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由明代作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描绘了群雄割据、英雄豪杰与政治斗争的壮丽画卷。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述(根据单田芳的版本进行概述):
1. 开篇: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局面,预示着三国时代的开启。
2. 董卓之乱:介绍董卓控制朝政,各地诸侯起兵反抗,曹操初露锋芒。
3.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较量,展现曹操的智谋和勇略,最终曹操大胜。
4.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庞大水军,最终以火攻破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格局。
5.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誓同生死,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6.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出诸葛亮辅佐,奠定蜀汉的基础。
7. 周瑜借箭:周瑜设计让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展现智慧与计谋。
8. 空城计:诸葛亮在敌军来犯时,在城门大开,仅以琴声镇定军心,成功吓退敌军。
9. 白帝城托孤:刘备病重,将天下托付给诸葛亮,为蜀汉留下深远影响。
10. 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联盟和背叛,直至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与友情的传奇故事。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深受读者喜爱。如果您想深入了解《三国演义》,建议阅读原著或聆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版本,体验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之美。
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侠义公案类评书很棒,但《三国演义》这部书不行
袁阔成先生这部《封神演义》与原著也是有出入的,并且其中像“诛仙阵”、“万仙阵”这两出十分经典的故事都没有说,其实这正常因为这两段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繁杂了,确实不太好说。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小缺陷,因为最初“比干”已经死了,但是后来“比干”这一角色又出现了,这就是一个小缺陷。
袁阔成三国和单田芳的三国
小说联播单田芳三国演义
总觉得单田芳的评书以量取胜,不是很精;袁阔成的评书则是精益求精,一部三国,反复打磨,终于千锤百炼,成了精品。可是也许评书只适合说古代故事,袁阔成的其他现代评书,比如《艳阳天》《烈火金刚》《暴风骤雨》无非是迎合时代的产物,说的就少了韵味。
有哪些评书名家播讲过三国三国群英传单机游戏12,哪一位的堪称经典?
大约在1980年,沈阳电台播出邱连升讲的,刘备投刘表开始到赤壁结束。这是我听到的第一部《三国演义》。非常怀念,至今没有找到。
这部评书《三国》,影响力不大,不过老先生的功力还是不可小觑。播讲者姜存瑞是评书界的老人,传统评书的造诣很深,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和鲜明,长于赞赋,精于评说,说书过程中所涉及的典故,都进行了解读,而且能够大段地背诵《三国演义》的原文。
还是袁阔成袁老的经典!甚至个人觉得仅凭借这部书,在公认的四大家,袁。单,田,刘里袁老独占鳌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收听广播评书成了寻常百姓非常重要的休闲方式,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各个广播电台都设有评书联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袁阔成先生播讲的三国演义,受到了全国听众的热烈欢迎,遂成书坛一道恢宏的风景,袁阔成先生仙逝之后,竟成人间绝响。
以上的几位都听过,感觉还是袁阔成先生的最经典!曹操等败军已经精疲力尽,只能对关羽哀求,关羽人实在是忠义,用单田芳的话说,茅房拉屎脸朝外的人,张辽也哭,曹操也哭,众将士跪在地上一起哭,关羽实在招架不住,把他们放了。
曹操具有乐观的革命精神,他虽然逃跑,但是不忘指点江山,到一处险要之地,立刻哈哈大笑,嘲讽诸葛亮、周瑜,应该在此伏兵,正笑呢,结果赵云出来了,曹操赶紧跑,损兵折将。又到一个叫葫芦口的地方,此地也非常险峻,曹操又是自作聪明,哈哈大笑,意思是这地方如有伏兵,我命休矣,结果张飞出来了,曹操又是一阵跑。最后来到华容道,曹操又哈哈大笑,手下人估计真想揍他个乌鸦嘴了,结果关羽出来了。
黄盖一看不好,立刻让人点起火来,加速前进,火船冲入曹军水寨,火借风势,曹军船只由于连在一起,无法分散,火很快就已经无法控制。
曹操得到报告,说黄盖来了,一谋士说,别让他进来,黄盖说带了粮食,我看船的吃水并不深,一定有诈,况且今天东风大起,一旦着火,我们就完了。曹操一听,赶紧说,别让他进来,挡住他。
《三国演义》伴流年
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雪恨,刘备不听诸葛亮苦言相劝,执意讨伐东吴。浩浩荡荡带了70多万大军,发誓要把东吴夷为平地。虽然开始刘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报仇心切轻敌,加上当时诸葛亮不在身边,刘备用兵不善,中了东吴无名小将陆逊的计谋,导致兵败将亡,全军覆没,刘备也差点命丧黄泉,刘备悔恨不已,自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盘点十部传统评书中的袍带书,哪一部堪称王者?
