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东吴重要将领,他是东吴的著名军事家,以智勇双全、英俊潇洒著称。周瑜在小说中的主要剧情如下:
1. 出身与才华:周瑜出身于曲阿周氏,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其才智与谋略在三国时期都是极其出众的。他是小乔的丈夫,两人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为恩爱夫妻。
2. 辅助孙策:刘备到江东之后,周瑜与孙策关系密切,共同对抗曹操,周瑜在孙策的东征西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3. 赤壁之战:最为人熟知的是周瑜与诸葛亮合作,共同指挥了赤壁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使用火攻大败曹军,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对三国时期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病逝英年:周瑜在赤壁之战后,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但因伤病未能痊愈,最终英年早逝,这在小说中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5. 与诸葛亮的互动: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的互动是小说中的一大看点,尽管在历史中两人可能并无直接交集,但在小说中,两人的智谋和才能互相衬托,形成了一段虚构的精彩故事。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个英明神武、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虽然结局悲壮,但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依然深受人们喜爱和尊敬。
精读《三国演义》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十八章: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小说周瑜剧情
鲁肃见孙权不用庞统,便作书荐他去投刘备。庞统见了刘备,却不拿出鲁肃和孔明的荐书。刘备见他长揖不拜,长相又丑,便委他去耒阳县任县宰。庞统到任,终日饮酒,所有公事一概不理。刘备得报,命张飞、孙乾前往巡视。待到县衙,见庞统衣冠不整,扶醉出见。张飞责他尽废县事,庞统即当场办公,只半日便把百日公事全部办完。张飞连叫:“先生大才!”庞统这才拿出鲁肃荐书。
鲁肃将实情先告周瑜,周言他中了缓兵之计:要他再去荆州,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刘应还荆州与东吴:并解释道网页游戏硬件需要什么硬件,东吴军马假装取西川,刘必出城犒军,便可杀他雪恨。鲁肃再到荆州,说都督要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连忙称谢,孔明则称雄师到日一定远迎犒q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孙权、周瑜欲兴兵取荆州。众谋士却认为,孙、刘开战,曹操必领兵报赤壁之恨,不如上表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既可加恩于刘备,又可使曹操不敢来攻,然后再用计使曹刘互攻。孙权依言,遣使去许都。曹操铜雀台已筑成。曹操于台上大宴文武,并将一领西川锦袍挂于树上,下命设箭垛,射中箭垛红心者可得战袍。武官个个争先,人人都想炫耀自己的武艺。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诸葛亮三气周瑜
这时,诸葛亮派人送书信来。周瑜拆开一看,只见信上劝他不要做孙、刘不和的事,否则曹操就会渔翁得利,乘虚攻来,江南就要倒霉了。周瑜看完信,仰天长叹:“天啊,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再生出个诸葛亮!”连叫几声,一气而死。
周瑜错误地认为诸葛亮中了他的计,点了五万水陆大军开往荆州。船到夏口,糜竺奉刘备之命来告诉周瑜,已经在荆州城外恭候,作好了“慰劳”吴军的准备。周瑜率领战船继续前进,眼看快到公安,江面上看不见一条船,陆地上不见一个人出来迎接。
诸葛亮听了,连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好心!”鲁肃走后,诸葛亮哈哈大笑说:“周瑜死期快到了!”他告诉刘备,周瑜名为收取西川,其实是想攻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时,乘势杀进城来。他对赵云作了布置,只等周瑜中计。
《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周瑜苦肉计打黄盖
曹操与阚泽,一问一答,名为接见,实是审问。曹操吃过反间计的苦头,不得不防。他对阚泽,步步紧逼,事事追问,甚至以“推出斩首”相威吓。阚泽毫无惧色,据理反驳,有胆有识,以雄辩取胜。曹操听了,马上转换成一副诚恳的脸色,向阚泽检讨:“我见事不明,处理不当,希望你不要见怪。”
武士们将黄盖的衣服剥去,拖翻在地,举起军棍行刑。打到五十下时,黄盖已是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昏死过去。将领们再次跪在地上求饶。周瑜才手指着黄盖,咬牙切齿地说:“好吧,先留下五十军棍记在帐上。以后再犯,一并总算!”
