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赵云出场

0

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中,赵云的首次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即黄巾之乱后,刘备落魄之时。此时的刘备为了躲避追兵,不得不在袁绍的势力范围内寻找容身之处。在这一情节中,赵云是作为袁绍手下的将领出现的,他奉命追杀刘备,却因刘备的悲惨遭遇而产生同情,最终没有对刘备出手。

之后,赵云因深感袁绍无为而退,转而投奔了公孙瓒。在赵云投奔公孙瓒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看到赵云的另一个著名事迹——单骑救主,即在攻打冀州时,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赵云在敌阵中勇猛杀敌,最终成功救出刘备的家人。这一英勇之举使赵云在刘备军中的名声大噪,也为他后来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被塑造得英勇、忠诚、有智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三国时期广受人们喜爱的英雄人物之一。

李儒对董卓说:“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这就是典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董卓这个和事佬的调解下,双方罢兵了。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田楷占据青州西北部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从汉献帝初平二年即191年开始到193年,在广袤的冀州平原上连年征战,先后进行了比较有名的几个大战如界桥之战、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从冀州西南部一直打到了冀州幽州交界,互有胜负。

三国演义小说赵云出场

结果公孙范于是背叛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

公孙瓒出兵驻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内)准备报复袁绍。袁绍非常惊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网页游戏举荐556pk游戏绿色,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缓解矛盾。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伐董卓,忙着在青州和冀州**黄巾军。通过与黄巾军的战斗,公孙瓒兵势日益强盛。而袁绍虽然得到韩馥旧将麴义的加入实力大增,但毕竟是初得冀州,不能为所欲为。

此计利用了公孙瓒,到头来公孙瓒什么也没得到,白忙活一场。以骁勇善战著称的他,岂能善罢甘休,再加上自己的弟弟公孙越的死与袁绍也脱不了干系,两股军事力量的战争开始了。(三国故事之十七 “江东猛虎”孙坚英年早逝,缘何被刘表所杀)

《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写袁绍采纳谋士逢纪的反客为主之计,派荀谌游说冀州牧韩馥让位于袁绍。(三国故事之二十一 谁帮助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冀州)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馀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当日玄德自与简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玄德惊曰:“此何兆也?”简雍颇明阴阳,袖占一课,失惊曰:“此大凶之兆也,应在今夜。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玄德曰:“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雍曰:“主公若恋而不弃,祸不远矣。”玄德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曰:“前面是当阳县,有座山名为景山。”玄德便教就此山扎住。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馀人迎敌。曹兵掩至,势不可当。玄德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 “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张飞保着玄德, 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玄德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止有百馀骑; 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 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正史与小说中的赵云:“辉煌过,整整一部《三国演义》”

赵云带领的军队,即使退军却也严整,预防了损伤,萁谷之战败,也是受街亭失守的牵连,但赵云退军有方,且亲自断后,使部队缓慢转进,连军资什物都无损失,实在是难能可贵。此次战败也是诸葛亮指挥的为数不多的败绩。但这次战役让诸葛亮对赵云刮目相看,正因为赵云作战有谋略,才不至于导致蜀军大败,而且安全运回了军资,为诸葛亮二次北伐奠定了物质基础。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守汉中,第二年,诸葛亮放出消息说将出兵斜谷道去进攻长安,实际上,诸葛亮只令赵云与邓芝带领小部分军队出斜谷,吸引曹军主力,而他亲自秘密带领大部分蜀军,出祁山攻打渭河上游的天山等地,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魏方听到诸葛亮放出的假消息后,魏明帝亲自*守长安,并拜曹真为大将军,带领大军去抵御蜀军。魏军大队人马与赵云带领的军队正面碰上,赵云深知丞相的用意,为了能拖住魏军,赵云命军士们固守萁谷不出来,对整个战局没有不利影响,直到街亭失守,整个战役失败,损失惨重。而唯独赵云带领的这支军队全军而退,并无损伤,连军队物资都完整的运了回来。

在赵云拒婚不久,赵范果真逃跑,于是这件事与赵云毫无瓜葛。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赵云的谨慎,如果不是他事先考虑周全,最后肯定会受到牵连,一世英名毁掉不说,也可能会给桂阳的形势带来不利的影响。他的这种高度警觉性和未雨绸缪的谨慎行为,在刘备集团的其他将领身上并不多见。

