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白话听书

0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

曹睿又降旨在芳林园大起土木,让公卿们都背土树木。司徒董寻上表劝谏:“我们国家自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有的门户绝尽,虽然有幸存的,也都是遗孤老弱。现在如果因为宫室狭小,想要扩大修建,也应当根据时节,要不妨碍农务。况且修建的都是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建筑。陛下既然以群臣为尊,让他们冠冕楚楚,出入乘坐华舆,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担土背树的乡下之人。现在陛下让臣下负木担土,沾体涂足,彻底摧毁了国家体面,这种做法很不合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家怎么建设?臣我知道说这话必死,但我性命就是九牛一毛,活着没有什么用处,死了也损失不大。臣我心系国家,拿着笔边写边流泪满面,臣我有八个儿子,臣死之后,烦劳国家抚养,臣我不胜战栗待命之至!”

三国演义小说白话听书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都不再兴兵。单说魏主加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司马懿拜谢回到洛阳。曹睿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又在洛阳建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都高达十丈,又修建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博士马钧负责监造,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极尽华丽奢侈。挑选天下能工巧匠三万多人,民夫三十多万,不分昼夜建造,民力疲困,怨声不绝。

杨仪自认为任职先于蒋琬,而位置却在蒋琬之下,并且依仗功高,没有得到重赏网页游戏送元宝送首冲网页,口出怨言,他对费祎说:“当初丞相初亡,我如果率全师投魏,怎么会象现在这样寂寞无位!”费祎于是把这话写表秘密奏报刘禅。刘禅大怒,命人将杨仪押到狱中审问,想要斩杀。蒋琬奏报:“杨仪虽然有罪,但是原来跟随丞相多立功劳,不能斩杀,可以废为庶人。”刘禅听从,贬杨仪到汉嘉郡为民,杨仪羞惭自刎而死。

宗预拜辞吴主后,和吴国使者回到成都,见到刘禅后奏报:“吴主因为丞相新亡,伤心哭泣,命令群臣全部挂孝。他们增加兵巴丘,是防备魏军乘虚而入,没有其他想法。现在折箭为誓,并不背盟。”刘禅大喜,重赏了宗预,厚待吴国使臣。于是按照诸葛亮遗言,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总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各路人马。同时派吴懿屯兵汉中,以防备魏军,其余将校各依照原来旧职。

施礼完毕后,只见左右之人都穿素衣。孙权变脸怒道:“吴、蜀已经成为一家人,你家主公为什么增兵白帝城?”宗预说:“臣我以为东吴增加巴丘戍卫,我们增强白帝防备,都是事势发展的必然,大王不应当就这个问题来问。”孙权笑道:“卿不亚于邓芝。”孙权对宗预说:“朕我听说诸葛丞相归天,每天流泪,命令官僚全部挂孝。朕恐怕魏军乘你国出丧时攻蜀,所以增兵巴丘守兵万人作为救援,没有其他意图。”宗预叩头拜谢。孙权说:“朕既然许下和蜀国结盟,怎么能够背信弃义。”宗预说:“天子因为丞相新亡,特地命臣前来报丧。”孙权于是抽出金鈚箭一支一折两半,发誓说:“朕如果背负前盟,子孙灭绝!”又命使臣带上香火锦帛祭礼,到川中拜祭。

却说刘禅回到成都,忽然近臣奏报:“边关报来,东吴命令全琮领兵数万屯扎在巴丘界口,不知道是什么意图。”刘禅大惊道:“丞相新亡,东吴负盟侵界,我们应当怎么应付?”蒋琬奏报:“臣我建议派王平、张嶷领兵数万屯扎到永安,以防备不测。陛下再派一人到东吴报丧,观察一下他们的动静。”刘禅说:“必须有一名能言善辩之士为使才行。”有一人应声而出说道:“微臣我愿意前往。”众人一看,说话的是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刘禅大喜,立即命令宗预前往东吴报丧,顺便探听虚实。宗预领命后直奔金陵,去见吴主孙权。

刘禅还朝后,杨仪自缚前来请罪。刘禅命人解开他的绑绳说:“如果不是卿家按照丞相遗教,灵柩怎么能够回归成都,魏延怎么能够剿灭。大事保全都是卿家的功劳。”于是加封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逆之功,立即把魏延的爵实禄全部赏赐给他。杨仪呈上诸葛亮的遗表,刘禅看完后再次大哭,降旨找吉地安葬。费祎奏报:“丞相临终时命令就安葬在定军山,不要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任何祭品。”刘禅听从。选定本年十月吉日,刘禅亲自送灵柩到定军山安葬。刘禅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命令在沔阳建庙,四时祭享。后世杜甫有诗曰:

