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对后来统一北方和征讨其他割据势力有重大影响。以下是这场战役的简要描述:
公元200年,东汉末年,曹操(字孟德)与袁绍(字本初)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曹操拥众数万,但兵力、财力、物力远不及袁绍。袁绍占据平定北方的先机,拥有兵士数十万,并拥有财力、物力上的优势。曹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决定与袁绍一战,于是决定攻打袁绍。
官渡之战发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附近),曹操兵力约5万,而袁绍的兵力则有10万。曹操采取了以少胜多的战略,他部署将领分兵出击,对袁军进行侧翼包抄和奇袭,最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军队大败袁绍,活捉了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并在后方发动奇袭,使得袁绍措手不及,最终战败。
此战后,曹操彻底掌握了北方的局势,并为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三国演义》中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大量夸张和艺术加工,但历史上的官渡之战确实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三国时代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官渡之战
曹操军内粮食已发生危机,急忙派使者赶往许昌,要荀彧迅速筹集粮食,押送到前线来。那使者路上被袁军抓住,许攸搜出了使者身上曹操向许昌催粮的信,就拿着这封信去见袁绍,并向袁绍建议:“曹操驻兵官渡,与我军相持已很久了,许昌必定很空虚。如果分出一支军队去袭击许昌,许昌可以攻破,曹操可以活提。现在曹操的粮食已经快吃完了,应该乘这个机会,两路进兵,一举歼灭曹军。”袁绍刚妄自用,听不进许攸的话,摇摇头说:“曹操一向诡计多端,这封信说不定是有意送到我们手中来诱骗我们上当的。”
袁绍听说曹军劫粮,急忙派张郃、高览去救援,张、高二人带领兵马到达时,正好遇上徐晃烧完了粮车回营,双方正要交锋,曹军中的猛将张辽、许褚赶到,杀向张、高两人的背后,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员曹将把兵合在一处,回到官渡寨中。曹操满心欢喜,重赏将士。
三国演义小说官渡之战
曹操掌握了这一情报,立即布置劫粮的兵马。当天晚上,韩猛果真押着几千辆粮车,赶往袁军的营寨。徐晃和史涣的兵马,埋伏在山谷里面,突然杀了出来,拦住去路。韩猛与徐晃交战,史涣杀散押运的兵卒双人网页游戏推荐免费下载,放火焚烧粮车,将粮车全部烧光。
从八月初到九月底,五六十天过去,粮草有点供应不上了,曹操想放弃官渡退回许昌。但是,荀彧从许昌写信给曹操,认为袁绍军队人数虽多,但统帅袁绍优柔寡断,不会用兵;曹操必定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目前是关键时刻,必须坚决顶住,决不能退兵。曹操看了荀彧的信,增强了信心,下令将士们死守官渡,将袁绍的军队逼得后退了三十里。曹操派遣徐晃等将领出营巡逻,抓住了袁军的一个探子,审问后得知接济袁军的几千车粮食过几天就要到了。
袁绍又听从审配的另一条计策,让士兵们白天黑夜挖地道,准备直接挖到曹军的营寨里面,号称为“掘子军。”曹操听取了刘晔的办法,连夜在军营周围挖了一条又深又长的壤沟。袁绍的据子军挖到壕沟这里,地道就暴露了,没法再前进,枉费心机。
世界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四远扬言。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却说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邰、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许攸又劝曹操作速进兵;张邰、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即令张邰、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劫寨。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
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邰、高览夺路走脱。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绍问:“如何失了乌巢?”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绍怒,立斩之。郭图恐张邰、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邰、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曰:“何出此言?”图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先使人报二人云:“主公将杀汝矣。”及绍使至,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使者曰:“不知何故。”览遂拔剑斩来使。邰大惊。览曰:“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邰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邰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
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绍营以辱之。
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是夜因见众星朗列,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遂连夜求见袁绍。时绍已醉卧,听说沮授有密事启报,唤入问之。授曰:“适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贼兵劫掠之害。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绍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因叱监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遂命斩监者,别唤人监押沮授。授出,掩泪叹曰:“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后人有诗叹曰:“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是夜星光满天。
所以,从这个极微小的细节来看,至少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的官渡之战的故事是假的,因为曹操的信使根本就不可能被袁绍手下捉住,继而许攸也不可能以这种理由来投靠曹操。
而且,这个信使还是在走了接近三十里的时候,才被袁绍手下捉住的,这种情况更加不可能存在,难道说,曹操背后三十里的地方,已经全都是袁绍的人马吗?
因为,曹操离开许昌前往官渡与袁绍开战,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曹操都是背对许昌的。不可能说,曹操和对面的袁绍开战,而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就在袁绍的背后吧?
虽然捉住对方的信使在古代是常有的事,但是至少这个细节当中,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曹操催粮的信使,根本就不可能被袁绍手下捉住。
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
可是,鼓励终究不能当饭吃,于是不得已,在与袁绍大战几场之后,眼看着手下的将士们饿得有气无力,曹操不得已,只得写信向荀彧催促粮草。
不管按照历史还是按照小说,当时曹操的力量,完全不是袁绍的对手。况且,对于曹操而言,还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曹操属于远土作战,粮草的接济是个大问题。
先声明一下,在历史上,官渡之战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今天咱们讨论的是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两者不是一回事,因为历史是真的,而故事,则有可能是假的!
