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
曹芳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五位皇帝,他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魏明帝曹叜的儿子。在公元229年至234年间,曹芳短暂地继承了帝位。然而,他的统治期间,魏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问题。在位期间,曹芳的权力被大将军司马懿所控制,后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控制朝政,最终在曹芳去世后篡夺了魏国的政权。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曹芳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着重描述了三国时期的主要英雄人物的经历和战斗,包括但不限于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在小说中,曹芳的故事通常被作为历史事件的背景来描述,而不是作为主角或核心人物来展开情节。
在小说中,曹芳的描写可能更偏向于描绘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以及司马懿的谋略和野心。不过,对于曹芳的个人生活、性格特点、具体行为等细节描述,由于《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内容会有艺术加工和演绎,与历史记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要了解更详细的曹芳信息,还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九回
司马师于是派使者前往元城宣召高贵乡公,请太后升太极殿,召来曹芳责备道:“你荒淫无度,亵近娼优,不能再承袭天下,要立即献出玺绶,复归齐王的爵位,马上起程,不经宣召不许入朝。”曹芳哭拜太后后交纳了国宝,乘王车大哭而去,只有数名忠义之臣含泪而送。后人有诗曰:
三国演义小说曹芳
司马师从袖中取出汗衫,扔到地上说:“这又是谁人所写!”曹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两腿战栗答道:“这都是他们逼我所写,朕我怎敢有这个想法?”司马师问:“诬陷大臣造反,这是什么罪过?”曹芳跪在地上求告说:“朕我有罪,望大将军饶恕!”司马师说:“陛下请起,国法不能废除。”又用手指着张皇后说:“你是张缉的女儿网页游戏充钱可以用花呗吗,理应铲除!”曹芳大哭求免,司马师不从,喝令左右将张皇后捉出,到东华门中用白练绞死。后人有诗曰:
司马师直入后宫。魏主曹芳正在和张皇后商议此事。皇后说:“内廷中司马氏的耳目很多,倘若事情泄露,必定连累我们!”正说话间,忽然看到司马师闯入,皇后大惊。司马师按剑对曹芳说:“臣我的父亲拥立陛下为君主,功德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和那伊尹有差别吗?你现在反过来恩将仇报,将功为过,想和这二三个小臣谋害我们兄弟,这是为什么?”曹芳说:“朕没有这个想法。”
夏侯玄知道事情败露,就厉声大骂道:“我们所哭的,正是你威震其主,将要谋朝篡逆!”司马师大怒,喝令武士捉拿夏侯玄。夏侯玄挽起袖子伸出拳头,直扑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司马师命令将三人搜身检查,在张缉身上搜出一龙凤汗衫,上面有斑斑血字。左右呈给司马师,司马师观看,正是密诏,诏曰:
三人辞别而出,来到东华门左侧,正看到司马师带剑前来,随从数百人,都手持兵器,三人都站立在道旁。司马师问:“你们三人退朝为什么这么晚?”李丰说:“圣上在内廷中看书,我们三人侍读。”司马师说:“所看的是什么书?”李丰说:“夏、商、周三代之书。”司马师说:“皇上看到这些书,问了什么故事?”李丰说:“天子所问伊尹扶商、周公摄政之事,我们都奏报说:‘现在的司马大将军,就是那伊尹、周公’。”司马师冷笑道:“你们三人虽然嘴上把我比作伊尹、周公,其实心中骂我为王莽、董卓!”三人都说:“我们都是将军门下之人,打死也不敢这样想。”司马师大怒道:“你们都是嘴上阿谀奉承之人!刚才你们和天子在密室中为什么事情痛哭?”三人说:“绝对没有这回事。”司马师喝斥道:“你们三人眼圈现在还发红,怎么还敢抵赖!”
