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字德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一位德才兼备、高洁清雅的隐士。他以其卓越的学识和对时局的独特见解,受到诸多英雄人物的尊敬和仰慕。在小说中,司马徽主要以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而闻名,这两位后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对蜀汉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
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并非历史真实,而是作者罗贯中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角色,旨在展现其对历史人物的想象与对三国时代的理想化描绘。在他的描绘下,司马徽是一个能洞察人心、预见未来的人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在小说中,司马徽的形象和言行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德行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尊崇。他的故事和智慧,成为《三国演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命运。
猴爸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今天是猴爸陪你读书的第398天,共读的是第4本书——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
司马徽已经预见到了曹操在世时期,中原不会动荡,曹操一死刘备肯定也要死,毕竟岁数差不多大小。另外司马徽肯定还预测到了世家大族的巅峰时期要来了,司马徽自己也是颍川人,又姓司马,肯定也是大族之一,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汉室倾覆大势所趋了。所以说不得其时,天下不会有变。
那么“变”和“时”到底指的是什么?那就是北方中原发生大的叛乱,但是事实上,曹操能力太强,曹操只要不作死,北方中原不可能存在大的造反,早在公元196年曹操就执行屯田制,不但军事强会打仗,还懂治理政务,可怕的曹操。
答案就是《隆中对》里面“天下有变”中的“变”字,其实诸葛亮所说的“变”和司马徽所说的“时”是一个道理。隆中对并没有夸张说法,而且是很严谨的,前提条件是:跨有荆州益州+安抚少数民族+和孙权交好+内部政务治理好哪些云游戏有网页版的游戏,但是后置条件客观条件是:天下有变。
三国演义小说司马徽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故而“虽得其主”前半句没任何争议,关键是“不得其时”这四个字,司马徽怎么会预测到呢?其实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面,已经有了答案。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8个字,但是演义推测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司马徽对诸葛亮很了解,对刘备也很了解,诸葛亮和司马徽在荆州都多年彼此熟悉自不必说,刘备经常找司马徽促膝长谈司马徽自然知道刘备是个明主,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以上便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8个字的出处,说明司马徽已经预测到了很多,第一刘备一定会去请诸葛亮出山仕官,第二诸葛亮一定会效力于刘备为刘备打工,第三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很适配,第四便是刘备和诸葛亮虽然适配,但是联合起来也无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
“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8个字是记载于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先是夸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众皆愕然,就是刘关张都惊呆了,这么神奇吗?随后司马徽出门仰天大笑: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说完,飘然而去。刘备感叹道:真隐士也。
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三国rpg手游 单机游戏下载地址,因为刘表在荆州广设学校,广招全国各地博士硕士,水镜先生便是那个时候从颍川去了荆州,一来是避乱,二来是教学。也就是在荆州,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根据《襄阳记》记载: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这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守的胸怀不是说在嘴上的,更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沽名钓誉之举。世人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的多,而确实知道可为而不为之者寡。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水镜先生司马徽有智,有明,有无为而胜人之力。所以,私心向往,最喜欢这样的高人隐士。
历史上大概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律,乱世时道家主导,大圣人大隐士引导或者暗中指点局势的发展,等到天下大定,道家就退隐了。盛世是佛家和儒家的天下。佛家出世教化众生,慈悲存世,而儒家就担负起经世济用的大任。所以,道家一直处在比较隐蔽的地位,正是老子清静无为思想的体现。不尚名不尚利,道隐无名。
司马徽即使有济世安邦之才,却并不想要为时所用,他坚守初心,隐居于阳翟旧宅。他这种大隐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曾经引导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他们不会故意改变大局,只是坐看风潮涌动,我自安然不动。
有一个小故事足以佐证。庞统听说司马徽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司马徽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宅。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正是这样的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只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他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刘备马跃檀溪后,偶然相遇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并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刘备随后夜宿庄院。次日,司马徽自称“山野闲散之人”,谢绝了刘备请求他出山辅佐的好意。
有一天,一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责备他:“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还是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位妻子,遇到这样什么都“好好的先生”应该是幸运的吧,不生气不行,生气也没有用啊。
专题: 写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话小说 三国演义老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免费读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app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