到半夜,许褚假装劫寨,袁绍全军出击。许褚一直退到黄河边上。此时,曹军已无退路。曹操大叫一声:“前面已无去路,大家拼死一战吧!”许褚掉转马头,飞马当先,连斩数将。士兵们也奋勇争先,袁军大乱,急忙后退。这时,左右曹军伏兵齐出,袁绍心惊胆战狼狈不堪,袁军尸横遍野死伤无数。袁绍与三子一甥拼死杀出重围,兵马死伤殆尽。袁绍抱住三子大哭一场,不觉昏倒在地。众人急救,袁绍口吐鲜血不止,叹息道:“我经历大战数十次,想不到今日如此狼狈!此天丧我也……”
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渡河逃命。袁绍回到冀州,重新整顿兵马。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别从青州、幽州、并州带领人马前来相助。袁绍便又聚集了二三十万大军,来战曹操。两军在队。左军:一队夏侯惇,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军:一队曹洪,二队张郃,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中军许褚为先锋。十队人马先去埋伏停当。
袁军失了粮草,人心惶惶。当夜,曹操便分兵三路前往劫寨,袁军损失大半。曹操又散布谣言,骗袁绍调动兵马,乘乱冲杀一阵。袁军全无斗志,四散逃跑。
曹操一路进兵,并无阻碍。到了乌巢,就四下放火。淳于琼这天夜里正喝得大醉,来不及抵抗就做了俘虏。一时间,火焰四起,烟雾冲天,袁绍粮草一烧而空。袁绍在大营里见北方火光冲天,知道乌巢有失,忙命张郃、高览领兵五千去攻曹军大营,蒋奇领兵一万,去救乌巢。蒋奇中了埋伏,被张辽斩了。张郃、高览一进曹营,两边伏兵齐出,袁军大败。袁绍以为两个不肯用力,要抓他们治罪。张郃、高览无奈自制网页解谜游戏视频大全,只得降了曹操。
第二天,曹操便让荀攸、曹洪等人守大寨,夏侯惇,曹仁则各带一支人马埋伏左右,以防不测。曹操亲自领张辽、许褚、徐晃、于禁等,率兵五千,打着袁军旗号,军士都背着薪柴等引火之物,黄昏时分,向乌巢进发。袁绍谋士沮授此时正被押在营中,推测曹军会去烧粮草,连夜求见袁绍,让袁绍派重兵提防。袁绍不听,怒责沮授。
许攸道:“袁绍的粮草辎重,都堆积在乌巢,由淳于琼把守。此人好酒,防备松懈。你可以派人假扮袁兵前去护粮,乘机放火。这样,袁军不出三天,不战自乱。”曹操大喜。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着脚就出帐迎接。许攸问曹操营中有多少军粮,曹操说可支付一年,许攸笑道:“恐怕未必。”曹操又道有半年,许攸拂袖而起道:“我以诚相投,公如此欺骗,真让我大失所望!”曹操挽留,道军中粮草只够三个月了。许攸笑道:“世人都道曹孟德奸雄,果然如此!”曹操也笑道:“岂不闻兵不厌诈!”于是在许攸耳边悄悄说:“军中只有本月之粮了。”许攸大声道:“休要瞒我,粮草已经尽了!”曹操大惊,问许攸如何知道,有何对策。
两军对垒,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帐下张郃、高览、韩猛等战将阵容严整。曹操带许褚、张辽、徐晃等出马,质问袁绍何故反叛。袁绍大怒道:“你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罪恶甚于王莽、董卓!”曹操道:“我今奉圣旨前来讨伐你!”袁绍也道:“我奉皇上衣带诏来讨贼!”曹操派张辽、许褚出马,袁绍手下张郃、高览迎战,一阵交锋,袁绍终究人多势众,阵上万箭齐发,曹军大败,退至官渡坚守不出。袁军筑土山、挖地道攻营,都被曹军破去。守了一个多月,曹军粮草告急,急忙派人到许昌让荀彧筹集粮草。使者走不到三十里,被袁军捉住,押来见许攸。许攸忙报告袁绍曹操粮草告急,可以趁机攻之。袁绍知道许攸是曹操的故交,疑心许攸私通曹操来行诱敌之计,反将许攸骂出。许攸见袁绍不信任自己,便偷偷地去投奔曹操。
消息传到许都,上下震动。曹操虽坐镇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以实力而论,此时天下没有能胜出袁绍者。郭嘉论及曹操与袁绍实力对比,曾提出“十胜”、“十败”之说,以为曹操有十处能胜出袁绍,如: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曹操则外简内明,任人唯贤;袁绍多谋少断,曹操则当机立断;袁绍好听谗言,曹操则遇事分明;袁绍是非混淆,曹操法纪严明;袁绍好虚张声势,实则不懂兵法,曹操则能以少胜多,用兵如神……谋士荀攸也以为袁绍虽然兵多但不足以畏惧,因曹军都是精锐之士,人人以一当十,但曹军粮草不足,利在速战速决。曹操汇集众议,整顿兵马,起兵七万前去迎敌。双方在官渡相遇。
不料袁绍的使者见过孙策后不久,孙策便得病身亡。张昭、周瑜等人辅佐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江东的基业。曹操得到讯息,当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袁绍见曹操又结纳了孙权,大怒,便率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处人马七十余万,旌旗遍野,刀剑如林,去攻许都。袁绍谋士沮授进谏道:“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勇猛不如曹军;曹军虽然精良,但粮草不如我军。曹军缺少粮草,利于急战;我军粮草充足,利于缓守。若能延长时日,则曹军会不战自败。”袁绍非但不听,反而大怒,将沮授锁禁在军中。
袁绍见刘备去了不回,大怒,便想发兵讨伐。谋士郭图道:“刘备不足为虑,曹操才是劲敌,不可不除。江东孙策威镇三江,主公可以派人联络他共同进攻曹操。”袁绍依言修书。
专题: 三国演义新小说 小说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一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规则恐怖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人物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