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由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与兴衰,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英雄故事。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背景与起因:小说以黄巾起义为背景,描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主要人物: - 刘备:蜀汉的开国之君,以仁德治国,招募了众多贤士,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 曹操:魏国的奠基者,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善于用人,但亦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备受争议。 - 孙权:东吴的创建者,凭借长江天险,与曹魏、蜀汉长期抗衡。 - 诸葛亮:刘备的智囊,以才略和忠诚闻名,被誉为“卧龙”。
3. 重要战役:小说中描述了许多著名战役,如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汉中之战等,这些战役对三国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人物性格与命运:《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人物传记,通过描绘各个角色的性格、智慧、情感和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5. 道德与价值观:小说中融入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忠诚、智慧、仁德等传统美德,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策略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东亚乃至全世界的读者和文化。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被誉为“卧龙”。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在刘备去世后,他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继续为蜀汉的复兴而努力。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彼时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黄巾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农民起义的开始,随后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崭露头角,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斗争。
零一获千金游戏猜盒子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
礼节在三国时期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政治关系的重要纽带。曹操在与各方势力交往时,常常采取温和的态度,以礼相待,促进了与盟友的合作与信任。比如,曹操与孙权之间的联盟,虽然背景复杂,但双方在初期的交往中保持了礼节,使得合作关系得以维持。这种礼节的维护,有助于稳定政局,减少冲突,展现了礼仪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在《三国演义》中,许多角色在交往中表现出对礼节的重视。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展现出极大的恭敬与诚意。他不仅带着礼物,还特意前往诸葛亮的家中,体现了对其才华的认可和尊重。这种礼仪上的尊重,最终使得诸葛亮愿意出山辅佐刘备,成为他的重要谋士。
少有才略,好交豪侠。举孝廉出身,不肯参加公车征辟。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辅政,征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谏不用,弃官而去。董卓专政,拜议郎。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事泄逃归袁术,出任扬州刺史,卒于途中,时年四十一。
荀攸自幼机灵敏捷,汉献帝时,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董卓被杀后,荀彧把其推荐给曹操,担任汝南的太守。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随曹操出征张绣,临战前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未采纳,导致战事极为不利,后荀攸又帮曹操重设奇兵,最终击败了敌军。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又为其献计活捉了吕布。建安七年(202年),从讨袁谭、袁尚等。前后克敌,凡画奇策十二。遂以功封陵树亭侯,后转为中军师。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孙权时,病死途中。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大败,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忧愤病逝。不久后,袁氏兄弟阋墙,相继兵败身死,河北尽并于曹操。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少时折节下士,知名于当世。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二人合谋诛杀宦官,后何进事泄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袁绍与其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年),与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声势颇大。董卓畏惧,挟汉献帝西入关中,不久被杀。后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的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初平四年(193年),袁绍平定黑山军。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又消灭幽州军阀公孙瓒。至此,袁绍已跨据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
