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遇到三国演义小说

0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部经典之作,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宋朝时期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表现了反抗压迫、追求公正的主题。

《三国演义》则是明代罗贯中所著,主要描绘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三国时期群雄争雄的历史故事,着重表现了战略战术、智谋斗法和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虽然两部作品都是文学经典,但它们的主题、背景和人物各具特色。如果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进行结合,可以想象一个融合了宋代梁山英雄与三国时期英雄的虚构世界,这样的结合将包含更多的历史元素、英雄传说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实际上,这种结合在不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如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等,通过不同的创意和改编来展现一个跨越历史的英雄联盟或者说是群雄并起的史诗。

无论是阅读、观看还是创作,结合《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元素,都能够带来新的视角和体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互相借鉴”:揭秘两部名著中交叉的重要元素

吴用,表字学究,绰号智多星。在《水浒传》中,吴用的形象是智慧的化身,是梁山的军师,坐梁山第三把交椅。吴用不仅和三国的诸葛亮同为军师,其人物形象也有相似之处。水浒中对吴用的衣着描写是:“手中羽扇动天关,头上纶巾微岸”。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明代四大奇书中的两部,它们不但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学地位,而且对后世叙事文学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据记载,《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还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老师,《水浒传》现存刊本作者署名中也大多包含罗贯中。不仅如此,水浒中还有着许多的三国元素,从水浒中一些好汉身上便能看出究竟。

25,原著中鲁智深的葬礼是最风光的,主持葬礼的是当时最有名的大慧禅师快吧游戏三国群英传单机,下葬时杭州五山十刹的高僧都来给鲁智深诵经,甚至连张叔夜和童贯等朝廷大员也来上香吊唁

水浒遇到三国演义小说

据说,施耐庵与罗贯中是一对师徒,水浒传中征田虎和王庆的内容也有说法是罗贯中续写的,另外水浒中出现的很多人物都有三国人物的影子

14,赵姓虽然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大姓,但在梁山108将中,却没有一个人是姓赵的,毕竟皇帝姓赵,梁山又是土匪窝,有姓赵的好汉不太合适,所以,原著中出现姓赵的人物,基本都跟官府有关

13,原著中只要出现“驴”字,基本都是骂人的,如秃驴,贼驴等等,只有一处是夸人的,就是王婆对西门庆说,男人要想讨女人欢心,就要“潘驴邓小闲”五项全能

2,原著中一共出现了787个人物,其中女性有78人,有名有姓的有577人,有姓没名的有99人,比如“罗真人”,有名没姓的有9人,比如“恽哥”,原著中有提到过,但没有正式出场的人有102人,比如“种氏父子”

战争思想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分析

在《水浒传》中,战争策略的描写比较简单,多数都是以英雄个人的勇猛和战斗技巧为主要表现方式。由于《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史诗,故事中的英雄往往具备非凡的能力和勇气,他们可以在战场上独当一面,不惧强敌。此外,在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经典的战争场面,如梁山泊英雄们的攻打东京城、董平等人与奸臣们的较量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情节的表现上。在小说中,英雄形象通常都被赋予勇猛、忠诚、仁爱、正义等正面的价值观念。而反面的角色则往往被描绘为奸诈、狡猾、暴虐等负面的价值观念。此外,在小说情节中,也常常出现以义战非的情节,即为了维护正义而进行的战争。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战争态度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比如,赵云、关羽等人虽然有着勇猛的战斗精神,但是在决策上却往往采取保守的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相反,曹操、孙权等人则更加倾向于以战争来解决问题,采取强硬的态度。而在军队中,也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将领宁可独自一人孤注一掷,也不愿意损失大量士兵;有些则更加重视集体的力量和战略的考虑。

这是地煞中身死的五十二人,还有二十个幸存者为: 朱武、宣赞、彭玘、裴宣、欧鹏、邓飞、杨林、蒋敬、安道全、扈三娘、樊瑞、马麟、童威、孟康、宋万、施恩、周通、杜兴、李云、焦挺。

72、金毛犬段景住:受命与杨林、周通、宋万卧底南中,一直待了十几年。吴用要取川之时,让戴宗联络蛮王孟获出兵,孟获就派了四人出兵。在入马忠攻破的越隽府时,段景住被困于城中,又被川兵弩箭射杀。