这部评书最精彩的地方,是云台二十八将的设定,而田连元的《刘秀传》由于特殊的时代要求,恰恰削弱了对云台二十八将的演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在当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十大传统评书中,田连元的《刘秀传》跻身其中。
《东汉演义》,最好的版本有两处,一个是北京评书的代表连阔如的传本,一个是东北评书名家张震佐的传本。如今连丽如整理了连派《东汉演义》,自己也赖以成名;张震佐的儿子张少佐也播讲过家传的《东汉演义》,惊艳程度很高,至少比曾经田连元播讲的《刘秀传》要更具传奇性和丰富性。
《列国演义》也称为《六部春秋》,共包括《左传春秋》(又名《临潼斗宝》)、《吴越春秋》、《英烈春秋》(又名《无盐娘娘》)、《金盒春秋》(又名《孙庞斗智》)、《走马春秋》(又名《乐毅伐齐》)、《锋剑春秋》(又名《万仙阵》)等六部。
袁阔成的雅与单田芳的俗 成就了评书界的泰山北斗
我一直认为,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绝对是评书里的巅峰之作,无人可以比肩。《三国演义》这部书很多说书人都表演过,单田芳先生也说过这部书,但要是和袁阔成先生演播的《三国演义》相比起来,都要逊色多了。袁阔成出生于评书世家,其祖父 两位伯父以及其父亲,都是当时的评书名家。袁阔成自幼学说评书,多年的舞台实践造就了他儒雅潇洒俏皮的表演风格,无论是传统评书还是新编评书,都有他这些特点的体现。尤其是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袁老的这一表演风格展现的那是淋漓尽致。在这部书当中,不管是诗词歌赋吟诗答对还是两军交锋 战场厮杀 ,袁阔成都是娓娓道来不急不缓,韵味十足 。袁阔成还是最早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创作表演新式评书的艺人 ,《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等,都是他的作品。所以说,想欣赏雅的艺术,没必要非得去看芭蕾舞或者听昆曲(我也不知道这俩究竟雅在何处),只要来听听袁阔成的评书或小彩五的京韵大鼓就行了,绝对够雅的。文人雅士选择听袁阔成的评书绝对是一种享受。
单田芳评书的功与过
《风尘豪客》是最典型的代表,刚听第一回就觉得似曾相识,故事也都是老套路,无非男主人公又帅又正直,而自己的结拜大哥有一个红颜祸水,最后被害得倾家荡产。主人公自己也经历了各种变故,最后上演了一出爱恨情仇的故事。
公平地说,袁老的《三国演义》的确强于单老,但在整体评书的品质上是不如单老的。谁更好只需要看老百姓的反馈就知道了,每当电台重新播放新评书时,如果是单田芳继续播讲,听众就如释重负,如果换成其他艺人,听众往往会觉得失望,这是赤裸裸的事实。
而袁阔成在《三国演义》的演说上则强出单老好几个档次,老先生并没有对《三国演义》做太大的改编,这是很明智的,毕竟四大名著是难得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已经做到严丝合缝,很难再找出什么毛病来,不像那些传统评书,漏洞百出。
如果说这部书没有结局是因为单老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那么《水浒传》的烂尾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部书只说到梁山好汉聚义,然后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虽然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可原著的重点在后面的诏安,否则这本书将毫无价值。
其中最遗憾的评书是《栾蒲包和丰泽园》,这部书已经是单老后期的评书,这个时期的单老已经很难创作出高品质的新评书,多数都是套壳评书,而《栾蒲包和丰泽园》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故事清新脱俗,与以往单老的套路不一样,人物鲜活且不重复。但说着说着,又没有下文了。
既然叫《童林传》,弱化其他人物,只树立童林也不是不可以。问题在于这部书根本没有说完,只说到三月三亮镖会就戛然而止,本来童林渐入佳境,开创无极门,最后被雍正迫害,这些故事都是重中之重的,可精彩故事还没开始,这部书居然没有下文了。