袁绍,(?-202年6月28日[234]),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属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首领,汉末群雄之一。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后将军袁隗升任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录尚书事,共同执掌朝政。汉献帝即位后,其仍为太傅。袁绍当时任勃海(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太守,举兵抗击权臣董卓。董卓于是指使司隶校尉宣璠收捕袁隗为首的袁氏家族男女二十余人(一作五十余人),将袁隗等人下狱处死。
袁隗出身汝南袁氏,娶经学大师马融之女马伦为妻。年轻时担任显要职位,与哥哥袁逢皆为三公。得中常侍袁赦为外援,家族富奢过度,与其他公族不同。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大鸿胪袁隗被任命为司徒。熹平五年(176年),被罢去司徒一职。光和五年(182年),又以太常升任司徒。中平二年(185年)免官。
潘隐,是蹇硕的司马,与何进是早年故交,所以与何进私交甚厚,曾密告进,蹇硕要杀他的阴谋,后灵帝崩,对何进说“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刘苌,东汉宗室,汉灵帝刘宏生父,汉章帝之重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淑的儿子,其妻为董太后。汉灵帝即位后,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
刘宏亲政后,诛杀权宦侯览、王甫,刻印“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又创办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开辟了世界教育史的新纪元。科技上,引进“胡床”(凳子),改变了汉人跪坐*惯;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了道路扬尘率。[67]但另一方面,刘宏公开标价卖官,大修宫室,信用宦官十常侍,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终激发黄巾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病逝,终年34岁。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168年汉桓帝驾崩,太后窦妙临朝摄政,策立刘宏为帝。后来窦太后之父窦武因谋杀宦官被诛,窦太后被迁往南宫,刘宏亲政。
刘宏,(公元157年—189年5月13日),世称汉灵帝。汉章帝刘炟之玄孙,中国东汉第12位皇帝(公元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68年1月25日),刘志逝世于洛阳宫德阳前殿,时年三十六岁,葬于宣陵,庙号威宗(董卓当权时取消庙号)。
刘志在位期间,任用凉州三明平定羌乱,讨伐鲜卑并将其赶至塞外,重新收服了西域的龟兹、乌孙等国,恢复了东汉与天竺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朝贡贸易;又采纳韩演建议,将专权的五大宦官全部贬黜。但另一方面,刘志兴起党锢之祸。
熹平元年(172年),太后窦妙死后,董氏成为太后,开始干预朝政。卖官求货,收纳金钱,扰乱朝政。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其子刘辩继位,刘辩母亲皇后何氏为太后。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去世无子,其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与其父窦武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汉灵帝继位后,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建宁二年(169年),尊董氏为孝仁皇后。因居于永乐宫,故通称“永乐太后”。
初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封为贵人,服侍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三月一日,王荣生下刘协。三月八日,惨遭灵思皇后毒杀。(一说刘协出生十余日后王荣遇害。)王荣死后,汉灵帝曾作《追德赋》《令仪颂》。
王美人,汉灵怀皇后王荣(?—181年4月9日),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五官中郎将王苞孙女,汉灵帝刘宏妃子,汉献帝刘协生母。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何氏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剪除董氏外戚势力,逼死董太后,致使何氏外戚专权。其兄大将军何进图谋杀尽宦官,何太后不从,何进乃采纳袁绍之议,召董卓等四方猛将入京施*。何太后感到害怕,便将十常侍与众宦官全部罢免,遣归里舍。后经妹妹劝说,又召回宦官,宦官回宫后乃杀何进,袁绍与曹操又率兵杀尽宦官,董卓抵达洛阳后,逼迫何太后废黜刘辩改立刘协,并以何太后逼死董太后为由,将其迁往永安宫,不久毒杀何太后,群臣奏谥曰“灵思皇后”,与汉灵帝合葬于邙山文昭陵。
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宠幸,生下皇子刘辩,被封为贵人。光和元年(178年)与其他得宠的姬妾共同陷害宋皇后,致使宋皇后被废。何氏十分得宠,性格强势又善妒,后宫没有不惧怕她的人。光和三年(180年),汉灵帝立何氏为皇后。光和四年(181年),毒杀刘协生母王美人。
何太后,(?~189年9月30日),名不详,史称“何灵思”。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生母,追封舞阳侯何真之女,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之妹,东汉“六后临朝”中最后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
