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小说王朗

0

在《三国演义》原著小说中,王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人物,字公达,琅邪人。他是曹操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儒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朝廷官员。王朗以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儒学的深刻理解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

《三国演义》中,王朗与诸葛亮有过一次著名的辩论。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说服孙权结盟抗曹,期间诸葛亮以“仁义”和“民心”为理由,试图说服王朗放弃与曹操的对抗。王朗则以“名分”和“正义”为理由进行反驳,但最终未能说服诸葛亮,诸葛亮成功说服了东吴君臣,让东吴与蜀汉结盟。

这场辩论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一场智慧与道德的较量,展现了王朗的儒学风范和诸葛亮的策略智慧。王朗在历史和文学中都是一个具有深邃思想和强烈人格魅力的人物。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被活活骂死的王朗才是最大的赢家

曹操挟天子的第一年,孙策开始脱离袁术横扫江东,于是进攻会稽,这时的王朗在任会稽太守期间曾多次打败孙策,后因孙策之叔孙静的献策,王朗兵败逃亡交州,出海到东冶时,遭孙策追击,只得投降。但王朗在投降后坚决不肯投降孙策,也因此被流放。

在汉灵帝第四年的时候,杨赐病逝,王朗为了给老师守丧因此弃官,守丧之后被举荐为孝廉。这时候的王朗已经是名满在外了,不仅有着弘农杨氏的光辉,更兼孝廉名号。年纪轻轻地就被任命为郎中、菑丘长等,后又经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为茂才。

王朗舌战诸葛亮被怼死,若战场真动刀,三个回合王朗能砍死诸葛亮

三国演义原著小说王朗

诸葛亮回怼的辩词那可就锋利了,一开始,诸葛亮先反驳王朗,认为他所说的汉朝气数已尽,就是因为王朗这种奸臣当道导致,进而顺着下去,疯狂开始骂王朗,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潜身缩首,苟图衣食网页游戏披萨店是什么模式,每8个字,三连击,击击毙命。

只见一小校喊道:汉丞相与司徒会话,诸葛亮和王朗舌战一触即发。王朗先怼诸葛亮:首先,王朗表扬了诸葛亮你这个人是有大才的;其次,王朗认为王朝更迭世事变迁是大势所趋,汉朝已经过去式了,要向前看;最后,王朗的结论是诸葛亮你北伐这件事以卵击石,纯属无名之师。王朗的辩词,总体来说还是太温和了,没有一句话是针对人,骂诸葛亮的,主要是针对事,指责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不义之举。

王朗无奈

那历史上的王朗真是厚颜无耻之人么?真是被这样骂死的么?其实不然,王朗学识、声望都很高,一生富贵,寿终正寝。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小说要把他黑成这样的跳梁小丑?为什么坑他而不选别人呢?网上已有为王朗证明的,但原因分析基本没有,那我来试着梳理下。有以下三个原因吧:

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朗初次登场是会稽太守,被孙策打败逃亡到中原,受到曹操的赏识,成为极力帮助曹操夺权的得力助手。后威逼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成为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结局呢,就是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骂得吐血而亡。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提到: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后续也有文字写明:孙策渡江掠夺土地,王朗举兵反击却惨遭失败。

诸葛亮在阵前大骂王朗的时候提到过王朗的出身:世居东海之滨。而会稽,即现在的浙江绍兴,正好就在东海边上。东海出身的王朗在东海做太守合情合理。

然而这里还有个问题,此王朗可能并非彼王朗。毕竟三国大多数都是单字名,王又是大姓,保不准会有个名字相同的人。这里就要仔细分析分析了。

时任会稽太守王朗引兵反击孙策,在阵前怒骂孙策贪心不足,攻克了如此多土地却还试图吞并会稽。说罢便想上前与孙策交战,但孙策手下太史慈先行冲出军中与王朗交战。不出数回合,王朗手下郎将周昕冲出阵来试图助战,却被黄盖挡住。相互鏖战之中,周瑜和程普带军从后方偷袭王朗,王朗无奈回城,自此坚守城门。最后孙策袭击会稽的粮仓——查渎,逼得王朗出战,然后王朗才被打败逃走。

那时候的王朗已经十分年迈,须发尽白,且忠于曹魏。诸葛亮更是直接骂他“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二臣贼子”。但其实年轻时候的王朗也曾忠于汉室,也为保全汉天子的疆土不被掠夺而怒怼孙策,鏖战太史慈。

司徒王朗,想必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便是在刘蜀集团出兵征讨曹魏集团时,他作为魏军的随军军师,立下军令状,要于阵前劝降诸葛亮,但遭诸葛亮拒绝,并被诸葛亮足足骂了两三分钟,最后羞愤坠马而亡。

(霞客:白虎本就是匪,你王朗一个堂堂的大汉会稽太守去帮一个山贼,本就是助纣为虐名将三国网页游戏图片大全,再加上孙策军势头正盛,此战必败了。虞翻此言才是上策。)

忽一人出曰:“不可。孙策用仁义之师,白虎乃暴虐之众,还宜擒白虎以献孙策。”朗视之,乃会稽余姚人,姓虞,名翻,字仲翔,现为郡吏。

(霞客:城下人喝彩是给太史慈叫好,城上人喝彩算怎么回事了?纯粹是看热闹了。被射这位老兄估计郁闷透了,自己人不着急救他,反而还在叫好。)

太史慈就马上拈弓取箭,顾军将曰:“看我射中这厮左手!”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

(霞客:旧时打仗,守城容易攻城难,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随遣韩当出马。比及韩当到桥上时,蒋钦、陈武早驾小舟从河岸边杀过桥里。乱箭射倒岸上军,二人飞身上岸砍杀。严舆退走。韩当引军直杀到阊门下,贼退入城里去了。

(霞客:严白虎,原名“严虎”,别号“白虎”,吴郡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南)人,东汉末年盘据吴郡一带的地方豪帅,山贼出身。严舆之兄。献帝初,曾拥兵万人自固。孙策受袁术派遣渡江,攻破白虎等。白虎奔余杭,投靠许昭。建安二年,复为孙策所破。本书中老罗以“严白虎”为其名,并且加上“东吴德王”的称号。估计是为了让他霸气一点吧,也让打败他的孙策显得更为英勇。正史中严白虎是投降孙策后,被孙策所杀。严白虎为乌程本地人,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两家这算是缘分吧,或许孙家也把乌程当作祖地了。)

你既然身居高位,把汉朝经营好难道不是你的责任?竟然还把锅甩给天命,非说只有把大汉的股份分给几个高管,否则一定经营不好,用诸葛亮的话说,“从未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道德这个玩意儿是随时在变的,比如古代女子穿露胳膊的衣服是不道德的,而现代是非常符合道德的,并且有可能还是时尚潮流的一种风格。

专题: 小说家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听小说   小说之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