却说董允还没有来到南郑,马岱已经斩杀了魏延,和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写好表章连夜奏报刘禅。刘禅降旨:“既然已名典正其罪,仍然念及生前有功,赏赐棺椁安葬。”杨仪等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回到成都,刘禅领着文武官僚,全都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刘禅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到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刘禅命令扶柩入城,停放在丞相府中,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说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张音回去奏报献帝。献帝问群臣:“魏王又是谦让,是什么意思?”华歆奏报:“陛下可筑一坛,名叫‘受禅坛’,集合公卿庶民,让大家明白这是皇上诚心愿意禅位。那么陛下子子孙孙必定会蒙受大魏之恩。”献帝就派遣太常院官,在繁阳筑起三层高坛,确定十月庚午日寅时举行禅让仪式。

曹丕接诏十分欣喜,对贾诩说:“虽然两次有诏,我还是害怕天下后世议论,不免给我安上篡窃之名。”贾诩说:“这事极其好办,可再命令张音送回玺绶,让华歆建议汉帝筑起一坛,名叫‘受禅坛’。选择吉日良辰,集合大小公卿全都到坛下,令天子亲捧玺绶,禅让天下给大王,就可以释群疑而绝众人之口。”曹丕大喜,立即命令张音送回玺绶,仍然作表假装谦辞。

“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袛,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曹丕听完后马上想接受诏书。司马懿阻止说:“不可。虽然诏书和玉玺已经送到,殿下也要再三上表谦辞,以杜绝天下人诽谤。”曹丕听从后,命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另外寻求大贤以嗣天位。献帝览表后心中很是疑惑不解,对群臣说:“魏王谦逊不受,那这事情就取消了吧?”华歆说:“当初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次推辞而诏书不许,然后才肯接受,现在陛下要再降诏书,魏王自然会应允。”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遇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难中复存。然而现在仰瞻天象,体察民心,炎刘之数已终,行运在于曹氏。以前王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献帝吓得颤栗不已。只见台阶下披甲持戈数百多人,都是魏兵。献帝哭着对群臣说:“朕愿意将天下禅让给魏王,只要求留条活命,以终天年。”贾诩说:“魏王肯定不会慢待陛下。陛下可速速降诏,以安众人之心。”献帝只得命令陈群草拟禅国之诏,命令华歆捧着诏书和玉玺,领百官到魏王宫中献纳。曹丕大喜,命人开诏书读曰:

汉献帝问:“谁敢弑朕?”华歆厉声说道:“天下之人都知道陛下是无福之君,所以才招致四方大乱!如果不是魏王在朝阻拦,想要弑陛下的何止一人?如果陛下不知进退,那是想让令天下人共同伐陛下啊?”献帝大惊,拂袖而起,王朗用目光示意华歆。华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说道:“许与不许,早早说话!”献帝浑身战栗不能回答。曹洪、曹休拔剑大呼道:“符宝郎在哪里?”祖弼应声出列说:“符宝郎在这里!”曹洪向他索要玉玺。祖弼喝斥道:“玉玺是天子之宝,怎能胡乱索要!”曹洪喝令武士推出斩首,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后人有诗赞曰:

三国演义白话文讲解,让你听道更好懂的三国原文

貂蝉道:刚才妾身曾说过,只要有用得着妾身的地方,万死不辞。王允跪着说道:如今奸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大臣却无计可施。董卓有一义子,名叫吕布,此人骁勇异常,我想用连环计,先将你许配给吕布,再献给董卓。你在其中伺机让他们父子反目成仇,使吕布杀掉董卓,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允以杖击地,叹息道:"谁想大汉天下,却在你的手中啊!随我到画阁中来吧!貂蝉跟随王允来到阁中,王允请貂蝉坐下,叩头便拜。貂蝉大惊,跪拜于地。到大人这是为何?王允道:请你可怜一下大汉天下的苍生百姓吧!说完,泪如泉涌。

白话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中

玄德找来良匠给三人打造武器和铠甲,刘备双股剑,关羽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张飞丈八点钢矛,再次聚集了五百多勇士,前去见邹靖,邹靖引见他们见太守刘焉,刘焉得知刘备是宗亲,便认刘备为侄子。几天后,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攻打涿郡,刘焉命邹靖带着刘备一行引兵五百对阵,程远志派副将邓茂出战,被张飞一矛刺中心脏。程远志亲自出战杀向张飞,这时关羽纵马挥刀向他奔来,程远志措手不及,被关羽砍成两段。后人有诗赞美二人:

第二天,三人备下祭品,烧香结拜为兄弟并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为兄,关羽为二弟,张飞为三弟。三人聚集了乡里三百多个勇士,正愁没有马匹,正好两位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贩马路过,刘备设酒款待,说明了自己想讨贼但缺马匹的意思,两位商人马上送了五十匹良马和金银铁器资助刘备。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上