71、鼓上蚤时迁:夜入魏军营寨放火烧粮时,被巡逻的猛獒发现踪迹,时迁慌忙要跑,却被大网罩住,又被弩箭射伤一腿。就是这样,时迁依然翻身而起,双手抓住墙头就要跑,但两只猛獒猛地扑上拉下了他,又是直接咬死。

70、白日鼠白胜:初次领军时,遇上了张辽,张辽一声高呼吓得骑不好马的白胜摔落马下。张辽看白胜虽然窝囊但像是个头领,本要捉拿,一个曹军已经一刀砍死了白胜。哎,怎么能让白胜领兵呢,连马都骑不好,这不是送人头吗?

68、活闪婆王定六:王定六与朱仝一起围困朝歌,曹魏三路大军乘夜间突袭营寨,城中的夏侯霸也是一起杀出。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只有朱仝逃走,王定六被诸葛诞斩杀。

63、石将军石勇:受命卧底于辽东公孙渊处,后来他与焦挺带燕军前去攻打高句丽,魏将周循却带人围攻了襄平。两人连忙回奔,却中了魏军埋伏,石勇挥刀就要死战,座下马却摔倒了,顿时被乱刀砍死。

62、催命判官李立:带军围困即墨时,遭遇邓艾、夏侯霸、臧霸三面夹击。李立的本事本来就一般,又哪里是三员猛将的对手,最终被夏侯霸砍死。

61、一枝花蔡庆:虎痴许褚追杀曹植时,正跳到蔡庆面前,吓得他不知道该跑还是该战。许褚没给蔡庆更多思索的机会,一刀直接砍掉了他的头颅。这里简直是虐 待蔡庆啊,怎么能让蔡庆能面对许褚呢,就是反应过来也是个死。

58、旱地忽律朱贵:在邺城潜伏二十年,宋江攻打邺城时,朱贵带二百人当内应要里应外合,却早被司马懿看破,传令魏军乱箭射杀了他们。朱贵也是倒霉,白白卧底那么多年,初出场就挂了。

57、独角龙邹润:梁山造反之时,离间刘封和刘备,要拥立刘封公子为汉中之主,却被刘封让人捉拿。邹润大骂刘封无耻无信,刘封大怒,下令将他斩首。

56、出林龙邹渊: 南郑之时,邹渊对战夏侯渊,不到三回合而败走。邹润看见,上前拦住夏侯渊,邹渊也是回马夹攻。三人战到十回合之时,夏侯渊一刀劈死邹渊。

53、病大虫薛永:南下迎战司马懿时,陷入包围,奋力断后,与张辽大战不到十回合,被一刀斩杀。不过,薛永的能力确实加强了,他有着不少的高光时刻,赵云就是被他传令乱箭射死。

51、操刀鬼曹正:曹正和黄信入蜀卧底在了刘璋身旁,在刘备攻打益州之时,曹正持鬼头刀胁迫刘璋开城投降。吴班带人与曹正部下厮杀,并拔剑砍向曹正,刘璋顺势一推,却被曹正一刀砍在脖子上。吴班大怒,一剑刺死了曹正。

49、中箭虎丁得孙:潼关守将,马超攻打潼关之时,丁得孙带人夜袭马超营寨,却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这下丁得孙真的对应了绰号,成了中箭虎。

47、铁叫子乐和:魏军围困洛阳城时,乐和断后掩护受伤的李逵,被魏军围困。等李逵和邓飞带人回去支援之时,乐和已经被乐进砍死了。

45、九尾龟陶宗旺:攻打魏军时,被马岱带的西凉军围困,陶宗旺据守壁垒而战,连续打退西凉军三次进攻。不过,陶宗旺带的都是修复壁垒的民夫,终究难以抵挡,死于乱军之中。

44、白面郎君郑天寿:自吴用死后,姜维已夺汉中大半之地,李严、吴班、黄权、张嶷等人联兵并起攻打西川。郑天寿独力支撑,却是不能抵挡,最终战死,他也是最后身死的一个人。

