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共多少字

0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全书的字数大约是454,640字。《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百多年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融合了历史事实和文学虚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七十多万字《三国演义》为何流传千年?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而真正让作者大花心思的是赤壁之战。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开始,作者就已经为这场战役做准备,埋伏笔,一直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都还是在写赤壁之战,在这将近八回中的描写中有孔明“智激孙权”“智激周瑜”“舌战群儒”的机智形象塑造,以及“巧借东风”“智算华容”“草船借箭”等神机妙算的形象塑造,也有周瑜的机智却冲动、有才却傲气的对比形象塑造。此外,还有关羽的义气、曹操的乐观、孙权的、阚泽的远见卓识、庞统的智与傲、黄盖的忠勇诸多形象的或智或勇或心态的描绘。所以说,这场战争的详写,不仅仅是三方整体局势变化的需要,也是以此深化各类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笔。

三国演义小说共多少字

以上这些战役对于当时的局势发展、小说的情节推动、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等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所以,小说作者也在这些战役上动了很大心思、用了不少笔墨。官渡之战,作者用了两个章节“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近两章描写此战役,相比于“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许褚裸衣战马超”等只有一两个片段的描写来说,算是笔墨较多的了。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具有转折性质的重要战役只有那几场: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魏国基础;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这场战役已让三国鼎立之势初显;定军山之战——黄忠与夏侯渊大战,成为平定汉中重要一役;雒城之战——刘备打败张任,成就了蜀汉帝业;夷陵之战——刘备败于陆逊,被火烧连营,损失兵将七十多万余,以至于白帝城托孤,这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开始;上方谷之战——诸葛亮火烧仲达军队,本要打败司马懿,但天公佑护,让司马懿反败为胜,这也是诸葛亮在世时的最后一战,而他不幸含恨而终。

终于找到网页广告上的游戏三国演义之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5>名望、声望的集大成者还是得数关羽,最强王者水平! 关羽熟读春秋几十年,对于名望、声望之道深谙。最典型例子就是华容道放曹操,至于军令状,关羽不傻,他比吕布更有脑子。老板是自己结义兄弟,当初结义时说好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刘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更重要的是一位君主,自己能力也强,哪能真看着关羽因违反军令而被处死。至于后来者,马谡的军令状,后台没人,诸葛亮杀了也没人会说什么,毕竟是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公开。

在那个时间点,曹操打败袁绍后得了他的兵马,势力之大天下无可争锋者。如果诸葛亮那时候投曹操肯定不受重用的,起码做不到高官,毕竟半路来投以及曹魏集团是家族企业;投东吴吧,江东世家林立,诸葛亮没什么家族背景,去了也是白搭。也只有那时候一块稳定地盘都没有,整个公司急缺谋士的刘备,才能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有望获得刘备公司的原始股、做合伙人。再不济,刘备是刘氏宗亲。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后,自己也能留得一个好形象——蜀汉版的张良、姜尚,赢得身前身后名。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总揽大权,几次伐魏,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不使人动容,百姓敬佩他的人格,当权者也需要这样的忠臣给臣子们树立榜样。最终,诸葛亮的好名声流传千古。只是苦了当初的蜀汉百姓,连年征战不休。

抄书五年,我抄完了73万字的三国演义,抄完了82万字的西游记

回想起以前,我也曾走马观花地看过四大名著,但事后往往抛诸脑后,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而这次抄完之后,虽然不能说烂熟于心,但至少也记得七七八八了。我深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抄书,我不仅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耐心。

有人可能会嘲笑我,说我闲得慌,浪费了大好时光。对此,我并不以为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事物,我选择了抄书,而你却选择了刷短剧玩游戏。在我看来,听书不如看书,看书不如抄书。我不过是用了一种笨人笨办法来深入学习这些文学巨著而已。虽然在大方之家面前可能会显得有些拙劣,但我却深感满足和自豪。

《三国演义》未读看 纵念诗书也枉然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奸雄”的形象。小说中将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揭露无遗。他为人处事,无不以此极端的利己主义哲学为行为准则。他多疑、恐惧,不择手段,吕伯奢曾是他的救命恩人,竞因一时猜疑将其一家全部杀害,毫无半点怜悯之心;因克扣军粮,不惜向王“借头示众”;为追查纵火余党,他把300多人全部斩杀;为诱吕布,他将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他杀戳人民,发掘坟墓;他杀后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充分揭示了他的奸诈的性格,浓缩于曹一身!

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看后总结。

小说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各个势力内部的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的复杂性和激烈性。故事的主线之一是关羽与曹操的争斗,关羽最终为曹操所杀。另一条主线则是诸葛亮与孔明的故事,他们通过谋略,最终帮助蜀国走向强盛。

《三国演义》写整个过五关斩六将,竟不足三页,不到1900字

写过五关斩六将叙事粗放,就与构思上缺乏整体考量有关。由于构思雷同,写得越多便重复越多,因此不得不粗放带过。如果构思成“五关关关有异,六将个个不同”,那就给故事陈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在有的写的情况下,即便不善渲染,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粗略。

一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斩六将尽皆无名之辈,能将他们一刀毙命的人,可能比比皆是;因此,若要彰显关羽的神威,也应当突出他在斩将之时显示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威力。只有写出关羽令人震惊的威力,而非简单的刀起头落,方能彰显关羽的神威,丰满关羽的形象。所斩本是无名之辈,过关斩将又太过轻易,还能从何处见神威?

特约记者行:谢怀昌手书四大名著三百万字

谢怀昌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级获奖,1989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中国汉字硬笔书法赛三等奖;2013年7月获江苏南京“博爱之都”第一届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2013年12月获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大赛优秀奖提名等。

2010年,60岁的谢怀昌退休了,他开始书写第四部古典名著《西游记》,坚持昼夜书写,每天几乎十多个小时,从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12日,一年余时间就完成100回33卷600米长卷的书法。

《三国演义》成书和题名的由来

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同时,还用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写的最成功,共写人物1191个。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接近史传,采用浅显、明快、素雅的文言文,长期为人们所喜爱。

提及《三国演义》,基本是家喻户晓,人们对这本古典小说的艺术造诣无不赞叹。其实,《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原作小说(题名不详)的毛修版本,经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加工,继而成为现在通行版的《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本。

《三国演义》简介

关羽,字云长,“美髯公”,汉寿亭侯三国志安卓移植单机游戏,《三国演义》中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关羽的文学形象是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主要事迹如下: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来于此处。原文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现成都有“武侯祠”。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小升初四大名著常考点之《三国演义》

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主要故事有:矫诏讨董卓、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 、诛吕布、灭袁绍、孟德献刀、青梅煮酒论英雄、赤壁之战、华荣道、割须弃袍、斩华佗、借刀杀祢(mí)衡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专题: l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作小说   下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