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七十六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下是对《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的简要概述:

第七十六回:《汉寿侯出帐迎王朗》

主要情节:

1. 王朗智谋: 故事开始,王朗利用曹操手下的将领吕蒙的家信,引诱吕蒙回营,通过一系列计谋让吕蒙陷入险境,险些将吕蒙置于死地。这一段展现了王朗的智谋和策略。

2. 赵云救主: 关羽因关羽生擒庞德一事而被曹操赏识,但仍坚持回到刘备身边。在这一回中,当关羽被困于敌阵中时,赵云挺身而出,勇救关羽,表现出他对主公的忠诚。

3. 刘备大胜: 赵云救出关羽后,刘备在汉水边与曹操大军展开激战,最终刘备军队大胜,曹操军队损失惨重,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汉水之战。刘备的胜利不仅增强了自己在群雄中的地位,也为后文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主题与意义:

这一回通过描述王朗与关羽、赵云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刘备军队的胜利,展现了三国时代英雄们的智慧、勇气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智谋与力量并重的战略思想,以及忠诚与友情在乱世中的价值。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关羽在前线得知荆州失守,大惊失色,急忙撤军回救。曹仁欲乘胜追击,谋士赵俨劝道:“孙权趁关羽与我军交战,偷袭荆州。如今关羽急于回救,若追击过急,关羽必拼死一战,而孙权恐关羽与我们联合,必然会向关羽求和。这样一来,樊城之围自解。不如让关羽去与孙权争斗,我们坐收渔利。”曹仁听从其言,按兵不动。

白话《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三国演义小说七十六

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都来问信,有附带家书的,有传口信的,都说家中安然无恙,衣食不缺。使者辞别吕蒙时,吕蒙亲自送出城去。使者回去见到关羽后传达了吕蒙的话说:“荆州城中,君侯家眷和诸将家属全都安然无恙,供给不缺。”关羽大怒道:“这都是奸贼之计!我生不能杀此贼,死了必定斩杀之,以雪我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后,众将都前来探听家中的事情,使者说各家都安好,吕蒙极尽恩恤,并将书信转送给各将校,各将校心中欣喜再无战心。

却说吕蒙在荆州传下号令:凡是荆州诸郡,有跟随关羽出征将士的家中,不许吴兵搅扰,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的派军医治疗。将士的家属都感激恩惠,全都安然不动。忽然有人报告关羽使者来到,吕蒙出城迎接入城,以贵宾之礼相待,使者呈上书信给吕蒙。吕蒙看完后对来使说:“我当年和关将军结好,那只是彼此的私事。今天的事是上峰命令派遣,由不得我自己。烦请贵使者回去报告关将军木叶世界网页游戏攻略视频,好言致意。”于是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到馆驿安歇。

却说关羽在荆州路上进退不能,对赵累说:“我们现在前有吴兵,后有魏兵,我们被夹在正中,救兵一时半会也不会来到,我们应该怎么办?”赵累说:“当年吕蒙在陆口时,曾经送书信给君侯,说两家约好共诛操贼,现在他却帮助操袭击我们,这是背盟之举。君侯暂且驻军在这里,可派人送书信责问吕蒙,看他怎样回答。”关羽没有别的办法,就修书一封派遣使者赶赴荆州。

徐晃回兵后,曹操亲自出寨迎接,看到徐晃军兵都按队列前行,没有一点差乱。曹操大喜说:“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于是加封徐晃为平南将军,同时命令夏侯尚守卫襄阳,以防备关羽军兵。曹操因为荆州还没有平定,就继续屯兵在摩陂,等候消息。

却说樊城之围化解后,曹仁领众将来见曹操,哭拜在地请罪。曹操说:“这都是天数,不是你们的罪责,你们能够坚守这长时间应该表彰。”曹操重赏三军后,亲自到四冢寨周围阅视,回顾众将说:“荆州军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能够深入其中,长驱直入,最后获得全胜。我用兵三十多年,也不敢这么长驱直入敌围。公明真是胆识兼优!”众将全都叹服,曹操班师回到摩陂驻扎。