41、通臂猿侯健:董平起兵攻打中原后,侯建、彭玘、凌振、张横四人镇守青州。后来,臧霸统帅大军攻打青州各郡县时,侯建抵抗之时被乱军所杀。

38、飞天大圣李衮:徐盛拉弓要射宋江之时,宋江已经跑回了阵中,却正巧李衮舞着蛮牌冲来,就一箭射在了他的面门。等回去之后,李衮重伤而亡。

35、毛头星孔明:诸葛亮摆八卦阵时,孔明带人去杀八卦台的诸葛亮,却被诸葛亮布下的神机连弩射杀。这就是孔明死于孔明,不过死的不错,两人在书中都称为孔明,有点乱。

34、丧门神鲍旭:梁山人马对战汉军之时,张苞一箭就射向了乱军中的鲍旭,鲍旭却是抬手挡住了箭矢。就在鲍旭得意之时,黄忠强弓之上利箭发出,一箭射死了他。

32、紫髯伯皇甫端:魏军攻打营寨之时,知道不好,连忙抢马奔逃,却在乱军中被箭矢射翻座下马,又被魏军生擒。在曹真审问之时,皇甫端大骂他是曹家鼠辈,被大怒的曹真下令斩杀。

31、赛仁贵郭盛:许褚追杀宋江之时,担任保镖的郭盛连忙挡住。不过,郭盛的实力又怎么比的上许褚,不到数回合,就被许褚一刀砍死。

30、小温侯吕方:文聘追杀宋江时,吕方连忙挡住交战。虽然吕方本事不如文聘,但拼死而战,招招不要命,竟然与文聘斗了个不分胜负。文聘大怒,暂时放下了捉拿宋江之心,三十回合之内挑落吕方。

29、轰天雷凌振:攻打樊城之时,吴用让凌振挖取地道以火药轰开樊城。不想曹仁早已发现,在凌振等人挖到城中之时,曹仁让军士以大石头猛击地面断了他们后路,再引水灌入地道。凌振无路可退,临死点燃了火炮,将樊城轰开了一个缺口。不得不说的是,凌振的火药很是犀利,许褚就是被他炸死的。

28、锦毛虎燕顺:燕顺、马麟、石勇、焦挺四人去了辽东,在司马懿征讨辽东之时,燕顺对上了徐晃。燕顺就是个山大王,看见千军万马已经吓得肝胆欲裂,又哪里是徐晃的对手,不到三回合被砍死。

27、圣手书生萧让:在许都辅佐曹植,后被曹丕攻城捉拿,押赴法场斩首。张青、孙二娘前来劫法场时,却双双身死,萧让感叹害了两个兄弟,也没脸回去见吴用,拔刀自刎而死。

22、病尉迟孙立:长安之战后,孙立带人追赶川军,遭遇魏延时,被他一箭射中坐骑。孙立连忙驾驭人立而起的坐骑,却已被魏延一刀砍死。

三十六天罡中,有这二十人身死。再就是存活的十六人,分别是公孙胜、柴进、李应、朱仝、鲁智深、武松、杨志、徐宁、刘唐、雷横、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解宝、燕青。

20、两头蛇解珍:邓艾劫营杀宋江之时,解珍持钢叉挡住他,又为宋江断后死战。等宋江跑后,解珍也被邓艾一刀砍落马下,又被乱军踩踏。

17、活阎罗阮小七:在进攻襄阳城时,阮小七带人从水路进攻,却不防水中布满了铁钩,上面又有长矛手拿渔网捕捉乱刺。阮小七见机的快,快速后退,却又被曹军扔下的大石头砸中,虽然拼命逃回,还是重伤而死。

16、浪里白条张顺:宋江御驾亲征交州之时,张顺为水军都督,负责看守粮草。等到魏军来袭时,张顺被魏军船上发石机发出的火炮打死。

14、九纹龙史进:宋江等人投靠刘备并非真心,只是为了后续举事。在刘备讨伐曹操之时,宋江开始起兵,但史进深感刘备恩情,去见了刘备说明情况,刘备也是宽恕了他。不过,史进想到助梁山对抗刘备是不忠,助刘备灭梁山又是不义,就带军冲向了曹操,大战中受到十余处创伤。曹操看史进勇猛,呼喊他归顺。史进假装归顺,却是一记流星锤砸向了曹操,但受伤之下只是砸掉王冠,又被暴起的许褚砍死。

