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战役策略,被许多著名将领和智谋人物使用,以期取得战争的胜利。以下是一些使用火攻的著名战役,这些战役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军事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和历史上的经典场景。
1. 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熟知的火攻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由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与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之间。诸葛亮和周瑜联合作战,利用东风的有利条件,指挥火船进攻,摧毁了曹军的战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 彝陵之战:刘备亲率大军伐吴,吴国陆逊以火攻之计击败刘备,大败蜀军于夷陵(今荆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这场仗中,陆逊采取了火攻战术,烧掉了蜀军的粮草,导致刘备军队陷入绝境。
3. 汉中之战:曹操为了夺取汉中,派大将夏侯渊攻汉中。刘备以张飞和黄忠为主力,最终在街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的控制权。虽然这场战役没有直接的火攻描述,但整体战略和火攻战术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广泛应用。
4. 合肥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孙权派周瑜攻打合肥,但后来曹操亲自领兵来援,与周瑜在合肥城下对峙。虽然这场战役并未直接提到大规模火攻,但展示了三国时期火攻战术在防御和进攻中的应用。
《三国演义》中火攻的描写不仅是为了展现特定战役的结果,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智慧,以及当时军事技术的应用。这些战役不仅在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军事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火烧连营七百里
张飞心境不好,以酒消愁,与部下一同痛饮,喝得大醉,就躺下睡了,范、张两人听到这一消息,身带短刀,在初更时分,谎说是要禀报机密军情,悄悄进人帐中,直到床前。忽然看见张飞胡须竖立,双目张开,吓得不敢下手。后来听到张飞鼾声如雷,才知道张飞睡着是不闭眼睛的。于是,两人拔出短刀刺去,张飞大叫一声就死了。两人割下张飞的头颅,带了手下几十个亲信士兵,连夜投奔东吴去了。
张飞听了,勃然大怒说:“我急于报仇,恨不得明天就到达敌人境内去拼杀,你们怎么敢违抗我的将令!”他命令武士将他俩缚在树上,亲自动手鞭打,每人各鞭打五十下。打完了,他指着两人说:“到时候替我办齐。超过期限,立即杀头!”
刘备说:“我与你一起去征伐东吴。你带领本部兵从阆州出发,我带兵到江州与你会合,共伐东吴,为二弟报仇雪恨!”张飞急着要走,刘备又叮嘱他说:“我知道你酒后暴怒,鞭打手下健儿后,却又仍旧让他们在你的左右,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才好。”
三国演义火攻的小说
使者告诉张飞,朝中大多数人主张先灭魏后伐吴。张飞一听,怒气冲冲地说:“这是什么话!想当初我们三人桃园结义不跑铁轨游戏盒子下载,立下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如今二哥死去,我怎么能独享荣华富贵。我要去面见天子,愿当先锋,披麻戴孝去讨伐东吴,活捉逆贼,祭告二哥在天之灵!”说完,他同使者一起赶往成都。
曹丕即魏王位后不久,就毫不客气地逼汉献帝退位,由他自己来当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也自立为皇帝,国号仍称汉,但历史上称它为蜀或蜀汉。东吴孙权当然不甘落后,先立为吴王,过了七年,又进一步自称为皇帝,国号吴,历史上又叫东吴或孙吴。总之,从曹丕称帝起,魏、蜀、吴三国时期正式开始。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火烧赤壁
接着,岸上营寨也多处起火。曹操的大船也着了火,幸亏张辽驾驶一只小船,将曹操扶了上去。黄盖跳到小船上,冒烟冲火,来寻曹操,看见一个穿红袍的人在小船里,料定是曹操,催船追赶。他一个不小心被张辽一箭射中肩膀,跌落在水中。后面韩当的船赶上来,从水中救起了黄盖。
曹操猛然醒悟过来,立刻叫人传下命令:“来船一律停在江心,不准靠近水寨!”但这时来船离水寨只有二里路的水面,风势又急,黄盖大刀一挥,二十只大船一起点燃大火,箭一样地冲向曹军水寨,火趁风威,风助火势,曹营中大小船只全都起火,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面火船齐到,只见江面上一派通红,火光冲天,铺天盖地。
曹军的战船,都钉上了铁链、铁环,几十只一排,连在起。水军都督毛玠、于禁特地来请曹操前去检阅水军。曹操坐定,只见水军与旱军,分成黄、红、黑、青、白五色旗号,各依次序,进退有方。长江上,西北风呼啸吹来,波涛汹涌。战船并不摇晃,扬起风帆后,冲波分浪,稳如平地。曹操满心欢喜,对谋士们说:“老天爷帮我的忙,送来了庞统的妙计,渡江稳如平地。”
徐庶说:“刘皇叔对我有知己之恩。曹操害死我母亲,我发誓终身不替他出一条计谋,今天怎么会破坏你的妙计呢?不过你得帮我想个办法,使我能及时脱身。否则兵败之后,我也跟着一起性命难保了。”庞统教他设法放出谣言,说是西凉韩遂、马腾造反,杀奔许昌而来,然后自告奋勇去领兵应战,就可以避过这场火攻的大难了。
