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其中董卓被描述为一个极为残暴的乱臣贼子。在《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最终被诛杀是通过一系列事件与人物的努力达成的。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孙坚、刘备等人,以及他们的盟友,如吕布、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反对董卓的行动。这些事件包括:
1. 董卓废汉献帝,立其侄为帝:这一举动激起了广泛的社会不满和诸侯的反抗之心。
2. 曹操与吕布联手:曹操利用吕布的势力,共同对抗董卓,但最终吕布被曹操击败,被俘后被吕布所杀。
3. 孙坚之死:孙坚在对抗董卓的战斗中被董卓部下的伏兵所杀。
4. 最终合兵讨伐:最终,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豪杰联合起来,策划了对董卓的最终攻击。在一系列的战役和阴谋之后,董卓被其麾下的将领吕布误杀了。
《三国演义》中对于董卓被诛的描述,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戏剧性,展现了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这部小说不仅是对历史的文学再现,也融入了大量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三国演义》第九回 吕布杀董卓 李傕犯长安
李傕等四人派人去朝中请求赦免,王允却不同意。于是,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李傕等决定聚集士兵,一起杀入长安。王允得到消息,就让吕布和李肃去迎战。结果李肃被牛辅偷袭,大败逃跑,吕布一怒之下杀了李肃。李傕他们兵分两路,一边用计谋和吕布拖延;另边的张济、樊稠却绕道直奔长安。吕布顾前面顾不了后面,大败而回。
董卓进了宫,却看见王允等人手中拿剑,守在殿门外。这时,王允大喊一声:“反贼来了!”两旁埋伏的士兵一下子冲出来,杀向董卓。董卓身披铠甲,兵器一时刺不进去。董卓急得大喊吕布教命,吕布赶来,一戟刺中董卓喉咙,将董卓杀死了。随后,李儒被家奴绑来,也被杀了。董卓死后,吕布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貂蝉。董卓的亲信李傕、 郭汜、 张济、樊稠四人在郿坞听说董卓死了,便带上军队连夜逃到了凉州。
三国演义小说诛杀董卓
第六回 司徒妙计斩董卓网页游戏不需要下载吗知乎,温侯携首出长安
此时,朝廷已经被李傕、郭汜控制,汉献帝依然是一位傀儡天子。李傕、郭汜向全国发布公告,悬赏吕布的项上人头。吕布得到这个消息,内心忐忑不安。吕布问张杨:“现在朝廷花重金悬赏我的首级,你该不会拿着我的头颅去领赏吧!”
董卓死的时候,他的部下李傕、郭汜正在陕县执行其他任务,不在长安。董卓的死讯和王允的命令先后到来,李傕、郭汜觉得大势已去,准备逃回凉州,做个普通人。回乡的路上,二人遇到了贾诩。经过贾诩一顿忽悠,二人决定重新召集董卓旧部,杀向长安,给董卓报仇。
观众朋友们,董卓的结局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狡兔三窟"。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他曾经拥有的荣光与权力如今已成过眼云烟。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失去民心,任何豪华的享受都无法掩盖他的罪行。
这时一个名叫李催的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百姓反抗董卓的暴政。正是凭借着这股义气与勇气,董卓终于意识到他已经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失去了民心。而当义军逼近长安之时,董卓终于下了决心,要对自己的罪行进行自我救赎。他试图用金钱、珠宝、美色来收买人心,但一切已为时过晚,义军势如破竹,董卓在长安城的末日已无法挽回。
董卓初入洛阳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宣扬"天赐我英明,应受百姓拥戴"。此时他手握重兵独霸朝堂,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受民心所归的卓王孙。然而正是这句"天赐我英明",成了董卓日后挥刀自宫的丧钟。
对话体微小说:貂蝉心机迷吕布细胞能量与供应的网页游戏,吕布怒发冲冠诛董卓
“年初,陈留太守曹操发兵颍川,但在发兵颍川的时候,却遭到了处在河内一代的南匈奴的攻打,所以曹操来信想邀请我们一起夹击于夫罗。”
“公子束发之龄,便破麴义,威震冀州。又成立冀州商会,贩卖细盐,汇聚财富,就连四世三公的袁绍都不敢轻易触虎须,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再者,天下大乱的时候,董卓不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力量,却开始贪图享乐,肆意杀伐,导致人人憎恶,处处兵祸,这真的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该做的。
之前一直带在身边的吕布,忽然之间就被董卓给冷落在一边,在仇敌环伺的时候,董卓的这个操作,就是给仇敌提供分化自己和吕布提供机会!
在王允和貂蝉联合设局的时候,已经让董卓自己和吕布产生嫌隙的时候,他却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只是表面的听从李儒的劝告,对这个老虎一般人品的吕布,略舍小恩,却不知道,吕布真正要什么。
董卓收下了吕布,用一种卑劣的手段,而收下的吕布,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小人,为了利益,会不停的出卖别人,董卓却没有发现,或者说,根本没有洞察清楚。
专题: 小说老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书 小说巜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盔甲描述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汉语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