13、黑旋风李逵:宋江攻打邺城之时,奋勇攀登上城池,却被魏军以绳索捆住一脚,又被典满砍掉右手,再被魏兵擒拿。因为李逵多番大肆杀戮魏军,曹休下令在城头将他乱刀砍死。不过,李逵也是硬气,至死骂不绝口。

8、小李广花荣:青州之战时,顾大嫂被乐进砍杀,花荣一弓三箭射杀乐进。乐进刚死,张辽连忙下令魏军放箭,花荣又是三箭射向了他,张辽连忙提起战马挡住三支箭,而花荣已经身中百箭而死。

7、双鞭呼延灼:破司马懿混元阵时被困太极门,呼延灼连战陈泰、司马昭、司马师等人,被围困的难以冲出。最终,花荣、董平、秦明等人接应救出了呼延灼,但他随即就因力竭吐血而死。

5、豹子头林冲:林冲基本可以称是梁山第一将,前期卢俊义在青州,梁山方面全靠林冲,后被封为鲁公。再后来之时,柴进引交州士燮独立,宋江派林冲南征,林冲却为情义而退兵。宋江、吴用听闻后,派人赐了林冲下了慢药的御酒,最终林冲病重而死,死后葬在了张飞墓旁。

3、智多星吴用:梁山兄弟乘雷入汉后,他和宋江带主力南下到荆州,投降了刘备,同时又分拨了一部分人潜伏中原、辽东、西凉等地,图谋大事。因此,吴用是最核心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主角,他纵横后汉二十年,弄得四野狼烟,无数英雄因他而殒命,最终落得个跌落悬崖而死的结局。

2、玉麒麟卢俊义:入汉之后,卢俊义带了一部分人马驻扎青州,以此为据点,缓图发展,后成为独镇山东的赵王,是大宋群臣之首。不过,因卢俊义与董平火拼,加上樊瑞一直撺掇他造反,又被吴用安排在他身边的卧底杨雄告知,再被宋江设下鸿门宴捉拿关入牢狱。最终,杨雄奉了吴用之令以下了蒙汗药的酒迷晕卢俊义,再吊死在牢狱之中。

1、及时雨宋江:在汉末建立大宋称帝,娶了马超妹子马云禄为皇后,也是成就了一方霸业。后来,宋江又带数十万大军围困曹魏邺城,逼得魏帝曹丕请和纳降。谁料曹丕纳降时布下了数百斤火药,抱着宋江与他同归于尽了。

就这样,宋江在汉末建立了一个大宋王朝。但其间经历种种,有的兄弟死于大战,有的兄弟死于内斗,也有的兄弟离去。最终之时英雄联盟游戏盒子现在叫什么,梁山一百单八将身死七十二人,只余三十六人幸存。

既然有此机会,何不在乱世中争霸创立帝业。不过,吴用也知道凭自己这些人难以与诸侯抗争,就定下了借尸还魂之计,他和宋江等头领带一部分人投靠了刘备,要助他扫平天下再取而代之,再分派了一部分人去江东、南中、辽东等地卧底以图后续抗争。

梁山大聚义之后,得一百零八位头领,聚下十万人马。不料突逢天道大变,梁山一百单八将和七万士卒全部被天雷传送至汉末曹刘孙三家争霸之时。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人所著?把施耐庵的名字倒过来读,你就懂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在于人物的描写。《水浒传》中对林冲描写是“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和《三国》中对张飞的描写几乎一样,不信你看张飞出场时的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读过《三国》和《水浒》之后,两本书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可以在许多《水浒传》的人物中找到《三国演义》的影子。比如大刀关胜,就传为关羽的后人,两人都使一口青龙偃月刀。而吴用和公孙胜,一个擅谋,一个通术,两个人加起来可不就是一个诸葛亮。宋江就更不用说,一手兄弟义气可谓拿捏的死死地,除了地位,性格和风评几乎与刘备相差无几。

水浒故事流传之前,三国故事早已流传。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都在民间广泛传播,都被民间知名和不知名的作家们反复加工再创作。《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又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更使这两部书有密切联系。《水浒传》的成书不一定在《三国演义》之后,但它会受到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的影响是无疑问的,《水浒》成书后又经过文人们的多次增删修改,这个过程也会受到成书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上面的例子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专题: 三国演义下小说   轻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