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免费小说

0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第二回

感谢老作家张革风帮我推出《后三国演义》,我们意在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部作品。如果有关影视公司感兴趣,能将其改编电视剧,可与我们联系。作者袁银波

后三国演义免费小说

它五彩相宜,莹心辉目,共由八百四十一字组成,纵横各二十九行,形成一个方阵,纵横、回环、交叉跳跃相读,皆成美丽动人的诗篇,共可读诗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而且诗体繁多,有三言、五言、七言爱趣游戏盒子好玩的游戏,还有四言、六言。有绝句,还有律诗。她的诗首首诗美韵和,句句节奏铿锵,情真意切,诗味无穷,称之为千古流芳的绮丽诗锦璇玑图。以至于到了盛唐时期,女皇武则天设场考女状元,即是以拆苏若兰“璇玑图”中的诗来选取定夺的,这足以可见“璇玑图”的影响之大了。

改进后的织布机,不仅使用起来十分轻巧,速度也大为提高,而且可以织出多种多样花纹的布来。这种织机一机两用,既能织布,也可织绫,统称为织绫机。经马钧改进后的织绫机首先诞生于马钧的故乡扶风,所以,当时扶风的织艺在天下享有盛名……当然,卫觊他未曾料到的是,后来到了前秦苻坚时期,扶风出现了一位绝代才女苏若兰,她为了寄托对镇守边关的丈夫窦滔将军的思念,花了整整三年六个月时间,在一块八寸见方的手绢上,用红、黄、蓝、紫、黑五色彩线,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案。

知道了这些原理后,他先将一综一蹑的织布机改进成两综两蹑,再进行大胆改进,又将织布机增加至八综十蹑,这样织布虽然快多了,但单一手织就更费力了。于是,他又改单一手织为脚踏手织相结合,再将综蹑增至六十综六十蹑。但是,这种织布机的速度虽然提高了,可使用起来仍很费力。他再细细研究织机综、蹑的构成,发现改进后的织机之所以仍费工费时,是因为机器上的综、蹑数量太多。他又日夜苦心钻研,反复试验,把“五十综五十蹑”和“六十综六十蹑”旧织机统统改成十二蹑。

他长成懂事以后,便试着改进织布机。他对织布机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织布机要完成纺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机构:一是使经纱根据织物组织图案作上下运动的开口机构,二是把经纱引入梭口和把经纱推向织口的引纬、打纬机构,三是把织物引离工作区和把经纱输入工作区的卷取、送经机构,而尤以开口机构最为重要。因为织布机要使经纬纱线交织成织物,必须首先将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然后引入纬纱。开口机构不仅要使经纱形成梭口,同时还要根据上机纹样控制综片升降次序,使织物获得所设计的图样。

马钧最早的成功发明是织布机。因为他上私塾的费用,大部分要依赖母亲织布换钱来维持,所以他从小立志,一定要为母亲做一台织布机。当时,织布机只有一综一脚踏,是单一的手织机,织起布来不仅十分费力,速度也很缓慢,只能织成白色或有简单花纹的布匹。马钧是在母亲的纺线车和织布机旁长大的,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了纺线和织布。他还爱摆弄织布机,把它拆了装,装了拆,常常因弄坏了母亲的织布机而挨骂。

马援虽然名重,但他征五溪蛮时马革裹尸而还,又因被当朝驸马梁松所诬,故汉光武帝革其爵位,剥夺名誉,连灵柩也只能由夫人悄埋于故乡荒野,致其家族衰败,到了马钧这一代,沦为一代平民。但是,马钧的父母决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人,他们宁肯自己忍饥挨饿,苦苦挣扎,却坚持让儿子读书识字,以使之成为有用的人才。马钧呢?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经常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他为此也十分消极自卑。父亲鼓励他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虽然咱们家贫,但只要你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便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你一定要为咱马家争气,为祖上争光啊!”马钧记住了父亲的话,他果然不负父母的厚望,一边读书,一边干活,还不断地搞发明创造,甚至做成了几件很有趣的玩具,在当地孩子们中间很是轰动。

