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章节概括

0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描绘了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格局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主要章节概括: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故事开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于桃园中结为兄弟,誓同生死,共谋大业。

第二回:张飞大战史奉直 张飞因护主心切,勇猛无双,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大战史奉直,展现了其勇猛之姿。

第三回: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为缓解军粮短缺,巧设计谋,借来东吴的箭,展示了其智慧过人。

第四回:孔明独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最终使其心服口服,体现了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第五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关羽受刘皇叔之命,赴东吴宴席,智勇双全,与东吴大将周瑜斗智斗勇。

第六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与刘备对坐饮酒,谈论天下英雄。曹操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句话,透露出对刘备的警惕和刘备的惊慌。

第七回:曹操火烧赤壁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战,运用火攻,大败联军。

第八回: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经过华容道时,念及兄情,放走了被俘的曹操,体现了其重情义的一面。

第九回: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亲赴诸葛亮隐居之地,诚心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第十回:赤壁大战 刘备、孙权联军与曹操大军在赤壁展开了大战,最终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第十一回:刘备称帝 刘备在蜀地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第十二回:陆逊火烧连营 陆逊利用孙权的兵力分散之机,一举火烧连营,重创刘备军队。

第十三回: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俘,最终被杀害,标志着蜀汉的军事实力遭受重创。

第十四回: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多次出兵北伐,以期收复中原,但因时运不济、力有未逮,最终病逝五丈原。

第十五回:司马懿夺荆州 刘备去世后,荆州局势动荡,最终被司马懿夺取,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势发生变化。

第十六回:刘备三请姜维 刘备希望姜维能够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邀请姜维出山,但姜维最终拒绝出山。

第十七回:诸葛亮临终托孤 诸葛亮病逝前,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姜维,同时也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忠告。

第十八回:诸葛亮魂归西天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蜀汉失去了智谋之主。

第十九回:魏延反叛 蜀汉将领魏延因不满后主的安排,最终发动叛乱,但最终被马岱所杀。

第二十回:魏蜀吴三国归晋 三国时期结束,司马氏篡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的历史画上句号。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英雄史诗,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局势和英雄们的光辉事迹。

10分钟快速读名著:《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1-40回)

《三国演义》1—120回内容梗概,都找齐了,收藏起来给小朋友

安卓单机三国叫什么游戏哎,这可把玩家们看乐了,院子里全是孩子们在模仿打斗,我看都看入迷了。接下来事情进展神速,曹操带着他的精锐大军一路杀来,和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你们知道袁绍被打得一败涂地后,说了什么话吗?"纸上谈兵"啊!

三国演义小说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回故事简介(1-120回),建议中小学生打印熟读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值得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希望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读一读这部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阅读《三国演义》更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他们可以培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

《三国演义》(1-60回)主要情节

为了实施火烧曹军的战略,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意配合实施此计。在周瑜和众将领商议退敌之策的时候,黄盖假装不从军令,周瑜命令在众将及蔡中、蔡和面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黄盖让阚泽去向曹操献诈降书,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顺东风率船纵火冲入曹营水寨,火烧赤壁,立下大功。

赤壁战前,诸葛亮与周瑜制定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江上直刮西北风,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了夏口。

赤壁战前,周瑜决意要杀诸葛亮,于是委任他十日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曹操杀了蔡瑁和张允。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东吴君臣惊疑忧惧,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诸葛亮与东吴张昭等谋士,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有口难辩。黄盖与鲁肃引诸葛亮见孙权,诸葛亮使用激将法,终于同意联合抗曹。

曹操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二十余骑兵在马尾上拴带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将夏候杰肝胆碎裂,倒撞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弃新野而移兵樊城。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刘备就带着新野和樊城的百姓渡河,及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刘备担心攻城会伤害百姓,转而往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多有相随。刘备带领百姓,扶老携幼,行走缓慢,很快就被曹操赶上。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留下空城,在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赵云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相助,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刚好曹操大将夏侯悙杀奔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埋伏在博望,调赵云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埋伏放火。夏侯悙轻敌,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伏兵夹击,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当世局势并邀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所感,遂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他为刘备定了三分天下的决策。还送给刘备一副西川地图,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取中原。

由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外出远游,只见到崔州平。第二次留下一封信冒雪回去,见到诸葛均、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在徐庶的辅佐下,刘备连连得胜。曹操想得到徐庶。程昱献计,将徐庶的老母接来,并模仿她的笔迹写信给徐庶,徐庶无奈,只能到曹营。临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见到母亲,母亲说他弃明投暗而自缢。徐庶葬了母亲,身在曹营,却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