曹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后写了血诏,交给张缉,嘱咐道:“朕的祖上武皇帝曾经诛杀过董承,就是因为他们做事不够机密,卿家必须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泄露出去。”李丰说:“陛下怎么说出这样不利的话来?臣等不是那董承之辈,司马师怎么能够比拟武祖?陛下不要生疑。”
李丰奏报说:“陛下不要担忧。臣我们虽然才干不济,愿意凭借陛下明诏,聚集起四方英杰,来剿除这个乱贼。”夏侯玄也奏报道说:“臣我的叔叔夏侯霸已经降蜀,也是因为惧怕司马兄弟谋害。现在如果能够剿除这个乱贼,我的叔叔必定回来。臣我是国家外戚,怎敢坐视奸贼乱国,愿一起奉诏讨贼。”曹芳说:“只怕我们力量不够。”三人哭着奏报:“臣我们发誓同心灭贼,以报效陛下!”
曹芳退到后殿,看到左右只有三人: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张缉是张皇后的父亲,曹芳的皇丈。曹芳喝退近身侍从,和三人到密室中商议。曹芳拉着张缉的手哭道:“司马师视朕就象小儿,看百官如同草芥,江山社稷早晚必定归于此人!”说完后大哭。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
不一会,侍中许允、尚书陈泰来到,两人报告说:“太傅只是因为将军权重,不过是要削夺兵权,并没有其他意图,将军可以早回城中。”曹爽默然不语,又看到殿中校尉尹大目来到。尹大目说:“太傅指着洛水发誓,并没有其他意图,有蒋太尉书信在这里为证。将军可交还兵权,早早回到府中。”曹爽相信这是真话。桓范又劝告:“事情很紧急了,千万不要听信外人之言而去赴死地!”
曹爽听了后十分不高兴,只是流泪哭泣。桓范又说:“这次去许都,不过是中间借宿,城中粮草足以支撑数年。现在主公其他营寨兵马都近在城南,呼之即来。大司马的帅印我已经带来,主公要马上决择,再迟就全完了!”曹爽说:“大家不要再逼我,等我细细思考。”
话音未落,参军辛敞、司马鲁芝来到,曹爽问他们情况。两人报告说:“城中围把象铁桶一样,太傅领兵屯扎在洛水浮桥,现在的形势绝对不能回去,应当早定大计。”正说话之间,司农桓范骤马赶到,对曹爽说:“太傅发动兵变,大将军为什么不请示天子幸驾许都,调集外郡之兵讨伐司马懿?”曹爽说:“我们的全家都在城中,怎么能够投奔他处求援?”桓范说:“匹夫临难还寻机求活路!现在主公跟随天子,可以随时号令天下,谁敢不响应?怎么能够自投死地?”
魏主曹芳听完后对曹爽说:“太傅这样说,卿家你看应该怎样裁处?”曹爽手足无措,回顾两个兄弟说:“你们都说说我们该怎么办?”曹羲说:“我曾经多次劝告过兄长,你却是执迷不听,所以才有今日。司马懿诡诈无比,连诸葛亮都不能够战胜他,何况你我兄弟?我们不如自缚去见太傅,也许能免一死。”
“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诚惶诚恐,顿首谨表: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此非先帝诏陛下及嘱臣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曹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于洛水浮桥,伺察非常。谨此上闻,伏于圣听。”
司马懿于是命令许允、陈泰说:“你们快去见曹爽,说太傅没有其他意图,只是想削夺他们兄弟的兵权。”许允、陈泰两人去了。司马懿又召来殿中校尉尹大目来到,让蒋济写信,命令尹大目带着书信去见曹爽。司马懿吩咐道:“你和曹爽交情莫逆,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你见到曹爽后,说我和蒋济指着洛水发誓,只是想要兵权,没有其他意图。”尹大目按令而去。
司蕃说:“请取诏旨查验。”柦范喝斥道:“你是我原来的部下,怎么敢这样无礼!”司蕃只得开门放出。桓范来到城外后,对司蕃说:“太傅造反,你可以追随我前去报信。”司蕃大惊,来不及追赶,赶紧派人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大惊道:“曹爽的智囊跑了,这事怎么办?”蒋济说:“驽马恋栈豆,柦范的话曹爽必定不会听从。”
有人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担心桓范也出城,急忙派人召他,桓范就和儿子商议。他的儿子说:“车驾在外,我们不如出南门。”桓范听从,于是上马来到平昌门,城门已经关闭,把门守将是桓范原来的部下司蕃。桓范从袖中抽出一块竹板说:“太后有诏旨,命令速速开门。”
