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嘉靖版本

1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一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嘉靖版本通常指的是《三国演义》在明代嘉靖年间的版本,这是这部小说初版刊行的时期,也是它流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国演义》最初是由明初的两位学者杨慎和毛宗岗父子进行整理和校订的,其中以毛宗岗的版本最具影响力。毛氏版本对原书进行了大量注释、校勘和修改,增加了人物注解、历史注释和评断,并对原书文字进行了润色,使得《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严谨,对后世的读者和研究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宗岗版本的《三国演义》被广泛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在这一版本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修订和出版,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如《绣像三国演义》、《毛批三国演义》等,这些版本在印刷技术、装帧设计、校对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但其核心内容和结构依然与毛氏版本保持一致。

如果您想阅读《三国演义》,建议选择经过现代校订和出版的版本,这些版本通常在文字校勘、注释和阅读体验上更为完善,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

《三国演义》版本演变述略

鲁迅先生间练精辟地为毛本的修订工作划了个大致轮廓。需要指出的是:历来研究者大多仅就“凡例”所举几点去评论,却很少放开眼光,发现“凡例”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材料,至于毛本在修改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注意得就更少了。其实,毛本所改绝不止于“凡例”中提到的那些;再者,只有具体分析毛本对原著在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上改得究竟如何,才能比较出它的价值,进而给予它客观正确的评价。应该说,毛本更加突出地宣扬了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同时又加强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在表现技巧、文辞修饰等方面也有显著提高。下面就从两个方面简单地加以阐述。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如旧本第百五十九回“废献帝曹丕纂汉”,本言曹后助兄斥献帝,毛本则云助汉而斥丕。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孙夫人,毛本则云:“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兵之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三则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烧木栅寨”,本有孔明烧司马懿于上方谷时,欲并烧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诸葛瞻大战邓艾”有艾贻书劝降,瞻览毕狐疑,其子尚诘责之,乃决死战,而毛本皆无有。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月,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己。

最早提到毛本的,是与毛氏同时对《三国志演义》做过修订工作的李渔。他在评阅毛本时赞道:“余兹阅评是传之文,华而不凿,直而不俚,溢而不匮,章而不繁,诚者第一才子书也。”不仅肯定毛本在文字润饰和纲目修订上的优点,而且还指出它比原著在艺术内容上更加充实与完整。

小说三国演义嘉靖版本

基于从形式到内容都独具特色的李卓吾评本在当时造成的不凡影响及对以后产生的重要作用,学术界已公认,正是以之为底本,才有了后来盛行不衰的毛本;更有学者主张钟惺评本和李渔评本亦莫不如此[(13)]。我们完全可以把承前启后的李卓吾评本与嘉靖本、三国志传本和毛本并列为最重要的“三国”版本。尽管《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既多且杂q版三国桃园三结义单机游戏,但三百多年来,最为民众所熟的孔明、曹操等人物形象,却是从题为“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的《第一才子书》得来的[(14)]。所谓“自毛本行,罗本原本便也废弃而不为人所知”;“一切旧本乃不复行”[(15)]。诚如所言,《三国志演义》普及最广的通行本非毛本莫属。

二、开《三国志演义》系统批评之先河。纵观三国版本,最早公开标榜“批评”的是余象斗本。此前的嘉靖本,虽也有小字夹注,对正文进行解释、说明或补充,然并非表述评点者观点的批评。而余象斗的“批评”,也不过相当于眉批,针对小说的具体情节加以评说,多就事论事,缺乏独到的理论见解与深刻的艺术分析,文字比较简略。到了李卓吾评本,则不仅有眉批,且每回回末还有总评,总计字数多达数万,因而形成了比余本完整得多的批评系统。

