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0

论《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第46回中,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其实则不然,真正草船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是孙权驾着船去曹营借的箭。其次关羽也没有斩杀过华雄,正史记载是孙坚杀的华雄,还有就是关羽水淹七军,关羽虽然武力过人,但是他头脑简单,真相是那时候阴雨连绵,把河堤撑开了,导致了于禁率领的军队被水淹了,跟关羽没有任何关系。

聊聊《三国演义》小说

突然发现,三国演义里名字两个字人挺多的,说说看:刘备,刘备儿子—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曹操,王充,袁术,袁绍,马谡,孟获,孙坚,孙策,孙权,鲁肃,周瑜,姜维,徐庶(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马超,……。而三个字的名字相对来说就少,诸葛亮,司马懿,吕伯奢,等等。

论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戏剧下载网页代码游戏推荐,开历史演义小说之先河,被誉为“第一才子书”。这部小说最初的书名为《三国志演义》或者《三国志通俗演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该书才最终定名为《三国演义》。

论三国演义

为什么我读了有十余遍之多仍意犹未尽,我想正是因为它的博大,它的浩瀚,它的精致,它的高雅,每次捧读,它与我而言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是谆谆教导的老师,是慈爱深情的长者。令我感动,令我沉醉,令我反省,如果你也是一个在漫漫人生路上踽踽独行的旅客,我愿意将这份美好的礼物送给你,希望可以予你一点星光,荡漾在晚空。

一部小说如果内容空洞,思想匮乏,经常故作惊人之语,必然流于肤浅,贻笑于大方,所以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有丰富浩渺的内容与博大精深的思想才可以称得上伟大。《三国演义》可以说的确做到了,就篇幅来说,其共计百二十回,述写了颠沛流离生灵涂炭的东汉末年,到百川入海,三家归晋的晋朝建立之时的历史。期间八十余年风起云涌,云谲波诡的兴亡沉浮在罗贯中笔下有如史诗一般浩瀚,可谓巨制。而思想的深邃更是可圈可点,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有对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高度赞美与弘扬,对倚强凌弱,歹毒奸诈,暴虐无道的强烈痛斥,还有对黎明百姓颠沛流离,居家无所,遭遇荼毒的深切同情,亦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叹,有对优秀女子的高度肯定,比如敢爱敢恨,聪明伶俐的孙尚香,忍辱负重,为报重恩,一如西施故事的貂蝉,还有英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的祝融夫人,以及宁可身死也不让儿子明珠暗投的徐庶老母等等,这些女子表现的美好品德让男子都为之激赏赞叹。还有就是对历史浩荡无痕的慨叹,群雄逐鹿,风云激荡的岁月就那样过去,飞扬的尘土,震天的厮杀声就那样消散,一切重归于寂静,只留待说书人加工成故事,流传于市井之中。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就是相对而言,其实孙权比刘禅、曹丕当然还是要“强”些,但也算不上聪明绝顶,孙权不也常打败仗吗?就拿逍遥津一战来说吧,孙权亲征被张辽打得那个惨呀,差点连命都丢在逍遥津了!至今逍遥津公园还伫立着张辽的石像,诉说着当年的巅峰辉煌一刻呢!

其实啊,《三国演义》神话的又何止诸葛亮一人呢,刘备、曹操、孙权不都不同程度的被神话了吗?比起那些大一统的皇帝来说,他们算的上高明吗?就拿曹操来说吧,优点和过人之处是有的,但缺点也是相当的突出,曹操父子是三国时代(早期)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又何尝不是因为操作不当而错失良机呢?

从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浅谈古典小说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不仅限于国内文学领域,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小说的译介和影响,使得其人物塑造艺术成为了国际文学领域的重要文化元素,对世界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艺术对后世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许多人物形象,具有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特点,如个性鲜明、真实生动、社会性等,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文学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展现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思想、品质和人生境界,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这些古代英雄人物形象的学习和思考,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著名英雄人物,是一位豪杰和英雄。武松原本是个善良勇敢的人,但由于斩杀了害死兄长的仇人,后被迫流亡江湖。武松被梁山起义军收留后,勇猛善战,成为了梁山中的重要人物。武松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反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民变英雄起义的小说。小说以宋江、卢俊义等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角,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悲壮的斗争历程,具有浓厚的人民性和反封建、反腐败的思想倾向。下面我们将从《水浒传》中著名的英雄人物及其文学价值方面展开讨论。

重温经典丨仲呈祥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书主旨,倡导和平。没有之一,没有例外,没有如果。聆听天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物异理同。不可或缺。

所谓 “忠实于原著”,准确地表述,就是改编者“忠实于”自己对原著的理解——这里最本质、最重要的,是改编者对原著的灵魂、精神的理解。这是必须“忠实”的;否则,何言“改编”?但如果像某篇文章所说,要“忠实于”小说原文本的“故事框架、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及其走向”。恐怕就无法真正完成 “消融”“粉碎”并“重塑”这个由文学思维向电视剧思维的转换了。

有一种为那些改编并未成功实现从文学到电视剧思维转换进行辩护的说法,叫做“忠实于原著”。是的,既然是改编古典文学名著,当然应力求“忠实于原著”,否则岂不糟踏了名著!但对这“忠实于原著”,应有个科学的理解。窃以为,原本意义上的“忠实于原著”,是不可能存在的。生在当今的改编者,有谁能将自己的艺术思维与几百年前的罗贯中创作的文本完全重合?