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看到城中事变,就和参军辛敞商议:“现在司马懿发动兵变,我们应当怎么应付?”辛敞说:“我们可以领本部军兵出城去面见天子。”鲁芝同意辛敞提议,辛敞急忙奔入后堂。他的姐姐辛宪英看到后问:“你有什么急事,为什么这么慌张?”辛敞说:“天子在外面,太傅关闭城门谋逆。”宪英说:“司马懿未必是谋逆,他只是想诛杀曹爽。”辛敞惊问:“那么这事应该怎么办?”辛宪英说:“曹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必然兵败。”辛敞说:“现在鲁司马让我同去,我去好还是不去好?”辛宪英说:“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凡人有难,还要前去体恤,手中有权力而不作为,是最大的不称职。”辛敞听从,于是和鲁芝领着数十名骑兵,斩关夺门而出。
早有人报到曹爽家中,他的妻子刘氏急忙来到厅前,唤守府官吏问:“现在我们主公在外,司马懿突然起兵是什么意图?”守门将官潘举说:“夫人不要惊慌,我前去询问后报来。”立即领着弓弩手数十人,登上门楼远望。正看到司马懿领兵经过府前,潘举命令众人乱箭齐射,司马懿不能通过。偏将孙谦在后面大喊道:“太傅是为国家大事,不要放箭。”连喊三声,潘举才下令停止射箭。司马昭保护着父亲通过,领兵出城屯扎到洛河,把守住浮桥。
司马懿率领原来的手下官吏到后宫奏报郭太后,说曹爽违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其罪应当废掉。郭太后听完后大惊道:“天子还在外面,这事应当怎么办?”司马懿说:“臣我有奏报天子的表章,其中有诛杀奸臣之计,太后不要担忧。”郭太后心中害怕,只得答应。司马懿急忙命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起草表章,派遣黄门出城外,到曹芳那儿申奏。司马懿亲自领大军占据了武器库。
却说司马懿听说曹爽和兄弟曹羲、曹训、曹彦加上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人等,率领御林军跟随魏主曹芳,出城拜谒明帝墓,顺便前去打猎。司马懿大喜,立即召集司徒高柔,假节钺行大将军事,先占据曹爽营寨;又任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营寨。
三国演义之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却说郭淮听知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欲提兵来。陈泰曰:“姜维会合羌兵,欲先取南安。今羌兵已到,将军若撤兵去救,羌兵必乘虚袭我后也。可先令人诈降羌人,于中取事;若退了此兵,方可救铁笼之围。”郭淮从之,遂令陈泰引五千兵,径到羌王寨内,解甲而入,泣拜曰:“郭淮妄自尊大,常有杀泰之心,故来投降。郭淮军中虚实,某俱知之。只今夜愿引一军前去劫寨,便可成功。如兵到魏寨,自有内应。”迷当大喜,遂令俄何烧戈同陈泰来劫魏寨。俄何烧戈教泰降兵在后,令泰引羌兵为前部。
主簿王韬曰:“昔日耿恭受困,拜井而得甘泉。将军何不效之?”昭从其言,遂上山顶泉边,再拜而祝曰:“昭奉诏来退蜀兵,若昭合死,令甘泉枯竭,昭自当刎颈,教部军尽降;如寿禄未终,愿苍天早赐甘泉,以活众命!”祝毕,泉水涌出,取之不竭,因此人马不死。
徐质连日引兵搦战,蜀兵不出。哨马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昭唤徐质曰:“昔日所以胜蜀者,因断彼粮道也。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徐质领令,初更时分,引兵望铁笼山来,果见蜀兵二百余人,驱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行。魏兵一声喊起,徐质当先拦住。蜀兵尽弃粮草而走。质分兵一半,押送粮草回寨;自引兵一半追来。追不到十里,前面车仗横截去路。质令军士下马拆开车仗,只见两边忽然火起。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廖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
司马懿推托有病不出门,两个儿子也都退职闲居。曹爽每天和何晏等饮酒作乐,所用的衣服器皿和宫中没有差别,各处进贡来的好玩珍奇之物,曹爽先留下最好的自己使用,其他的才送到宫中,佳人美女充满府院。黄门张当巴结曹爽,私自选出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到府中,曹爽又选出能歌善舞的良家子女三四十人,在府中取乐。又使用能工巧匠数百人昼夜工作,建造多重楼画阁,打造金银器皿。