一、首次将《三国志演义》由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回目也由单题变为双题。虽然合并得很简率,回目亦长短参差,但一百二十回的形式却被后来大多数版本所沿袭,清初毛氏父子的评改本便是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金文京先生的见解不乏独到之处,但许多问题他却无法给予圆满的答复。仍以关索故事为例吧。人们不禁要问:商人既以赢利为第一目的,何苦还要搜肠刮肚地虚构故事,并颇费心机地插进原文中去呢?且不说插增故事的商人是否具备杜撰传奇的才能,单是那份淡泊名利的耐心便足以令人心生疑窦了。还有,林林总总的志传系统二三十种本子,为何插增部分大同小异呢?是共同遵从一个母本,还是相互之间借板袭用?种种疑难,恐非金先生三言两语所能判明。

旅日韩侨、日本京都大学的金文京教授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金先生在《〈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11)]一文中指出:嘉靖本与建安本“两者内容上的差异,除了建安本中出现了嘉靖本所完全没有的关索的故事以外,都是很细小的,故事的主要情节并无二致,文辞也大致相同。这样看来,说两者的关系是来自同一源头的同系统版本的异本关系,最为恰当”。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异本呢?金先生的解释是:“最大的原因在于明代早期这种书籍是以抄本的形式流布的。”盖嘉靖本所附弘治七年(1494)庸愚于序曰:“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眷录。”所附嘉靖元年修髯子序曰:“简帙浩瀚,善本甚艰,请寿诸梓,公之四方,可乎?”似乎嘉靖本是最早的刊本,此前只有抄本供人阅读。于是,金先生据此印证,嘉靖本与建安本间文字内容上的差异,不过是在抄本阶段不可避免产生的失误而己。

余象斗本封面题“谨依古板”云云,虽是宣传性的广告语,但据前所论,亦不可武断地以为纯属虚张声势的诳文妄言。至于所“依”之“板”“古”到何种程度,是依照嘉靖元年本而又有所加工改造呢,还是那“古板”本来就先于嘉靖元年本呢?以及究竟哪些才是罗贯中原作中的文字?诸如此类的迷离是非,尚需精审细辨。

不过,虽然刻印精美、向受推崇的嘉靖本所潜藏的舛错之多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建安本却委实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可厘正嘉靖本谬误的善本。客观地说,倒是它更不正确,更需要细心推敲。不妨仍以该系统中余象斗本为代表,举例如下:

地名。嘉靖本卷三写曹操迁都许昌,乃“使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余本则作“程昱为东平相,屯兵范城,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令”;乔山堂本、英雄谱本莫不如此。按,《三国志·程昱传》云:曹操“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可见,嘉靖本误把地名“范城”当作人名“范成”了。此足可证余本的某些内容不会在嘉靖本之后。

人称。余本多直呼关羽其名,逢曹操却敬称“曹公”;嘉靖本则称关羽作“关公”、“关某”,而径呼曹操之名,其间的感情色彩不言而喻。嘉靖本作“骨肉”、“女婿”、“农夫”,余本则作“血脉”、“女夫”、“田夫”,一派市井田间的口吻。嘉靖本写吕布使者见袁术称“明上”,下有小字注曰:“当时袁术僭号,故称明上”;余本则作“明公”。若出于嘉靖本,岂能无视小字注的提示!

嘉靖本三国演义独有的情节

孔明大怒,唤马岱深责曰:"文长乃吾之大将,吾当初授计时,只教烧司马懿,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天降骤雨,方才保全;倘有疏虞,又失吾右臂也。"大叱:"武士!推出斩首回报!"……孔明方免,令左右将马岱剥去衣甲,杖背四十,削去平北将军、陈仓候官职,贬为散军。

从另一方面讲,司马懿智谋虽然不及诸葛亮却也老谋深算,是后期魏国的第一能人了,此次上方谷却轻易中了这种书里用了无数次的诱敌之计,这里的原因其实在嘉靖本也显得比较合理,因为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对魏延不满,所以他无论如何也料不到这次诱敌的魏延,是诸葛亮的弃子,诸葛村夫就没想过让诱敌的魏延活着,所以司马懿一头就扎了进去。

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在魏延投降的时候就要杀魏延,此后对他一直也不够信任,只不过魏延是蜀国后期武力第一的武将,很多地方用得到魏延,但这次若是能除掉司马懿,之后北伐必然势如破竹,魏延的作用也就不大了,而诸葛亮又知道自己命不长久,之后魏延必然有异心,所以就干脆把司马懿和魏延一起烧死好了。

