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经典是哪部小说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写。这部小说以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基础,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讲述了三国时期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战役。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深刻地反映了人性、战略、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智慧和哲理,深受读者的喜爱。其对后世的影响广泛,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国演义,一个千古经典

5、“千里走单骑”: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孙尚香)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不惜独自一人冒险千里追敌,最终成功将孙尚香救回。这个情节展示了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和忠诚精神。

4、“单骑救主”: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原著中这样描述赵云的英勇善战: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三国演义经典是哪部小说

3、“温酒斩华雄”: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 刘协为 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 袁绍、 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 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 孙坚在进军 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 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 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 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这个情节展示了中国古代武士的英勇善战的精神。

《三国演义》我霸王盒子为什么只有一个游戏,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特点

三顾茅庐也是一段佳作,形容做事不轻易放弃,为了目标放下身段,直至达成目的!!!故事里诸葛亮说等有朝一日功成身退,便回去喝茶、种田过一世,可他离开南阳时就已明白,他已经押上了一生作赌注,结果是输是赢都回不去了。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经典不灭,钻研万千谋略

三顾茅庐为什么经典?

事实上,《三国演义》写到三顾茅庐时,全书已经写到四分之二。起承转合,整部书大致呈现这个框架节奏。前四分之一可以写得比较含蓄沉闷,到前四分之二就必须高调激昂。调起得越高,后四分之三的转折才有力度,最终四分之四的收尾才更有回味。

思想者|谭帆:“四大奇书”何以成为小说经典?

古代通俗小说源于话本,因此在从话本到小说读本的进化中,其形式体制必定要经由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四大奇书”也不例外。明末清初的文人选取在通俗小说发展中具有典范意义的“四大奇书”为对象,他们对作品形式的修订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完善和固定了通俗小说的形式体制,并对后世的小说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最为明显的特性是强化“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本着这种观念,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作了较多的增删,从情节的设置、史料的运用、人物的塑造乃至个别用词(如原作称曹操为“曹公”处即大多改去),毛氏父子都循着这一观念和精神加以改造。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回中有关刘备和曹操形象的改写。比如,对刘备的描写。明代李卓吾评本是这么写的:那人平生不甚乐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美衣服,少言语,礼于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而毛氏父子评本则改写为: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再比如,对曹操的描写。明代李卓吾评本是这么写的: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而毛氏父子评本则改写为: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这突出地表现在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改定和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的修改之中。金圣叹批改《水浒传》体现了三层情感内涵:一是忧天下纷乱、揭竿斩木者此起彼伏的现实情结;二是辨明作品中人物忠奸的政治分析;三是区分人物真假性情的道德判断。这三者明显地构成金氏批改《水浒传》的主体特性,在众多的《水浒传》刊本中独树一帜。在对于人物的评判中,金氏将人物行为的政治价值判断和人物个性的道德价值判断分开,故从政治价值出发,金圣叹反对《水浒传》的行为,而从道德价值入手,人物的“真假”成为其评判人物高下的准则。故在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中,虽有着对于作品整体内涵的否定,但一进入具体的评述,就可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由衷的赞美和充沛的情感贯穿在他的评点文字之中。

在《西游记》的传播史上,《西游证道书》的首要价值即表现在对小说文本的增删改订上,如情节疏漏的修补、诗词的改订和删削、叙述的局部清理等都表现出对小说文本的修正,尤其是合并明刊本第九、十、十一回为第十、十一两回,增补玄奘出身一节为第九回,成为《西游记》之最后定本,在《西游记》传播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而《水浒传》从余象斗《水浒志传评林》开始就明确表现了对小说文本内容的修订,尤其是“容与堂本”《水浒传》,在对文本作赏评的同时,对作品情节作了较多改订,但在正文中不直接删去,只是标出删节符号,再加上适当评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全面修订使作品在艺术上更进一层,在思想上也体现了独特的内涵。