这里的“消融掉、粉碎掉”是前提,“重塑”是新的审美创造,电视剧亦然。以此观之,可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些较精彩的部分,都是因为首先把原小说中的有关章回“消融”得好、“粉碎”得彻底,然后按电视剧的视听思维“重塑”得成功的。

浅评《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的又一传奇式人物,从定三分隆中对策,到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作者无一处不大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才干和他的宽容、大度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斗精神。诸葛亮同样注重农业生产,特别是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像“七擒孟获”的典故就说明了他独具慧眼的政治远见。

他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爱惜人才,这些都为以后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作者还着力渲染曹操的文学才华。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曹操,他的诗可谓独创一格。有名的“横槊赋诗”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展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作者又写到了曹操性格中多疑的一面,像“错杀杨修”、“兵退斜谷”等就是很好的佐证。

提及曹操,人们立即就会想到“老奸巨猾”等类似的字样,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都是“坏角”。虽然在他那个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大逆不道,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这是他的远见卓识所在,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不会看着国君无能而使国家就此衰落下去的。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兵强马壮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首先,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有“浪后波纹,雨后霖霖之妙”,“凡文之奇者,文前必有先声,文后必有余势”。本是董卓结吕布,却弄出吕布杀董卓;本是刘备助袁绍以攻曹操,又弄出关公助操以攻袁绍;本是关公寻刘备,却弄出张飞欲杀关公;本是关公立军令状欲杀曹操,又弄出华容道放曹操;本是孔明气死周郎,却弄出了孔明哭周郎……这些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紧紧抓住了我的心,让我时而欢快、时而悲伤、时而掴掌、时而扼腕,大有“寒凉破热,凉风扫尘”、“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势。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是蜀汉丞相,聪慧无比。他做了很多聪慧的事,如:火烧博望坡、智激孙权、草船借箭、祭东风、气周瑜、唱空城计……但他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岁。

游戏辅助 九重天盒子《三国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在当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文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还是在多样化的改编与再创作过程中,《三国演义》都展现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文化魅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老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也为当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在文学领域广泛传播外,也受到影视、游戏、动漫等多种传播形式的重视。《三国演义》的改编与再创作不仅使得这部经典作品得以更多元的传播,也为当代文化产业带来了诸多灵感。无论是改编成影视剧、游戏,还是衍生的文学作品、漫画作品,都使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不同领域中持续扩大。这些改编和再创作作品从不同角度切入了《三国演义》的世界,为观众和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享受。这种多元化的改编方式既传承了《三国演义》的经典内涵,又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价值,为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多元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国演义》在当代的影响和解读可谓深远而多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演义》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渗透到了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当代中国,人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解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政治内涵,努力对古代历史文化进行还原和重建,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及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普通读者也通过不同版本的解读、评论以及衍生作品的阅读,体验到了《三国演义》所展现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魅力。这种多元的解读方式和阅读体验,使得《三国演义》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三国演义》全面解读"

三国演义:被文学爱好者严重低估了的小说

实际,三国演义最大的价值是实用性,书中所描述的政治军事斗争智谋,是可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的。当年太平军打仗时,实际许多智谋就出自于三国演义。当年清军入关后,许多智谋也是出自三国演义。哪怕是现在许多人做生意,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三国演义中的策略。甚至我们许多军事发烧友,在分析政治军事大事时,也在许多时候不自觉地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了。事实上,非但政治经济军事,就是在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就使用起三国演义上的策略了。所以,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实际已经融入了国人的精神血脉,这本书对国人的影响面,已经远远超过红楼西游和水浒了。

而三国演义不同,作者笔力雄健,在罗贯中笔下,各方势力的故事被叙述得详略得当,井井有条,这个谋篇布局上的能力,至今没有人全面超过。后来姚雪垠的《李自成》,结构还勉强可以,但是也不如三国演义那样详略得当。看完《李自成》后,对李自成和朝廷这两股势力倒是记忆较深,但是,对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其他势力的发展情况,就不太清楚了。也就是说,姚雪垠也只够尽力描述好两股势力而已。另外,最近这些年,还出现了两部比较好的历史小说,一部是《大秦帝国》,一部是《曾国藩》,不过,这两部也只是从矮子里面挑高个子罢了,这两部无论人物描写还是故事结构上,都没达到《李自成》的水平,就更不用说与《三国演义》相比了。

专题: 三国演义写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锋   三国演义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