可单老却非要把人物塑造得十分完美,可这种完美其实就失去了人物的鲜活性。而为了树立童林的形象,《童林传》把三十六路明侠都说成是打酱油的存在,很多侠剑客都是陪衬。但《雍正剑侠图》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而原著的童林则是个更加立体的人物,他虽然为人正直,但也有性格缺陷,他十分倔强,并且好勇斗狠,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有好几次因为这种性格差点死于非命。既然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必定血气方刚,更何况有一身超强的武艺,所以性格冲动一点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人性的。
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谁是你心目中的评书第一人
不过,若要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评判,我认为袁阔成先生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在传统评书方面的造诣深厚,而在说新书方面,他更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了许多现代评书,可以说是说新书的奠基人。像《肖飞买药》、《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作品,都是现代题材评书中的经典之作,让人听了之后,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这四位大师中,袁阔成先生无疑是评书门的佼佼者。他的《三国演义》,那可真是评书中的经典之作。要知道,《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想要说出新意,评出新意,那可真是难上加难。但袁先生就是袁先生,他硬是把这部书说得有声有色2436小游戏盒子头,评得入木三分,让人听了之后,仿佛又重新认识了一遍《三国演义》。
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可以碾压单田芳的十几部优秀评书吗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从不提倡非黑即白的思维,也就是说本人是铁杆的单田芳粉丝,几乎听遍了他的每部评书,而且都是好几遍,但听多了也会感觉腻,特别是在后期互联网高速发达,越来越不能静下心去听单老的评书。袁阔成有五十多部评书,而单老有上百部,所以很多评书之间是相互重复和矛盾的。
很多人不喜欢袁老的节奏和声音,听起来使人昏昏欲睡,那么《三国演义》同样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无聊还是无聊,毕竟谁也不可能改变声音和节奏,所以正如我们爱听单田芳一样,一部爱听就部部爱听,而对于袁阔成也是如此,并非《三国演义》有多惊艳,而是说这话的本身就是很喜欢袁老的评书。
尽管我们承认袁老的《三国》非常优秀,但也远没有网友说得那么玄乎。说一部《三国演义》可以横扫所有评书圈完全是危言耸听,甚至是哗众取宠了。不客气地说,如果你对袁老的其他评书不太感兴趣,那么对他的《三国演义》同样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袁老并没有在这部书中有太多的改变,只是按部就班地说这部书而已。
显然,单老对四大名著的兴趣不大,不是他讲不好,而是他根本没花精力在上面,说他是敷衍也不为过。因为单老需要录制的评书太多,所以要进行取舍。而袁老最卖座的评书就是《三国演义》,这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而单老的代表作又何止一部?
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来看,单老播讲得都不算成功。《西游记》也是播了几讲就很无聊,《水浒传》则是只讲到梁山聚义就结束了,好戏都没开始,而单老放着名著不讲,却讲起了《水浒外传》,完全是借用梁山的几个好汉人名去说其他的故事,情节老套且无聊。单老的《三国演义》也没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而《红楼梦》更是很少有人能碰的,印象中只有连丽如讲过,但实话实说,听不进去。
专题: 三国演义续小说 听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