庞统来到江边,正要下船,忽然被人将他一把扯住,厉声说:“你好大的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非要将曹军全部烧死不肯罢休!你们使出这种毒手来,只好骗曹操,可骗不了我!”这一下,吓得庞统魂飞魄散,浑身发抖。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火烧博望坡
这时,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今天可以带兵在博望山下驻扎。明天黄昏时,敌军必到,主公马上弃营退走。只要见到火起,就回军杀过去。我与糜竺、糜芳带五百士兵守住新野县城,吩咐孙乾、简雍准备庆功酒席,安排功劳簿准备给各位将领记功。”诸葛亮说得斩钉截铁、满有把握,就好像已经打了胜仗似的。刘备听了,也有点疑疑惑惑,不太定心。
刘备将剑与印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召集大小将领来听他的调度。人到齐后,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博望的左边是豫山,右边是安林,这两处都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带领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等曹军过来时,放过先头部队,看到南面起火时,迅速出击,放火烧掉曹军的粮草。张飞也带领一千人马,在安林背后的山谷内埋伏,看到南面起火时,杀向博望城,烧掉城里的粮草。关平、刘封带领五百人马,预备引火的柴草,在博望坡后面两边等候,只要曹兵一到,立刻放火。”接着,诸葛亮又下令把赵云从樊城调回来作先锋,吩咐他与曹军打仗时只要输,不要赢。他又要让刘备带领一支兵马作为后援部队。诸葛亮嘱咐大家一定要按照计划去做,千万别出差错。关羽看到诸葛亮指挥若定,忍不住问:“我们都出去打仗了,不知道军师自己做什么事?”
三国演义之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却说吴王见张温入蜀未还,乃聚文武商议。忽近臣奏曰:蜀遣邓芝同张温入国答礼。”权召入。张温拜于殿前,备称后主孔明之德,愿求永结盟好,特遣邓尚书又来答礼。权大喜,乃设宴待之。权问邓芝曰:“若吴、蜀二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岂不乐乎?”芝答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如是耶!”遂厚赠邓芝还蜀。自此吴、蜀通好。
次日,后主将金帛赐与张温,设宴于城南邮亭之上,命众官相送。孔明殷勤劝酒,正饮酒间,忽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长揖,入席就坐。温怪之,乃问孔明曰:“此何人也?”孔明答曰:“姓秦,名宓,字子勅,现为益州学士。”温笑曰:“名称学士,未知胸中曾“学事’否?”宓正色而言曰:“蜀中三尺小童,尚皆就学,何况于我?”温曰:"且说公何所学?”宓对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温又问:“天有耳乎?”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温又问:“天有足乎?”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温又问:“天有姓乎?”宓曰:“岂得无姓!”温曰:“何姓?”宓答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温又问曰:“日生于东乎?”宓对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张温无语。宓乃问曰:“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张温无言可对,乃避席而谢曰:“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孔明恐温羞愧,故以善言解之曰:“席间问难,皆戏谈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温拜谢。孔明又令邓芝人吴答礼,就与张温同行。张、邓二人拜辞孔明,望东吴而来。
忽报东吴遣张温与邓芝入川答礼。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邓芝、张温入。温自以为得志,昂然上殿,见后主施礼。后主赐锦墩,坐于殿左,设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礼而已。宴罢,百官送张温到馆舍。次日,孔明设宴相待。孔明谓张温曰:“先帝在日,与吴不睦,今已晏驾。当今主上,深慕吴王,欲捐旧忿,永结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张温领诺。酒至半酣,张温喜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
却说孔明自邓芝去后,奏后主曰:“邓芝此去,其事必成。吴地多贤,定有人来答礼。陛下当礼貌之,令彼回吴,以通盟好。吴若通和,魏必不敢加兵于蜀矣。吴、魏宁靖,臣当征南,平定蛮方,然后图魏。魏削则东吴亦不能久存,可以复一统之基业也。”后主然之。
于是吴王留住邓芝,集多官问曰:“孤掌江南八十一州,更有荆楚之地,反不如西蜀偏僻之处也。蜀有邓芝,不辱其主,吴并无一人入蜀以达孤意。”忽一人出班奏曰:“臣愿为使。”众视之,乃吴郡吴人,姓张,名温,字惠恕,现为中郎将。权曰:“恐卿到蜀见诸葛亮,不能达孤之情。”温曰:“孔明亦人耳,臣何畏彼哉?”权大喜,重赏张温,使同邓芝入川通好。