《三国演义》(1-60回)主要情节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领大军南征,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周瑜行反间计杀了曹操水军将领,又用连环计将曹操的战船相连。诸葛亮做法借来东风。黄盖行苦肉计诈降,他率领船只顺风纵火冲向对岸,火烧曹操水寨,延及岸上的大营,曹操军队打败。
赤壁之战前,日出东山之上,天气晴明,平风静浪长江一带如横素色白练。曹操命令军士设酒于大船之上,与文武百官共饮。曹操正谈笑间忽闻鸦声,见乌鸦望南飞去。曹操酒酣。于是,横槊于船头,洒美酒于江中,赋诗《短歌行》,表达了大丈夫纵横天下的决心。
赤壁之战前,蒋干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曹操正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晕船生病发愁,向庞统求教。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建议把船只大小搭配,用铁链锁住连环,上铺宽木板,这样能让船上的兵马如履平地。曹操立即传令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为了实施火烧曹军的战略,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意配合实施此计。在周瑜和众将领商议退敌之策的时候,黄盖假装不从军令,周瑜命令在众将及蔡中、蔡和面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黄盖让阚泽去向曹操献诈降书,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顺东风率船纵火冲入曹营水寨,火烧赤壁,立下大功。
赤壁战前,诸葛亮与周瑜制定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江上直刮西北风,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了夏口。
赤壁战前,周瑜决意要杀诸葛亮,于是委任他十日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曹操杀了蔡瑁和张允。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东吴君臣惊疑忧惧,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诸葛亮与东吴张昭等谋士,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有口难辩。黄盖与鲁肃引诸葛亮见孙权,诸葛亮使用激将法,终于同意联合抗曹。
曹操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二十余骑兵在马尾上拴带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将夏候杰肝胆碎裂,倒撞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弃新野而移兵樊城。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刘备就带着新野和樊城的百姓渡河,及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刘备担心攻城会伤害百姓,转而往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多有相随。刘备带领百姓,扶老携幼,行走缓慢,很快就被曹操赶上。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留下空城,在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赵云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相助,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刚好曹操大将夏侯悙杀奔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埋伏在博望,调赵云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埋伏放火。夏侯悙轻敌,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伏兵夹击,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
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害死的?缘由有四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孙氏集团的内部再一次开始犹豫不决。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大臣们认为,曹操能在短时间横扫中原,消灭强大的袁氏家族,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再说江东能够对抗曹操是凭借着长江天险,而此时曹操已经占据了荆州,长江天险的优势荡然无存,应当投降曹操。
占领荆州之后,曹操开始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也顺便解当年孙权不送人质之恨,便率领大军向江东逼近,甚至给孙权写了份充满挑衅味道的劝降信。《三国志·裴注》记载道:“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周瑜见到孙权之后分析说:“我是不赞同送人质的。首先将军您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占据了江东,兵精粮足,人心依附,如果贸然送人质则表示是归顺了曹操,这样做只会损伤我们内部的士气;其次我们一旦送了人质,就不得不受制于曹操,就没有现在我们独立统治的地位了;最后就算曹操值得我们依附,也没必要现在去送人质,等到曹操真正的能够荡平四海,匡扶汉室的时候,再去依附他也不迟,如果曹操是个逆臣,我们送人质过去的话也就意味着我们成了逆臣的手下,这得不偿失。因此我不赞同送人质。”
孙权心里是不想送人质的,但是见大臣们都没有个主意,非常郁闷,于是就回到了内堂问他母亲吴夫人。吴夫人说:“你哥哥孙策生前与周瑜最为要好,这种大事你怎么不问问他的意见呢?”孙权恍然大悟,连忙召见周瑜,询问周瑜的意见。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基本上稳定了中原局势,便开始把目光看向南方。公元202年,曹操亲自写信给孙权,在信中曹操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了孙权,并责问孙权为什么不派遣子孙人质去许都做人质。孙权受到信后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之前因为时间仓促,周瑜没有来得及向孙策推荐鲁肃,这次见到孙权之后,周瑜便正式向孙权推荐鲁肃了。孙权也早已听闻鲁肃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便欣然会见了鲁肃。而孙权和鲁肃,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就彻谈了一夜,鲁肃为孙权规划了“二分天下之计”。但据史学家考证,鲁肃的二分天下之计是之前周瑜说给鲁肃,好让鲁肃拿着这个成为见孙权的进见之礼的,可见周瑜不光计谋超群,还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这个举动,看似是周瑜是为了表忠心,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孙策刚死不久,孙权虽然继位了,但是支持者不多,其他居心叵测的人对孙权的位置也是蠢蠢欲动,周瑜的这个举动,无异是大大支持了势力弱小的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基础,同时也在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在此时的孙氏集团当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周瑜。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周瑜的谋略之深呀!
