,当地还采取大力度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建立藤编工匠人才体系、完善汉中藤编商贸体系、推动藤编非遗转换、加快建设非遗小镇、打造汉中藤编品牌体系、发展壮大汉中藤编协会等一系列措施,引领汉中藤编产业发展。
为发展壮大藤编产业,南郑区引进选育适生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实行种植补贴和项目补助,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种植基地,保障藤编产业原材料供给。
如今,汉中藤编已走出秦巴山区。带着中式美感与秦巴生命力的藤编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喜爱,部分产品销往美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目前,南郑全区藤编年生产量可达18万余件,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带动农户295户,其中脱贫户112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
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作为汉中藤编的主产地,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指尖工艺”转化为“振兴力量”,形成了藤编、竹编、棕编、扇编、草编“五编”特色产业。
陈良顺的藤编事业,也是汉中藤编传承、发展的缩影。当地厚植非遗特色,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等因素,持续吸引着当地百姓加入藤编产业赛道。
目前,他们已在多个线上平台开设10家店铺,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及欧美、东亚、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线上销售额突破3300万元。2019年,西班牙一知名奢侈品品牌,订购了1万把棕扇作为赠送部分客户的礼物。这把来自中国秦巴山区的小扇成为国际时尚单品,走上世界舞台。
探索创新模式,让藤编获得了“新生”,如探索产品集中化、商品品牌化、工艺品时尚化,推动电商大平台与本地企业对接;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专家工作站,用科技赋能设计研发。
2018年,陈良顺的儿子陈凌凯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接过藤编发展的“接力棒”。他成立电商公司,组建电商团队,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运营,为古老藤编插上了现代电子商务的“翅膀”。
“一把藤椅,需经过两三位工匠之手才能完成。”因藤编工序复杂,编制技艺难度大。在他看来,藤编传统工艺要得到传承发扬,需要长期的培训和实践,将传统的编制技艺转化为文化产品或生活用品,进而转化为富民产业和经济效益。为了使藤编工匠和村民尽快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陈良顺组织成立了培训中心,相关群众可接受免费培训。
陈良顺看到这个现状后,深知不能让老祖宗的藤编技艺没有了接班人,毅然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为改变单一的产品样式,他“走南闯北”地吸收各地方技艺的过程,至今让他记忆深刻。
陈良顺坦言,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化家具行业的日益发展,对传统藤编产业造成巨大冲击,汉中各地的藤编企业都先后倒闭。藤编技艺传承遭遇困境,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习藤编技艺。
“我的家乡在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漫山遍野都是青藤和棕片棕叶。当地民众依靠藤编、棕编和扇编等手工技术编制产品增加家庭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说,我们努力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品牌,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产品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一般而言,大件藤编家具需要20余道工序,制作骨架、下料、划线、掏卯、组合、缠腿、包角、布经、编织,最后进行刮腻、打磨、上漆等,充分利用了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优点。其“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的特点,让藤编产品广受欢迎。
汉中藤编工艺繁复,大到书架、桌椅,小到框篮、扇子皆可制作。编法主要以编辫、平编、绞编、串编、缠扣、盘结编花等为主,堪称“指尖上的舞蹈”。
地处秦巴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气候湿润、青藤遍野。以青藤、竹、木为原料,编制各种器具的藤编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已逾千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代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劳作,使汉中很早便有了“藤编之乡”的美称。2021年5月,汉中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火烧藤甲军”虽是罗贯中在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但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藤编至今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根生于秦巴山脉的青藤,蔓延了千年时光。
《三国演义》美学风格一议——净化战争场面的描写
《演义》多次写到奇袭、埋伏、突围等各种形式的战斗,罗贯中主要着眼于战争双方的谋略和对“知己知彼”军事原则的掌握和运用,表现其智慧和胆略, 而很少具体描写交战中的暴力场面。如第十二回写曹操设陷坑擒许褚:“操……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钩手,次日,再令典韦引百余骑出。壮士笑曰:‘败将何敢复来!’便纵马接战。典韦略战数合,便回马走。壮士只顾望前赶来,不提防连人带马,都落于陷坑之内,被钩手擒来见曹操。”这里只写明许褚何以被擒,对其落入陷坑的狼狈和痛苦则不着一字。第三十回写曹操奇袭乌巢:“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钦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 ’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飞焰四起,烟迷太空。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这段描写,把这场奇袭写得紧张激烈,突出了曹操的胆略和果敢,却看不到什么血肉横飞的场面。
这里的描写, 突出了陆逊布置火攻之周密、刘备用兵之粗疏和蜀军失败之惨重, 却还是没有具体地描绘蜀军如何被烧死、淹死、杀死的血腥画面。由此可见,罗贯中高屋建瓴,写战争是为了表现“人谋”,表现战争的规律,而不是恣意展示其残酷和恐怖。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三国史话》,这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经典著作,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大量引用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观点,甚至有人戏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就是复刻《三国史话》。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三国网页游戏英雄轮回,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不仅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三国历史和三国人物的,但是《三国演义》常常会神话一部分人,同时也会虚构一些不存在的故事,但是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得的生存格局。三国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
火烧藤甲兵的惨烈画面,数万人在哀嚎中活活烧死,别说诸葛亮了,任何人看到都是落泪!后来兀突骨所在的乌戈国也因此被灭国,这也是孔明无法心安的原因。难怪诸葛亮当下会流着眼泪感叹地说:“吾虽有功,必损寿矣”。
即使以前火烧赤壁,也是用来扰乱敌军,打乱敌军阵形,使之心生恐惧;赤壁之战的曹军大部分都死在撤退的路上,或因缺乏粮草饿死,或不服水土病死,并不是直接被烧死;而火烧藤甲兵则是活活将人烧死,完全不给活路。
其实,诸葛亮南征时,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孟获七擒七纵,不赶尽杀绝,也是希望能与南蛮和平共处;而且三万藤甲兵跟蜀汉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被孟获借来的兵,却被诸葛亮残忍地烧死了。
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刹那之间火光飞舞,将兀突骨及三万藤甲军,烧的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得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泣泪而叹曰:“吾虽有功,必损寿矣!”这国之人,不曾走了一个。左右将士,无不凄怆。
其实,诸葛亮南征时,是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孟获七擒七纵,不赶尽杀绝,也是希望能与南蛮和平共处;而且三万藤甲兵跟蜀汉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被孟获借来的兵,却被诸葛亮残忍地烧死了。
专题: 旧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记小说 小说新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张曼成
下一篇全绣图像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