当下司马懿、曹爽扶保太子曹芳即皇帝位。曹芳字兰卿,是曹睿收养的儿子,秘密养在宫中,人们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由来。于是曹芳追谥曹睿为明帝,安葬在高平陵,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改元正始元年。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对司马懿十分恭谨,所有大事必先去报告。曹爽字昭伯,自幼出入宫中,明帝看到曹爽生性谨慎,很是喜爱。曹爽门下有家客五百人,中间有五人最为出名:一个叫何晏,字平叔;一个叫邓飏,字玄茂,是邓禹之后;一个叫李胜,字公昭;一个丁谧,字彦靖;一个叫毕轨,字昭先。还有大司农桓范,字元则,很有智谋,人们都称他们为曹爽的智囊,这些人深得曹爽信任。
曹睿握着司马懿的手说:“当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幼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因此竭尽忠诚,到死方休。偏邦小国都是这样,何况我们中原大国。朕幼子曹芳今年才八岁,不能执掌社稷。所幸有太尉和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不要辜负了朕心!”又唤来曹芳说:“仲达和朕就是一个人ios三国杀单机游戏,你要倍加敬重。”于是命司马懿携曹芳来到近前,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松手。
曹睿病情转危,急忙令使臣持节召司马懿还朝。司马懿受命后,快马加鞭到许昌去见魏主。曹睿说:“朕唯恐不能见到卿面。今日能够相见,就虽死无恨了。”司马懿叩头奏报:“臣我在途中听说陛下圣体不安,恨不能肋生两翼,飞至阙下。今日能够得睹龙颜,是臣的大幸。”曹睿宣太子曹芳、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都来到御榻之前。
曹睿召来刘放、孙资问:“宗族之中还有什么人可以任用?”两人长久得到曹真恩惠,就保奏道:“只有曹真的儿子曹爽可以任用。”曹睿听从。两人又奏报:“陛下如果想使用曹爽,应当先派遣燕王归国。”曹睿答应。两人就请曹睿降诏,把手谕送给燕王说:“有天子手诏,命令燕王归国,限立即起行,没有天子诏书不许入朝。”燕王哭着离去。于是加封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却说魏主在宫中,夜至三更,忽然刮来一阵阴风吹灭了灯光,只见毛皇后领着数十名宫女哭着来到座前索命,曹睿因此得病。病情日益沉重,就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孙资,掌管处理枢密院一切事务,又诏令文帝儿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辅佐太子曹芳摄政。曹宇为人恭俭温和,从来没有担当过这个大任,坚决推辞不接受。
司马懿遂勒兵来攻取襄平。未到城下时,胡遵早已经领兵入城。城中人民焚香拜迎,魏军进入城中。司马懿坐在衙上,将公孙渊宗族连同同谋官僚人等,全部斩杀,共计七十多人。然后出榜安民。有人报告司马懿,贾范、伦直苦谏公孙渊不能反叛,都被公孙渊所杀,司马懿于是封其墓面荣其子孙。就将库内财物赏赏三军,班师回洛阳。
卫演回去报告公孙渊,公孙渊大惊,于是和儿子公孙修秘密商议停当后,挑选出一千人马,在当夜二更时分打开南门,往东南逃走。公孙渊看到四下里无人,心中暗喜。行不到十里,忽然听到山上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一支军兵拦住去路,中间正是司马懿,左有司马师、右有司马昭,两人大叫道:“反贼休走!”公孙渊大惊,急忙拨马寻路逃走。早有胡遵军兵杀到,左有夏侯霸、夏侯威,右有张虎、乐綝,四面围得铁桶一样。公孙渊父子只好下马纳降,司马懿传令立斩,公孙渊父子对面受戳。
专题: 抄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和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1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阅读欣赏
下一篇崔勇 三国演义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