刘备平定了江南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赵云被任命为偏将军到桂阳去驻守。原桂阳太守赵范,与赵云同姓,二人又同是北方人,因此两人非常亲近。谁知赵范并非真心与赵云交好,他为了麻痹赵云,就想将自己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樊氏长的有倾城之貌,但赵云当时就拒绝了,说:“既然咱俩同姓,说明咱俩就是一家人,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我怎能娶自己的嫂子呢?”私下里赵云身边的人也劝他纳娶樊氏,赵云说道:“赵范是被迫投降,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他的心未必坚定。再说世上美女多的是,不差这一个。”

“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竹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赵云为刘备清楚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立足于蜀国的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指出曹魏才是国家的主要敌人和威胁,他认为应该顺应民心,先灭曹魏。如果能消灭曹魏,则孙吴定能不战而服的。不仅如此,他还正确地指出了讨伐曹魏的有利因素和进军路线。并且警告先主说一旦与吴交战,想停都停不下来了。可惜的是,赵云的大胆劝谏并未奏效,此时的刘备已头脑发热,任何话都听不进去了。但是比起其他大臣而言,赵云能够体国恤民,临危执言。

刘备称帝不久,孙权为夺回荆州,率军袭杀关羽于麦城。刘备得知这一消息后,极为恼怒,发誓要举蜀国全部兵力,踏平东吴,夺回荆州,为二弟关羽报仇。以当时的形势,蜀应该先与吴联盟,共同消灭强魏。如果蜀吴大战,最终受益的却是曹操,而这也违背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初衷。但此时,刘备失弟之痛难以平复。在这种事关蜀汉兴衰的严峻关头,满朝文武包括诸葛亮都怕冲撞了正在气头上的刘备,缄口不言。诸葛亮心知此时的刘备已不比从前,他成为了帝王,羽翼早已丰满,不愿听到不同的意见,所以他也只是私下地感慨说:“如法孝直在,必能阻主上之东行"。益州学*秦宓向刘备“陈天时必不利”,结果被关进牢狱。在这个时候,又是赵云站了出来,他根据时局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吴联盟以抗曹的原则,冒着下狱的危险,劝阻刘备。

当赵云率军退回自己的营寨后,曹操的大队人马也紧跟而至。看到这个局面,沔阳长张翼建议紧闭城门,防止曹军攻入。而赵云想,即使他们将城门关闭,以一敌十的兵力,早晚也会被攻破。于是他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开城门,偃旗息鼓,静待曹军。曹操大军见到这种状况,怀疑城内有伏兵,不敢贸然闯入,就慢慢地领兵退去。而此时,赵云又抓住战机,让将士们擂鼓震天,弓弩手在城墙上射曹军后部,此时本有些疑虑的曹军更是丧胆逃窜,也顾不得队形,自相践踏,有的被挤入汉水,有的被乱箭射死,死者不计其数,而蜀军却一个人都没有受伤。第二天,刘备巡视昨天赵云与曹军的战场,又听赵云细说了他的做法,刘备也感慨万千,称赞赵云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因为赵云面对大军敢两闯敌阵,又巧计布下这“空营计",所以军中将士都尊称他为“虎威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刘备与曹操正在争夺汉中领土。当时黄忠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夏侯渊不仅是曹操的得力将领,又与曹操有兄弟之谊。于是曹操亲自率大军从长安赶赴前哨南郑,并且运送了“数千万囊的粮米"到了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率军去偷取这些粮米,于是赵云就作后军策应黄忠。后来,黄忠带领的军队过了预定返还的时间还没有回来,赵云觉察出异样,就带领十几个人出营寻找黄忠。恰在此时,曹操领着大军蜂拥而至。面对此种状况,赵云并未慌乱,他率军直冲入敌阵,战了一会儿,赵云发现曹兵越来越多,形势危急,赵云十几骑寡不敌众,他一边厮杀一边撤退,本来赵云已杀出曹军的重重包围,回头发现将领张著身受重伤,被困在敌营中,赵云想都未想,策马又冲回救出了张著。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出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坠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日:“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瞑,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在战场上勇武过人,智谋先行,在战场外,品德高尚,忠君爱民。他那高超的武艺,过人的谋略,忠君爱民的思想,谦虚谨慎的美德,让读者感到了赵云形象的圆满高大。他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常胜将军、完美英雄。

他是刘氏父子难得的功臣加忠臣,是军师有力的臂膀。在他逝去的时候,孔明跌足而哭日:“今日子龙又死,乃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后主听说后,放声大哭日:“朕昔幼时,非子龙必死于乱军之中矣"。众将士也都痛哭不止。有诗赞叹说:“救主功勋大,兴邦名誉彰。扁舟飞汉水,匹马向当阳。义胆深包体,忠心并日光。留芳青史上,应是与天长"。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赵云单骑救主

没有走了多久,赵云看见躺在草中的简雍,得知两位主母抱着阿斗下了车逃走。赵云派两名士兵保护简雍先回去,向主人报告:“我赵云上天入地,也要找到主母与小主人。如果找不到,宁愿死在沙场。”赵云拍马往长坂坡走去,只见前面有一批百姓,男男女女,大约有几百人,互相搀扶着走路。赵云大声问:“甘夫人在这里吗?”

