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全本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小说,由罗贯中撰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以蜀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穿插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分为《三国志》、《三国演义》两个版本,但内容基本相同。
小说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和英雄豪杰的风采,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影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绣像版的《全本三国演义》通常是指在小说出版时,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和便于读者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场景,会在书中插画绣像,即通过绘制插图来配合文字表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人物特点。这些绣像成为后世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视觉资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书籍出版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有三套《三国演义》,版本很一般,却保留着我心中许多美好回忆
第一次读三国是在初中一年级,我们那时候上晚自习,借宿在同学家里。我的同学借了一本旧三国。我俩就在用豆油点的小灯下,我读给他听。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吧。那时候,那本旧三国,就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绣像本。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阅读本/评点本盘点
介绍:本书以大魁堂本《绣像金批第一才子书》为底本,含原有版画240幅,每回两幅,大体与回目中的主体情节一一对应。版画线条纤细,流利生动,布局饱满,人物繁多,注重环境背景刻画。通过人物的衣着和姿态,体现其身份地位、精神气质,是版画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当代读者可据此想象龙争虎斗的历史画卷。
绣像全本三国演义 小说
介绍:《三国演义(注评本)》的点校,以大魁堂本为底本。黄纸封面书题:正中双行书名,上方横刻“金圣叹外书”,左、右旁镌“毛声山评点三国志”及“大魁堂藏板”。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偶有眉批及行间旁训。白口,无格,四周单边。正文十九卷,书分二十册,内有数叶补板。据纸质及板式,初步鉴定为清初刊本。复以咸丰三年朱套板刊本及光绪庚寅上海图书集成局印本《绘图三国演义》两种为校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本《三国演义》为参校本。
介绍:毛宗岗将罗贯中的原本加以修订,整理回目,削除论赞,修改诗文,增删琐事,改订文辞,从而形成了今日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毛宗岗的评语虽然有些迂腐之论,但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如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连用十二个《三国演义》一书有什么什么之妙来夸赞该书,就指出了《三国演义》的精妙所在。他提出的《三国》之中有大关目、小关目以及前后呼应等有关结构的问题,也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介绍: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药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为《三国》毛评本撰写序文。此书由醉耕堂刊行,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毛评本。
为什么对于大众阅读和收藏要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呢?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四大名著的校勘从1953年就开始了,早不说而且在校勘上可以说比其他出版社更专业。比如说:第一回写曹操的出身,毛本、明本同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都”字是形讹,当作“部”,今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改。洛阳是县,并无“都尉”官职,“北都尉”之名是不可通的。唯一的缺憾:整理本书仅收演义正文,正文内亦不收毛评。
极略三国老版单机游戏下载《三国演义》人物绣像欣赏
此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很大,受到读者广泛欢迎,一再再版重印,至1985年9月,已修订再版了3版,印刷的次数就更多了。而且每次再版,文字和标点的错漏之处均有调整,而且人物绣像和插图也有很大变化,笔者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版的人物绣像和插图比第一版的水平要高不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非常符合人们心中的三国人物形象。
瀚大黎众|经济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连环画《三国演义》1-60册合集
《三国演义》(连环画收藏本共60册)是《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套书,《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起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卓等封建统治者的某些罪恶;书中的许多描写,为理解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材料。
明清两种三国人物绣像赏析
专题: 听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传小说 三国演义续小说上一篇短篇古装小说三国演义
下一篇慢读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