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由罗贯中编写。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谋略,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下面是《三国演义》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评论:
1. 诸葛亮(孔明):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忠诚的象征。他为刘备制定了许多战略,如“隆中对”,并成功实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上,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领袖,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于忠诚、责任和牺牲的坚持,使他在历史上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2.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复杂性格的代表。他既是乱世中的枭雄,也是有远见的战略家。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能力毋庸置疑,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变,逐渐统一北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的野心和手段有时遭人诟病,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如对郭嘉、荀彧等人的重用,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胸襟。
3. 刘备:刘备以其仁德和亲民的形象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桃园三结义”成为友谊和忠诚的象征。刘备的领导风格强调仁义,他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仁德为基础的政权。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角色被浪漫化和理想化,但他对于理想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使他成为三国时期一个极具魅力的领导者。
4. 关羽:关羽以忠诚、勇敢和义气著称,被誉为“武圣”。他的故事包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都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忠诚。关羽的死因在《三国演义》中被浪漫化为“败走麦城”后被仇人所害,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5. 孙权:孙权在《三国演义》中相对较为内敛,他以稳重和政治手腕著称,最终在三国中稳住了东吴的地位。孙权在处理内部政治和对外关系上表现出高超的智慧,他善于利用时机,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
《三国演义》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忠诚、智慧、勇气和策略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权力、道德和人性的复杂关系。这些人物和故事至今仍然吸引着广泛的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
三国之中,被小说毁贬的8位贤臣名将
正史之中,蒋干是安徽寿县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曹操因此派蒋干为说客过江。蒋干布衣葛巾,以私人名义拜见周瑜。周瑜慷慨陈词,义正辞严,而蒋干始终沉默不言,后来蒋干回复曹操“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由此可见,蒋干进止有度,知周瑜非言辞可间,而始终不置一言,亦不辱其使命。
三国演义小说评论人事
正史之中,史涣任侠有雄气,以门客从曹操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任中领军,封列侯。与韩浩地位相当,以忠勇显名。与曹仁、于禁、徐晃大败眭固,斩眭固之首级,尽降其众,此役史涣之功最为卓著。官渡之战,与曹仁、徐晃烧毁袁绍粮草。209年,史涣去世。由此可见,史涣当时在军中之地位360游戏官方盒子下载,应该不在徐晃之下。
水浒传中,真正性格生动传神,故事引人入胜的人物是打虎英雄武、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拼命三郎石秀、花和尚智深、豹子头林冲及母夜叉孙二娘等而不是当下某些“好事者”所谈论的卢俊义、燕青、花荣等人物。这在人们的语汇里有深度的反映,说武松甚至成了山东快书的招牌菜。
“三国演义中赵云为何如此受欢迎”,对此是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并无定论,网络达人的观点代表不了理智大众的看法。网络达人常以自己喜好的颜值、单挑武力值(虚多实少,游戏成分多)来给两部小说的人物排名,煞有其事的当成了实事和去代表别人的看法。论受欢迎度或者说人物影响力,赵云不及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和曹操,“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耽忧”,眼泪恐怕多是掉给的孔明、刘关张殒命吧!从人物性格生动鲜活和故事精彩抓人及对后世影响上看赵云也远不及上述五个人物,这在融入人们的涉及到三国人物的语言中有体现。三国演义中涉赵云章节多无历史支持且算不上精彩。只因其忠心,武艺高强和美男子形像而孚获了部分粉丝心,其影响力(受欢迎度)无论是演义里还是历史上都不如前面讲到的五位。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赵云七分虚三分实。赵云是偏将,不指挥千军万马,没干过那么多大事绩,罗贯中和刘备当然“不敢重用”,因为历史不允许!
知人识事:《人物志》读后,从人才学角度看《三国演义》里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灵魂人物。《三国演义》整部小说可以划分为:诸葛亮身前和死后两大部分。富有批判思维的鲁迅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类似妖人一般的存在(“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诸葛亮这个人物太过于理想化,甚至在艺术上也不真实。
“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起,奸逆萌生。故董昭太和之疏,已谓当今年少不复学问为本,专以交通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馀。”
汉末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乘时而起的法家人物曹操提倡法治,用人唯才,至于选拔“不仁不孝,而有汉国用兵之术”(《求逸才令》)的人,同时作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的这些措施又加速了儒学的衰落。
胡适、钱玄同、鲁迅是怎样评价《三国演义》及刘备等人物形象的
当前易大师侃三国,厚厚的一大本。三国演义给人们留下永久的话题。胡适先生对《三国演义》的批判就更不客气了,他在他的《三国演义.序》中说到:“《三国演义》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三国演义》拘泥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又说:“《三国演义》最不会剪裁,他的本领在于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因为不肯剪裁,故此书不成为文学的作品。”
鲁迅在批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的意思是说,《三国演义》想要显示刘备的仁慈敦厚却像伪装一般,描写出来的刘备过于仁慈反倒像个伪君子,刻画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反倒像个妖人。《三国演义》写这人好,那就什么地方都好;写这人坏,那就什么地方都坏,这种简单肤浅的“脸谱化”手法,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读《三国演义》:孙权更像个商人,那么曹操、刘备和诸葛亮呢?