于是,卫觊便向曹操推荐了周原奇才马钧。马钧字德衡,系雍州扶风郡(今陕西省扶风县)人,其远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奢。因其有功,被封为马服君,寓意为大山(赵都邯郸不远处有山名马服山)一般伟大的将军。但其子赵括纸上谈兵,兵败身亡,四十五万降秦赵兵被秦军一夜坑杀,此即为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祸”。故赵奢一门,遂改姓马,取马服君的马字为姓。汉武帝年间,马服君之后重合侯马通,举家由邯郸迁至扶风。继马通之后,马氏一门最出名者,莫过于东汉开国名臣,汉光武帝太中大夫、陇西太守、虎贲中郎将、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马钧即马援的后代。

曹操说:“可以,就这么办吧。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卫觊仍须前往关中,镇抚那个地方,管理那里的军队,同时再配合着施行我们的计谋,这不仅对我们牵制刘表、攻破袁绍至关重要,也是我们万一失败还能退归的关键,败退关中乃是我们唯一的退路啊!”

曹操看罢卫觊奏书,又问了卫觊一些情况,再问荀彧当如何办理。荀彧说:“您看这样办行不行?今关中前往益州的道路不通,刘表他并不知情。咱们可以放出风去,只说卫觊出使益州成功,刘璋已答应出兵,准备屯兵关中。只要荆州兵动,刘璋大军会直逼荆州,与曹军合击刘表。至于卫觊上奏的事情,朝廷可以派谒者仆射前往关中,监督管理那里的制盐工场,并派司隶校尉在关中设立治所,进行统一管理,不允许那里的将领们各行其是。至于耕畜农具,我们是应该给农民购买,这对恢复和发展关中农业不无有益。但是,我们花在这里的钱不会白白扔掉,以后增加赋税也就是了。似这样,关中很快就会稳定下来。”

荀彧想了想说:“尚书郎卫觊,恐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此人才学高深,富有威望,又曾担任过茂陵县令,熟悉关中和益州民俗风情,就让他去吧。”卫觊字伯儒,河东郡安邑县人。他初为司空府掾属,后又担任茂县县令、尚书郎等职务,确是大才一个。

就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峙期间,各地豪强大都表示独立,既不偏曹也不倚袁。只有荆州刘表例外,因为他自知曹操若胜,必然兵逼荆州,对自己构成威胁,故对袁军之危颇有“唇亡齿寒”之感,故而他明确表示声援袁绍,并准备予以出兵。当时,刘表不仅占有荆州,还有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控制了北面的汉水下游地区,拥有的地盘方圆数千里,精兵十几万,尤以水军实力无人可比。他真若出兵,曹操与袁绍的天平孰轻孰重立见分晓。曹操时在许都,即与留守许都的荀彧商议此事。曹操很是挠头,他说:“单是一个袁绍,就够我们对付的了,而且他的力量比我们强大得多。今又冒出个刘表,这不是面对着狮子又来了老虎吗?你说该怎么办呢?”

后来,袁绍进军到了阳武。沮授又对袁绍说:“我们兵虽多,但顽强、果敢不如曹军;曹军粮少,他们的物资储备不如我们。今曹军利于速决战,我们则利于持久战。因此,我们最好能与他们打持久战,千方百计拖延时间,而不能求速战速决啊!”袁绍一听,又大怒不禁,他拍案大喝:“你屡屡损我军威,坏我士气,却是何意?上次,我本欲将你打入狱中,因为众将求情,才免了治你之罪。今天,难道还可以再免罪吗?”他再令把沮授打入狱中。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杜预的奏章里还说:“如今,孙皓的恶名在吴国可以说人人皆知,个个愤恨。以至于连那石头城上,都有筑城军民所雕刻的他的巨大的丑陋形象,对此吴人皆晓,他却浑然不知,这足以可见,他们吴人的君臣离心,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今是天欲灭吴,可我们在此时不予伐吴,那是有违天意阿!”

