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夫人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她是东吴大将孙坚的女儿,孙策的妹妹,孙权的姐姐。在小说中,孙夫人与刘备有一段著名的婚姻。刘备在被曹操追杀至长坂坡时,因兵少且难以逃脱,便将妻儿寄于荆州刘表处。后来刘备因曹操追兵紧迫,急忙将刘禅托付给赵云,此时又听说刘备用“孙夫人”之名求救,遂派赵云前往救应。在前往救应的路上,赵云遇到孙夫人出海逃亡,孙夫人假装要将刘禅送给曹操,实则想要将刘禅杀害。赵云不仅救下了刘禅,还救下了孙夫人。孙夫人在刘备称帝后,被封为皇太后。然而在小说中并未详细描写孙夫人与刘备的关系和性格特征。
在罗本的《三国演义》中则称孙坚与吴国太有一女,名为孙仁,可能就是下文的孙夫人。吕范曾称孙夫人“美而贤”。周瑜同样欲使“美人计”,不过目的变成了诱刘备丧志而疏远属下。在吴国太和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后面事迹基本相同,但孙夫人没有被张飞骂死,此后孙夫人也没有再出现过。
在被称为《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周瑜上书孙权,教使“美人计”,孙权之妹予刘备为孙夫人,打算让孙夫人刺杀刘备。然而孙夫人看见了神迹,于是放弃了东吴的暗杀计划,助刘备返回。后来刘备入蜀,孙权遣舟船以迎孙夫人,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并被张飞辱骂,于是羞惭投江而死。
鹅湖逸士:有俊俏一流,如西楚之虞姬、汉之李夫人、卓文君、三国时之孙夫人、北魏之木兰、隋之红拂女,此数人者有没有画质好的手游盒子,类皆体质修颀,纤腰绰约,或具英雄之侠气,或称巾帼之名流,俊俏而适成为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国老,乔国老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夫人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三国演义小说中孙夫人
又称为“祸生肘腋”,出自《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肘腋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后用来比喻事情的变乱发生在内部或身旁。
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是有名的侠女,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
孙夫人(?—约223),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史书《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称之为孙尚香。
查来查去,猛然醒悟,英语国家和西方国家中,女性嫁入男方家庭,便加丈夫的姓,如希拉里·克林顿。日本女性嫁人了后,也是改从夫姓。看来我可能受了西方文化影响,才有开头的疑问吧。 正如《大话西游·大圣娶亲》里铁扇公主对至尊宝(孙悟空)说:“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这里牛夫人的称呼也是现代感十足的称呼。
再看大汉朝,汉高祖有戚夫人,汉文帝有慎夫人,汉景帝有王夫人等等,都是以女方的姓氏称呼的,看来孙尚香为孙夫人与身份地位相符,没问题。再回到《三国演义》本身,刘备有麋夫人、甘夫人和孙夫人,后面还有吴夫人,如果都称刘夫人,可能没办法区分了。
康熙字典中对夫人是这样解释的:“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礼记·曲礼下》即说明:“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从高官的品级。如一品诰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看来《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更符合王侯将相、高官贵族的用法,西游记也相对更符合普通人的用法,而《水浒传》是两者兼而有之的。
《水浒传》中本身女性角色较少,带名带姓的夫人称号仅包括“蔡夫人、殷夫人、白夫人”等几个,都是身份地位较高的官宦亲眷,全书其他的时候则为“夫人”、“压寨夫人”等称呼,并无在夫人前冠以男方或女方姓氏的
《西游记》中猪八戒做了高家庄的女婿,当着孙悟空面称高翠兰为“拙荆”、“浑家”,当着高翠兰的面称其为姐姐(取经途中猪八戒见了漂亮的女妖精也喊姐姐)。牛魔王当着孙悟空称呼铁扇公主为“山妻”,夫妻见面称其为“夫人”,牛魔王却称玉面狐狸为“美人”。看来老猪和老牛都是把妹界的高手。孙悟空则称铁扇公主为“嫂嫂”。作者以第三人称铁扇公主为罗刹女,并无其他称呼。《西游记》全书中其他时候直接用夫人,并没有在夫人前冠以男方或女方姓氏。
先看在长坂坡中,刘备在乱军之中失散的两位夫人——麋夫人和甘夫人就是以女方的姓氏称呼的。《红楼梦》中王夫人和邢夫人也是以女方的姓氏称呼的,而没有被称为贾夫人。看来称呼孙尚香为孙夫人没毛病。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中,孙尚香在甘露寺嫁给刘备,书中接着称孙尚香为孙夫人,读来有点别扭,总觉得称刘夫人更好。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呢?
