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地图注解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它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关键地点的概述和它们在小说中的位置注解:

1. 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长安是西凉和凉州地区的中心,也是汉朝的首都。在《三国演义》中,长安是西凉军阀董卓的势力中心。

2. 洛阳(今河南洛阳):三国时期,洛阳曾是魏、蜀、吴三国的重要城市。它是三国时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三国演义》中,洛阳是三国初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曹操、袁绍等人的活动地。

3. 荆州(今湖北、湖南等地区):荆州是三国时代的战略要地,地跨今湖北、湖南等省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关键。《三国演义》中,荆州是刘备、曹操等争夺的焦点。

4. 益州(今四川成都):益州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根据地。在小说中,益州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刘备等人的主要活动地。

5. 许昌(今河南许昌):许昌在三国时期是曹魏的统治中心,后来的洛阳虽然迁都于此,但并未因此成为真正的首都。在《三国演义》中,许昌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的主要政治中心。

6. 合肥(今安徽合肥):合肥在三国时期是战略要地,三国时期的多次战役都与之相关。在小说中,合肥多次成为曹操、孙权等人的战场。

7. 赤壁(今湖北赤壁):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三国演义》中,这场战役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时刻。

8. 江陵(今湖北江陵):江陵是荆州的重要城市,三国时期多次成为争夺的焦点。在《三国演义》中,江陵是刘备夺取荆州的关键地点之一。

这些地点在《三国演义》中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也是人物活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背景。通过这些地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军事行动和人物的命运。

《三国演义》中的三幅地图

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让人挂起了一幅“西川五十四州图”,一说明诸葛亮是早有准备,二是诸葛亮指着地图侃侃而谈,可以让刘备更加清晰地理解从而信服诸葛亮的战略思想。罗贯中用了一首诗来描绘这个场景:“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三国演义小说地图注解

(诸葛亮)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非常谦逊地请求诸葛亮指点人生,诸葛亮没有再推辞三国单机游戏一开始就钓鱼的,说了一段话,这就是源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隆中对”,在《三国志》里,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这段宏论,曰:“善!”这次会见就结束了,而在《三国演义》中,则继续写道: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错误,看了地图才知道罗贯中确实是个地理盲

你以为罗贯中能足迹战场吗,他是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更细研裴松之之注及民间平话,方有人们喜爱的三国演义。

3.曹操是走彝陵山路遇到张飞,意味着张飞埋伏的葫芦口已经是江陵的大后方,换句话说曹操遇到张飞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安全抵达江陵了,当然也不可能又折返到华容道,按这样的逃亡路线走曹操兜兜转转何年马月才能到江陵。

正常思维你的解释很合理,但是历史书不是历史的全部,还有就是兵法里有一句话叫做反其道而行之!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一路逃亡,目标是曹仁镇守的南郡江陵,曹军在乌林先后被吕蒙和甘宁等吴军大将截杀,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被赵云截杀,走北彝陵山路在葫芦口被张飞截杀,最后在华容道和关羽狭路相逢,由此可见曹操的逃亡路线大概就是乌林—宜都—夷陵道—葫芦口—华容道—南郡。

我都不想说,仔细读下原著,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发生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以后。盲人成了名人,光明者却默默无闻,有点不公……耒阳*在桂阳郡东北一百三十里

《三国演义》东汉行政区划及主要长官名称

关于一张三国地图的说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走麦城,江陵属孙权。三国荆州一分为二,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荆州治宛,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后迁新野。这就是南阳被称为荆州城的原因,《水经注》记载“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同时同书介绍了南阳郡和宛的关系“其城(宛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代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曰南阳。刘善曰: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

买书记之《三国志》那些事儿,这样的地图你能看得懂吗?