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而问曰:“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芝曰:“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权曰;“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芝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言讫,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权急命止之,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芝曰:“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权曰:“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权从其言,遂立油鼎,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召邓芝入。芝整衣冠而入,行至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芝晓其意,并无惧色,昂然而行。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视之,芝但微微而笑。近臣引至帘前,邓芝长揖不拜。权令卷起珠帘,大喝曰:“何不拜!”芝昂然而答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权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芝大笑曰:“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权转怒曰:“孤何惧尔一匹夫耶?”芝曰:“既不惧邓伯苗,何愁来说汝等也?”权曰:“尔欲为诸葛亮作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是否?"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乃陈兵设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孙权知了此信,乃谓文武曰:“陆伯言真神算也。孤若妄动,又结怨于西蜀矣。”忽报西蜀遣邓芝到。张昭曰:“此又是诸葛亮退兵之计,遣邓芝为说客也。”权曰:“当何以答之?”昭曰: “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火烧赤壁
东吴、刘备都安排好了打杀曹操的人马部署。曹操等黄盖来投,程昱看黄盖船开来却轻浮似无粮,可能有诈,派文聘去阻止却中箭倒下,黄盖船向曹操船发火,曹操弃已着火大船上小船,黄盖追赶曹操中张辽箭。
周瑜请程普、鲁肃准备,黄盖预备好火船二十只,船头有大钉,船上装干柴、鱼油、硫磺。周瑜说隆冬怎么会有东南风?晚上三更忽起东南风。周瑜一看孔明实在厉害,留下是东吴祸根,叫丁奉、徐盛各带100人杀孔明。孔明已乘小船走了,赵云射断追赶来的徐盛船帆绳,回到夏口。
孔明令取东南方红土筑坛,方圆24丈。第一层28面宿旗,东南西北各七面。第二层黄旗64面,分八方位立。第三层4人,前左一人用杆尖扎一束鸡毛,招风信;前右一人,长竿上系七星号带,表风向;后左一人拿宝剑和香炉。坛下24人各拿旗、宝盖、戟、戈、黄钺、白旄、红旛、皂纛,孔明11月20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披道衣,跣足散发,焚香注水,仰天暗祝,一天上下坛三次。
周瑜病了,吃药不下,孔明说有一方能医他的病。用笔写下: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暗想,孔明真是神人也!孔明说曾遇奇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呼风唤雨。要东风,可在南屏山建一七星坛,高九尺,三层,120人拿旗围绕pokemon 网页游戏,孔明在台上作法,借三天三夜东南大风。周瑜大喜。
就在赵云率领军队冲出阳平关的时候,突然传来报信,说丞相刘备那边有紧急文书到了。文书上说,益州的一位老将雍闿和蛮王孟获勾结在一起,调动了十万蛮族兵马,开始侵扰四周的郡县。因此,刘备下令让赵云速速回军,并命令马超坚守阳平关,准备自己亲自南征。赵云听闻后,立刻集结部队回援。与此同时,诸葛亮在成都整顿军马,亲自率领部队南征。形势正是:一边东吴抗击北魏,一边西蜀与南蛮交战。现在还不知道胜负如何,后面的情况只能拭目以待了。
背后的孙韶、丁奉夺走了大量的马匹、车仗、船只和器械。我们魏军溃不成军地返回。吴国的将领徐盛功勋卓著,吴王奖赏丰厚。张辽回到许昌后,箭伤复发,不治而亡,我曹丕厚葬了他,这些事情就不再细述了。
我传令要尽量弃置御用之物以便快速撤退。龙舟将要驶入淮河时,突然鼓声震天,喊声震地,一支敌军突然杀到:为首的大将竟然是孙韶。魏军无法抵挡,损失惨重,无数人被淹死。诸将拼命救我出了险境。我们渡过淮河,行进不到三十里,但见淮河两岸的芦苇上,预先泼洒了鱼油,一把火点燃,顺着风势蔓延,火焰熊熊,挡住了我们的龙舟。我大惊失色,急忙下了小舟,跳上岸边。此时,一支敌军已经杀到;为首的将领是丁奉。张辽急忙赶来相救,却中了丁奉的一箭,幸得徐晃救了他,我们保住了性命,但损兵折将。
正在惊讶之际,突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江水溅湿了我的龙袍,大船几乎就要翻了。曹真急忙命令文聘驾着小舟前来救援。船上的人站立不稳,文聘跳上龙舟,背着我,乘着小舟,匆匆向河港驶去。这时,有信使骑着急马报告:“赵云率军从阳平关出发,直奔长安。”我听了,大吃一惊,脸色铁青,立即下令撤军。士兵们各自四处奔逃,吴国的军队紧追不舍。
原来,徐盛用芦苇绑扎人假装成士兵,全都穿着青衣,手持旌旗,站在假城的疑楼上。魏军看到城墙上那么多人马,难道不会心生胆怯吗?我叹息道:“魏国虽有千军万马,却无处施展其力。江南的人物如此,我们还真难以匹敌!”
那天晚上,我们的军队在江中扎营。月黑风高,士兵们手持灯火,照亮了天地,就像白昼一样。向南望去,却没有看到一丝火光。我问身边的人:“这是怎么回事?”有人禀报道:“想必是听说陛下的天兵要来了,所以他们早早就逃走了。”我心里暗自一笑。
专题: 品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图 三国演义听小说上一篇听书小说大全三国演义
下一篇三国演义古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