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描绘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即公元2世纪中叶至3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三国时期的故事。小说以蜀汉、魏、吴三国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各种虚构和历史事件的融合,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英雄传奇。
《三国演义》共有120回,以下是96回的大致内容概述:
第96回的标题是《公孙渊篡位死,辽东平》。这一回主要讲述了辽东城主公孙渊背叛了东吴,自立为燕帝,并攻打辽东各地,但最终被魏国的大将毌丘俭、诸葛诞等将领击败。公孙渊在城破后自杀,辽东平定。这一事件反映了三国时期各诸侯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通过这一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的展现,以及历史事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曹休大惊,慌忙抱住周鲂说:“我刚才是开玩笑,太守怎么当起真来!”周鲂用剑割下头发扔在地上说:“我用真心对待大司马,你却用玩笑话对我,我现在割下父母所给的头发,以表明我的心迹!”曹休于是深信不疑,设宴款待,宴席结束后周鲂辞别而去。
却说曹休兵临皖城,周鲂前来迎接,到了曹休帐下。曹休转了下眼珠问:“近日得到周太守书信,所说的事情很有道理。我奏报天子后,起大军三路进发。如果能够取得江东之地,周太守功劳不小。但也有人说周太守多谋,所以我不太完全相信。我料周太守不会欺瞒我吧?”周鲂大哭,马上抽出从人所佩剑想自刎,曹休急忙制止。周鲂仗剑说道:“我所说的事情,恨不能吐出我的心肝。现在反而被大司马怀疑,肯定是东吴有人使用反间之计。如果听信了他们的话,我肯定会死。我的忠心只有天地可表!”说完后又要自刎。
三国演义小说九十六回
陆逊总率江南八十一州加上荆湖之众七十余万,命令朱桓在左,全琮在右,陆逊居中,三路进兵。朱桓献策说:“曹休任人唯亲,不是智勇之将。他现在听信周鲂诈言后深入重地,陆元帅出兵迎击,曹休必败。曹休战败后必走两条路:左面是夹石,右面是挂车。这两条路都是山僻小路,最为险峻。我愿意和全将军各领一支军兵埋伏在山险处,用柴木大石塞断其路,曹休可擒。如果擒拿住了曹休,便可以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然后窥视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陆逊说:“这不是最好的计策,我还有其他妙计。”朱桓心怀不服退出。陆逊命令诸葛瑾等拒守江陵抵挡住司马懿,各路军马全部调拨停当。
忽然有人报告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上来表章三国志单机游戏苹果醋,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愿意来降,秘密派人来联络这事,说东吴可破,乞请早发兵攻取。曹睿就在御床上展开奏章,和司马懿一起观看。马懿奏报:“这话说得极有道理,东吴当灭!臣我愿领一支军兵前往帮助曹休。”忽然班中有一人出列说:“东吴人说话做事反复不定,不能轻信。周鲂是智谋之士,他肯定不会投降,这是他们设计的诱兵诡计。”众人一看,说话的是建威将军贾逵。司马懿说:“贾将军的话也不可不听,但机会也不能错失。”魏主说:“仲达可和贾逵一起前去帮助曹休。”两人领命前往。于是曹休领大军直取皖城;贾逵领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直取阳城,扑向东关;司马懿领本部军兵直取江陵。
诸葛亮在汉中惜军爱民,励兵讲武,打造攻城渡水器具,聚积粮草,预备战筏,积极备战。细作探听到后报到洛阳,魏主曹睿听说后,立即召来司马懿商议收川之策。司马懿说:“蜀地不易攻取。现在蜀军坚守不出,如果我军深入其地,他们守卫险要,一时半会很难攻下。”曹睿问:“倘若蜀军再来入寇,我们怎么应对?”司马懿说:“臣我已经算定这次诸葛亮失败后,他必定效仿当年韩信暗度陈仓之计。臣我保举一人前往陈仓道口筑城守御,确保会万无一失。这人身高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如果诸葛亮入寇,有这一人足可抵挡。”曹睿大喜问:“这个人是谁?”司马懿奏报:“这人是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现为杂号将军,负责镇守河西。”曹睿听从,加封郝昭为镇西将军,命令他守把陈仓道口,派使臣带诏书去通知他赴任。
诸葛亮大怒说道:“兵败还师,不曾夺得寸土,应该是有大罪。量得到一个姜维,对魏国又有什么损失?”费祎又说:“丞相现在统雄师数十万,可以再次伐魏吗?”诸葛亮说:“当初我大军屯于祁山、箕谷之时,我兵多于贼兵,最后没有能够破贼,反而被贼所破。这说明兵不在多寡,而在于主将。我现在想精兵减将,明罚思过,为将来寻找一条变通之道。如果不这样做,虽然兵多有什么用处?从今以后,众人有考虑国家长远前途的,要勤于说出政治弊病,看看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弥补,那么就会大事可定,贼人可灭。”费祎和众将全都佩服诸葛亮的理论,费祎返回成都。
诸葛亮接受贬降的诏书,费祎恐怕诸葛亮面子上难堪,就对诸葛亮祝贺说:“蜀中之民得知丞相初拔四县,都大为高兴。”诸葛亮变色说道:“这是什么话!得而复失,和不得相同。先生用这个话来祝贺我,实际上让我感觉更加愧对国人。”费祎又说:“现在听说丞相得了姜维,天子十分高兴。”
刘禅看完表章说:“胜负是兵家常事,丞相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侍中费祎奏报:“臣我听说治国必须以奉法为重。有法如果不执行,怎样服人?丞相战败后自行贬降,正合时宜。”刘禅准奏,于是下诏贬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样总督各路军马,命费祎带诏书到汉中。
却说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遂引大军还洛阳。正是: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未知孔明退回成都,竟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使命径到祁山大寨,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曰:“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姜维问曰:“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滑,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懿大惊,急忙退军。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孔明坐于帐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并九十个军,皆缚在帐下。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汝等性命既饶,当留下军器战马。”遂将众人衣服脱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即指挥三军,奋死掠阵,懿自拔剑在手,引百余骁将,催督冲杀。
