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以“三分天下”为线索,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一些精彩摘要:
开篇
《三国演义》开篇描绘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社会动荡,群雄并起的背景。曹操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之主。刘备则以仁义形象出现,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英雄如关羽、张飞、诸葛亮等。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终于在第三次成功邀请诸葛亮出山相辅佐。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展开了三国争霸的局面。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取得了北方的控制权。这场战斗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战役之一,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
赤壁之战
孙权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于赤壁。诸葛亮巧用草船借箭、火攻之计,使得曹操大军遭受重创,这场战役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后,曹操未能统一三国,而孙权和刘备分别在江东和蜀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刘备最终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建立了蜀汉,而孙权则巩固了东吴的地位。三国局面初步稳定。
晚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各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争夺不断,如魏国与蜀汉、吴国之间的多次交锋。《三国演义》中还描写了各种英雄人物的个人故事,如关羽的忠勇、曹操的机智、刘备的仁德等。
结局
最终,魏国通过不断削弱蜀汉和东吴,统一了三国。不过《三国演义》并没有详细描绘统一后的魏国细节,而是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哲学思考作为结尾。
《三国演义》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三国演义》中的这些好词好句,堪称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与此相比,诸葛亮则更像是一位智者,他的智慧体现在无数的计谋与策略中,这些智慧至今仍对现代管理与决策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他的一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对职场忠诚的呼唤,更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如何保持对职业的热忱与责任感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三国演义》中提取出对现代生活有益的智慧,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言,“历史是活的教科书”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们的伟大,更能洞悉到其中蕴含的人性哲学,这种智慧的传承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仍能找到共鸣与启示
网页总是自动跳出来网页小游戏《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精选
三国演义小说精彩摘要
这本书里有刘备 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有味 蜀 吴的政治斗争;有“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有“借东风” “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传说,总是回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家喻户晓的英雄有曹操 刘备 孙权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周瑜 鲁肃等,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喜欢的就是其中的两位英雄——刘备和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现没一会儿,就挂掉了,死的太快的都记不住。从头到尾,写得多,活得长的都属于“主人公”或者“男一号”,这次初读三国,我体会最多的就是“主人公”们的性格,下次再读,肯定还会有其他感受。 以上就是我初读《三国演义》的感受。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刘备吧,仁义当先。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爱戴。关羽呢,非常忠诚,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过来,但他不为所动。张飞,有点鲁莽,只是看到张飞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疑虑,这么鲁莽的人,怎么会家财万贯?还有司马懿,也是很聪明的,但因为他属于魏军,就对他没好感了……
接下来我讲讲诸葛亮吧!太厉害了,诸葛亮简直是神话,他用兵如神,书中写到的他是很少打败仗的。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计”退司马懿的军队,单单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让人望而生畏。还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最后还让士兵喊:“谢曹丞相赐箭!”这么有才华,难怪会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无奈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就先让我来说说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属于踩在针尖上的人物,奸诈得很。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非常无情无义。我刚开始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曹操是超级无敌大坏蛋,特别是他后来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什么思想嘛?为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战火纷飞的年代,尔虞我诈的社会,他不杀别人,别人会杀他。那个时代,注定这些人物的命运不像我们现在这般安逸自由。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看到这句话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名著新读——三国好句摘抄
在东汉灵帝在位期间,朝廷腐败不堪、宦官外戚争斗不休、四方战事不断,致使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面积干旱,导致农耕颗粒不收但赋税不减反增,在这种天灾人祸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面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青梅煮酒论英雄
董承走后,刘备每天在后院浇水种菜,以让曹操放松对他的警惕。突然,有一天,曹操请刘备去他家,刘备以为曹操知道了董承来找他的事,便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见曹操。曹操一见刘备就大笑说:“你干的好大事业啊!”一句话吓得刘备脸色大变。得知曹操说的是他种菜的事,刘备这才安心。
《三国演义》优秀好句
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非常非常想再看一遍。因为那里有许多好词和好句,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人物和他们的事例,让我留连忘返、记忆深刻。比如说:诸葛亮的火烧赤壁的计策让我佩服不已,最令我佩服的是诸葛亮炎烧博望、草船借箭,计计得胜,令人赞叹。司马炎最终居然统一天下,成为晋朝的接班人。司马懿是魏国后期的擎天柱,他通晓天文地理,熟知兵法,深于谋略,也是一位不可小看的人才!吕布是一位战士,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他骁勇善战、英勇无比,便有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关羽是我最佩服的人,因为他既武艺超群又通文史,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青梅煮酒论英雄
有一天,关羽、张飞到城外去射箭,刘备一个人在后园种菜。许褚、张辽带了几十人来到菜园,对刘备说:“丞相请你去。”刘备吃了一惊,连忙问:“有什么要紧事?”许褚说:“丞相只叫我来请你,没有说是因为什么事。”刘备不知是凶是吉,只好硬着头皮跟他们走。
曹操把持朝政,独揽大权,他手下谋士劝他自己当皇帝。刘备为了提防曹操谋害他,尽量韬光养晦,不锋芒外露,使别人认为他胸无大志。他每天足不出户,在后园种菜,亲自动手,浇水除草,满园的青菜长得碧绿鲜嫩,很是讨人欢喜。
《三国演义》精选及点评(一)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恣意放荡。“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二十八岁。
《三国演义》第九回:鹊巢鸠占
张飞守徐州,过了没有几天,老脾气又发作了。一天,他请各位官吏赴宴,大家坐定后,张飞开口说道:“我哥哥临出发前,吩咐我少饮酒。明天起大家戒酒,但今天大家必须一醉方休。”他说完了,就与众官一个一个轮流干杯。他敬酒到了曹豹面前,曹豹说:“我从来不沾酒。”张飞发怒说:“天杀的,你为什么不饮酒?我今天偏要你喝!”曹豹怕了,只得干了一杯酒。张飞劝完了一遍酒,自己一气又喝了几十杯,醉得舌头也有点大了,又要起身一一敬酒。曹豹说:“我实在喝不下去了。”张飞发怒说:“我叫你喝,你不喝。这是违抗我将令,我要打你一百鞭!”曹豹求饶说:“张将军,看在我女婿的面上,饶了我吧!”