朱儁同意了刘备的建议,于是撤去东南角兵马,全力攻打西北角,韩忠果然带军队弃城从东南角逃跑。朱儁与刘关张率三军追杀,射死了韩忠,其余士兵四散逃跑。四人正追赶,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于是双方交战,朱儁看到黄巾军队声势浩大,决定撤退。于是赵弘又重新夺取了宛城,朱儁则在距离宛城十里的地方下寨。

黄巾余党赵弘、韩忠、孙仲三人又聚众数万,烧杀抢掠,号称给张角报仇,朝廷派朱儁讨伐,贼众盘踞在宛城,朱儁派刘关张攻城西南角,赵弘派韩忠带了所有精锐来抵抗,此时朱儁亲自帅铁骑二千,直取东北角,韩忠怕宛城失守,急忙撤回,刘备从背后追杀,贼众大败,撤回宛城。朱儁分兵围住宛城,城中断粮,韩忠想投降,朱儁不允许,刘备说:“当年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能招降纳顺,现在为什么拒绝韩忠投降呢?”朱儁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天下大乱,没有皇帝,所以要招降,现在国家统一,只有黄巾造反,如果同意他投降,那么别人怎么看,造反失败只要投降就没事,这样不好。 “刘备说:”那好,但是现在贼众投降不得,必会死战,不如撤去东南角的兵,只进攻西北角,贼众必然弃城从东南角逃跑,无心恋战,这时候就可以抓住他。“

朱儁围住阳城,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皇甫嵩大获全胜,由于董卓屡战屡败,朝廷就让皇甫嵩代替他,那时张角已经死了,张梁率众与皇甫嵩对阵,皇甫嵩连胜七次,在曲阳把张梁杀了,贼军其余的人都投降了。皇甫嵩掘了张角的坟墓鞭尸砍头,送到京师。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曹操也有功,封济南相。” 朱儁听后便催促全力攻打阳城,阳城危急,贼将严政刺杀了张宝,献其首级投降,朱儁又连续攻下了好几个郡,向朝廷报捷。

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三更刚过,忽然门外又有一人击打门户。老人出门询问,却是吴将潘璋也来投宿。刚刚进入草堂,被关兴看到了,按剑大喝道:“歹贼休走!”潘璋躲闪不及,被关羽手起剑落斩杀在地上,就在关羽神像前祭祀。关兴得了父亲的青龙偃月刀,把潘璋首级拴到马脖子底下,拜辞了老人后什么游戏盒子有三国孔明传,骑上战马朝本营而回。老人赶紧把潘璋的尸体拖出去后烧化。

一位老者出来问是什么人。关兴说:“我是前方战将,迷路到这里,求老伯给一口饭充饥。”老人领入。关兴看到堂中点着明烛,中堂绘着关羽神像,关兴大哭叩拜。老人问:“将军为什么哭拜?”关兴说:“这是我的父亲。”老人听说后,立即便下拜。关兴问:“老伯为什么供奉我的父亲?”老人回答:“我们这里都敬神。关将军在活着时就家家都供奉,何况今天已经成了神?老夫只希望蜀军能够早早报仇。现在关将军来到这里,百姓有福。”于是置酒食招待关羽,关兴卸鞍喂马。

却说刘备乘势追杀,攻战猇亭,吴兵四散逃走。刘备收兵时却不见了关兴。刘备慌忙命令张苞等四处找寻。原来关兴杀到吴军阵中,正遇到杀父仇人潘璋,骤马便追。潘璋大惊,奔逃到山谷之中,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关兴的心思只在潘璋身上,在山里往来找寻不到。看看天色已晚,关兴迷了路。幸好星月有光,二更时分来到一座庄户门上,就下马叩门。

韩当、周泰听说刘备御驾亲征,急忙领兵迎战。两阵对圆处,韩当、周泰出马,只看到蜀营门旗开处,刘备杀出,黄罗销金伞盖,左右白旌黄钺,金银旌节前后围绕。韩当大叫道:“陛下现在已经成为蜀主,为什么还要轻易出战?倘若有点闪失悔之不及!”刘备遥指着大骂道:“你们这群吴狗,伤害朕的手足,我誓不和你们同立在天地之间!”

刘备看到黄忠气绝身亡,哀伤不已,敕令准备棺椁,派专人运回成都安葬。刘备叹道:“五虎大将已经伤亡三人。朕我还不能为他们复仇,真是痛彻骨髓!”于是领御林军直到猇亭,大会诸将,兵分八路,水陆俱进。水路命令黄权领兵,刘备亲自率大军沿旱路进发。这时是章武二年二月中旬。

两员小将保护着黄忠回到御营中。黄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伤势沉重。刘备亲自来看望,抚着黄忠的背说:“这次老将军受伤,都是朕我的过错!”黄忠说:“臣我只是一介武夫,幸运得遇陛下。臣我今年七十有五,寿命也足够了。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完后不省人事,这夜死在御营中。后人有诗叹曰:

专题: 三国演义污小说   请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