原来曹军杀过来的时候,赵云左冲右突,杀退了一批又一批人马,等到天明,才发觉丢失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赵云想:“主人将甘夫人、糜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无论如何要寻出主母与小主人的下落。”回顾身边,只有三四十名骑兵。他骑着马在乱军中寻找。

再说赤壁之战,诸葛亮求得东风,赵云依诸葛亮之言,引军接应。徐盛惧赵云之勇,不敢相追,只得与丁奉回报周瑜。诸葛亮回得大营,以赵云引三千军马,埋伏于乌林小路,云领计设伏,曹操忙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

赵云当下杀出重围,又遇夏侯惇部将钟缙、钟绅兄弟二人,赵云斩杀二人,终于长板桥得见张飞。张飞忙令赵云前行,自己断后。赵云纵马过桥,行二十余里,终见刘备。刘备感叹赵云不易,怒摔阿斗。赵云忙接住阿斗,表意忠心。

刘备得诸葛亮后,恰遇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而来。诸葛亮于樊城取回赵云,诱敌深入,火烧博望坡,大破曹军。曹操气甚,自引大军来攻刘备。诸葛亮又以赵云火烧新野,再破曹军。

玄德到荆州后,刘表待之甚厚。因降将张武、陈孙共谋造反,刘备自请平叛,赵云不三合,刺张武于马下,夺得战马,即“的卢”。后蔡夫人及蔡瑁欲害刘备,引刘备赴宴,赵云将马步军三百人同往。刘备跃马檀溪后,云急归新野,寻刘备而去。

再说曹操因父亲被陶谦部下杀害,兴兵报仇纵横四海网页文字游戏制作,刘备以陶谦有德,往公孙瓒军中借得赵云及两千人马。曹操一时取徐州不得,又因吕布偷袭后方,只得罢兵回援。徐州之危已解,赵云自领军回公孙瓒军中。

推荐一本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

寻了半晌,赵云终于在一对逃难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甘夫人告诉赵云:倪夫人与阿斗在一起。最后在一口枯井旁,赵云找到了怀宝恶斗的李夫人。赵云请倪夫人上马,自己愿徒步保护夫人杀出重围。倪夫人怕自己拖累赵云无法拖围,不肯上马,便把阿斗交到赵云手里。

四经时分,忽闻西北方向喊声大作,曹兵杀来势不可挡。信而张飞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保护着刘备向东逃去。刘备在众将领域百姓都已失散,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厮杀中赵云发现二位嫂嫂和公子阿斗都不见了踪影,赵云便回马杀入乱军中寻找。他一边在曹军中奋力冲杀,一边打听主公家小的下落。

「读书札记」三国演义-第七回-中 常山赵子龙别传

从初平二年到赤壁之战,这中间过了17年,如果赵云出场时是17岁,那么赤壁之战时该34岁,这在古代就已经是很大年纪了。但三国毕竟是乱世,古人有小概率会晚婚,以刘备而论,什么时候结婚的不知道,但40岁时还没儿子,这才认了刘封为义子。而且,刘备对赵云的感情是很特殊的,真的有点像是当干儿子看。

赵云生年不可考,但现在少年的意思是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参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郭靖二十岁就华山论剑了,小说虽然不能作为依据,但老先生创作小说时多少也是以古人的年岁去规划郭靖的成长脉络的。嘉兴之约十八年,柯*恶误会郭靖时也说,“咱们一十八年辛苦,想不到竟是养虎贻患。”所以赵云此时最多应该十七岁。

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厉害。从他在刘备军中历任的官职就可见一斑,刘备视他为心腹胜过视他为将帅,掌管亲军,保护内眷,可见其忠,长坂护主,可见其勇,成都谏言,可见其仁,汉中之战,可见其智,可见个人人格魅力还是有的,可是这么一个全才的人,可偏偏排在魏延之后,汉中太守就是让魏延做了。历史上的刘备能称帝位,绝非一般人能比,基本的用人精准,看人独到还是有的,可见赵云虽然忠勇仁智,但是肯定有其他弱点,综合正史看下来,赵云统帅和战到规划倒可能略逊一筹,不适合做统帅, 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才给赵云谥号,而且到号顺平,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这个谥号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武将应得的谥号。

专题: 小说三国演义序   看三国演义小说   孟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