刘辩即位后不久,外戚何进借机杀死宦官蹇硕,并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召令并州牧董卓进京援助。后尽除宦官之谋泄露,宦官张让与常侍段珪、毕岚等人联手,抢先杀死大将军何进,胁迫刘辩离宫出逃。董卓入京后,依仗凉州军阀集团控制朝政,废黜刘辩为弘农王,拥立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自任相国,控制朝政。刘辩被废黜一年之后,在董卓胁迫下自尽,享年十八。
陈耽,(?—185年),字汉公,东海(今山东江苏交界一带)人,汉灵帝时任司徒,以忠著称,历位三司。因进言帝十常侍祸国殃民,下狱,与刘陶俱遭十常侍谋杀。
中平四年(187年),张纯与同郡张举联合乌桓丘力居等起兵攻打郡县,部众到达了十多万;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声称自己将取代汉朝。中平五年(188年),张纯在石门为公孙瓒所破,大败而走。幽州牧刘虞说服丘力居等归附汉朝,并悬购张举、张纯的人头;张纯舍弃妻小,逃奔塞外。中平六年(189年),张纯为门客王政所杀。
张纯,(?~189年),渔阳人,东汉末年起义军将领,曾在汉朝担任中山相(一作中山太守)。汉灵帝时,朝廷征幽州乌桓突骑讨伐凉州叛军,张纯自请统率乌桓突骑,却被朝廷拒绝,因此图谋叛汉。
中平四年(187年),张举受张纯挑唆,联合乌桓起兵攻打郡县,部众到达了十多万;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声称自己将取代汉朝。刘虞担任幽州牧后,用怀柔之策说服乌桓罢兵,并悬赏求购张举、张纯;两人逃出塞外,后来张纯被门客王政所杀,张举则下落不明。
区星,(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荆州南部长沙地区民变首领。 汉灵帝中平四年(西元187年)10月,区星在长沙自称将军,率领部众一万余人起兵叛乱,被新任长沙太守孙坚击溃。生死不明。
督邮,前往刘备担任县尉的安喜县巡察。不过此公由于贪图贿赂,而刘备又不打算向他行贿,于是怀恨在心,想要陷害刘备,刚好被张飞张三爷发现,于是此公便被性如烈火的张飞狠狠抽了一顿,也算为刘备出了一口恶气。
臧旻,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时期将领。会稽人许昭在句章(今浙江鄞州区)起兵,自称大将军,立他的父亲许生为越王,攻破城邑,有好几万人。朝廷任命臧旻为扬州刺史。臧旻率领丹阳太守陈夤打败许昭。许昭还是把部队集合起来,危害老百姓。臧旻等进兵征讨,连战三年,最终才将许昭叛乱平定,抓获许昭父子,杀死几千人。
许韶,会稽人。东汉末年的妖贼,许生之子。熹平元年,自称大将军,立父许生为越王,攻破郡县。熹平三年,被扬州刺史臧旻率军击破,父子皆被擒获。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于洛阳城外击溃董卓,攻克洛阳,驱逐吕布,修复为董卓所破之东汉陵墓,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并得汉帝所遗之传国玉玺。初平三年(192年),奉袁术命,率军征荆州刘表,为刘表部将黄祖兵士射杀。孙坚性情勇烈,武艺高强,亦有智谋,是东吴基业的开创者。其在汉末乱局中以军事活动起家,特别是在江淮地区的活动,为其家族子弟此后经略江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孙坚,(155年-192年[29]),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率淮、泗精兵至河南**,任佐军司马。汝、颍黄巾军退守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孙坚领兵率先破城。董卓专权后,孙坚兼并汉廷任命的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两支势力,依附袁术。
孙仲,黄巾军将领,于《三国演义》第2回登场。和韩忠、赵弘一同占据宛城,他们被朱俊和刘备击败。孙仲试图逃跑时被刘备张弓一箭射于马下。
韩忠,在张角兄弟死后和赵弘、孙仲占据宛城,与汉军对抗。被朱儁困死在宛城内,因城内断粮欲向朱儁投降,但遭拒绝。最终被刘备设计,在弃城逃跑时被射死。
赵弘,黄巾军将领,张角的余党,在张角兄弟死后和韩忠、孙仲占据宛城,与汉军对抗。当孙坚的军马到来时,出马与孙坚交锋,自己的槊却反被孙坚夺去,最后被孙坚一槊刺死。
电脑网页游戏如何卸载重装《三国演义》里的鱼
当然了,这并不是鱼的错,而正是和鱼肉食用方式有关。《后汉书·方术列传》对于陈登吐出来的寄生虫如此描述:“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看来,陈登吃鱼,吃的便是生鱼片,在当时卫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生鱼肉自然容易滋生病菌、影响身体健康。
但不管怎么样,根据这段描写,却能看出松江鲈鱼味道鲜美,自古以来便是天下闻名。而且古代的吃货们对如何吃鱼是颇有研究的,鱼脍也是古时最为流行的吃鱼方式之一。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八回里还提到神医华佗曾为广陵太守陈登治过病。陈登的症状是心中烦懑,面赤,不能饮食。华佗给陈登服了药水,陈登吐出了三升虫子,而且全是赤头且首尾动摇的寄生虫。至于病因,华佗的解释是吃多了鱼腥的缘故。
见到这道鱼脍,左慈却嫌弃地说:“脍必松江鲈鱼者方美。”曹操说:“千里之隔,安能取之?”左慈说:“此亦何难取!”便让人拿钓竿来,在堂下的鱼池中钓出了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左慈还交待:“烹松江鲈鱼,须紫芽姜方可。”最后又变了一盆紫芽姜出来,里头还藏着一本《孟德新书》。后面的情节大伙儿也都知道,其实左慈是对曹操的行为不满,所以来戏耍了曹操一番。
再不要说没读过《三国演义》了,三国40个主要故事情节在这里了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三国演义中,究竟谁是主角?
至于诸葛亮,从三顾茅庐的闪亮出场,可是比之前的关羽分量还要强。隆中对,博望坡,到后来的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等等,小说的后半部分几乎全部围绕此人在叙事。·笔者甚至觉得小说的这部分几乎就是诸葛亮的个人传记。反观刘备呢?完全就是一个透明人,一切听从军师的安排,除了会哭之外,全无主角豪气。而关羽张飞之辈呢,更是诸葛亮的打手马仔,出门必带军师锦囊妙计。你说诸葛亮不是主角,那谁能是呢?
细数《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之外义结金兰的把兄弟
专题: 搜三国演义小说 真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讲小说上一篇吴国视角的三国演义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类型的小说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