按照孙策之前给予周瑜的待遇,孙氏集团除了孙策就是周瑜最大了,而孙权此时只是一个将军,因此按理说周瑜会见孙权的礼节应该很简单,不会太隆重。而周瑜为了表达自己对孙氏集团的忠心,带头对孙权实施君臣礼。周瑜的这个举动当时就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孙权刚即位时,可以说是孙氏集团最危急存亡的时刻。此时的江东刚被孙氏占领,根基不稳,人心浮动,况且豫章,庐陵等地的郡守都是被孙策武力降服的,见孙策已死,开始蠢蠢欲动。此时的周瑜正领兵在外,听闻孙策的死讯之后,悲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好领兵回到吴郡奔丧,并决定留在孙权身边,与张昭一同辅佐孙权。
公元200年,孙策在野外狩猎时遭遇刺客刺杀,虽然得以幸免,但是身负重伤。孙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孙策的子嗣年纪太小,不足以继承基业,因此孙策在诸多弟弟中,选择了最成熟稳重的孙权为接班人,把江东的军国大事托付给了孙权。
周瑜不光文武双全,深受君主器重,在音律方面的造诣也颇为了得。即使是在喝了三碗酒之后,弹琴的演奏者有一丁点差错,周瑜都能听出来,《三国志》记载道:“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在居巢做县长的期间结识了另一位江东未来的顶梁柱——鲁肃,在与鲁肃的交谈中,让周瑜觉得鲁肃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暗自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把鲁肃推荐给孙策,可以说周瑜在为江东集团发现人才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三国演义》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对孙权说,曹兵犯兵家大忌,一北方未平马腾、韩遂为其患;二北军不熟水战;三冬天马无良草;四士兵水土不服。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赐上封宝剑。孔明告诉周瑜劝解孙权,曹兵带来的不过十五六万兵,且很疲惫。得刘表兵七八万,都疲惫不足畏剑三手游盒子为什么便宜,我带五万兵就能破他。周瑜分兵五队,到三江口下寨。
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周瑜编造了哪些高光时刻?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指挥东吴水军打败了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前哨战的胜利。随后周瑜夜探曹营,既打击了曹军的士气又下定决心除掉蔡瑁、张允。但“夜探曹营”是罗贯中编造的(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抹黑”了周瑜。鲜为人知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为周瑜编造了很多高光时刻,导致周瑜的文学形象优于其历史形象,让周瑜获得了大量“粉丝”。那么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周瑜编造了哪些高光时刻呢?
三国演义通俗版五十四回:周瑜设美人计害刘备 孔明助刘备入洞房
过了几天,周瑜就想到了一个美人计能够拿回荆州,原来最近刘备的老婆甘夫人去世,于是周瑜就和孙权商量,故意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骗过江东来,到时候让诸葛亮用荆州换回刘备,于是孙权派吕范代表女家前往说媒,周瑜的如意算盘打的那是相当精明。
老实憨厚的鲁肃无奈答应了孔明,并且双方签订合约,接着就回柴桑郡。周瑜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气不打一处来,告诉鲁肃又中了孔明的计谋,如果刘备他们十年不攻打西川,岂不是十年也拿不回荆州,鲁肃听完后内心惶恐不安。
世界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未知黄盖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者 三国演义小说吴 讲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