关羽回头对司马王甫说:“我悔不听足下之言,现在果然有此事!”又问探马:“沿江上下为什么不举火发信号?”探马回答:“吕蒙派水手全部穿上白衣,扮作客商渡江,把精兵埋伏在船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能举火。”关羽跺脚叹道:“我中了奸贼之计!现在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兄长!”管粮都督赵累说:“现在事情危急,可一面派人到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复夺荆州。”关羽听了后,就派马良、伊籍带着加急文书三道,连夜赶往成都求救,一面领兵去复夺荆州,亲自领前队先行,留下廖化、关平断后。

关羽急忙渡过襄江,朝襄阳方向退却。忽然流星探马来到,报告说:“荆州已经被吕蒙夺战,家眷全部失陷。”关羽大惊,不敢再去襄阳,提兵直奔公安。探马又来报告:“公安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了。”关羽大怒。忽然催促粮草的回来报告:“公安傅士仁前往南郡杀了使者,招糜芳投降东吴去了。”关羽听到这一系列坏消息后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在地上,众将急忙救醒。

关羽大怒,也挥刀迎击。战到八十多个回合,关羽虽然武艺绝伦,但终究因为右臂少力。关平担心关羽有闪失,火速鸣金,关羽拨马回寨。忽然听到四下里喊杀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听说曹操救兵来到,亲自领军马杀出城来,和徐晃会合后两下夹攻,荆州军兵大乱。关羽上马后领众将急忙奔向襄江上游,背后魏兵紧紧追赶。

三国演义之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曰:“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孙权曰:“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吕范曰:“某请卜其休咎。”权即令卜之。范揲蓍成象,乃“地水师卦”,更有玄武临应,主敌人远奔。权问吕蒙曰:·卦主敌人远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人牢笼被鸟欺。毕竟吕蒙之计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且说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因此汉中王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当日探知关公兵败,二人正议间,忽报廖化至。封令请入问之,化曰:“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封曰:“将军且歇,容某计议。”.化乃至馆驿安歇,耑候发兵。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美髯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次日,请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惊,以头叩地曰:“若如此,则关公休矣!”达曰:“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车薪之火乎?将军速回,静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正议间,忽报吴兵已至,将城四面围定。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关平曰:“我护送汝出重围。”关公即修书付廖化藏于身畔,饱食上马,开门出城。正遇吴将丁奉截住,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关平入城,坚守不出。

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众将皆来探问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各将欣喜,皆无战心。

却说吕蒙在荆州,传下号令:凡荆州诸郡,有随关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许吴兵搅扰,按月给与粮米;有患病者,遣医治疗。将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动。忽报关公使至,吕蒙出郭迎接入城,以宾礼相待。使者呈书与蒙,蒙看毕,谓来使曰:“蒙昔日与关将军结好,乃一己之私见。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烦使者回报将军,善言致意。”遂设宴款待,送归馆驿安歇。于是随征将士之家,皆来问信,有附家书者,有口传音信者,皆言家门无恙,衣食不缺。

《三国演义》豪华版中的这几回脍炙人口、引人入胜,充满着战争、阴谋和人性的复杂性。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命运深深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展示了古代社会和人性的真实面貌。它是一个有趣的、极度吸引人的故事,可供观众深入探讨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戏思考人性、权力和社会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七十九回中,曹植为了得到父亲曹操的赏识,写了一首诗。而刘封则因为张让陷害而伏法。这一回中,人性的丑恶和复杂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对人与人的關係、权力斗争和亲情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第七十八回讲述了神医华佗因病治不愈而去世,留下了预示未来的遗言。他预言即将上位的奸雄数终将加入历史的舞台。这一回让人感受到无常命运的残酷和华佗的悲剧,同时也展示了历史的迷雾和未知的变数。

第七十七回中,关公在玉泉山显圣,受到神的庇护。曹操也感受到了神的存在,认为关羽是一个有非凡能力的人。这一回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让人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第七十六回中的徐公明和孙权大军在沔水之上激战,双方士兵不分胜负,最终徐公明率领的部队落败。关云长在麦城也失利,败走了。这一回中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人们随时都会遭遇失败和危险,而英雄形象的失败令人更加珍惜英雄的意义和荣誉。

第77回,化哭拜于地,细奏刘封、孟达不发救兵之事。玄德大惊曰:“若如此,吾弟休矣!”“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