这时,杜预也上表说:“从闰月以来,吴军只是加紧戒严,下流并无军队溯江而上,这说明他们并未真正加强防范。依照这些情形和道理推究,孙皓的计策已经困穷,兵力不能保全两头,一定只想保住夏口以东,以苟延残喘,垂死挣扎,他不可能还有更多的军队可以西上,以免国都极度空虚。但是,陛下误信别人,放弃大计,实在可惜!假使举兵会招致失败,也应该细细筹划,这只不过消耗些时间罢了,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如果再等待几年,天时人事,不可能没有变化,臣下以为伐吴就更难了。请陛下明察。”可是,整整一月过去,杜预却没有得到什么答复。于是,他又上表说:“羊祜不先和群臣共同计议,却只秘密和陛下一起设定伐吴计划,朝臣因不了解情况,所以有很多不同意见。凡是行事,一定要比较利害。这次伐吴,利有十分之八九,害只占十分之一二,却又为什么不可行呢?近来朝廷诸事,不论大小,各种意见层出不穷,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永无休止的争论、议而不决的犹豫,是会耽误战机的啊!须知,什么都可以失去,但战机决不可失,因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人民安危幸福的大事。从秋天以来,讨伐吴国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吴人都开始提防晋国的军队了。恐只恐孙皓由于害怕,把都城由建业迁到武昌,坚固修治江南各个城池,如果是这样的话,纵使我们征伐东吴,城池难以攻下,野外又不能虏掠,那么,明年的伐吴计划只怕是会落空了。又据说,东吴出航夷、亶的副帅诸葛直已自夷回到建业,他建议孙皓派兵,再次出航夷洲,在夷筑城立郡,以夷洲作为退路。真要是这样的话,纵使吴为我败,他们仍可在夷洲立国,以后还能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夷洲之地,独立大洋,易守难攻,如东吴退守此地,实实后患无穷。好在孙皓宠信岑昏,并未依诸葛直之计,不但没作败退夷洲的打算,反而诛杀了勇将马胜,关押了智勇双全的诸葛直,这是天助晋灭吴,我们怎可以放弃呢?”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时为吴天纪三年,益州刺史王睿向司马炎上奏说:“今东吴孙皓荒谬**、凶暴异常,应趁此机会赶快征讨。否则,如果孙皓身死,东吴另立了贤明的君主,那可就成我们的劲敌;臣下至今已建造船舰七年,这些船只每天都在腐烂,如再过几年,只怕全都成了朽木,难以载兵运将;臣下年年都在待命伐吴,今已经七十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约不久就会死去。臣死不足惜,但我却没有完成伐吴的使命,这是十分遗憾的啊!这三件事情,迟早都会发生,如若发生,我们对东吴就不那么容易图谋了。前羊祜上书伐吴,未能被陛下获准,使我们已失去了一次伐吴良机。但愿对于这次极好的出兵机会,陛下千万不要失去!”接王睿奏书后,司马炎与大臣们议论一番后,计划一年后举兵伐吴。

越一年,羊祜向晋帝司马炎上书,言应趁孙皓失德、陆抗和丁奉逝去、东吴兵疲民困之际出兵伐吴,如战必然获胜。司马炎一接羊祜奏疏,便欲兴师伐吴,但被贾充等人劝阻。羊祜一见,知晋国伐吴将失良机,便因此告病,并推荐右将军杜预代其用兵。司马炎遂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

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吴凤凰三年,孙皓不顾晋强吴弱的实际,令大司马陆抗出兵伐晋。陆抗自知伐晋必败,便拒绝出兵,并上书孙皓,言晋未可轻伐,应以安内为主,不应黩武为事,否则必遭败亡之祸。孙皓因之大怒,遂罢陆抗兵权,降其大司马为司马,让左将军孙翼带领其军。陆抗一片忠心,只惜忧国被罢,直言遭免,眼见东吴危亡,只在目下,他遂同父亲陆逊一样忧郁身亡。陆抗新逝,丁奉亦亡,东吴遂乏统兵良将。