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埋伏后,正打算与之相斗,但玉帝有诏让关羽不要再与凡人争胜负,于是关羽放弃抵抗,回归天庭。这么一来就显得关羽非常精分,都被玉帝召回天上成仙了,还有啥怨气?魂魄到处游荡要人偿命,过了两三年又去帮儿子搞死了潘璋。

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使吾晓夜不安矣! 为今之计,不若且与曹操连和,先擒刘备、诸葛亮,以绝后患也。” 鲁肃闻而谏曰:“都督岂可以小失而废大事?曹操甚于刘备十倍,若不破曹,丧无日矣。曹破之后,攻刘未迟。”

诸葛亮设七星坛借了东风,且从丁奉、徐盛的追击中走脱之后,周瑜一闪而现与曹操联合,先擒刘备、诸葛亮以绝后患的念头,被鲁肃及时劝谏,认为曹操对东吴的威胁十倍于刘备,这段剧情咋说了,周瑜跟个棒槌似得,大战在即,居然想骤然转变战略方针,与敌人联合,倒戈收拾盟友。而且按小说来看,即使周瑜真的这么做,曹操也不会相信。

禅师以手中麈尾击其座曰:“颜良安在?”关公闻言,英魂顿悟,即落云下马,叉手立于庵前曰:“吾师何人?愿求清号。”禅师曰:“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何不识普净也?”公曰:“某虽愚鲁,愿听清诲。”禅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公遂从其言,入庵讲佛法,即拜普净禅师为师。

嘉靖本这段剧情前后呼应,颜良死后,作者还给他写了一首赞诗,即“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后面关羽归神后,英魂不散在玉泉山显圣,普净以颜良的例子劝解关羽,认为颜良并没有打算与关羽相斗,却被突然斩杀,颜良在九泉之下安得没有怨恨?关羽听后,大彻大悟,拜普净为师。

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嘉靖版中,刘关张的年龄有多大?

所以,在当初面对关羽,张飞的时候,刘备发现自己的年龄不占优势,便往大了报年龄。关羽刚到此地对刘备根本不知道,张飞虽然久居此地,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看出刘备和张飞也不是很熟悉,这也就意味着刘备谎报年龄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毛本三国演义,削弱了18位猛将,被削弱最惨的是哪两位?

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绝大多数都有些吹毛求疵。从小编的描述看,毛本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大多数地方是改得不错的,更显生动,更贴合实际,更符合逻辑。当然,关羽杀颜良这段的改动确实是败笔。 1.比如许褚与马超之战,许褚先夹住枪再弃刀和先弃刀再夹住枪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没有,都是有些措手不及,只能出此下策,夹枪弃刀。不过先弃刀再夹枪人物形象更生动鲜明,更真实一些。因为在战场上双方厮杀的情况下丢刀等于几乎是丢命,不是极端情况下,谁会丢下保命的武器?2.曹仁和牛金奋力冲散。对战场的描述更符合战场实际,更精准一些。因为不是单挑,一方是是围杀,一方是救人。重点是救人。当然是大家齐心协力各当一面了!所以改得好。并无损于表现曹仁的勇猛啊!相反是更突出曹仁的勇猛了!“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徐盛迎战,不能抵当。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翻身杀入,救出重围。正遇蒋钦拦路,曹仁与牛金奋力冲散”。限于字数,仅举两例。

4.小沛城,“只见张飞下关与张辽厮杀”,关羽出城阻止,“辽拍马而去”,然后关羽就说了那句“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然后补充了一句“是吾夜来美言说之”。毛本中,张飞下关,张辽根本没交手,而是不战而走,关羽夜说张辽也被删除了。

其实,赵云在三国演义这里也算不上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得进行了削弱,描写打文丑那一段,虽然三国演义里删除了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的:马上须无铠甲!但三国演义这一段则是侧重描写了赵云的形态:加入了赵云威风凛凛等神态的描写,可以说和许褚裸衣战马超的描写应用是一个意思!其次,赵云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确实有写赵云遭遇了张辽和许褚等人,但并没有描写赵云和他们激战的细节,而且当时赵云主要的目的是救刘备,之后只是说赵云脱困而已,并没说赵云和张辽以及许褚之间的激战如果,所以这里还真算不得是正面交锋!