刘备接到朝廷要他起兵征讨袁术的诏书以后,明知这是曹操在搞阴谋诡计,可是又不敢违抗,只得带兵出征袁术。然而,留下谁来守徐州呢?刘备一下子倒很难作出决定。张飞自告奋勇说:“小弟愿意守城!”刘备说:“三弟守不得徐州,你欢喜喝酒,喝醉了酒乱打士卒,造成军心不稳;再说你处事轻率,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我不放心。”张飞说:“小弟从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听人劝告,难道还不行吗?”糜竺说:“只恐怕三将军心口不能相符。”张飞生气地说:“我跟哥哥多年,从来没有失过信,你为什么要小看我?”刘备见张飞发怒,只得同意他守徐州,但还是不放心,留下陈登协助张飞,要陈登叮嘱张飞早晚少喝酒。
刘备不杀吕布,谋士又向曹操献上一条“驱虎吞狼”之计。他对曹操说:“丞相可以派人到袁术那里,说刘备私上密表,打算攻取南郡。袁术一定会发怒而攻刘备。丞相再正式下令,命刘备征讨袁术。刘、袁双方一打起来,吕布一定会打刘备的主意。”曹操一听很高兴,决定依照这一计策去做。
时有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据吴郡,遣部将守住乌程、嘉兴。当日白虎闻策兵至,令弟严舆出兵,会于枫桥。舆横刀立马于桥上。有人报入中军,策便欲出。张纮谏曰:“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策谢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随遣韩当出马。比及韩当到桥上时,蒋钦、陈武早驾小舟从河岸边杀过桥里。乱箭射倒岸上军,二人飞身上岸砍杀。严舆退走。韩当引军直杀到阊门下,贼退入城里去了。
却说太史慈招得精壮二千余人,并所部兵,正要来与刘繇报仇。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原来太史慈所招军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谙纪律。泾县城头,苦不甚高。当夜孙策命陈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见城上火起,上马投东门走,背后孙策引军赶来。太史慈正走,后军赶至三十里,却不赶了。太史慈走了五十里,人困马乏,芦苇之中,喊声忽起。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知解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慈见策待之甚厚,遂请降。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瑜叔周尚,为丹阳太守;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策见瑜大喜,诉以衷情。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许允。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却说袁术大宴将士于寿春。人报孙策征庐江太守陆康,得胜而回。术唤策至,策拜于堂下。问劳已毕,便令侍坐饮宴。原来孙策自父丧之后,退居江南,礼贤下士;后因陶谦与策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策乃移母并家属居于曲阿,自己却投袁术。术甚爱之英雄之刃网页游戏下载游戏,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因使为怀义校尉,引兵攻泾县大帅祖郎得胜。术见策勇,复使攻陆康,今又得胜而回。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却说张飞引数十骑,直到盱眙来见玄德,具说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曰:“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张飞闻言,惶恐无地,掣剑欲自刎。正是: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小沛离徐州只四五十里,上马便到。吕布到城下时,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觉。布到城门边叫曰:“刘使君有机密使人至。”城上有曹豹军报知曹豹,豹上城看之,便令军士开门。吕布一声暗号。众军齐入,喊声大举。张飞正醉卧府中,左右急忙摇醒,报说:“吕布赚开城门,杀将进来了!”张飞大怒,慌忙披挂,绰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门上得马时,吕布军马已到,正与相迎。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
席散,曹豹回去,深恨张飞,连夜差人赍书一封,径投小沛见吕布,备说张飞无礼;且云:玄德已往淮南,今夜可乘飞醉,引兵来袭徐州,不可错此机会。吕布见书,便请陈宫来议。宫曰:“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布从之,随即披挂上马,领五百骑先行;使陈宫引大军继进,高顺亦随后进发。
次日,玄德送使命回京,就拜表谢恩,并回书与曹操,只言容缓图之。使命回见曹操,言玄德不杀吕布之事。操问荀彧曰:“此计不成,奈何?”或曰:“又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之计。”操曰:“其计如何?”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操大喜,先发人往袁术处;次假天子诏,发人往徐州。
曹操收军回营,满宠引徐晃入见。操大喜,厚待之。于是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行不到数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声大举,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住!”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行军从事满宠曰:“主公勿虑。某向与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晚扮作小卒,偷入其营,以言说之,管教他倾心来降。”操欣然遣之。
操由是日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时侍中太史令王立私谓宗正刘艾曰:“吾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又密奏献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操闻之,使人告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操以是告彧。彧曰:“汉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他日必有兴者。”操意遂决。次日,入见帝,奏曰:“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敢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帝不敢不从;群臣皆惧操势,亦莫敢有异议。遂择日起驾。操引军护行,百官皆从。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版 看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女小说上一篇穿越进三国演义小说
下一篇小说世界三国演义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