于是戴陵在中,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引三十骑,从生门打入。两军呐喊相助。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三人慌引骑转过阵脚,往西南冲去,却被蜀兵射住,冲突不出。阵中重重叠叠,都有门户,那里分东西南北?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喊声起处,魏军一个个皆被缚了,送到中军。
孔明曰:“汝欲斗将?斗兵?斗阵法?”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先布阵我看。懿入中军帐下,手执黄旗招飐,左右军动,排成一阵。复上马出阵,问曰:“汝识吾阵否?”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气阵也。”懿曰:“汝布阵我看。”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孔明曰:“汝只管打来。”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次日,孔明尽起祁山之兵前到谓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央平川旷野,好片战场!两军相迎,以弓箭射住阵角。三通鼓罢,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随后而出。只见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手摇羽扇。懿曰:“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孔明笑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懿羞惭满面曰:“吾与汝决一雌雄!汝若能胜,吾誓不为大将!汝若败时,早归故里,吾并不加害。”
魏主闻知曹真已死,即下诏催司马懿出战。懿提大军来与孔明交锋,隔日先下战书。孔明谓诸将曰:“曹真必死矣。”遂批回“来日交锋”,使者去了。孔明当夜教姜维受了密计:如此而行;又唤关兴分付:如此如此。
却说孔明大驱士马,复出祁山。劳军已毕,魏延、陈式、杜琼、张嶷入帐拜伏请罪。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即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真胆战心惊,视之,乃司马懿也。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真得脱,羞惭无地。懿曰:“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吾等不可久居此处;宜去渭滨安营,再作良图。”真曰:“仲达何以知吾遭此大败也?”懿曰:“见来人报称子丹说并无一个蜀兵,吾料孔明暗来劫寨,因此知之,故相接应。今果中计。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兵屯渭滨,懿恐军心有乱,不敢教真引兵。
孔明把降兵拘于后军,却将魏兵衣甲与蜀兵五千人穿了,扮作魏兵,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引着,径奔曹真寨来;先令报马入寨说:“只有些小蜀兵,尽赶去了。”真大喜。忽报司马都督差心腹人至。真唤入问之。其人告曰:“今都督用埋伏计,杀蜀兵四千余人。司马都督致意将军,教休将赌赛为念,务要用心提备。”真曰:“吾这里并无一个蜀兵。”遂打发来人回去。忽又报秦良引兵回来了。真自出帐迎之。比及到寨,人报前后两把火起。真急回寨后看时,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指麾蜀军,就营前杀将进来;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马忠、张翼亦引兵杀到。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生。众将保曹真望东而走,背后蜀兵赶来。
却说曹真心中不信蜀兵来,以此怠慢,纵令军士歇息;只等十日无事,要羞司马懿,不觉守了七日,忽有人报谷中有些小蜀兵出来。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秦良领命,引兵刚到谷口,哨见蜀兵退去。良急引兵赶来,行到五六十里,不见蜀兵n1刷游戏盒子好用吗,心下疑惑,教军士下马歇息。忽哨马报说:“前面有蜀兵埋伏。”良上马看时,只见山中尘土大起,急令军士提防。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左右是山,皆无走路。山上蜀兵大叫:“下马投降者免死!”魏兵大半多降。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孔明令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一面唤马岱、王平分付曰:“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举火为号。”又唤马忠、张翼分付曰:“汝等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径出祁山之右,举火为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吾自从谷中三面攻之,魏兵可破也。”四人领命分头引兵去了。孔明又唤关兴、廖化分付曰:如此如此。二人受了密计,引兵而去。孔明自领精兵倍道而行。正行间,又唤吴班、吴懿授与密计,亦引兵先行。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背后魏兵赶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陈、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悔不及。
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曹真与司马懿商议曰:“今连阴三十日,军无战心,各有思归之意,如何禁止?”懿曰:“不如且回。”真曰:“倘孔明追来,怎生退之?”懿曰:“先伏两军断后,方可回兵。”正议间,忽使命来召。二人遂将大军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徐徐而退。却说孔明计算一月秋雨将尽,天尚未晴,自提一军屯于城固,又传令教大军会于赤坡驻扎。孔明升帐唤众将言曰:“吾料魏兵必走,魏主必下诏来取曹真、司马懿兵回。吾若追之,必有准备;不如任他且去,再作良图。”忽王平令人报来,说魏兵已回。孔明分付来人,传与王平:“不可追袭。吾自有破魏兵之策。”正是:魏兵纵使能埋伏,汉相原来不肯追。未知孔明怎生破魏,且看下文分解。
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孔明去了五日,懿方得知,乃长叹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司马懿留诸将在寨中,分兵守把各处隘口;懿自班师回。
专题: 小说后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声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吕布死了吗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宿写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