四出祁山,“汉兵劫寨破曹真”一回中,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冲击了曹真营寨,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马忠、张翼亦引兵杀至,可以说,诸葛亮麾下的良将就差一个魏延了!曹真往东而逃、心惊胆战,忽然一彪军杀到,正是司马懿,“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真才得脱”。都看到了吧,仲达如此表现,难道还不够猛吗?

被锉最狠的是刘备。论统兵能力,刘备仅次于曹操。前期,只要不是曹操亲征,曹操手下大将谁来都输。后期汉中之战,曹操亲征也败兵损将。论勇武,一龙降二虎。而且,前期就刘关张,一人带一队,那是亲自冲锋陷阵的主。正史记载刘备斩杀好几个敌将,演义都把功劳记在关羽头上。论知计,凭张飞卖猪肉的一家之财,招500乡勇,一路征伐,多次沉浮,终于三分天下。这期间,多少占据州郡的大小诸侯都灭了,只有2员勇将的刘备,如果本人没有足够的智计,只怕诸葛亮未出山,刘备的骨头都白了。更不可能有什么煎酒论英雄。

牛金被蒋钦、徐盛、丁奉等人围困,曹仁在城楼上望见,立即备马取刀,然后愤然杀出城门,“离吴兵百余步,逼于一沟之上,曹仁大呼一声,骤马飞沟而过”,“仁独当先,挥刀杀过吴阵”,杀散东吴兵遨游中国游戏无需网页游戏,救出牛金,“正遇蒋钦拦路,仁奋力冲散”,得胜而回,长史陈矫在城门口赞叹道“将军真天神也!”

马超也被削弱了(毛本的原则就是突出刘关张,离核心越远就越削弱)。武力之外的描写就更明显,比如嘉靖版曹操出场"…闪出一位英雄…"就被改成了"闪出一将"。还有虽说罗贯中本意也是扬刘抑曹,但对刘备的虚伪也不讳言,比如曹操和汉献帝打猎时僭越,关羽欲杀之被刘备阻拦并冠以怕伤了献帝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嘉靖版就直接讽刺刘备对自家兄弟也耍阴谋虚伪的很,到了毛本都删掉了。

赵云还被削弱?应该是被加强吧?按三国演义这个小说赵云就几乎是最完美的武将了,出道就能平文丑,那可是少年刚参军时期的赵云,巅峰时期干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败张郃杀高览。长坂坡七进七出,干张郃徐晃救黄忠,70多岁还当蜀军先锋。正史上赵云哪有这么无敌?赵云,关羽是加强最多的,作者吹的最多的就是这二位。

其实这个不必深究,每个人都会有所偏好,就像三国成书至今其实民间有很多说书的,每个人说的都不相同,这个佩服关羽那就把关羽说的天上少地上没的,那个不太喜欢关羽,就把关羽说的感觉都不是五虎之首了。毛版出来也并没有说就取代了原版或嘉庆版或其他什么版,只一家之言而已,又何需较真?

把张郃对张飞的回合数下调到了三五十合实际是是抬高了庞德,张郃可以抵挡张飞百合,也可以败给赵云马超,这说明百合平手并不是同级别武将。把张郃抵挡张飞回合数下调到了三五十合等于把百合平手变成了同级武将的标准,导致庞德提高了一个级别。

其实嘉靖版华雄还有一个被削弱的地方,就是关公温酒斩华雄,侧面描写看着很热闹,给人感觉打的很激烈,结果作者来了句关公一回合斩杀滑下去。合着华雄在关公手下就一回合水平跟五关六将那些人一个水平。因此毛版将一回合删去。

专题: l三国演义小说   人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老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