所以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这也使得比如中华书局版的绿皮普及文库系列中,本来都是把注释删掉的原文版本。唯《三国志》比较特殊,保留了裴注。当然,这是我后来才了解的,买书之前我是不知道的。

只有曹操行动了,大败而归,但是虽败犹荣。荥阳(往长安迁都,为什么向西走到了荥阳?糊涂)之败,败不在曹操,败在那些懦弱无能不肯发兵的诸侯。

十八路诸侯,除了孙坚和曹操,都是无能懦夫。不是说除贼兴汉的吗?现在董卓挟天子逃跑,论忠心应该去追回天子,论战术正是除贼的好时机,却都说不可轻动。

一千多年后,有个富商,靠着自己运气好,成了首富,便飘了,竟敢诽谤朝廷。也不想想,自己是在谁的地盘上讨饭吃。若是在董卓的治下发生这种事情,莫说抄家砍头,怎么也得诛个几族。

这个“鹿”,或许就是董卓,但是让你入长安,怎么会是“无斯难”。董卓不会无难,因为他死在了长安,若是指国难指百姓,也不对,“难”是不会无的。

《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十三州对应现在的哪些区域?

1.兖州,其实结合如今的地图也可以分析出来。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就保留着这个名称,而东郡的治所在今河南濮阳*,陈留则是在开封祥符区,而兖州的济阴、济北、泰山、山阳是由泰山和济水的方位而得名的,所以大致在济宁到济南泰安这片区域,也就是山东的西北部以及前面提到的河南东北部。兖州各种诸侯势力交错,正好给了曹操这个连兖州地方官都不是的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后来兖州就成了曹操的根据地。

十八路诸侯中最多的来自的就是兖州,兖州共有陈留郡,东郡,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济北王国,任城王国,东平王国等八郡国。正对应十八路诸侯里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袁遗是袁术、袁绍堂兄)、济北相鲍信等五路。鉴于曹操是在张邈的支持下,所以将他也列入,兖州则有六路诸侯。

前面是中央授予的官职,中间是地方具体职务,后面则是名字。中央官职中,后将军袁术的朝廷职务最高(比地方州牧级别还高),至于孙坚和袁绍的侯位其次(与太守同级),此时的曹操是骁骑校尉,级别相当于太守。(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华雄为先锋,董卓就封他为骁骑校尉)。在地方官职中,济北相显得有些另类,但相很多时候是王国实权的掌握者,所以济北相鲍信的级别也相当于太守。

讨董十八路诸侯如下: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东汉实行的州郡*三级,同时还有一些诸侯国。州的长官为牧或刺史(牧和刺史都是一州长官,有些州同时存在牧和刺史),郡的长官为太守,*的长官为*长或*令(如刘备被公孙瓒举荐为青州下面的平原*令,因刘备级别太低,所以未入十八路诸侯之列,袁绍因其为汉室宗亲所以赐座)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张松献地图

刘备说是蜀道崎岖难走,千山万水,通行极难。这时,张松献上西川四十一州的地图,上面载明地理行程,道路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全都写得清清楚楚。张松并说他另有两位好友:法正、孟达大型单机游戏电脑三国杀,这两人届时也能相助刘备。

第二天一早,张松用过早餐,上马走不到五里,刘备带了诸葛亮、庞统正副军师来迎接,这个面子可真是不小。刘备设宴款待张松,在酒席上只说闲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张松用话挑动刘备,诸葛亮说荆州是暂借东吴的,东吴一直派人来讨还,刘备却不接口。

出战吕布第七人——大大大哥刘玄德: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出战吕布第六人——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事实上,虎牢关与前面的汜水关是同一个关,虎牢关在唐朝时*名汜水关,在荥阳西汜水镇。而《三国演义》作者把它俩当成了两个关,并说虎牢关离洛阳五十里。鉴于作者在书中地理位置搞错者甚多,大概搞个位置,将错就错吧。

前面已经说过,像曹操这样的英(奸)雄,不问他人出身,小人才爱问出身。《三国演义》开篇到现在,问出身的人都有谁:董卓、督邮、袁绍、袁术。

刘关张三人是跟着公孙瓒来会盟的,袁绍初见刘备时,刘关张三人都站在公孙瓒身后,得知玄德是汉室宗亲,便给个坐,还说,我敬你,是因为你是帝室之胄。

到了陈留,曹操请老父亲掏出家底,并得到了陈留富豪卫弘的资助,发矫诏给诸镇,称是天子给他密旨让他讨贼。树白旗,上书“忠义”二字,招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专题: 小说新三国演义   看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