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在哪能买到

0

我有三套《三国演义》,版本很一般,却保留着我心中许多美好回忆

我读过竖版三国,读完的时候认下不少繁体字,我另后读的是名字下面划一横的三国,这个三国我爱读,我读了好几遍,再后来我读过绣像三国,一翻过封面,第一页就是三国主要人物画像。

三国演义小说在哪能买到

我们这儿有一句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厢”。大概好像是一个古训,所以我的曾祖父的书箱子里有许多演义小说,却没有三国。记着我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在西汪岸上听我的一个本家的高祖父和一个本家的叔祖父两个老人家在讲三国。他俩讲得入了迷,我也听得入了迷。大概是说的是草船借箭一款三国单机游戏吕布极兵,火烧连环战船,曹操赋诗等等。

我也收藏了三个版的三国,一个毛批三国,一个是影印本的三国,还有一个是影印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我有四套,其中一套是四十八本的连环画。 有一套是毛宗岗批评的,读起来那真是赏心悦目!我也老版红楼梦,封面和这差不多,但是没有插图岳飞传我读过三版!水浒传也读过三版。第一个我家里以前有。版本比较一般。我家里有四套,不过出版时间都不长~不同版本,翻阅起来愉悦感不一样。我有一套内蒙古出版社出的这上面的图哪个版本的有?我有三套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十年,《三国演义》没涨价!

在我众多的藏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即便诸葛亮死去,爷爷除了悲伤之余,还津津乐道给我讲诸葛亮的智慧,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典故。直到许多年之后,我对历史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才明白《三国演义》很多内容都不是历史事实,只不过是作者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文学加工而已。但幸亏的是,当爷爷还活着的时候,我从没给他谈起我的这个见识,因为我不想让他失望,对于爷爷最大的安慰,或许就是让他相信他所希望相信的故事。

记忆中,爷爷终其一生也没有读完整本《三国演义》,因为,每当爷爷读到诸葛亮星逝五丈原时都泣不成声,尊刘贬曹是《三国演义》的主旨,爷爷也被这一主题引导,不由自主之间就把情感放在了蜀汉一边。诸葛亮死去,以下的人物对他而言都不再有吸引力,他所熟悉的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在此之前都已经逝去。人老念旧,每当读到这一情节,爷爷都感慨不已,然后思绪稳定之后,又会不厌其烦的再从桃源三结义这一章节读起,循环往复,直至读不动书的那一天。

这段故事我听的最多,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虽然喜欢读书,但读着读着一本书前面的情节就会遗忘,人不服老不行,一个人即将老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颜容和记忆。爷爷忘了前面的情节,过几天再读书的时候就会又从头读起,最终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都是以精彩开头,都是以草草收尾。这样看来,开头的桃园三结义就复述的最多,而我,对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也就记忆的最深。

我们兄弟四个,三个哥哥是大伯家的,包括一些堂兄弟,姐妹,一门的小孩就有十几个,但就我比较安静,比较愿意听爷爷读书。每当我在旁边,爷爷就满眼笑意,拉我在院里的大榆树下的小凳上坐好,然后自己又拎了一只大些的板凳,戴上老花镜,翻开《三国演义》,说:爷爷今天给你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爷爷读书就是读书,现在咱们所谓的读书其实是看书,一目十行,都看在眼力记在心里。但爷爷读书就是大声诵读,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字正腔圆,饱含感情,遇到诗句还唱起来,场景感人至深。小时候,我每每看爷爷读书,就想到书中肯定有珍宝,要不他为何不像其他老头一样去下地棋呢?他是特别的一个,但也只有我懂他。

三国群雄传五单机游戏在《三国演义》的烽烟里

在《三国演义》四起的烽烟里,我觉得自己变得冷血了。一仗下来,死了多少人,消失了多少生命,我不关心,我只关心那些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将;七擒孟获,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因为太过残忍,上天减其寿诞,我却暗自里以为老天不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决定;周瑜被三气而死,我竟然一点也不怜悯,反而觉其罪有应得,谁叫他要与诸葛孔明作对呢?我背着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千古名言,在你征我伐、尸骨遍野的战场上进进出出,在冷兵器上闪闪发光的鲜血里,寻找自己心仪人物的文治武功,一点也体会不到战争带给寻常百姓的痛苦与血泪,一点也体会不到独守空房的女子或老人对丈夫对儿子的无尽期盼……

我幻想自己是马超,在与曹操对峙时,不中奸计,与韩遂团结一致;我幻想自己是典韦,为救曹操力敌众将,血战至死;我幻想自己曹植,文弱纤瘦,风流倜傥,出口成诗,下笔成章;我甚至幻想自己是曹操,有他的文韬武略,却不做奸雄,也不做枭雄,而是一心一意匡扶汉室,做一名流芳千古的贤相……

在《三国演义》四起的烽烟里,我幻想自己是刘备,有海纳百川的气势胸怀,能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我幻想自己是诸葛亮,有观天测地的神妙功能,能扶助刘氏一统中原匡正天下;我幻想自己是关羽身边的一员战将,在他败走麦城时力挽狂澜,救武圣于将死;我幻想自己庞统身边的一位幕僚,在他将至落凤坡之前一瞬,阻凤雏继续前行。

看《三国演义》,我的思维被彻底格式化,顺着罗贯中的笔触看曹操的白脸,关羽的红脸,张飞的黑脸;紧跟罗贯中的情绪恨其所恨,爱其所爱;站在罗贯中的立场悄悄地将千多年前的世事内化为自己身处的环境,时而快慰,时而暗恨。罗贯中浸润在小说里的全部好恶,被我一古脑接收过来,存储在自己思维里,经年难变。许多年后,我虽然知道《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被罗贯中个人化地“演义”一遍,已经失去了他们本来面目,但我却依然愿意相信历史中的他和他们,就是“演义”里的样子。

在“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⑸的传言里,他千呼万唤,被刘备三顾而出。一出场,便石破天惊,以《隆中对》三分天下。在其后的政治军事生涯里,他摇着羽扇,坐着轮椅,挥洒自如,巧计百出,无往而不利,但总因天时不顺、地利不合而功亏一篑。六出祁山,思定中原,病逝五丈原,令人扼腕。因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他有前后二《出师表》的表白,因为他忠诚于正统的刘备,一直扶助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尽管他“妖”法无度,几不为人,却依然被人景仰崇拜。

专题: 轻小说三国演义   看小说三国演义   拍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