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罗贯中编撰的一部历史小说。这部长达一百二十回的书中,并不是全部都包含诗词,而是包含了一些诗词语句。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诗词语句:
1. 开篇诗词(第1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 关羽: "身在江湖,心存魏蜀。青龙偃月,血染沙场。忠诚无限,英勇无敌。"
3. 曹操: "老夫一生,豪情壮志。扫荡群雄,统一中华。虽有千般罪,亦因国之责。"
4.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谋无双,忠诚不渝。三分天下,计谋百出。"
5. 周瑜: "英姿勃发,智勇双全。江东子弟,雄心壮志。妙计连出,赤壁之战,一战成名。"
6. 刘备: "仁义为本,德行天下。桃园结义,兄弟情深。扶汉兴刘,忠义之士。"
7. 张飞: "怒发冲冠,勇猛无比。吼声如雷,人称莽张飞。忠肝义胆,护主如命。"
8. 赵云: "忠心耿耿,勇冠三军。单枪匹马,救主于水火。武艺超群,深受众人爱戴。"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诗词语句,整个小说中包含了更多的诗词、对联、格言,以及丰富的文言文叙述,这些诗词在小说中起到了点缀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盘点那些《三国演义》里的经典诗歌,哪一首是你喜欢的?
我觉得写的很好的诗有:卧龙岗农民的诗,诸葛均吟的诗,黄承彦吟的诗,诸葛亮哭祭周瑜的祭文,咏叹曹操的诗。其中诸葛亮哭祭周瑜的祭文排第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黄承彦的‘一夜北风寒’第二,诸葛均吟诵的诗第三。
《三国演义》中的诗
三国演义小说全部诗词
刘备二顾茅庐,孔明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了,刘备自叹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二顾茅庐时是寒冷的隆冬时节,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刘备出门要回去的时候和平精英游戏礼包盒子,遇见孔明的岳父黄承彦“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踏雪而来,口吟诗一首,诗曰: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是值得反复诵读的一章,一般读者在读历史小说的时候可能情节以外的诗词不大注意,《三国演义》中的诗词虽然不能和《红楼梦》相比,但是细读之后也是别具特色。
三国演义诗词欣赏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 一首词让你想起一个人物 一个情节(上)
卓以怨望作诗为名,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帝曰:“容我与太后作别。”乃大恸而作歌。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唐妃亦作歌曰: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别,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董卓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三国演义》经典诗词2: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蝉
小升初四大名著常考点之《三国演义》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主要故事有:隆中对策、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布八阵图、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星落五丈原等。
《三国演义》1-2回重排以及三国相关的古诗词、散文选
历史上关于三国古诗词、散文等其他文章也有不少。一些就是三国时期人物所写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些则是后世文人借古抒情之作。选了几篇将其用InDesign排版,虽是古文,大部分还是能看懂,并没有特别的难。诗词需要一定的理解,考虑作者当时写作背景、生平遭遇等。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罗贯中《杨修之死》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罗贯中《杨修之死》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罗贯中《三顾茅庐》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罗贯中《三顾茅庐》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它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史上水平最高的10首“三国”诗排行榜,杜牧的《赤壁》仅能排第3
这首诗写于杜甫初到夔州时,写的是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蜀军抱头鼠窜,靠诸葛亮的八阵图救了刘备一命。据传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岁月沧桑,周围事物俱变,唯八阵图的石堆坚固如初,几百年来岿然不动。
此词通过对赤壁之战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暗含旷达之意。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其实这首词是杨慎所写《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末年,所以此词作为“三国之词”也完全说的过去。
这是一首感古伤今之作,作者通过盛赞三国时期曹、刘、孙三位英雄人物,抒写自己渴望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做出一番事业。
此词生动描绘出北戴河海滨壮丽的景色,触景生情最新的小游戏网页游戏大全,借曹操名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历史典故,抒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情感。
这是本文中唯一的一首元曲,是咏诵三国英雄之作。作者吊古咏史,盛赞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通过三位典型英雄人物,对三足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高度概括。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三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一战是哪场?毫无疑问是赤壁之战。这首词缅怀赤壁之战,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此词借古抒怀,怀古伤今,表达作者对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时局的深切担忧。
这首词从作者夜读《三国志 蜀志》写起,引出对魏蜀吴争霸那段历史的评价,他认为费心劳力,争夺得死去活来,也不过是三分天下而已。人生苦短,如此苦斗,不如丢掉浮名,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我曾写过三国相关的10首诗,本文不讨论诗,只讨论词,那史上最精彩的“三国”之词是哪8首?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和解读精彩的“三国之词”和大家一起欣赏。
专题: 三国演义完小说 写小说三国演义 看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小说三国演义作文结尾
下一篇三国演义阿斗重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