三国演义章回目录分析一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灵魂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智多而近妖,其所占篇幅为全书之冠,是刘备事业起飞的最大功臣,本章回正式登场。谈话间,首次向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宏伟构想,并正式下场加人刘备阵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忠于刘氏。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至第三十回梗概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至第三十回的完全梗概。这些章节中,描绘了众多英雄豪杰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形势。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忠诚与背叛等主题,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双方相持不下。然而,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了曹操,并透露了袁绍的粮草囤积在乌巢的秘密。曹操立即派兵袭击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得知后大为震惊,派兵救援乌巢,但已经来不及了。最终,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给曹操,损失惨重。曹操则趁机扩张势力范围,逐渐统一了北方地区。此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权地位。

孙权为了收服人心,杀了东吴名士许贡。然而,许贡的门客为了报仇,用弓箭射伤了孙权。孙权在养伤期间,一个名叫于吉的道士来到江东,他使用妖术为人治病,很快就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崇拜。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也深受其影响,开始信奉于吉的妖术。孙权对此非常不满,但无法阻止于吉的影响力扩大。最终,孙权决定杀死于吉以平息民愤。然而,于吉死后,江东的局势却变得更加混乱。孙权为了稳定局势,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人心。经过一番努力,孙权终于坐领了江东,成为了东吴的开国君主。

关羽在寻找刘备的过程中,遇到了刘备的部将周仓和张飞。然而,此时张飞却误会关羽已经投降了曹操,要与关羽决斗。在关羽的劝说下,张飞终于相信了关羽的忠诚,两人释疑并联手对抗曹操。随后,刘备也亲自前来迎接关羽和张飞,四人在古城聚义,共同商讨未来的大计。

关羽离开曹操后,一路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走单骑,前往寻找刘备。在途中,关羽经过了五个关口,斩杀了六名守将,展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和忠诚义气。最终,关羽成功与刘备会合,继续为刘备的事业而奋斗。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梗概

曹军大败,曹操又下令烧毁剩余的舟船,全军撤退。孙权、刘备在强敌退却后,各自领兵回营,巩固江东和荆州势力。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智,设计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借得曹军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为借东风,筑七星坛,祭风三日,果然借来东南风。周瑜调兵遣将,决定采用火攻之计,利用东风大作的天时,巧用火攻,于赤壁以弱胜强,大破曹军。周瑜亲率大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一直追到南郡。曹仁坚守不出,双方形成相持之势。周瑜采纳甘宁的建议,决定取彝陵,断曹军后路。曹仁率兵前来救援,被周瑜打败,弃城而走,周瑜乘胜追击,曹军死伤无数。

曹操在大宴长江时,横槊赋诗,刘馥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曹操大怒,杀了刘馥。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部将焦触、张南自恃水战有功,向曹操请战。二将不听都督于禁劝阻,率军出战,却被吴将韩当、周泰所杀。曹操下令将战船锁在一起,筑起土城,严阵以待。周瑜见曹操中计,大喜过望,决定利用火攻,一举破敌。

2012年的网页经营游戏《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的梗概

曹军大败,曹操逃回许昌。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刘备同意先让三郡,后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不听诸葛瑾劝告,拒绝交换荆州,并侮辱孙权。孙权大怒,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刘备。曹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曹操逃回阳平关。阳平关已被赵云夺下,曹操逃回斜谷界口,又被张飞击败,逃回许昌。刘备夺得汉中,称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

三国演义第一回要点概述

4.黄巾起义爆发到覆灭只用了两回即交代完。毕竟是农民起义,虽然人数庞大,但带兵将领不行。朝廷派皇甫嵩、朱儁、卢植等名将平叛,队伍中还有曹操、孙坚这样极善用兵之人,起义军倒台之快令人唏嘘。交代黄巾起义的目的只是为了将众主角团引出。第一回末尾,董卓兵败,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也引出汉末这个罪魁祸首。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至第七十回梗概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军增援。诸葛亮用计擒获张任,欲取雒城。刘璋接纳马超归降,并派其攻打葭萌关。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李恢,使其劝马超罢兵。刘备派简雍劝降了刘璋,益州牧刘璋投降。

刘备为刘璋抵御张鲁,刘璋以弱兵少粮给备,备怒。张松通刘备事露,全家被刘璋所斩。玄德与庞统回涪城。斩杨怀、高沛,得涪关。黄忠、魏延争破冷苞、邓贤之寨。魏延被围、黄忠救出;魏延设埋伏,活捉冷苞。玄德不杀降卒,来去自由,欢声动地。备放冷苞,冷苞欲助刘璋子刘循守雒城。

专题: 三国演义1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