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文学知识

0

带你细品《三国演义》里的小知识!

说完睡觉的事,咱们接下来说一个人,那就是武圣关羽。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高光时刻: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来评判,关羽堪称完人,唯独有个缺点就是有些傲气、刚愎自用。在本书中,作者形容关羽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您可能在上学的时候学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描写了一个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生怕出什么乱子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他总想用一种所谓的套子把一切都安全地罩住,他的雨伞、怀表,甚至还有他整个人。听起来,这样一个小人物跟关羽差着十万八千里,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三国演义小说文学知识

《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这么多次睡觉的场景,唯独有一次睡觉的主人公却不是故事的主角。长坂坡上,一身是胆的赵子龙杀了曹军一个七进七出,怀里还抱着当时还是婴孩的刘禅。这位蜀汉政权未来的接班者现在正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睡觉。您想,带着娃连斗曹操数十员猛将,全身而退,还能让怀中的婴孩安睡无恙好玩的网页小游戏单机游戏,赵云的武艺得高到什么地步。作者正是通过睡觉这件事,把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的高大形象凸显出来。后来,金庸在小说《飞狐外传》中,描写大侠苗人凤抱着熟睡的女儿和敌人打斗这一情节就是借鉴《三国演义》里这一著名桥段。

我们先从《三国演义》中有关睡觉的那些事儿讲起。“睡觉”在《三国演义》中一共出现了十几次,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精彩的桥段,作者通过描写睡觉从侧面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制止住两位暴躁的老弟,安安静静地在院子里等了很久,直到诸葛亮睡醒方才恭身求见。诸葛亮的午睡显然是一次假睡,目的是为了试探刘备的格局以及他的诚意。除此之外,安排这场慵懒的午睡还有两层用意:第一,诸葛亮自称卧龙先生,这个“卧”字可不就是睡觉时的姿势。汉末名士讲究的就是怡然自得、潇洒自如,这段有关午睡的描写,把诸葛亮的名士风流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诸葛亮出山后为了兴复汉室,可谓是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曾经悠然自得、想睡就睡的卧龙先生也不得不把睡觉的事先放到一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事业当中,最终积劳成疾。您看,作者通过对睡觉的描写,就把诸葛亮身上的名士风流和他后半生为国操劳的人物特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三国演义》中的知识要点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视频讲解+知识汇编+经典片段

答: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不仅有隆中高论,而且能实际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胜,以区区九千人马,一举用火烧退了曹操部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一下子就扭转了刘备集团长期以来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当初就对他冷眼旁观并不服气的关羽、张飞,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答: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穷兵黩武、不善用人等。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三国统治集团中蜀汉最弱,失荆州及刘备死后,蜀国由盛转衰,统一天下已不可能;蜀魏百姓均已厌战,诸葛亮逆此而行,连年北伐。不善用人:未选拔有才能的人,所提拔的蒋琬等人过于谨小慎微;让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答:《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答: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因此得以脱险。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答: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长厚仁明的君主形象。但是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他虚伪。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浴血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太不合人情。连作者也说其“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了。诸葛亮形象里,确实存在着某些“近妖”的分子,他能算定大雾天气,草船借箭,能祭东风而呼风唤雨,能预见庞统之死,早在人川时就预摆石阵,后来困陷陆逊(他自己说等于预伏10万兵),还能祈天出泉、祭泸水解鬼怨、五出祁山驱使六丁六甲、五丈原禳星祈寿等。其中除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可以解释成诸葛亮深通气象,筑坛祭风乃故意装神弄鬼以求脱身外,其他皆具有非人力因素所能为的意味,批其“近妖”恰是中肯之语。

23、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如果有试作具体说明。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答: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网页游戏怎么拖到主页显示,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答:曹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诸葛亮却预遣赵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答: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语文老师直言:《三国演义》高频考点笔记,记住了就能拿分,珍藏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考点,细致到了每一个重点和难点,并且用彩色的笔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批注,是孩子们都要牢记于心的知识点,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包括我们初中阶段的孩子都要去记,考试遇到了才能不丢分。

2023名校小升初语文《三国演义》知识点,考前好好复习,全是重点

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读懂《三国演义》是一个挑战。学生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的解读,在真正的阅读中,不断注意各位人物及其身份、性格的变化,注重分析情节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深入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四大名著文学常识 100 题,必背! (附答案) 4.《三国演义爱》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云   三国演义小说本   讲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