刘备还不是个好老么。畸视女性,有著名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以当孙尚香被赚回东吴之后,他不管不问。在入川后重新娶妻生下两子。嫁人不能嫁刘备那样的人。刘备动辄流泪,拿着汉室宗亲,到处招摇撞骗,完全靠了诸葛亮和关张兄弟情成就了三分之一天下。
在教导手下诸将作战时,也常常语出妙句,旁征博引。如败走华容道,哀求关羽时,运用典故事例张嘴就来,如果没有博览群书,便难以做到。因此他也教子有方,曹丕、曹植等也是一代英才。曹操惜才爱才,尊重文人,也宠爱武夫。曹操善于学以致用,干练务实,从不拘执,终以少胜多,平定了复杂的北方。
提到这个,我得说说徐荣了。徐荣在荥阳之战中只是一个被秒杀的小角色,殊不知在历史上,他却是横扫了曹操、孙坚两员三国奠基人物的猛将!当时曹操正在追击卓袭,不想被徐荣军伏击,中箭狼狈而逃。更可笑的是,当年孙坚进军途中,也遭到徐荣军的袭击而大败,从此演绎了祖茂"假扮孙坚"一幕的由来。看看,徐荣是多么能征惯战,竟然将后世三国两大领袖击溃,实在是了不起!
其实历史上的鲁肃可是当时南朝最杰出的谋士和外交家了。早年他就和周瑜并肩为孙策效力,后来又为江东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制定了一整套发展战略。周瑜去世后,他接替掌管水师自然也就很顺理成章了,岂会是个呆板木讷的人物?事实上,他在单刀会上也曾严辞斥责关羽,说一口是一口不的模样,和演义中判若两人。
不过奇怪的是,明明演义对蜀汉阵营都很有好感,可为啥就把鲁肃贬低成那种呆板老实的形象了?演义里,鲁肃只是个忠厚老实没什么作为的人物,居然还能罩着当上江东的水师都督,也是无语了。
说到底,这一切都缘于演义为了突出诸葛武侯高大的形象,所以干脆就贬低了魏延的地位。毕竟让死后被斩的配角太出众,难免就会掉武侯的伟光。所以对魏延的描写当然是要黑的没商量了。
老实说,要是真像演义那样写,确实有点过分了。魏延后期确实和杨仪有过权力之争,但也仅限于此,互相扯皮诽谤罢了。他自己虽然脾气犟,但就凭他的能力和作为,哪还用得着做贼心肠的叛徒啊?他辅佐诸葛亮出生入死,可以说功勋彪炳,和杨仪之流哪还用比?只不过后期遭人反目而已。
星际盒子怎么玩单机游戏不过你们别以为我说完了,还有更扭曲的呢!就拿魏延来说吧,这可真是被罗贯中老儿彻底黑掉了。在演义里描写他从一开始就被扣上了"脑后有反骨"的帽子,最后更是被诬陷谋反,遭马岱诛杀,一点遗臭万年的节奏啊。
徐荣在最初可是一代名将哦,只狂到曹操、孙坚两个三国奠基人被他击败过!他击败曹操大军时,曹亲自中箭,后来孙坚进军途中,也在梁东遇到徐荣的伏兵大败而逃。这一仗甚至出现了演义中祖茂戴上孙坚头盔的一幕,不过当时拿头盔的人确实不是祖茂。总之从能击败三国开国两大人物来看,徐荣在汉末绝对是一员猛将了。
绝对没有人想到,在历史上这么个名将,却在演义中成了这么个小丑吧?你看看,连徐荣都被写成一个毫无用武之地的龙套,只是投靠了曹操后不久就被秒杀了。
说起来,作为蜀国军师大神的筹谋助手庞统,在演义中也挺委屈的。他那次可是蜀国大军的先锋官,为什么要被写成个不懂事儿的傻瓜,老是和孔明对着干,最后还在落凤坡战役中被乱箭射死?
再说王朗,在演义中他活生生给诸葛亮骂死了,不但上任晚年也是靠前任周瑜的老婆简雍给的面子,勉强混了个职位。殊不知历史上的王朗可是会稽名士,手握重兵把持会稽十余年达官贵人。袁术孙策等人屡次进攻他,却死活攻不下,后来拒绝投降的他也因此吃了几年穷。这算哪门子老糊涂?而穷困潦倒的原因,也实在太光荣了。是否还有些其他人物也被如此严重魔改呢?
我先给你们几个最骇人听闻的例子吧!你们耳熟能详的蒋干在《三国演义》里就是个找虐的代表,从头到尾就没干过一件人事,去周瑜那儿使舌战群儒被怼得丢盔卸甲,回去后被曹操怀疑和奚仲被处死。可你知道历史上的蒋干吗?他可是位大智若愚的老狐狸,从谏言就能看出周瑜誓死不投的决心,何况还要多此一举去做无益的遣词浪费口舌?他回去之后,对操公作了简练精辟的复命,一点也瞧不出有什么不妥。
惨遭《三国演义》贬低魔改的10大人物。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有不少人物形象都被严重曲解和扭曲了。历史上的他们可是风云人物,威震一方的猛将,却在这本书里被贬低魔改成不堪一击的小丑或小人物了。你们敢相信吗?比如演义中被描写成酒囊饭袋的蒋干,其实历史上是位机智敏锐的谋臣;还有那被活活羞辱而死的王朗,其实也是位分量不轻的三朝元老。
专题: 品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版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6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 古典版
下一篇出自三国演义的小说