张悌再予求情,让宽恕了马胜,孙皓只是不准。孙皓以手指了指马胜,作了一个砍头的姿势。于是,忠义马胜,即被孙皓当朝斩首,群臣一片怵然。孙皓又令把诸葛直关押。这样,诸葛直一片赤诚之心、一份直谏之书,所换得的,却是马胜被冤杀、自己被关入狱中这样的悲哀命运。可悲啊,这是诸葛家族的又一出悲剧!

“重点是对陛下的劝谏,臣这里试念几句。”岑昏一边说,一边念了起来,“需要建议陛下的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固陛下当宽以待人,治国严明;善以待臣,疏远小人;仁以待民,严肃治军。”念罢单机游戏格斗进化三国志,岑昏偷察孙皓脸色,见他脸上怒气布满,心中不由暗暗作喜。

说话间,诸葛直和马胜进了皇宫,他们低头拜见了孙皓。一番问答之后,诸葛直低头呈上奏书。孙皓并不看奏书,他先让岑昏过目。岑昏看着看着,暗暗觉得心惊,他见这“善以待臣,疏远小人”之语,无疑是针对自己而言,不由心里记恨。而且,他昔日即与诸葛恪有隙,今其弟犯在自己手里,他岂能容得!于是,他暗思诡计,欲借孙皓之手除掉诸葛直,以免留有后患……正在这时,孙皓问岑昏:“他这奏书,都写了些什么呢?”

马胜与诸葛直同往建业,一路上马快人急,总是难得说话。一直到了建业城,在临进皇宫之时,马胜才突然想起件事来,他叮咛诸葛直说:“新皇帝他有一大忌讳,就是十分讨厌别人看他的面目,文武大臣晋见他时,只准岑昏一人抬头正视,其他人均不能直视其面。故而,你晋见他时,切勿抬头看他。”

这一日,王睿十万大军,浮船百里,喧哗着直入石头城。孙皓一见王睿军到,早已将自己双手反绑,用车载着棺木,跪行前来投降。王睿亲自解除了孙皓的束缚,焚烧了棺木,以礼相见。孙皓令侍官呈上吴国地图户籍,共四州、四十三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士兵、二百三十万人。

晋国几路大军均至,诸葛直、沈莹他们杀退一批,晋军又涌上来一批……再激战一阵,五千青巾军全部战死,沈莹也不幸身亡。战到最后,惟剩诸葛直一人,却已浑身是伤,筋疲力尽。周浚高喊劝降,诸葛直挥剑抹脖,自刎身亡。

本回提要:晋咸宁五(公元279)年,冬十一月,司马炎降诏,让晋国兵分五路,大规模征讨吴国: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从涂中(今江苏六合县北)发兵,安东将军王浑从江西(今安徽和县一带)发兵,平南将军胡奋从夏口发兵,镇南将军杜预从江陵发兵,龙骧将军王睿、巴东监军唐彬从巴、蜀顺流而下,东西兵力共计八十余万,浩浩荡荡齐向东吴杀来,太尉贾充为都督统领全军。

谢谢朋友们关注。甘雨可留意一下长卷,以后可以画长卷。

没错,周瑜和刘备集团是有过明争暗斗,也曾经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关张,这事我们以后还会说到。但那是其集团政治利益所使然,与心胸和气量无关。而且,周瑜忌惮的是刘、关、张,不是诸葛亮。老实说,那时周瑜还真没把诸葛亮当作头号劲敌,怎么会去暗算他?反倒是原本高风亮节的诸葛亮,却因为编造出来的“三气周瑜”,被写成了“奸刁险诈的小人”(胡适先生语),想想这真是何苦!

专题: 论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卡小说   人小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