第76回,廖化上庸搬兵,见到孟达、刘封二将曰:“关公兵败,现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位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迟延,公必陷矣。”当得知二将不出兵相救,廖化大惊,以头叩地曰:“若如此,则关公休矣!”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去。

除了关羽自身性格原因,外部敌人的合谋围堵和地理位置远离蜀汉统治中心也是关羽失败的重要原因。荆州东有孙吴,北有曹魏,距离西川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鞭长莫及;群狼环伺,曹操怒于刘备进位汉中王,孙权久怀夺荆州之心,为灭关羽,魏吴数次互通信使,前后夹击,终于置其“四面楚歌”之境不得生还。

关羽败走麦城,决计突围奔往西川,王甫又进言:“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关羽又一次不予采纳:“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吕蒙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等关羽来投。

徐晃、曹仁合兵一处,大败关羽,探马接连来报,荆州、公安、南郡丢失,关羽方知自己中计,悔不听当初王甫之言,自觉丢失荆州无颜面见刘备,引兵复夺荆州,进一步将自己推入绝境。

直到荆州已失,因沿江烽火台被吕蒙控制,不能举火通知消息,关平廖化败退由偃城、四冢寨而来,向关公通报军中传言时,关公仍蒙在鼓里,认为是谣言:“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

关羽中曹仁毒剑,众将劝说关羽:“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关羽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当等敢慢吾军心耶!”关羽认为夺樊城指日可待,随即将长驱直入直取许都、剿灭曹操,怎能因这点儿小伤耽误大事。

吕蒙称病不出,陆逊代之,备礼物和书信送给关羽,以求交好,言辞极尽卑谦:“逊再拜致书于汉寿亭侯:五虎上将云长将军麾下!近闻将军挥师讨贼,小举大克,于禁被擒,庞德削首,遐迩欢欣。将军之功勋实足……”关羽视陆逊无名小辈:“陆逊虽无军功战绩,倒也有自知之明,礼物我收下。”心中欣喜:“既然如此,无江东之忧矣。”于是撤荆州大半兵力赴樊城听候调用。

关羽首先攻取了襄阳,随军司马王甫提醒关羽提防东吴:“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又提醒关羽,糜芳、傅士仁不可重用:“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赵累为人忠诚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关羽一心进取曹魏,并未足以重视王甫的建议。

缘起:刘备进位汉中王,曹操大怒誓灭刘备,纳司马懿之言,派满宠游说东吴夺取荆州,自取汉川。关公奉刘备孔明之命,起兵攻取曹仁所在之襄樊,目标是“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虽英雄末路,犹持节不屈。关羽失败于误中吕蒙、陆逊骄兵之计,放松对东吴的警惕,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荆州空虚被袭。因此关公自叹:“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

台式电脑怎么运行网页游戏《易经》中的卦象已经说明了关羽的结局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中,说到关羽被困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当说客无功而返,孙权问计与吕范,吕范算得一卦,乃“地水师卦”,主敌人远奔。孙权又问吕蒙何策擒之,吕蒙则说关羽飞不出他布下的罗网。第二天,让吕范再卜,吕范卜后告诉孙权,关羽从西北走,夜里亥时被擒。后果然是这样。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的梗概

曹军大败,曹操逃回许昌。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刘备同意先让三郡,后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不听诸葛瑾劝告,拒绝交换荆州,并侮辱孙权。孙权大怒,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刘备。曹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曹操逃回阳平关。阳平关已被赵云夺下,曹操逃回斜谷界口,又被张飞击败,逃回许昌。刘备夺得汉中,称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将军,赵云、魏延为五虎将。

从刘备“为之流涕”与诸葛亮厚待刘封家属的记载看,蜀汉君臣明显知道刘封罪不至死;但刘封的尴尬身份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又导致他难逃一死。刘备、刘封、诸葛亮,虽然行事相异,却都身不由己,最终铸成一幕历史悲剧,令人不胜唏嘘。

此时身在成都的刘封,已经完全身不由己。他“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又遭到刘备“左右之人”的离间,乃至“祸之将至而不避”,最终惨死牢狱,饮恨黄泉,一一印证了孟达的昔日预言。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短   小说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