我们唏嘘不已的是,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作为对其家其国有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公主。孙权与东吴,其实都欠她和后世一个交代!
因此,孙夫人最后的结局是诸多历史未解之谜之一,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许将来也不会有。不过再嫁也好,终身不再嫁也罢。哪一种结果都好过和糟老头子刘备苦苦维持一种貌合神离、互相猜忌的夫妻关系吧。
鉴于当时的社会习俗,孙夫人回东吴后的去向中,第二种呼声较高的说法就是改嫁陆逊,不过史书并没有相关记载。陆逊的妻子姓孙不假,不过这位陆孙氏应当是孙策的女儿。
如《汉书・张耳传》记载:外黄富人之女在离开丈夫家后,改嫁张耳。而据《汉书・景帝纪》的记录,景帝的王皇后在入宫之前,曾经先嫁给金王孙,后来与金王孙离婚,才改嫁给文帝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平民中,再嫁的社会风气就更为普遍了。
两汉时期,社会对于女子的贞节观念比较淡漠,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那样的严格。女子改嫁和再嫁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各个阶层都有女子改嫁的现象。
另外,不得不吐槽一下的是,小说设定的投江殉情结局,大概率是男性作者强加给孙夫人三从四德,贞洁烈妇的意淫罢了。汉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其实迥异于小说《三国演义》成书年代。
这种说法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流传较广。但是,从仅有的史料记载来看,孙夫人本来就与刘备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她刚猛的性格,为刘备殉情的可信度实在太低。
关于孙夫人返回东吴后的去向问题,正史不可见,野史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刘备去世的消息传到东吴,孙夫人听闻后悲痛不已,投江自尽。
吴氏不仅是刘璋哥哥刘瑁的遗孀,还是刘备部下五虎将之一吴懿的妹妹。之后,刘备称王、称帝,都没有给过孙尚香任何名分。后主刘禅即位,蜀汉大臣对孙尚香也只称孙夫人。
至此,刘备的这位孙夫人其后的行迹,便消失在史料记载中。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纳吴氏为夫人。这位吴氏是一位寡妇,不过大有来头。
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所以,也有其他相关史料表明,刘备、孙尚香成婚不久之后,即分居两地。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中有一段关于孱陵古城的文字描述(孱陵,今湖北公安县):
由此可见终于找到网页广告上的游戏,对于孙尚香而言,刘备不是丈夫,而更像是自己的一个任务。同样的道理,在刘备心中,孙尚香显然也不是一个妻子,只不过是东吴奸细。
《三国志·法正传》中,也通过法正之口,点评了刘备与孙夫人这段窘迫的婚姻:“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可以说,刘备娶的这位孙夫人,她的存在,对三国的历史走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可是这位东吴公主、蜀汉王妃的一生,除了史传中的寥寥数笔,其余的全是谜团。甚至于确切的名字,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于是,公元209年,48岁的刘备迎娶了17岁或者16岁也可能是18岁的孙尚香。关于这一段历史,《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记载的:
前面提到荆州牧刘表病故,这恰恰给了手上有兵但却没有地盘的刘备大大的机会。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其实是想“收服”刘备),智勇双全的东吴大都督周瑜给出了个主意:将孙权的亲妹妹嫁给多次丧偶的刘备,以姻亲关系拉拢实力渐增的刘皇叔。
孙刘联盟和曹军在赤壁交战,把北方远道而来的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赤壁一役,曹操遭遇了其征战职业生涯中罕见屈辱的败绩,丢盔弃甲,狼狈奔逃。
孙尚香的名字之所以出现在男人们为主角的权力纷争中,缘起于一场有预谋的政治联姻。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之际,荆州牧刘表“识时务”的死掉了。这可把曹公乐坏了。心想:“刘景升死得妙啊!此番南下,取荆州譬如探囊取物也。”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序 逆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巜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的小说的特点
下一篇三国演义名将传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