在“四大奇书”的传播史上,对于小说文本的修订已成为传统。如《三国演义》,刊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书坊主周曰校就“购求古本,敦请名士,按鉴参考,再三雠校。”虽着重于文字考订,但毕竟已有了对文本的修订。毛氏父子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则有感于作品“被村学究改坏”,故假托“悉依古本”对“俗本”进行校正删改。在毛氏父子看来,“俗本”在文字、情节、回目、诗词等方面均有不少问题,故其“悉依古本改正”。毛氏的所谓“古本”其实是伪托,故其删改纯然是独立的改写,有较高的文本价值,体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趣味。

在李渔之后,“四大奇书”之名在小说界逐步通行,成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部小说的专称了。那么,通俗小说何以在中国古代能成为经典?这实与晚明以来文人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精细修改和评价体系的局部转化密切相关,故“改订和评价”是“四大奇书”成为小说经典的两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分别围绕“改订”和“评价”作进一步阐释。

其实,在被冠于“四大奇书”名称之同时,这四部作品在小说传播史上已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通俗小说评价体系中的四个标志性作品。比如明代朱之蕃就指出:“顾世之演义传记颇多,如《三国》之智,《水浒》之侠,《西游》之幻,皆足以省醒魔而广智虑。”天许斋《古今小说题辞》也说:“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辞》则称:“《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峥霄主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凡例》还将这四部作品的题材与艺术特性作为通俗小说的四种代表性的流派特色加以看待,认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动关政务,事系章疏,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可见无论是褒是贬,这四部作品确已成为一个比照的对象和评价的标准。而冯梦龙用“四大奇书”来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实则代表了当时的普遍认识。

一分钟看懂《三国演义》——揭秘经典名著的魅力!

在这些英雄中,我最崇拜的是诸葛亮。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聪明绝顶、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形象深入人心。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等故事中,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但人非圣贤,即使是聪明如诸葛亮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在北伐之际,他任用了自以为是的马谡镇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在马谡被斩后,诸葛亮放声痛哭,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先帝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演义》以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等五大主要阶段,生动地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这里面有战争,有政治,有忠诚,有背叛,有勇气,有智慧。它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并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小说的经典之作斗罗大陆怎样登录游戏网页,覆汉,外刚而内韧,锋利为天下冠

从每章后面的新燕书和旧燕书以及汉末英雄传可以知道公孙珣和公孙大娘所建立的这个王朝并没有摆脱历史周期率,那么公孙珣折腾这一顿有为了什么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存在本身吧,公孙珣到底是作者的一场梦,外刚而内韧,锋利为天下冠!

《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造就它的经典地位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不难看出,成大业者总要牺牲情感,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比如帝王之家不惜用公主和亲;武则天亲手杀掉自己的几个儿子,成为一代女皇;李世民杀兄弑父才有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而小说中的刘备集团却是相反,情感、义气、道德凌驾于政治之上。这是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三国演义》作为经典名著,为什么很多人说后期“烂尾”了?

相反,在前期,作者已经让读者对曹魏集团产生了深切的厌恶和反感,认为他们是篡夺汉权、残害百姓、祸乱天下的奸雄。而在后期,作者却让读者看到了曹魏集团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天下。这就让读者感到愤怒和不服,对后期的故事没有了尊重和认同。

《三国演义》后期还受到了读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往往会对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物产生一种情感投入和认同感,希望他们能够成功或失败,幸福或不幸。然而,《三国演义》后期的故事并不符合读者心理预期。

三国英雄——关羽

二、关羽很忠义。关羽身在曹营,知道刘备的消息后去找曹操辞行,曹操不愿意关羽离开,几次避而不见。关羽只好把他的汉寿亭侯印挂在屋梁上,封条贴在曹操所赠的黄金上,留下了曹操送的佣人,不辞而别。关羽千里走单骑,放弃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去找自己的大哥,令人钦佩。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本   微小说三国演义   搜小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